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三地理模拟试题命制的误区及对策
2018-07-12苏泾阳
苏泾阳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高三地理模拟试题命制易产生的误区:忽略基本事实、信息不完整、主导因素有歧义以及材料与试题关系不大等,并探讨高三模拟单组试题和整套试题命制的基本过程。
关键词:高考地理;模拟试题;误区;策略
一、高三模拟试题命制易产生的误区
1.所用材料忽略基本事实
地理学科命题的一个原则是以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尊重事实是学科价值的重要体现,命题时忽略基本事实,试题中利用假想的不存在的事实,往往造成试题空洞而失去考查价值。假想的条件并不完全禁止,但要求假想条件是真实存在的可能性。
例1:(某校2017年某次模拟试题)图1为甲、乙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图。据此完成第(1)题。
(1)下列判断符合实际的是:
A.甲为中国 B.乙为中国
C.甲为发达国家 D.乙为发达国家
答案:C
解析:从命题角度考虑,想考查学生能否通过图示信息得出两类国家城市化的速度差异,从而推理出甲为发达国家,乙为发展中国家。但此命题忽略基本事实依据,发达国家中并没有人口超过6亿的国家。而设问时假想一个不存在的事实,却要求考生选出符合事实的选项。同时,该试题也存在题干信息不明确,产生歧义等问题。
2.试题命制信息不完整
例2:(某校2017届地理家庭作业)图2波的尼亚湾所示范围海水2月均有结冰现象。据此完成第(2)~(3)题。
(2)波的尼亚湾中①、②、③、④结冰期从长到短的排序符合实际的是:
A.③②①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②①③④
(3)影响P地表层海水温度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 B.纬度 C.光照 D.洋流
答案:(2)A (3)D
解析:第(2)题,关于结冰期长短应与海水盐度、海水深度、冬季风影响、海水流动性等有关。题干中信息缺少必要条件,只从③地靠东部,就得出③地结冰期长,即使答案符合事实,但信息不能引导考生推理得出正确答案。②纬度高,冰期也长。无其它因素可以否定②。所以通过信息链不能推理惟一正确答案。第(3)题,影响P地表层温度的因素首先是太阳辐射或纬度,洋流只是影响表层温度与同纬度相比的差异。如加利福尼亚寒流地区海水表温与阿拉斯加暖流海水表温哪个更高的问题。如果答案选D,那么依据什么逻辑。所以,第二问设问不清、关系不明。如果按照主导因素考虑,答案应该倾向纬度因素。
3.试题主导因素不明确或有歧义
例3:(某校模擬试题)大窝凼洼地位于平塘县克度镇南面,现建有我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图3示意射电望远镜的选址位置。据此完成第(4)题。
(4)射电望远镜选址大窝凼的原因是:
A.天然的天坑,工程量小
B.人烟稀少,无线电干扰少
C.喀斯特地貌,利于雨水下渗
D.海拔低,晴天多,利于观测
答案:B
解析:大窝凼设置射电望远镜是多种因素并存的结果,既要考虑干扰少,也要考虑天坑的地形,同时还需要考虑排水条件,哪一个条件都难以作为主导因素。这类试题命制要避免个人观点,以事实为依据,以试题信息为导向。
4.材料或信息与试题关系不大或无用
例4:(某校2017届模拟试题)2015年8月21日某国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的状况已持续43年。2014年人口增长出现明显转机,出生人口较2013年增长4.8%,死亡人数则较前一年减少2.8%,但人口增长趋势没有根本改观,据此完成第(5)题。
(5)该国最可能是:
A.美国 B.日本 C.德国 D.巴西
答案:C
解析:此考题缺失人口增长示意图,但通过阅读材料,此题不需要人口增长示意图,通过负增长43年的信息就可推出结论为德国。日本虽然是发达国家,增长率低,但没有负增长;美国是人口迁移国家,自然增长率很高;巴西发展中国家,自然增长率很高。所以,不需要图即可得出正确结论。
命制试题时,为体现试题材料的现实性、新颖性,在网上下载现成材料,不经筛选,大量冗余的材料与试题本身无关,给予的地图或图片无用,这在原创试题中较普遍。高考试题应做到精选材料,无多余信息,地图及各种图表与试题有密切关联。
二、高三模拟试题命制一般过程
1.单组试题设计
一般过程为筛选素材—分析考查方向及考点—补充信息材料—设计试题设问—答案及干扰答案设计—成题后完善试题。
材料:“西安市2016年11月19日、20日PM2.5指数超过450,西安市政府实行重雾霾天I级响应,机动车限行一半,中小学全部停课”的一则新闻。
通过这则新闻先思考能考查的方向:①天气系统;②发生原因;③治理措施等。再考虑怎么考查、给予考生怎样的信息材料,如考查天气系统还缺少近几天西安的天气情况数据等。最后,试题需要考查考生哪些知识和能力以及如何设计试题、怎么设问、正确答案与干扰答案如何设定等。
例5:(原创试题)表1为西安市2016年11月19日~22日的天气部分数据变化状况,统计其中19日、20日西安市PM2.5指数超过450,西安市政府实行重雾霾天I级响应,机动车限行一半,中小学全部停课。据此完成(6)~(8)题。
(6)2016年11月19 ~ 20日,导致西安重度雾霾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A.西安冬季燃煤取暖,污染物排放量大
B.西安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大
C.西安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工业排放量大
D.微风的天气不利于污染扩散
(7)由表1可推测11月20 ~ 21日的天气最可能为:
A.微风转小雪 B.晴暖有微风
C.大风有小雨 D.阵风间暴雨
(8)针对西安雾霾日益频繁和严重,为改善大气环境,今后西安市市民应:
A.增加城市绿地面积,美化环境
B.积极响应政府提出的开放小区建设
C.多储备口罩等防霾物品
D.多节能减排,绿色出行
答案:(6)D (7)C (8)D
试题设计过程中,考虑试题区分度,难点在于干扰答案的制定,第(6)问对于雾霾产生的原因应是自然和人为两方面,但根本原因是人类活动造成的,怎么考查考生提取信息、整合知识的能力,设问时专门说明19~20日这样一个短时间发生的现象,不是人为造成。这两天天气稳定,大气稳定少动,风力弱造成。从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模拟考试情况来看,此题正确率为65.17%。取得了较好的区分度。第(7)问中通过表1缺失信息及其它信息考查天气系统知识,考生能否提取信息對比分析信息材料得出正确结论。设置干扰答案时,是否考虑到11月不会有暴雨。通过20日和21日气温的巨大差异以及风向的巨大变化,推断不能是微风转小雪。所以,干扰答案必须有一定干扰,考查考生对知识是否全面掌握。考试结果本试题正确率为84%,也取得较好的区分度。第(8)问,试题设计难度较小,主要考查考生是否注意设问中的关键词“西安市民”。此题正确率为96.52%。
2.整套试题设计
与高考试题模式相似。首先确定每组试题符合高考试题特点,选择题一般一组不超过4问,近几年都是2 ~ 3问。11道选择题分四组组合。综合题考查区域以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为背景材料组成。设问为3 ~ 4问。知识点的分布涉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合理分配。一般自然地理比重高一些,每年都有变化。根据高三复习情况,确定知识点重点考查方向。明确四方面能力要求,一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二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三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四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每组试题都应写出能力考查目标,对应整套试题分析缺失能力目标有哪些,尽可能对能力目标全覆盖。对于每组试题进行难度和区分度分析,预测平均分,根据试题考查目标确定和筛选试题,整套试卷并不是简单的优秀试题组合,合理把握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才能真正达到考试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