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提高新市民子女“八礼”养成教育的策略

2018-07-13缪丹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养成教育教育策略

缪丹

摘 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是文明礼仪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行为习惯都在这一阶段养成,因此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文章通过尝试营造文化氛围、教师率先垂范、丰富主题活动,以及利用多种资源等方面的策略,努力提高新市民子女“八礼”的养成教育。

关键词:新市民子女;“八礼”养成教育;教育策略

江苏省在未成年人中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时,明确强调培育涉及未成年人日常生活细节的“八礼”,即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和仪式之礼。如何提高江苏省张家港市青龙小学新市民子女的“八礼”养成教育,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营造文化氛围,创“八礼”和谐环境

学校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具有潜移默化的感染和陶冶功能,有着极强的感召和激励功能。只有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健康、文明的成长空间,促进新市民子女“八礼”的养成。

1. 营造校园宣传氛围,让“八礼”规范深入人心

学校充分利用校园橱窗和展板,明确各年段“八礼”养成要求细则,宣传文明礼仪相关知识和先进事迹。在走廊楼道张贴礼貌用语宣传牌,设立“好习惯伴我成长”学生格言集专栏,在醒目的位置悬挂名人、伟人画像和警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校园环境中得到“八礼”的熏陶。

2. 营造班级宣传氛围,让每个墙面都会说话

教室里的黑板报上,张贴着学生的优秀书法作品、美术作品、剪纸作品,以及学生收集的有关习惯养成的名言警句;每个教室的后墙上悬挂着一棵“成长树”,每月围绕“八礼”中的其中“一礼”,将在这方面表现优异的、进步较快的“八礼标兵”的照片张贴在“成长树”上;教室外墙都有“学‘八礼,我成长”班级文化墙展示,包括有个性的学习作品与成长故事、格言等内容,力求让每名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找到展现自己成长风采的一席之地,为“八礼”的养成找到目标、找到自信。

二、教师率先垂范,做“八礼”引路人

学校要求所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自我,真正挑起教书育人的重担,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块阵地,在教学时探索对学生进行“八礼”养成教育的方法,各任课教师相互配合,让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永不脱节。

陶行知先生要求教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为人师表的地步,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教师的言行举止具有极强的示范性,教师的仪表风度、言谈举止,无不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人师表、以身立教可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因此教师自身良好的礼仪修养也是重要的教学手段。

三、丰富主题活动,促“八礼”好习惯

为全面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八礼”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体验和感悟,文明礼仪得到良好的培养,聪明才智得以充分的发挥,把文明礼仪要求内化为个人修养和行为习惯。

1. 主题班队会活动

各个班级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班队会,解读“八礼”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班队会上,有的班级事先搜集一些图片、视频,在鲜活的案例中引导学生如何做讲文明、懂礼仪的学生;有的班级通过“寻找身边的礼仪之星”环节,用榜样的力量去激励学生学习、践行“八礼”……班队会的开展,让学生明白了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做一名文明懂礼的学生,养成“讲文明、懂礼貌、有道德”的良好品格和行为习惯。

2. 岗位模拟体验活动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始终把教育教学同人类的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教师、医生、警察等相关职业的体验活动,让新市民子女自己去做、去看、去听,从而能够真实地感受到不同职业所需要的文明礼貌和个人形象。模拟职业角色的体验活动,能够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了解职业特点,引导学生公民角色意识的形成,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仪表、言谈、待人等方面的文明礼仪,完善情感价值观。

四、利用多种资源,搭“八礼”大舞台

“八礼”的养成教育,不仅指学生在学校良好礼仪的培养,而且还包含家庭、社会在内。学生礼仪行为的养成需要调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1. 强化家校沟通,形成合力督“八礼”

目前,家庭教育還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新市民家庭,他们在教育理念上存在一定偏差,使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脱节,这样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自然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基于此,学校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课堂、教师家访等多种途径,强化家校沟通,提升新市民道德素养和教育能力,让学生把在学校培养的“八礼”好习惯带回家,使之得到督促和强化,实现家校良性互动、和谐共育;聘请礼仪文化传播中心高级讲师来学校上“小学生礼仪培训”课,向家长传递科学的教育方法,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采取主题式的交流会、分组式的座谈会,或通过家长走进课堂的开放式教育,引导家长关注子女“八礼”的养成,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对于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纠正一些新市民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使家校教育同步。

2. 小小志愿者,我为社会添光彩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小小志愿者活动,既能为社会做贡献,又能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八礼”好习惯的养成。例如,让小小志愿者走进社区开展清洁活动、美化环境,以及卫生宣传等工作;走进敬老院开展“孝亲敬老”活动,通过表演节目、赠送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打扫卫生,给孤寡老人送去温暖,友善待人、扶老助弱的礼仪教育在此升华。

陶行知先生说过,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相互配合,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养成“八礼”好习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起一个精彩的舞台。

教育学生六年,关注学生六十年。小学是学生文明礼仪养成的关键时期,新市民子女的“八礼”养成教育应该从小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适时纠正,常抓不懈,让学生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荣秋霞. 学八礼四仪 做至德少年:至德文化背景下的文明礼仪教育[J]. 创新时代,2015(12).

猜你喜欢

养成教育教育策略
弱势群体与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及教育策略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