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临床护理路径对急诊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2018-07-12颜灿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年14期
关键词:本院冠脉综合征

颜灿冰 ,杨 芳

(1.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滑翔院区 急诊科, 辽宁 沈阳, 110022; 2.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第一PICU, 辽宁 沈阳, 11000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在临床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进展性危重综合征[1], 患者发病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内部存在不稳定的粥样斑块,斑块破裂进而导致血栓形成,从而引发冠状动脉急性、亚急性堵塞等,使患者出现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等各类疾病[2]。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病情变化速度较快,且预后带有明显的凶险性,患者的病死率较高[3]。根据临床相关研究[4]显示,急性冠脉综合征已经成为目前心脏性猝死的主要诱因之一。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多,而疾病对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等均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威胁[5], 因此对此类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临床急救十分重要,这是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6]。如患者在接受急救治疗的同时无法接受有效的护理干预,预后情况也会较差。本院针对此类患者实施临床急救护理路径干预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6年4月—2017年12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中选择9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相关检查后符合诊断标准,且排除肺部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精神功能障碍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认知与表达功能障碍患者、无家属监护患者。根据就诊日期奇偶数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及改良组,每组48例。常规组患者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51~72岁; 改良组患者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52~74岁。2组患者相关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护理,护士需遵医嘱进行各项操作,严密配合医师,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等,并严格监测患者的各项体征指标等。改良组患者则接受改良后的急救护理路径干预,主要方法如下: ① 本院成立急救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组员包括急诊医生、心血管内科总住院医师、急诊科及心内科护士长以及患者的责任护士、介入导管室护士,所有成员积极收集相关资料,查找文献库等,并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根据患者情况以及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方案。② 急诊护士建立接诊绿色通道,尽快使患者完成相关检查,心内科总住院医师开展与患者家属的术前谈话,让患者家属尽快签字。护士在患者左上肢部位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对其相关体征指标进行监测,并遵医嘱在患者术前予以适量的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等。此外,护士还需针对患者心理状况加以疏导。③ 在患者手术期间,介入导管室护士严格监测患者的心电图情况和血压等变化,准备好抢救药物与相关设备,并将支架、导丝以及球囊等提前准备好。④ 患者手术治疗结束后,护士需对其各项指标进行观察,监控患者的尿量,予患者吸氧,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是否出现血肿、渗血等。此外,护士嘱患者绝对卧床,并做好患者的相关生活护理,还应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让其掌握并发症的预防方法等,告知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在患者术后1周左右,护士应指导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并加强饮食干预,禁止患者食用刺激性较强的食物,且保证饮食营养。⑤ 在患者出院前,护士应当协助患者及其家属办理相关手续,并将患者出院后的饮食、用药、活动方法等告知对方,叮嘱患者遵医嘱服药,不要随意增减药量甚至停药等。护士发放护患联系卡,卡上包含科室公众平台及科室联系电话,告知患者家属定期带患者至门诊复查,患者若有任何不适可通过电话或微信联系医护人员[7]。

1.3 观察指标

对比2组患者接受不同方式护理后出现的并发症情况,包括尿潴留、疼痛、出血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的入院至球囊扩张(D-to-B)时间及住院时间。此外使用本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的满意度情况,问卷得分<60分为不满意, 60~85分为较为满意, >85分为非常满意,患者护理总满意度=较为满意度+非常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此次研究数据选择SPSS 21.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资料选择t值验算,计数数据资料选择χ2值检验,若结果为P<0.05即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并发症发生情况

改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与常规组比较, *P<0.05。

2.2 护理满意度

改良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与常规组比较, *P<0.05。

2.3 D-to-B时间及住院时间

改良组D-to-B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2组患者相关指标对比观察

与常规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较为常见,病变类型主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ST段抬高型或者非抬高型心肌梗死等[8]。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病情相对较为险恶,患者发病后很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9]。因该病患者病情进展较快,且病情十分凶险,病死率较高,故患者发病之后需接受紧急治疗[10]。目前,临床对此类患者多选择尽早再灌注治疗,再灌注治疗时间越早,患者病死率就会越低[11-12], 但与此同时患者也需接受科学而有效的临床护理。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常规护理一般集中在病情观察、急救准备等方面[13-15], 这种护理方式存在明显的漏洞,且护理手段较为单一,患者的护理效果无法得到有效保证。本院针对此类患者选择临床急救护理路径干预,这种护理方式可涵盖护士工作的各个方面,使护理措施更为科学,护理内容更为全面,且护士会从被动护理转变为主动护理,护理程序更为规范严谨,护理操作更为灵活,因此护士的相关操作就会变得更有计划性,针对性也会增强,并可以带有明显的预见性,这对于患者的临床护理而言十分关键。此外,急救护理路径干预还可将患者的护理内容连成整体,使患者的护理过程变得更为全面,漏洞较少,这对于患者的护理十分重要[16-17]。

本研究中, 2组患者分别接受不同类型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结果显示,改良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相关指标也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急救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整体效果较好,优势明显,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本院冠脉综合征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Chandler综合征1例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考前综合征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