APP下载

浅析思维导图如何在写作中实现思维的发展提升

2018-07-14张星奕

考试周刊 2018年59期
关键词:写作教学思维导图

摘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的组织和表征的图形工具,近年来不断受到关注。思维导图作用于人思维层面过程主要有唤醒记忆、发散思维和整合碎片三个环节。应用到写作教学的实践中时,主要通过创设情境提升抽象思维,通过问题引导训练发散思维以及通过要点提示培养整合思维。思维导图在写作领域仍有很大的应用空间,教师应更多地将其利用到写作的各个环节,更多地利用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写作教学;思维提升

近年来,思维导图引进语文写作课堂的现象逐渐引起关注。思维导图在写作教学的应用中表现出其独特的优越性,思维导图与写作同为思维层面的训练和表达,能够与写作天然契合,成为写作教学的一个有力辅助工具。因此,本文对思维导图展开了具体阐述,并深入探讨思维导图如何具体地配合写作教学。

一、 思维导图的学理探寻

思维导图是组织和表征发散思维的一种图形技术,它可以使内隐知识转化为外显知识,对个人的思维想法进行梳理,条理化,使个人的思想可视化。

(一) 思维导读的学理阐述

思维导图由英国非常有名的心理及教育学家东尼·博赞(Tony Buzan)1860年左右发明。它以某一个话题或核心词为中心,将相关事件和人物,有关事件的情节和与之伴随的情感、态度、感触等以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帮助个体回忆和触发尽可能多的事件和思维想法。思维导图的诸多优点使它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写作教学中思维导图也表现出其独特的思维训练层面的优越性。

(二) 思维导图的作用过程

思维导图对人思维的作用过程主要有三个步骤,唤醒记忆、发散思维和整合思维碎片。一,唤醒记忆。人类的思维原本就是呈树状发散结构,学生在进行记忆搜索时,往往是顺着一条思维分支向深处挖掘,而思维导图将人类的这种思维轨迹再现出来,能帮助学生在不同思维层次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更深层、广泛地唤醒学生的记忆内容;二,发散思维。在思维导图的不同层次的分支上有相应的关键词,并相应地在大脑中呈现出大量相关场景图像和情绪感触。这个思维模式下大脑同时处理色彩、图像、语言等信息,促使左右脑同时工作,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将不同分支中隐藏关联的信息连接起来,组成更多的思维组块;三,整合碎片。在思维发散的过程中,学生输出了大量的思维碎片,将具有联系可能的思维碎片整合在一起并组织成系统、有逻辑的语言片段才是思维导图作用的最终目的。思维导图将学生的整个思维轨迹直观展示出来,学生则可以迅速捡取思维碎块,并在直观的图像状态下稳定高效地将多个碎块组织成语言系统。

二、 思维导图在写作教学中的实践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策略,具体应用在写作教学中能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写作构思,促使学生提升其思维敏捷度并拓宽其思维广度。

(一) 教师通过情境创设,使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素材,提升抽象思维

思维导图通过图像作用于学生的思维层面,思维的延伸自然地带着学生进入情境。例如以“下雨天”为主题的作文,教师在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思路模拟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唤醒学生对暴雨、细雨、雷雨、阴雨等不同场景的雨的记忆。迅速、启发性地使学生进入素材搜索的状态。而思维导图的辅助则可以更深层广泛地促进学生对记忆素材的搜索。

(二) 通过问题引导,训练发散思维,使学生善于提取脑海中的素材

思维导图帮助发散、建构思维,帮助学生由思维的一个中心点跨越到另一个中心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确定了中心事件后,要善于并合理地用问题启发学生发散思维。例如“下雨天”学生在思维和情绪唤醒期间,教师问学生“下雨天你在哪里,你周围有什么人”“下雨天给带来了什么契机”等问题启发学生开始思考,利用思维导图构建思维过程。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启发性的问题的引导则可以有效地将学生的思维拉回作文课堂,从而保证思维导图为课堂服务。从而使得学生对整个思维过程宏观掌握,选取筛选,逐渐形成一个逻辑严密周全的思维模式。

(三) 通过要点提示,培养整合思维,使学生善于组织碎片化的语言

学生在迅速进入写作状态时,思维和情绪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教师在这个时候对学生进行本次作文训练的要点提醒,就像将奔腾的野马圈在了用一个个钉子固定起来的围场中间,使学生不至于信马由缰,跑题偏题。这里思维导图帮助克服了碎片化思维模式,学生在大量碎片化信息中往往在整合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思维导图清晰明确的分支系统可以帮助学生整合思维,约束学生过于发散兴奋的思维,在短时间内高效完成分类和收纳。

三、 思维导图的应用与反思

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思维的提升和发展的背景下,对思维导图的探索和研究活动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在不断延伸,并且逐渐渗透到语文教学,现阶段在作文教学领域,思维导图尤其更大的发展应用空间。

(一) 更多地成为辅助写作的有力工具

思维导读作为一种新的思维训练工具,结合了现代教育方法和教育理论,它是一种不应该被忽视和拒绝的思维辅助工具。它适应于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又契合于语文学科,尤其是作文教学的作文思考过程,是一种极佳的作文教学辅助工具,首先,除了在写作的过程中,在高年级的话题作文或材料作文的题目分析时,同样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来进行分析。将作文题目所给的材料观点、主题进行总结归纳,使学生对材料的认识更清晰,思维更有层次;其次,在作文课堂之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日常生活进行记录。一方面积累生活素材,另一方面熟练运用思维导图,训练思维能力。

当然,在教师更大胆将思维导图引入课堂的同时,还要更谨慎地规避滥用思维导图而可能导致的过于说理化和僵硬化。学生自身或活跃或柔软的行文风格不能受到思维导图的影响和约束,思维导图仅是一种辅助思维的工具。

(二) 更多地致力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的提升不仅仅是自然学科的任务,创造性思维以自由的思维空间、相去甚远的元素和发散性思维的前提,大量的思维碎片的呈现,会大大增加学生发现元素之间暗藏的关联并展开思考的可能性。因此,在利用思维导图构建写作思路时,教师可以对一些行文思路新颖的范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分析讲解,激发学生开发创造性思维的热情和兴趣。

随着学生的思维素质越来越优秀,在简单的抽象、发散和整合思维的基础上,思维导图应该更加成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工具。鼓励学生对事件人物发表不同的观点,用新颖的方式表情达意,转变传统的作文模式观念。

(三) 更多地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思维导图应用于写作中时,是一种先将思维过程直观化再抽象化最后组织成熟语言的思维工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处理了大量图像、声音、情绪、语言等信息,思维导图在其中扮演的是一个信息处理辅助工具。而信息处理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很快挑拣出有效信息,并将大量碎片信息整合组织成有逻辑的语言片段。所以,思維导图应该更加着眼于对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赵国庆.概念图、思维导图教学应用若干重要问题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12,33(05):78-84.

[2]邓敏杰,李占伟,张豪锋.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2(03):90-94.

[3]牛丽娟.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乃语文教学必由之路[J].汉字文化,2017(11):48-49.

[4]杜新建.运用思维导图优化议论文写作[J].中学语文教学,2017(12).

作者简介:

张星奕,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大学。

猜你喜欢

写作教学思维导图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