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手术与经腹横纹切口手术治疗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效果对比

2018-07-10何国庆唐应明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9期
关键词:疝的疝囊术式

易 亮,何国庆,唐应明

(贵州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贵州 贵阳 550002)

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常见的小儿先天性发育异常,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在腹股沟斜疝患儿中,有10%~15%患儿的斜疝为嵌顿性腹股沟斜疝[1]。临床上对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儿主要是进行传统的经腹横纹切口手术治疗,但其在术后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从而影响其治疗的效果[2]。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在小儿外科的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3]。为了进一步研究治疗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有效方法,笔者的团队对贵州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94例此病患儿分别进行腹腔镜手术和经腹横纹切口手术,其中进行腹腔镜手术的47例患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4年11月至2015年9月期间贵州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94例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儿。本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1)合并有传染性疾病的患儿。2)存在心、肝、肾等功能异常的患儿。将这94例患儿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在对照组的47例患儿中,有男性30例,女性17例;其年龄为3.5个月至5岁,平均年龄为(2.0±0.6)岁;其发生嵌顿的时间为8~85 h,平均嵌顿时间为(26.8±16.6)h;其中嵌顿部位在左侧的患儿有24例,嵌顿部位在右侧的患儿有22例,嵌顿部位为双侧的患儿有1例。在研究组的47例患儿中,有男性29例,女性18例;其年龄为4个月至6岁,平均年龄为(2.1±0.7)岁;其发生嵌顿的时间为6~83 h,平均嵌顿时间为(26.6±16.1)h;其中嵌顿部位在左侧的患儿有23例,嵌顿部位在右侧的患儿有23例,嵌顿部位为双侧的患儿有1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对照组患儿进行经腹横纹切口手术。具体的方法是:1)对患儿进行全身麻醉后,为其取平卧位,并对其进行常规的消毒铺巾。2)在患儿患侧的腹部做一个4~5 cm的腹横纹手术切口,逐层切开并分离其皮肤、皮下组织、浅筋膜及腹外斜肌腱膜,确定其精索的位置,在精索的前方钝性分离提睾肌,并在其精索的内上方查找疝囊(女性则在其子宫圆韧带的内上方寻找疝囊)。3)将患儿的疝囊打开后,对其疝的内容物及疝囊内积液的性状进行常规检查,判断能否将其疝内容物直接送回腹腔,并观察其是否合并有肠管坏死、卵巢坏死等情况。4)按照患儿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对患儿的疝囊进行横断、剥离及止血,将其疝囊游离至高位后,对其疝囊颈进行结扎,然后切除其近端疝囊,并将其疝囊的远端、睾丸及精索组织向下牵拉与手术切口对合整齐,然后对其手术切口进行仔细消毒后,用一块小敷贴覆盖其手术切口。对研究组患儿进行腹腔镜手术。具体的方法为:1)对患儿进行全身麻醉后,为其取头低脚高位,并将其身体倾斜15°角。2)在患儿的脐环下做一个0.5 cm的横切口。3)为患儿建立CO2人工气腹,将气腹的压力维持在8~11 mmHg,如其胀气较为明显可适当增加气腹的压力。4)为患儿置入5 mm 的Trocar,并导入腹腔镜。通过腹腔镜观察患儿腹腔内小肠、乙状结肠、卵巢等组织的解剖结构,并判断其腹腔内是否发生肠管坏死、肠管穿孔、卵巢坏死等情况。5)在腹腔镜下采用嵌顿疝法对患儿腹股沟嵌顿的内容物进行复位,如复位顺利,则继续进行下一步操作;如复位不成功,则在其左中腹部做一个0.3 cm的手术切口,将3 mm 的Trocar置入后,在其腹股沟的内环口处,采用无损伤操作钳轻拉其腹股沟嵌顿的内容物将其复位;若仍无法将腹股沟嵌顿的内容物回纳,则将其腹股沟的内环口向外侧剪开3~5 mm,然后对其腹股沟嵌顿的内容物进行复位。6)在患儿腹股沟内环口的体表投影处做一个1.5 mm的小切口,在腹壁缝合器带入及操作钳的配合下用7号线分别对其腹股沟内环口外的半周腹膜进行缝合。对患儿的疝环口进行荷包缝合,然后在其疝环口的皮下打结关闭内环口,最后缝合其脐正中襞并覆盖其疝环口及周围组织。7)采用与上述相同的方法处理患儿的对侧疝。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肠鸣音恢复正常的时间、进行手术的用时和住院的时间。术后对两组患儿进行8个月的随访,观察其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及其病情的复发率。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的数据录入到SPSS18.0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

