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萨提亚模式心理干预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应用效果

2018-07-12王春丽方开琴徐建丽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年14期
关键词:萨提亚精神病心理

王春丽, 方开琴, 徐建丽

(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 1. 老年精神科; 2. 精神康复科, 江苏 扬州, 225002)

精神病是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均会出现异常,研究[1]显示,精神障碍终身患病率为13.47%, 重性精神疾病患病率为1%。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口老年化进展,老年精神病患者发病率有逐年增长趋势,因老年患者多伴有基础性疾病,身体各方面的机能衰退,存在较高的意外风险[2]。而部分老年患者依从性差,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出现攻击行为和丧失了社会技能,给治疗和护理造成一定困难。萨提亚模式又称萨提亚沟通模式[3], 从个体、家庭、社会等系统方面着手,更全面地处理个人身上所背负的心理问题。本研究探讨萨提亚模式心理干预技术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遵医行为、攻击行为、社会技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 ① 所有患者年龄≥65岁; ② 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征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③ 符合CCMD-3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 ④ 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性格改变、言语异常、行为异常的临床表现。排除标准: ① 意识障碍患者; ② 合并中重度老年痴呆; ③ 合并严重心、肝、肾重要脏器功能障碍; ④ 对本次研究不予支持的家属。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118例老年精神病患者,对照组59例患者中男25例,女34例; 年龄69~76岁,平均年龄(72.5±5.0)岁; 其中神经症3例,精神分裂症26例,躁狂症16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2例,器质性精神病12例; 初中及以下19例,高中29例,大专文化11例。干预组59例患者男36例,女23例; 年龄67~76岁,平均(71.5±5.0)岁; 其中神经症6例,精神分裂症34例,躁狂症8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3例,器质性精神病8例; 初中及以下28例,高中22例,大专9例。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

1.2.1对照组: 予以常规的精神科护理。① 首先护理人员自身需要掌握护理基础行为,熟悉自己负责护理的患者病情,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与之建立良好的沟通情感关系,保证护患关系的质量,并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护理人员还需严格执行医嘱、护理常规,积极巡查,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护理安全管理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患者安全防护,有效降低患者在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4]。对于尖锐物品、窗户等安全因素要格外注意,防止精神科意外的发生[5]。② 护理人员需观察患者的大小便情况,引导患者排便,对有失禁的患者需要及时擦拭身体、换洗衣物; 在饮食方面护理人员必须按时、按量、依照患者的病情给予饮食,保证患者所需的基本能量和营养; 对于吞咽有困难的患者,要给予鼻饲或者肠外营养; 用药护理方面严格执行医嘱,密切观察反应。要确定患者服下药物,防止患者吐药或藏药。由于精神病患者的思维异于常人,服药后一定要观察患者的口腔。老年精神病患者由于受自身心理、精神状态等影响,大多表现为睡眠质量降低,加重病情[6]。在睡眠护理方面,医院要为患者创造舒适、安静、整洁的休息环境,避免入睡前较为兴奋的谈话活动以及行为。若发现患者辗转不安或蒙头睡觉等现象,应严加注意[7]。

1.2.2干预组: 在常规基础护理下进行以萨提亚模式为核心的心理干预,从家庭、社会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心理引导。① 首先使得患者的家属正确地认识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对家属进行健康知识干预,尽量使得家属对精神病患者有一定的理解,能够配合本院进行护理。② 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更人性化地帮助患者,而不只求消除病症,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到身心整合、内外一致。另外,在心理干预的环节当中,要充分发挥家属的作用。

1.2.3其他: 对于日常护理和心理干预起效不明显的患者,应考虑药物干预。一般情况下对于兴奋及妄想患者,可选用利培酮,从1 mg日剂量开始,并且缓慢增加,有效治疗日剂量为4 mg; 或喹硫平,日剂量50~400 mg; 阿立哌唑,日剂量10~30 mg。改善认知功能,促进脑代谢药,胞二磷胆碱0.6 g/d; 多奈哌齐5 mg/d; 三磷酸腺甙60 mg/d, 还有改善脑循环的药,如西比灵15 mg/d; 尼莫地平60 mg/d, 以及适量维生素等[8]。

