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需求驱动的应用型机械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及其效果评价研究

2018-07-09聂文忠刘光明方宏辉

大学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培养方案效果评价应用型

聂文忠 刘光明 方宏辉

[摘 要]现代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企业要做大做强及产业升级均需要能够适应技术进步与变化的综合创新型人才。显然目前的高校工程教育是为产业提供所需人才的重要途径,而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包括培养计划、教学方法和手段、实习和实践、教学和实验等一系列的培养方案。因此,有必要研究适应现代产业需求的教学改革方案与实施办法,并且对实践的效果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价。

[关键词]应用型;产业需求;培养方案: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5-0028-03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与强国之基,而机械制造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制造业的发展定会影响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也会对人民的生活和国防实力产生影响。因此, 国家的发展强盛离不开机械制造业,世界各国都把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放在很重要的位置。随着国际市场上机械产品竞争的愈演愈烈,各大公司都把高新技术引入到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作为企业赢得市场的重要法宝。

一、机械工程领域对人才的新要求

新的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正在和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产业水平的历史转变形成交汇,国际社会的产能和产业分工正在调整。2015年,国务院根据形势的需要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主要围绕着产业转型与升级和新一代的大数据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医疗、智能制造等产业的共同需求,决定开始实施制造强国的发展战略,加强整体的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争取在较短时间内把我国的制造业推进到制造强国之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必定会提高创造型、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同时对我国的大学教育及其人才培养体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1]。

(一)应用型机械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位

应用型机械工程人才重点培养的是能够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工程技术、经营与管理并且具有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近几年来,国内许多大学在开展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在此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引下,多数学校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培养“学以致用、多面发展、与地方产业相衔接和服务地方经济”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

(二)应用型机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对机械行业进行调研、对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机械专业授课教师和对在读学生分别进行座谈后,笔者发现机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2,3]。

1.毕业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相脱节,专业课程所授内容全而散乱,主要讲授的是理论知识。这些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学生觉得学无所用或不知道如何用。

2.缺少实践机会成为各年级学生普通反映的问题,建议增加实训和实践的机会。由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职业规划,学校应该有针对性地设置不同的培养方案供学生选择。

3.機械工程的授课教师们发现,学校在针对岗位需求的培养方面明显不足。建议结合各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及学生各自的职业规划,设置不同性质与类型的拓展模块,满足不同学生的培养需求。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认识与我校从用人单位、毕业学生和专任教师得到反馈的信息是一致的。教育部原部长周济2006年指出我国机械工程专业教育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实践教学薄弱,工程训练缺乏。(2)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不强。(3)机械课程教育与制造工业界合作不足。有学者认为我国机械工程高等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体现在:实践环节占比小,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基础理论课程较薄弱,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人文社科课程占比小,轻视人文素质教育。此外,研究还表明:我国的高等机械课程结构设置较为松散,实践环节在实施中存在着许多不足。校企合作普遍不充分,实习在形式上成了走过场,不能达到预期的实践教学效果。并且其理论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等许多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达不到培养计划的需求[4]。

因此,针对目前我国机械工程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之间出现的较大差距,急需人才培养单位对整个机械工程的人才培养方案及其实施与效果评价进行改革和探索。

二、机械工程产业需求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具体来说,这个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包含:人才培养的目标、学生学制和学位规定、课程的构架、核心讲授课程、实践实训教学等内容,其中课程的构架、核心讲授课程、实践实训教学这三个方面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通过实际的教学讲授与实践实训来实施这些内容。为进一步完善目前机械工程专业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方案,本研究分别从模块化的理论教学、学生的学习与职业规划和机械行业的需求三方面入手,以机械行业需求为指引,模块化的理论教学与实践为手段,同时结合学生的学习与职业规划,为机械工程行业培养能够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开发与管理的高级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图1为产业需求、模块化教学、学习与职业规划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三者间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5]。

(一)培养方案以产业的需求为引领,重视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强化实践教学

通过对近几年用人单位、毕业生和授课教师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后发现,用人企业看重的是毕业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专业理论知识、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合作与协调能力、综合素质能力。因此,根据机械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逐步形成了面向产业需求的机械工程专业“重视基础、拓宽知识、加强实践”的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架构[6]。注重学科交叉和学科前沿的了解以扩展视野;基础理论教育与通识教育并重;积极开拓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不断强化实践环节;有计划分步骤压缩理论学时,积极开展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手段这三个方面的改革。制定了面向产业需求的应用型机械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主要有通识教育平台课、专业基础平台课、学科基础平台课、专业研究模块课及专业拓展模块课,如图2所示。

(二)学生的职业规划分析

通过问卷分析、学生访谈交流等多种方式充分了解学生在读期间对机械工程专业的了解以及学生毕业后对机械工程专业与大学生活的再认识。根据结果分析得知:学生在大学期间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将来干什么,就业出路在哪里缺乏了解,在读期间对所学课程在专业知识体系中的作用以及不同专业课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对毕业后的迷惘和学习兴趣不高。他们在校没有认真学习,毕业时没有掌握企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在人才市场上竞争力不强。再加上在大学期间没有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知识老化,不能适应现代产业对日新月异技术的要求。因此,需要在学生的整个大学期间,一直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尽早让学生知道毕业后的工作方向,明白大学教育对人生职业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不同人生规划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如指导有志于继续深造的学生加强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学习,指导计划毕业后走向就业市场的学生加强应用技术的学习。