经过治疗,与对照组患儿相比,研究组患儿肠鸣音恢复正常的时间、进行手术的用时和住院的时间均更短(P<0.05)。详见表 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指标的比较(±s )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指标的比较(±s )

组别 肠鸣音恢复正常的时间(d)进行手术的用时(min)住院的时间(d)对照组(n=47)3.5±1.2 47.3±10.3 4.4±1.7研究组(n=47)1.7±1.0 25.1±7.1 3.2±1.4 t值 7.900 12.166 3.736 P值 <0.05 <0.05 <0.05

2.2 对两组患儿随访情况的比较

对两组患儿进行6个月随访的结果显示,两组患儿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情的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2。

表2 对两组患儿随访情况的比较[n(%)]

3 讨论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腹腔鞘状突未闭锁退化是引起腹股沟斜疝的主要原因[4]。以往,临床上多采用传统的经腹横纹切口手术治疗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此术式需分层解剖患儿的腹股沟管及组织,然后将其疝囊充分游离到腹膜外后再对其疝囊进行高位结扎,从而延长了对其进行手术的用时。近年来,随着我国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因具有微创、患者术中的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5]。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对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儿进行腹腔镜手术,可有效地缩短其进行手术的用时,促进其身体的恢复。通过本次研究,笔者认为,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优势如下:1)此术式能够使手术操作者清晰地观察到患儿腹股沟的解剖结构,从而降低进行手术的难度[6]。2)此术式可为手术操作者提供更为清晰的术野,易发现隐秘性斜疝,并可采用适当的治疗措施对此疝囊进行处理,从而降低患儿病情的复发率。3)采用此术式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并缩短进行手术的用时[7]。4)采用此术式可通过腹腔镜将手术操作环境可视化,能够在进行手术操作时远离患儿疝囊的周围组织,从而可降低对其精索血管及输精管造成损伤的几率。5)此术式可直接对患儿的疝囊进行高位结扎,从而降低了其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情的复发率[8]。但是,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儿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及其病情的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参加本次研究样本的数量少有关。

综上所述,与进行经腹横纹切口手术的效果相比,对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儿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更好,可有效地缩短其进行手术的用时,且安全性较高。

[1] 范国勇,姚干,张庆峰,等.腹腔镜治疗儿童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8(3):218-221.

[2] 殷易钰,张宏伟,张翔,等.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5,35(11):804-806.

[3] 王敏,朱海涛,沈淳,等.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肠切除高危因素分析[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6,37(3):206-210.

[4] 蔺原,罗涛,邱体红.经脐双孔(单线单结)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72例体会[J]. 四川医学,2013,34(2):215-216.

[5] 刘涛,韩英,钟微,等.婴幼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并肠坏死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4,21(5):311-312.

[6] 朱利民,黄河,王艳杰,等.腹腔镜下不同术式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对照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1):101-102.

[7] 雷斌,戚雯琰.小儿嵌顿斜疝并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诊疗分析[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6,15(3):306-308.

[8] 高成业.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体会[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4,35(2):228-229.

猜你喜欢

疝的疝囊术式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疝囊处理的研究进展
MED术式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中长期随访
一例犬胸膈疝的治疗
日间手术模式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改良Lothrop术式额窦引流通道的影像学研究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
闭孔疝的临床诊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