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训练形式探究
2018-07-12周玉华
周玉华
【摘要】“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引入写作,通过写作促进学生进行广阅读、深阅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培养阅读兴趣,达到提高作文水平和提升语文素养的目标,以期发挥读写结合的最大效率。本文主要以点评点、仿写点、补写点、改写点、续写点、扩缩写点六个结合点为切入口,通过点评促读、仿写促读、补写促读、改写促读、续写促读、扩缩写促读的训练形式,实现学生阅读能力和作文水平的提高,进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读写结合;以写促读;点评点;仿写点;补写点;改写点;续写点;扩缩写点
一、 问题的提出
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毋庸讳言,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都往往被分割或机械结合,其结果,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阅读效率也很低下;由于老师往往集中大部分的时间进行阅读教学,对作文教学投入的时间过少,或者干脆布置周末作文就算了,缺乏系统的操作和讲评,学生往往缺乏写作的热情,甚至惧怕写作,一提到作文就头痛。将阅读和写作割裂开来或机械结合,不仅制约了学生阅读能力,而且也影响了写作能力的提高。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的,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而“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见。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表达方式写作”。可见,阅读和写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只有和写作联系起来的阅读,才更有针对性,它将让学生学以致用,读出成效,读出深度,读出水平,读出个性。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出学生的体验力、感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达到作文质量的提高。
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教学课改也在不断深化,有些新的问题也亟需我们去解决。尤其是現在的青少年,他们虽然掌握先进的网络技术,但受到网络负面的影响,大大减少了阅读量。如何提高他们对文本阅读的兴趣呢?如何转变他们碎片化阅读的习惯?有鉴于此,研究“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很有现实意义。
二、实践和探索
“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引入写作,通过写作促进学生进行广阅读、深阅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培养阅读兴趣,达到提高作文水平和提升语文素养的目标,以期发挥读写结合的最大效率。寻找适当的“读”与“写”的结合点是“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前提。“结合”是指“人或事物间发生密切的联系”,“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结合点就是“写”和“读”有密切联系的地方。精心研究教材,从文体的相同性、内容的相关性、写法的相似性和材料的相连性等方面着手设计读写结合点。
1.对教材中已有读写结合的结合点从以写促读的角度进行分析,对于合适的结合点进行优化,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读写联动的模式自然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尽量做到课堂上完成练笔。对于不合适的结合点则进行调整,挖掘适合学生的读写联动的点。
2.对教材中没有设计读写结合训练的课文,从以写促读的角度去挖掘读写结合的点。
3.关注单元主题以及学年、学段教学任务。每篇课文虽然是独立是篇目,但是真个教材的编写时有系统性的。在设计“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结合点之前,关注单元主题以及学年、学段教学任务,更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笔者将读写结合点归纳为六个类型:1.点评点。抓住某句、某段或某种写法进行点评,写在书上或纸上,短到只字片语,中到几句或一段,长到一小篇文章。2.仿写点。模仿别人的文章进行练笔训练也是一种有效的训练形式。学生可以在体裁、结构、写法等方面与原文类似,根据自己熟悉和了解的内容,有所改变,有所创造。3.补写点。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都留有艺术空白,这就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教学中,我们可充分抓住文章的空白处、定格处、概括处、省略处,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让学生灵活地再造语言,把学生在阅读中的感悟和体验直接在语言中反映出来。4.改写点。改写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的一种训练形式。5.续写点。续写指从原文出发,遵循着原文的思路,对于原文作延伸。6.扩缩写点。扩缩写是指把某段或某文扩展或压缩,有字数要求。
(一)点评促读
点评就是阅读文章加以圈点并写上评语。古人评论中国古典子注常用此法。如脂砚斋点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脂砚斋的批语在红学界称为“脂评”或“脂批”,脂批中往往是对作者的创作意图和隐喻进行说明,并为红学的“探轶学”分支提供了最直接、最主要的依据。引导学生做点评时,既可以是点评、批点,又可以是眉批、旁批,在点评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如在教学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时,引导学生掌握重点句子理解“自云先是避秦时,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引导学生做旁批“妻子、邑人、绝境”的古今义是否一致?整句翻译时注意什么?写下批语后,学生每次读到此处,都会引发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促进对文本的深刻理解。点评对文言文的阅读,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仿写促读