(三)开展模块化教学

1.模块化的课程架构

根据对应用型机械工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经过优化后的培养方案包括专业基础平台、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拓展模块,形成“从平台到模块再到拓展”的立体培养体系。

2.机械工程模块化实践实训教学方式

(1)基础课程和实训课程相衔接的教学方式

基础课程分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主要的课程有工程制图、材料科学基础、理论力学、机械制造基础、工程设计概论、机械原理、公差与互换性、材料力学、机械设计等。基础课程是机械类专业教学的基础,同时结合相应的基础课进行实训课教学(金工实习、机械设计与制造实习、机械制造工艺实训等),以基础课为基础,向实训扩展的教学模式。这个教学模式的实施在加强学生机械基础理论的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时要加强指导,引导学生从基本理论向实际应用方向发展。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专业理论是每个专业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专业学习的重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影响到后期的实践实训效果。可将实践实训环节分为实践认知、基础实践和综合实践这三个不同的阶段[7]。实践认知:学生通过调研、参观、查找资料获得一个工程经历,加强工程观,加深对生产实际设备的认知,对机械工程专业有个全面的了解。基础实践:通过金工实习、数控与编程、机械工艺与制造等实验及课程设计,机械专业学生可以了解机械产品实际的制造过程,提高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实践:把机械类课程和工程设计相结合,进行工装夹具、机械制造数字化和加工中心操作、机械产品设计和机电自动化控制相结合的综合实践设计。学生通过课程设计中的机电系统实验训练来提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模块化的机械专业实验教学方式

实践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实践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机械工程产业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重构实践教学系统。模块化的实验教学是以机械专业知识为基础,结合机械工程专业模块和实验,分别对学生进行模块化的分类教学。在开展模块化的实践实训教学中,教师通过采用不同的分类模块,可以加强学生参加机械科技竞赛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考取机械类的专业技能证书,为毕业找工作增加砝码。模块化的实驗教学为机械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甚至今后的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

(四)开展第二课堂,加强学生工程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动手能力。围绕培养架构中的课程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不同层次的机械创新创意设计大赛、全国的三维设计大赛、挑战杯等不同赛事,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小发明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综合素质。学校、学院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与竞赛活动,学院每年拿出一定资金用于学生的科技创新项目。学校教师与合作企业共同举办企业冠名的各类专业赛事,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8]。

三、面向产业需求的应用型机械工程教学改革效果评价

面向产业需求的应用型机械工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产业为企业提供所需的人才。因此,改革的效果评价应该从用人企业、毕业生本人和高校教师三个方面展开。学校要对毕业后的学生进行跟踪问卷调查,了解毕业生在工作中对知识的需求以及学生毕业后不同时间对大学学习的看法。每年跟踪行业有代表性的企业如国企、民企、外企、央企、服务加工型企业、研发生产型企业、产业龙头企业以及不同规模的企业,了解不同类型企业、不同规模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以及对新兴技术的需求。然后根据毕业生和用人企业反馈的信息进行梳理,了解企业对新兴技术的需求,及时开设与时俱进的新课程,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产业对技术人才不断变化的需求。

四、结语

文章根据现代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以机械工程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提出了以应用实践能力为主线的培养目标,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模块化教学实践课程体系,形成“从平台到模块再到拓展”的应用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方案。该模块化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后,有望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取得基本满足企业对创新应用型人才需求的目标。对这一新型的机械工程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分别从用人企业、毕业生和高校教师三方面提出了评价方法,通过三方面的良性互动,适时更改满足产业需求的培养方案,学校开设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课程并且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践机会,有助于培养高素质、创造型、综合型、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实现。

[ 参 考 文 献 ]

[1] 赵建平,彭兵,赵菁蕾. 国际视野中大学生职业适应力提升研究: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分析对象 [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3):101-105.

[2] 黎佳,宁朝阳,谢筱丽.工程机械制造专业群构建与教师团队建设[J].机械职业教育,2016(6):43-45+48.

[3] 陈丽,胡义华,邓颖宇,等 . 基于模块化教学的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J]. 韶关学院学报,2012(4):102-105.

[4] 张孝元,曹志刚,王蕊. 机械工程专业模块化实验体系建设的研究[J]. 轻工科技,2016(4):165-166.

[5] 李宏胜,陈桂 .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的思考 [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1):108-110.

[6] 朱泓,李志义,刘志军. 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6):68-71.

[7] 蒋胜永,杨慧瑛,刘世荣 . 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实践探索:以绍兴文理学院为例 [J]. 中国大学教学,2010(10):30-32.

[8] 唐洋, 阳秋林, 雷振华 . 基于社会责任理念的会计本科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J]. 教育现代化,2015(10):52-55.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培养方案效果评价应用型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基于市场细分理论的我国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120例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肝脏射频消融术应用全面细致化护理的效果评价
精细化管理应用于医院病案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观赏水草栽培学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战略新兴物联网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