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
2018-07-12黄活伟
黄活伟
数学是一门单调枯燥的学科,但也是一门富有魅力的学科。新课程标准提出:“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也就是说,数学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那么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让数学问题生活化,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让学生像感知生活一样感知数学。而要让这门学科焕发出无穷的魅力,教师就不得不组织多姿多彩、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深深吸引住学生,爱数学,乐数学。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动力,兴趣也是最好的老师,而实践表明,学生经常参与身临其境的思维过程,对教学活动会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就十分有必要,把数学融于生活,学生也找到了新的兴趣点。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应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从他们熟悉的方面开展,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因此,创设情境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个性发展,紧扣教材,联系现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发现问题,探求新知,运用所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做,学生就容易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逐步增强创新意识。
一、从生活中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生活处处有数学,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数学从一门抽象的学科,到摸得着、感受得到的生活具体场景,离不开教师的悉心引导,从外在的、陌生的抽象思维,到为学生熟练掌握的一门技能,也离不开教师的加工与润色,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指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
例如,在教学“相遇应用题”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遇”“相向而行”“同时”“两地”等概念,可以实行角色扮演,演示两人行走的地点、时间、方向等,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相遇应用题”的浓厚兴趣。有了切身体验和实际操作,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就能举一反三,能够理解并能运用到生活中去,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这种方法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获得知识的途径又丰富有趣,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自然浓厚。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感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时,教师教授数学知识时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问题情境的创设也要紧贴日常生活,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使学生的实践意识逐步增强。
二、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感悟生活
近几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很多教师已注意到在引进新知识时,提供一两个实际背景,以便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思想方法。
记得在一次数学研讨活动中我听了一节“减法的性质”,这堂课中的“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环节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吉祥的生日到了,妈妈给吉祥20元钱买礼物。吉祥选中了一只标价8.5元的小熊,然后又选中了一只标价4.5元的布娃娃,营业员怎样才能又快又准地找钱给吉祥呢?请同桌的小朋友分别饰演吉祥和营业员。学生马上像模像样地来一次角色扮演。通过创设日常生活的情境,使学生明白生活处处有數学,从而更好地领悟生活中的数学思想,培养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回归生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首先明确一个目的,数学是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学习数学是为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核心是学以致用。小学生对万事万物都感到好奇,教师要适当放手,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我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课文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办法求圆柱的体积,而不是仅仅套用教材上的公式。同时教他们不要迷信权威,要有怀疑精神,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实践能力怎么培养?必须让学生勤于动手、动脑、动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扎实学好数学知识,真正让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四、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
有人说:如果两个人各有一个苹果,经过交换,两个还是各一个苹果;但是,如果两个人各有一种思想,经过沟通与合作,每人至少拥有两种思想。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其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各不相同,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思维也各不相同,因此,以学生为单位的团体合作,就可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进而促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然后动手解决问题,在学中问、问中学。比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方案:“学生四人为一小组,给每小组一个马铃薯和一把小刀,然后合作动手用小刀在马铃薯身上切出长方体和正方体,鼓励学生进行观察、触摸、分类等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这样可以使学生形成对有关几何体的直观感受,对他们的特征会记忆深刻。通过学生思考发现、交流、概括来进行学习,学生就学得比较扎实。
小学生年纪小,但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生活经验。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紧扣教材,将课堂与生活相联系,真正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的能力,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