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身探寻情境之路,潜心钻研翻转之魂
2018-07-12宫乐
宫乐
今年4月,笔者有幸参加了在江苏省苏州市举办的第三届“翻转课堂本土创新暨微课程教学法教学观摩会”,借班执教翻转课堂,内容是苏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9.1单项式乘单项式》。笔者所在的合肥市一六八玫瑰园学校七年级数学教研组的同伴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详尽的剖析,尝试运用“三剑客”设计翻转课堂。通过这次翻转课堂教学,笔者收获良多,尤其是在情境创设方面,体会颇深。
● 课前任务单的设计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理解整式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能进行简单的整式加法和减法运算,能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据此,我设计了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见下页)。
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点,我们开发了配套学习视频,内容设置为法则的讲解和一个例题的讲解。先进行法则的详细讲解,再对照法则将例题进行讲解,最后留有时间给学生进行思考,并在视频中,留有一道练习题供学生进行练习。
● 课中任务的设计
在课前任务单的基础上,进行课中学习任务设计。第一环节为当堂检测,通过四道判断题对学生前一天的知识学习进行反馈。再通过进阶练习以及小组内部活动将本节课的知识单项式乘单项式的法则进行拓展。对于“微项目”的选取,笔者利用学校荣誉墙将其抽象为矩形求面积,既利用了身边的实例也能解决真实情境的问题。最后组内反思的环节,设计为开放讨论的模式,大胆让学生去说,去总结与反思。
● 翻转课堂之尝试
课前与借班执教的班级的学生接触后得知,该班级的学生并未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上课,学生们对新型的学习方式很感兴趣,动力十足。在收集课前学习任务单后,发现部分学生的自学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在上课的第一环节,笔者采用了“对一对、议一议、改一改”的方法,让学生在组内进行交流批改。在此过程中,学生们讨论热烈,并自发地在组内互助。在总结过程中,学生自我总结得出应用法则的注意点,超出笔者的预设范围。学生能够用语言总结出法则的注意事项,说明在第一环节的讨论中有了成效。
接下来的环节中,组内拼卡片,学生们热情很高,很快由不愿意发言转变成主动说、主动算,大大增加了学习的参与度。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已然变成了引导者和观察者。
在最后“微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自主讨论出多种解决方案,并大胆在黑板上表述,学生从最初的不敢尝试到后来的自主讨论学习,是一个巨大的转变。这也正是翻转课堂的实效性所在。
● 翻转之感悟
反思这次借班翻转课堂,笔者感触良多。
1.磨课:看似重复,皆为新课
笔者承担这次借班教学,前后备课9次,磨课9次,但同事说,这9次课都不一样,每一次都是新课。是的,实验之初,常常会遇到问题,每次都会引发新的思考,形成新的想法,做新的调整,真正是上课“没事干”,上完课再做修改,优化方案。4月1日上午,听完金陵先生的报告后,笔者又萌发了改课的想法,于是,带着团队又开始商讨,修改,并将修改后的内容最终呈现在了课堂上。每一次上课过程中,因为学生的反馈不一样,课堂生成也不一样,这种生成激发了笔者的教学热情,所以每一节课看似是重复的课,但实际都是一节新课。这就是翻转课堂的魅力!
2.生成:看似无“剑”,心中有“剑”
上课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有思维活动的对象,而教师在课堂上实施预设方案的过程中,往往有可能禁锢住学生的思维。而微课程教学法要求教师课前设计达到“教师主导新境界”,课堂上则要“没事干”,以便集中注意力观察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需要帮助的学生并给予帮助。本次教学中,有两个学生的回答是超出常规的,但是合理正确,笔者给予了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并且顺着学生的思路继续拓展。而如果教师授课之前有预设,学生的回答又恰好不在预设范围之内,教师又依照思维惯性把这两个学生的回答拉回到预设的轨道上。这样,不仅会大大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还会压制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不能把学习引向深入。
虽然微课程教学法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课堂生成,但并不否定课堂预设。在备课的过程中,虽然笔者没有脚本似的教学设计,但是,对于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何突破重难点,以及每一个环节的预设和衔接笔者一直都在脑海中反复思考,尽量做到每一种预设都在脑海中,看似无“剑”,却“剑”在心中。可以说,教师在课堂上有无驾驭能力取决于其是否对课堂实施胸有成竹。
3.情境:看似無序,实为全身心投入
课堂学习的最后一个任务,来源于一个真实情境:学校荣誉奖牌墙。任务是“请问这些荣誉奖牌的总面积是多少”。这是一个“微项目”(微项目学习的简称)。
说起“微项目”,笔者想到了上课的前一天晚上,我们中学数学团队一行七人,围绕“微项目”讨论了近四个小时,直到深夜。我们从不同学科的不同角度出发,围绕一个问题,就如何找出让学生感兴趣的具有探究价值的“微项目”主题进行讨论,并明确这个探究主题必须来自真实情境。当时,讨论了很多情境,每提出一个情境,都会引起来自不同学科教师的质疑。在不断的质疑中,我们不断思考,不断升华认识。
首先,情境需要真实。金陵先生曾经说过,真实情境能够使孩子们全身心投入学习,这是建构主义与行为主义在刺激感应性理解方面的重大区别。为了创意来自真实情境的主题,我们讨论了阳山中学餐厅的菜价问题,讨论了苏州的窗棂修缮问题,还讨论了行李箱装箱问题,等等。最终,我们选择了与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前后呼应的阳山中学荣誉奖牌墙作为探究主题,让学生用单项式乘单项式的运算法则计算校门口墙上荣誉奖牌的总面积。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对这个项目非常感兴趣,因为奖牌墙就在他们每天上学和放学要经过的学校大门口,今天居然成了帮助他们内化知识的工具。也是这一次的讨论,让笔者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教学与中学教学的区别,其实不在于学生,而在于教师的思维不同。笔者已从教11年,思维已经被初中的教学系统固化,没有小学教学的那种开放性。而微课程教学法恰恰可以解决培养学生思维开放性的问题,使他们不局限于教师的思维模式,能够探索他们感兴趣的问题。
微课程教学法的“三剑客”是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配套教学视频、课堂学习任务单。其设计工作只围绕一个核心,即如何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知识的要求。在这节课中,微课的长度只有三分钟多点,只讲解了一个知识点——利用具体实例讲解计算法则,同时,在微课中留有一道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在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中,没有出现选择填空,全部采用解答和书写的方式,明确问题的指向性。针对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完成情况不佳的状况,笔者在课堂实施中,让学生先自己对一对答案,并针对错误改一改。然后,选择一组学生以第一题为例进行了讲解,学生们讲解得非常准确。在课中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中,笔者采用任务驱动、卡片辅助的教学措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拼起来,真正在互动中内化知识。而对于Pad的使用,笔者听取了金陵先生的意见,每组一个Pad,仅在辨析与核对答案时使用,效果也是明显的,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为本节课的后续环节节省了时间。所以,我们要善于用技术支持教学,而不能用技术来绑架教学、指挥教学。这是实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中一个不容混淆的问题。
经历这一次翻转课堂观摩教学,笔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翻转课堂的魅力,感受到翻转课堂为学生带来的改变和拓展。课堂是学生的,学生是主体,我们如何更好地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还需要潜心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