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实施自主学习的思考
2018-07-13滕春霞
滕春霞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要有助于此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语文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领悟文本内容,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主学习;有效措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学习能力的主要阵地。在课堂上,教师要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和文本对话,做到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教;学生学不会的,教师进行启发和引导。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利用视频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精彩的视频画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抽象的、不容易理解的内容转化为生动的画面,把学生带到学习情境中去。
例如,在教学“五彩池”这节课时,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初步感受到五彩池的形状多,池水颜色也多,但是五彩池到底有多神奇,学生却体会不到。此时,播放五彩池的相关视频,学生立刻就会被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和震撼,在美的境界里不自觉地就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情感得到了熏陶和升华,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2. 利用写作背景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如果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期待,那么就会产生阅读文本的冲动。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发学生对文本的期待,把学生引入到文本中去。
例如,在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这节课时,初看课文题目,学生并没有兴趣。此时,教师适时地介绍作者萧红的童年情况:萧红从小失去母亲,父亲对她很忽视。萧红在此种家庭里感到特别压抑,只有到了祖父的园子里才能够释放自己。来到祖父的园子,她想怎样就怎样,祖父的园子对萧红来说就是她快乐的天堂。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座园子呢?这又是怎样的一位祖父呢?通过写作背景的介绍,学生对祖父和园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文本内容的期待值很高,迫不及待地自主进入到了文本阅读中去。
二、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
学生如果没有学习目标,就不知道学什么,更不知道應该怎么学。为了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每节课前,教师应该将与此节课学习目标相关的一些内容,以预习作业的方式提前布置给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学生就有了学习方向,从而为完成课堂任务而主动学习,自主探究。
例如,在教学“自然之道”这节课时,教师布置预习任务: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我们的愚不可及表现在什么地方?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道理?课文是怎样通过一件事来说明一个道理的。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上适当提问,学生稍加点拨就可以完成预习目标。因此,教师要明确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布置适合学生水平的预习任务,这样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非常有益。
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生升入中高年级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保障,使学生自己阅读文本时不至于无从下手。
例如,教师指导高年级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的方法:首先,要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学会生字、生词;其次,把课文读熟,找出文章的重点段落,不懂的地方提出来;最后,对课后题进行思考,写出自己的理解。有了学习语文的方法做指引,学生的自主学习便有了方向。
四、设计合理的数学问题
1.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就文本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了问题,学生便可以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问题要有研究价值
对于学生来说,有些课文不能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此时教师要针对文本内容,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让学生自学课文内容,然后汇报学习收获。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层层剥茧,点拨指引,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五、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要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要渗透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评价,但是评价要有针对性,而不是毫无目的的评价。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个表格,将学生每天在校的学习情况以星级的形式进行评价,让学生在不断的比较和激励中感受到学习的动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梅霞,张慧丽.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 中国校外教育,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