朱熹认为“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
朱熹的观点点明了学生作文入门的途径就是仿写。茅盾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是写作的最初形式。仿写包括全仿和点仿。全仿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作文的方式。它将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了篇与篇读写迁移的目的。点仿是指局部模仿范文的方式,主要包括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描写议论等,短的如句子的仿写,长一点的如段落的仿写。仿写促读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学生具有模仿性、表现欲。在大量阅读的情况下进行仿写,学生可以认真琢磨作者的写作特点,促进学生阅读,而阅读又为写作提供了借鉴的文本,指导写作,达到仿写促读的目的。
仿写可以从模仿范文的篇章结构入手。例如,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者由得知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消息写起,回忆了关于叶圣陶的一些事,先总写叶圣陶先生品德高尚,然后分别从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和“严”两方面展开叙述,篇章结构清晰。写人物时,引导学生模仿这样的篇章结构,围绕人物的特点,从多个方面组织材料进行刻画。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自然加深对文本的阅读。仿写时还可以模仿范文的写作方法。如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引导学生掌握先抑后扬的写法,作者先写托尔斯泰平庸丑陋的外表,再赞叹他的非凡之处,前后形成一种张力,让人读后对托尔斯泰印象更为深刻。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首先对文本及其有关资料进行大量的阅读,因此,“仿”的过程其实就是促进“读”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互惠互利。
(三)补写促读
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都留有艺术空白,这就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方智范先生指出:“文本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读者创造的。”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生活体验,产生独特的理解,从而建立不同的文本意义。也就是说,读者与作者是合作者,共同创造了文本的价值。补写能够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促使学生深入挖掘文本,也达到“以写促读”的目的。
补写促读包括记叙文的补加细节或情节,补加人物描写或情境描写,说明文的可补加说明方法,议论文的补加论据或补加个别论点。如教学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朱自清的《春》时,引导学生:在“春风图”中,作者运用各种感觉描绘春风的柔、暖,有触觉“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有嗅觉“风里带来些新翻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有听觉“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试从“视觉”的角度补写几句春风的形象。学生立即兴趣盎然。又如教学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梁启超的《最苦与最乐》时,作者提出负责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乐,引导学生补充一个尽责任的论据。有学生联系本册的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写了一篇题为《尽责的人生最美》的文章,在补写的过程中既促进学生对文本和老舍先生有关的文章的深入阅读,又能促进课外阅读的拓展,再反馈了课文的补写中,效果斐然。
(四)改写促读
改写更需要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改写会引导读者从全新的视野去思考和理解文本,从而促进学生主动进行探究阅读。改写的角度可以是多样的,如语言、人称、体裁,改文言文为对联,改叙述方法和顺序,改抽象为具体等等。可以把第一人称写法的文章改成第二人称,也可将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如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文《老王》,可以将老王给“我”送香油和鸡蛋这一部分改为第一人称。又如把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改为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散文。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写作任务,促进学生深入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变换体裁的写作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更加准确的把握。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文《石壕吏》时,笔者引導学生把它改成一篇记叙文或一幕短剧,要求:善于运用想象来刻画石壕吏和老妇人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又如将《木兰诗》改写成剧本。再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也可要求学生进行改写,肯定会有惊喜。诗歌都基本落实学生利用手头的学习资料自己来翻译,而且做成批注的形式,很多学生都设计得很精美。有学生悟性高较的,还可以引导他们进行创作。这些方法都取得不错的评价效果。
学生1佳作展示1:
傍晚时分,血红的夕阳洒在石壕村上。村上一片狼藉,连个人影都不见,家家户户的大门紧闭,只能看见几只小鸟飞过。
我好不容易才找到一户冒着炊烟的人家,残破的土墙围着两间低矮的茅草房,两扇柴草门关得紧紧的。我敲了半天门,过了许久,一个老妇人才慢慢吞吞地探出头来,小心翼翼地问道:“你是……?”