1.3 观察指标

1.3.1遵医行为; 采用本院统一编制的遵医行为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用药情况、生活方式、定期随访、医患关系5个条目,每项1~4个子条目,共计15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4分评分,总分为60分,得分越高说明遵医程度越高,问卷由患者家属以及负责患者护理的医护人员进行客观的评估,以判断护理干预后患者的遵医行为[9]。

1.3.2不良事件发生率: 统计有攻击行为的患者例数,不良事件发生率是有攻击行为的患者例数与总例数之比。

1.3.3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 评定结果可按总分、分量表分和单项分进行分析。总分量低于16分,为完全正常,大于16分有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最高60分。单项分1分为正常, 2~4分为功能下降。凡有2项或2项以上≥3分,或总分≥22分,为功能有显著障碍。

1.3.4POMS量表: 评定紧张、压抑、愤怒、疲劳、慌乱、精力、自尊点的情绪状态评定量表,“几乎没有”表示0分,“有一点”表示1分,“适中”表示2分,“相当多”表示3分,“非常地”表示为4分。情绪慌乱的总分为5个消极情绪的得分减去2个积极情绪的得分之和+100。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遵医行为

按照本院统一编制的遵医行为调查问卷结果,比较2组干预后遵医行为,干预组高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遵医行为量表评分比较 分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不良事件发生率

2组干预1个月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干预组低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

干预前2组患者ADL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 干预1个月后2组ADL评分均下降,干预组下降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分

与干预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4 POMS评分量表

2组患者干预后POMS评分均下降(P<0.05), 干预组下降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3 讨 论

萨提亚模式是一种医院联合家庭的心理障碍的治疗方式,护理人员的专业技巧与服务联合患者家属的亲情关怀,这种基于家庭治疗的模式是心理治疗的新方法,从家庭、社会等方面着手[10], 更全面地处理个人身上所背负的问题,除了身体因素外能够深入关注患者的精神问题。萨提亚建立的心理治疗方法,目前在中国应用愈加广泛,尤其针对精神异常、抑郁、焦躁人群,可以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让患者乐观面对病情,主动参加康复治疗,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11]。

表4 POMS评分量表 分

与干预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精神病作为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其语言行为与动作行为难以被常人理解,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思维破裂; 患者在进行思考时没有中心,想法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具体表现为讲话前言不搭后语,并且伴有情感障碍,对曾经亲近的人疏远或者敌对,会经常性出现幻听、幻觉[12]。而老年精神病患者有着特殊性及其复杂性,进入老年期后由于不适应退休后的生活,子女不在身边的孤独以及受身体衰弱、疾病缠身和某些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精神障碍。在临床上的表现主要有易烦躁、失眠、对待事物冷淡、情绪消极、思维混乱及意识障碍等[13]。老年性精神疾病的治疗重点不在于药物治疗,而是子女亲属的关怀[14],而萨提亚模式的家庭疗法适用于老年精神病患者。萨提亚模式是认为每一个人都是生活在特定的环境或者关系之中,一个人出现异于常人的身体症状与他人、环境的互动均有很大的关系。其中,一个人在原生家庭中的各种关系以及应付方式,对这个人的一生影响最大,因此在进行心理干预时,亲属的配合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15]。

本研究表明,由于精神患者的异常思维及行为,不愿意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影响疾病康复,在萨提亚心理干预之下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病情有显著好转,患者能够谨遵医嘱,对于医生交代的服药、作息、饮食、日常行为的遵从比未干预之前有显著进步; 而发生伤害自己、攻击他人的行为明显减少,萨提亚模式心理干预的应用有助于医院日常平稳运行,有助于患者恢复正常[16]; 在社会技能方面,老年人在吃喝住行方面的能力本就不断降低,再加上精神疾病的困扰,患者时常丧失生活、社会技能,萨提亚模式下的心理干预能够引导患者改变消极状态,有效地改善各项社会功能,有利于患者回归社会[17]。POMS情绪状态量表表明[18], 在进行心理干预之后,患者的情绪状态优于从前,对于老年精神疾病患者而言,萨提亚模式下的心理干预对遵医、攻击行为、社会技能有正面影响。

猜你喜欢

萨提亚精神病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心理感受
都有精神病
萨提亚心理学理论视角下的文学人物分析
一例人际交往敏感的个案辅导报告
萨提亚“冰山”隐喻理论对生命化写作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