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作物影响几何
2018-07-12
地理教育 2018年6期
1913年以来,我国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91℃,最近60年气温上升尤其明显,变暖幅度几乎是全球的两倍。气候变化对我国主要农作物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小麦:种植界限北移,种植面积扩大。过去50年里,冬小麦可种植面积以每10年約20万公顷的速率增加,并且可种植北界纬度以每10年0.0427°的速率北移。按此趋势,在接下来的50年里,冬小麦北界将北移0.2°左右。在温度较低的北部地区常常种植春小麦,当气候带北移,冬小麦势必会替代春小麦。气温升高,积温增加,生育期缩短,而生殖生长期占整个生育期比例增加,有利于籽粒干物质积累,产量增加。然而,气候变化也造成干旱频发。冬小麦是温度敏感性作物,降水减少、干旱及冻害都会使小麦产量降低。
水稻:主产区产量影响不大,精米率或降低。受日照、辐射、温度变化的综合影响,1981年至2007年我国约有30%的种植区水稻产量对气候变化敏感,但我国水稻主产区受到的影响不大,而且在东北地区还集中表现出较大面积和比例的增产。不过,稻米的外观、品质,在气候变暖的作用下将会大打折扣。水稻在高温下度过开花至成熟时期,成熟天数被大大缩减,导致稻米籽粒充实不良、精米率降低。
大豆:有利东北春大豆,不利黄淮夏大豆。中国大豆生产潜力呈现由南向北、由西向东增加的趋势。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生长季平均气温升高,大豆单产增加。当生长季平均温度为19℃时,大豆单产达到最高,若生长季平均气温继续升高,大豆产量不再增加。总的来说,东北春大豆因气候变暖产量有所增加,而黄淮夏大豆近年来经常遇到高温干旱,结实率下降。
摘自2018年《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