“老人家您好,我是一名诗人,来到这里想借宿一晚……”我的话还没说完,一阵匆忙的脚步声响起,老妇人连忙拉了我进屋,对我说:“快点进屋,有官兵来捉人!”深夜,我被一阵急促的打门声惊醒。
与我同住一屋的老翁边说边慌慌张张披了衣服,趿了鞋跑了出去,不顾自己的衣着凌乱,拼命地往墙上爬,想爬墙逃走,回头望了老妇人一眼,“你开门去,我走了!”老妇人蹒跚地开门去了……
在改写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理解文本,主动大量阅读文本和文本有关的内容,必然对文本的理解更深一层,再用合适的语言表达。改写的关键是确定目标,让学生根据写作任务进行有目的的阅读和思考。
(五)续写促读
续写是建立在学生对文本主题深刻理解之后,这是考查学生是否真正深入文本的契机。续写使学生再次回归文本,对文本有更加深刻的认知,从一个更全面的角度欣赏文本,达到以写促读的效果。
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文《皇帝的新装》时,设计以下题目:续写《皇帝的新装》,要求:善于运用想象来刻画皇帝、大臣、老百姓、骗子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续写符合故事情节的发展。
由于对文本的熟悉和喜爱,这次续写学生的作品各具特色,涌现不少佳作,下面摘录其中两个学生的作品。
学生2佳作展示1:
游行大典结束后,皇帝以飞快的速度奔回皇宫,因为外面的天气实在冷得令人受不了。
啊……皇帝不停打着冷战,而且面部发青,双手不停抖动着,想让自己暖和些。“你……你们怎么不说话?都站着干什么!”只听见扑通一声,所有的大臣都跪在地上,不敢做声。
皇帝走上前,咆哮道:“我问你,你看得见我身上的衣服吗?”他简直把眼睛都瞪出来了。可是大臣们还是低头不语,装作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
“好,你们不说是吧,那你们全部都拉出去砍头!”一个大臣缓缓地站起来,小声说道:“回陛下,我……我其实什么也看不见。”说完之后,剩下的大臣们也齐声道:“陛下,我们也看不到任何东西。”
“什么?”皇帝马上变了脸色,刚才还发青的脸马上变得通红了。只见他握紧拳头,恨不得将那两个骗子碎尸万段。他退后两步,又转过身,怒吼道:“快把那两个骗子给我捉回来,不然就别回来见我,快去!快去!”“好!好!好!”大臣们连滚带爬地出了皇宫,嘴里嘀咕道:“真是个愚蠢又暴躁的皇帝!”
在续写的过程中,学生再次回归文本,主动阅读文本有关的作品,从更全面的角度俯瞰全文,对文本意义的理解更加深刻。续写使学生的认知升华了,思维开启了,更可以反哺原有的阅读探究。
(六)扩缩写促读
扩写是指根据一定的要求,把原有离散的词语、简单的句子或内容要点扩展成意思连贯明确、语义丰富、符合特定情景的语句或语段的地方。缩写是指能把一段话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信息提取出来,再用简明的文字准确无误地概括中心意思。扩缩写点是指能进行扩写或缩写的地方。扩缩写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想象能力、运用修辞的能力、理解能力和概括综合能力的提高。如教学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时,引导学生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现的画面。在写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三、结语
在进行“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训练时,有两点注意事项:1.教师首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作出总体设计和规划。这个总体设计和规划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训练,要符合学生思维的特点。2.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要适當地予以指导和点拨,适时传授一些与之相关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提升写作能力。
在义务教育阶段,阅读和写作的教学效率普遍不高,学生的阅历很少,“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无疑是解决这一读写教学困境的有效尝试。写——读——写——读,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互惠互进的过程。在进行“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训练后,学生的知识不断积累,思维能力不断开拓,读写能力不断提升,为这他们高中、大学的学习乃至终生学习打好深厚的基础。生的写作兴趣被激发,阅读面大大拓展,语文素养得到一定的提升。
总之,“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不断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阅读能力。当然,笔者的探索还处于初级阶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58).
[3]莫雷.心理学 [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70).
[4]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S].上海:商务印书馆,2005.
[5]吴国风.以读激写 以写促读——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的契合点[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