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综合改革探讨

2018-07-12王秀慧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

王秀慧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所在学校地方性大学的特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针对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应用及考核方式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有效改革。实践证明,经过改革,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关键词:网站设计与开发;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应用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TP311  文献 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8)12-0097-04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实践型人才的需要越来越迫切。近几年,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各高等院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笔者所在的山西大同大学也不例外。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其人才培养定位为应用型本科,着力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更要注重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网站设计与开发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课程,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多。各大企业、公司及政府部门的门户网站的开发以及基于B/S的各类应用系统的开发都需要这门课程相关技术的支持。作为笔者所在学校网络工程、教育技术学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一门学科与专业基础教育平台课程,网站设计与开发的培养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具体为: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网页设计的基本概念、知识和原理,能熟练应用相关软件进行网页制作及相关艺术设计的实践操作,掌握网站开发流程,具备Web应用系统的综合设计和开发能力,能够胜任Web前端后端开发、企业网站维护等工作。由此可见,让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集知识和技能为一体是课程教学目标的一个理想状态。

笔者从2012年开始担任这门课程的主讲教师,在五年的教学中不断发掘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摒弃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总结经验教训,逐步实施教学改革,以期最大化改善教学效果。2016年笔者所在课题组承担了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的综合教学改革任务,经过两年多的工作推进,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上都提出了较好的改进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得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 教学内容改革

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的教学改革虽然包括多个层面,但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知识点的合理组织却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对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加强与前导课程的紧密衔接;重构教学知识点。

1.加强与前导课程的紧密衔接

网站设计与开发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它的综合性很强,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学习本门课程之前要求学生具备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平面设计的艺术素养及比较扎实的数据库应用与开发能力。所以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把“C++程序设计”“平面艺术设计”和“数据库原理”等课程合理地安排到该课程之前,以便为该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长期以来,各门课程主讲教师都是各自为营,在具体实施教学过程中只关注本门课程的教学,不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和知识的融会贯通,以至于到了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的学习阶段,学生的知识结构还存在各种问题,主要表现在:(1)具备较强的图像处理能力,但是对网页色彩搭配及版式布局的设计能力较弱。(2)数据库理论知识较扎实,但案例分析、设计与应用能力不高。(3)编程更注重基础理论(如概念及语法结构),实际编程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影响了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的教学质量。

针对以上不足,笔者所在教学团队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并深入探讨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而不断调整优化教学内容,最终实现了课程之间的高度融合和紧密衔接。具体表现在:(1)平面艺术课程增加了综合实训系列项目,其中“网页平面设计”实训项目重点培养学生网页设计能力与素养,具体要求为:掌握平面设计的基础知识,理解网页平面设计的基本原则,综合运用所学设计理论和设计软件进行网站首页设计,网页元素完整、版式结构合理、色彩搭配与主题相符。(2)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环节中,采取案例鉴赏的模式让学生分享数据库设计案例并实现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以此有效提高学生数据库开发与应用实践能力。(3)C++程序设计课程除了保证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以外,更注重对学生编程思想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实验环节减少了验证型实验,增加了综合型实验,重点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立编程工作室,鼓励学生加入,组建兴趣小组,参加各类程序设计大赛,以此不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

2.重构教学知识点

网站设计与开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囊括的知识点非常多,开发技术涉及HTML、CSS、JS、C#、ADO.NET、ASP.NET、数据库相关知识、VS2010开发软件等。如果采取常规教学,按照教材中“知识点+举例”的讲解方式,有限的学时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需要对知识点进行重构。笔者把教学内容总体分为两大板块——静态网页开发技术和动态网页开发技术,整体采用项目贯穿、案例驱动、知识点穿插的划分方式,把各个重要知识点合理地分散到每一个具体的案例中,力求做到深入重点,以点带面。其中静态网页开发技术摒弃了静态网页开发工具DW的详解,把标签作为重点学习内容,使得学生在设计实现静态网页时,不仅能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动态网页开发技术更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典型网站案例分析对比,让学生了解一般网站功能模块的组成,采取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划分方式把知识点融合到网站各个功能模块的开发过程中。知识点划分如下页图所示。

● 教学方法改革

本课程在教学改革以前采用传统的“讲授+实验”的教学方法。理论课上教师讲解相关知识点,再把知识点应用到各个分散的小案例中。实验课上学生依据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验证知识点并完成相关实例。[1]这使得学生获取知识比较片面,前后衔接不够紧密,学生不能很好地融合教学知识点,导致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够,项目开发能力不足。为此,笔者提出“项目贯穿、案例驱动、知识点穿插”的教學方法。精选典型网站项目,把完整的网站项目分解成若干前后紧密衔接的教学案例,每个案例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嵌入不同的知识点,通过案例驱动教学并把知识点贯穿到一个系统完整的网站项目开发中,以实际项目贯穿整个教学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系统化思维。

