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谷瘟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2018-07-14王志萍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18期
关键词:阳曲县瘟病抗病品种

王志萍

谷子在阳曲县有悠久的种植历史,阳曲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忻定盆地与晋中盆地之间,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部低平向南延伸,地理位置在东经112°12´-113°09´,北纬37°56´-38°09´。阳曲县有谷乡之称,曾有“白马掌”小米、"太后香"小米、“范庄”小米等多种商品名称,2010年在农业部注册“阳曲小米”地标,因阳曲小米色泽蜡黄,颗圆润,它含有人体所必需蛋白质、赖氨酸、不饱和脂肪酸等物质,其性甘微寒,有健脾、除湿、安神等功效,味香甜,做成米粥、稀饭口感筋而色黄,制成面粉可蒸制各种食品,尤宜老人、小孩、孕妇食用,。目前成为颇受广大消费者喜食的杂粮之一。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谷子的种植面积也逐年扩大,所以重茬地块增多,再加上人们对谷子病害的忽视,使谷子病害的发生为害日趋加重,特别是谷瘟病在阳曲县的发生为害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2016年遇上特殊年份有的地块有绝收现象,严重影响着谷子生产的发展。为了有效防止其发生为害,近年来我们认真观察谷瘟病的发生与为害,并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现就阳曲县谷瘟病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综述如下,以供大家参考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1 谷瘟病的发病症状

谷瘟病在谷子各个生育期都能发病,可侵害叶片、叶鞘、茎节、穗颈、小穗或穗梗等部位,从而引起叶瘟、穗颈瘟和穗瘟等不同症状,通过几年的观察,叶瘟和穗瘟发生普遍县为害严重。

1.1 叶瘟 在谷子苗期发病,叶片初侵染出现水浸状暗褐色小斑点,以后变成中央灰白的梭形斑,边缘褐色,并有黄色晕环。如果天气湿度大时,病斑背部密生灰色霉层。发生严重时,多个病斑密集汇合为不规则的长梭形斑,致使叶片局部枯死或全叶枯死。如果天气湿度不大,以后新叶就能正常生长,所以人们感觉不到它的为害,但是无意中有了病菌。

1.2 穗颈瘟 穗颈上产生病斑,初为褐色小黑点,逐渐向上下扩展为黑褐色,受害早且发展快的病斑可环绕整个穗颈,切断了养分的运送,使全穗枯死。

1.3 穗瘟 谷穗主轴中部染病,变褐,形成半穗枯死。如果小穗梗发病、变褐,阻碍上面的小穗发育灌浆,早期枯死呈现黄白色,后期变为灰黑色,形成“死码子”,不结实或籽干瘪,谷穗在田间常直立向上。

2 谷瘟病发生规律

谷瘟病是谷子重要的气传性流行性病害。初发病是由于病残体或带病种子上的病菌分生孢子遇水萌发,直接穿透细胞表皮或通过气孔侵入叶片或叶鞘内部,穗轴上大多数从小穗梗分枝处侵入,节上多从其外部的叶鞘侵入。田间发病以后,分生孢子借气流和雨水传播进行再侵染。

通过近几年的田间观察结果可以看出,谷瘟病发生的最适温度为25℃,相对湿度80%以上。春谷区苗期连续多雨、高湿该病发生严重;谷子灌浆期阴雨天多、有雨露、气温偏低,穗瘟病发生重;种植密度大的较稀植的发病重;低洼下湿地块发病重;不同品种抗病性有差异。

3 病害侵染循环

3.1 侵染来源(越冬):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病株残体;二是带病种子。因此,土壤带菌和种子带菌就成为越冬场所和第二年的主要初侵染来源。

3.2 传播途径:分生孢子借气流和雨水传播进行再侵染。

3.3 发病过程:该病在谷子各个生育期均可发病。病菌分生孢子遇到适宜的条件萌发,侵染为害使植株表现各种症状,后期组织破裂,病残体留在土壤中或发病的种子上越冬,完成侵染循环。

4 发病条件

病害的发生与为害程度与温度、湿度、地势、种植密度、管理条件及品种等都有一定的关系。

4.1 温度 在湿度适宜的条件下,气温高于25℃或低于25℃发病较轻,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该病的发生。

4.2 湿度 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越大发病越重,特别是连续阴雨、日照较少,有雾的天气发病严重。

4.3 地势 相同气候条件下,地势低洼的地块发病严重,所以种植谷子造势地势较高的地块。

4.4 种植密度 同一地块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差的地块发病重,所以要合理密植。

4.5 品种差异 不同品种对谷瘟病抗病性差异明显,相同条件下,感病品种发病率达2~45%以上,而抗病品种发病率15~22%。

4.6 田间管理 连作地块发病重,轮作地块发病轻;科学施肥,作物长势好的地块发病轻,氮肥施用过多,贪青晚熟地块发病重。

5 防治方法

根据该病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条件,我们在防治上采取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主要采取了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措施。

5.1 农业防治措施

5.1.1 选用抗病品种,谷子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有较多抗病种质资源和抗病品种,可根据本地病菌生理小种区系,合理鉴选使用。如选用晋谷40、晋谷59等品种。

5.1.2 加强田间管理,适期晚播,合理密植,及时排除田间积水,科学施肥,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料,增强植株抗病性。

5.1.3 合理轮作,病田实行2~3年以上轮作,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越冬菌源,重病田尽量不要秸秆还田。

5.2 药剂防治 当病株率达5%时,可选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井冈霉素水剂600倍液、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等药剂,针对谷子茎基部喷雾防治,7~10天后可酌情补喷一次。

综上所述谷瘟病是一种气流性流行性病害,它的流行与为害主要受温度和湿度影响,所以生产中我们应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倒茬、加强田间栽培管理等措施,减少初侵染源,创造有利于谷子生长育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可以有效防止其发生为害,如遇特殊的气候条件应根据发病轻重及时喷施药剂进行有效防控。

猜你喜欢

阳曲县瘟病抗病品种
姜瘟病有效防治方法
太原市阳曲县:“网红草莓”匠心种 “圈粉”五千坐地销
冬季温室辣椒精细化管理操作要领——访山西农科110专家、阳曲县蔬菜办研究员温变英
姜瘟病的发生与降雨关系的研究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研究
药用植物DNA标记辅助育种(三)三七新品种
药用植物DNA标记辅助育种(一):三七抗病品种选育研究
综合防治应对姜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