在“项目贯穿、案例驱动、知识点穿插”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学项目的选择非常重要。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项目要大小适中,具有代表性。项目太大,功能模块太多,无法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项目太小,不能囊括关键知识点,满足不了实际开发需求。(2)项目要紧贴教学内容,保持与教学目标一致。(3)项目要具有层次性,保证项目在划分为若干案例后,能够对应到教学的不同教学时段。(4)项目要具有可扩展性,保证学生在具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后,能够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去主动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基于以上原则,经分析对比,笔者选择“网上书城系统”作为教学实施项目。并从前台和后台的角度把整个系统划分为网站首页的设计与制作、用户登录注册及找回密码、网站访问量和在线人数统计、图书信息展示与查询、购物车、订单查询、图书管理(包含图书新增、修改和删除)、订单管理、会员管理等九个教学案例,各案例之间紧密衔接,前后呼应,富有层次性,保障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接受知识。

●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1)该课程知识点很多,囊括了静态网页开发技术HTML、CSS和JS,动态网页开发技术C#、ADO.NET、ASP.NET,数据库相关知识和VS2010开发软件,有限的课堂理论教学无法很好地满足教学和学习需求。

(2)该课程实践性强,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实践,与他人的互动交流,配合教师的指导才能有效掌握。但实验课时有限,学生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较多,有限的课上交流辅导时间无法满足学生解决问题的需要。

(3)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导致学习兴趣不高,缺乏积极性。

基于以上三点,本课程有必要实施翻转课堂教学,这样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更多自主时间和教师一起参与关键学习活动,解决实际问题,并且课程微视频可以保障学生能够反复观看,巩固薄弱知识点,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此外,翻转课堂的实施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该课程翻转课堂的实施依托超星学习通。超星学习通是一款既面向PC又面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综合学习平台。教师通过平台,可以灵活创建教学课程学习空间,实施班级教学管理,跟踪学生学习情况并实现对学习数据的统计分析。学生通过该平台,可以观看教学视频、交流互动、发起讨论、上传下载作业等。[3]

在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学过程划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4]课前:教师结合教学项目精心制作教学视频,上传到学习通平台。学生在学习通平台上观看教学视频,并记录在观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通过学习通平台提出疑问。每段视频后附有教师所提问题和任务点,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点,如果未完成任务,记录存在的问题准备课堂解决。课中:针对学生在学习通平台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给出解答;以分组形式让学生展示并讲解任务完成情况,如果任务完成存在问题,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现场解决;现场指导学生完成相关实例;补充未尽知识点,并归纳总结。课后:验收学生完善后的作品,依据量规进行评价;进行教学反思,改善不足之处。

目前,该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应用到笔者所在学校2015级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本科一、二班,学生普遍反映良好,与未实施翻转课堂的班级相比,实施了翻转课堂的班级的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项目开发能力明显要高,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 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核方式的改革以提高学生应用实践能力为目标,把成绩的评估分为三部分——三个综合性作业(60%)+学习通学习记录(20%)+拓展知识作品展示(20%)。其中,三个作业的布置分布在教学过程的不同时段,分别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习通学习记录分为三部分:课程视频完成率+课堂互动情况+讨论活跃度,分别用来考查学生课前完成学习视频情况、课堂实时讨论参与度及课下针对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互动的频度;拓展知识作品展示重点考查学生自学能力,针对教学未尽之处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通过查阅材料自行解决并展示出来,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大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有效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结语

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自实施教学改革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经过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的改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及课程考核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行为更连贯,学习兴趣更浓,作业显示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得到提升。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学生反映某些课时课下自学时间偏长、任务偏重,有些教学视频录制时间偏长,观看容易失去耐心,在下一步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将会继续总结经验教训,以期教学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徐胜舟.项目驱动法在Java Web程序设计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2(24):116-119.

[2]任平红,陈矗,郑秋梅.贯穿案例教学法在Java Web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4(14):64-69.

[3]张丽君.基于超星学习通的英语阅读移动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6(12):91-93.

[4]丁智國.翻转课堂在软件体系结构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7(3):68-71.

基金项目:山西大同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XJG2016212);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GH-13091)。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