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阈下的高校廉洁教育探索

2018-07-09卢炜王炜

大学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廉洁教育文化自信高校

卢炜 王炜

[摘 要]文化自信是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肯定,文化自信因其基础性、广泛性和深厚性,對高校开展廉洁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文化自信视阈下的廉洁教育,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廉洁自律的优秀品质,重视对师生守法、崇廉、明德的教育引导,为高校廉洁教育的开展和深入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文化自信;廉洁教育;高校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5-0004-03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1]。这是党的重要文献中正式将文化自信与“三个自信”并提,形成了“四个自信”重要思想。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在《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中对文化自信的阐述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种基于理性认识上的精神成熟度表现。”[2]文化自信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和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再次强调,“领导干部要不忘初心、坚守正道,必须坚定文化自信”[3]。文化自信,对于反腐倡廉以及廉洁教育意义重大。

一、文化自信在廉洁教育中的时代价值

文化是意识形态层面的概念。广义上的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风土人情、习俗、文艺、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等。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可见,文化的作用和力量十分巨大。增强文化自信,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一方面,文化自信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前提。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廉洁价值观;亦有“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的人生智慧;更有“公生明,廉生威”的工作态度。崇德向善、勤俭戒奢、廉政为本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另一方面,文化自信是遵守廉洁行为准则的保障。人是社会意义上的人,不是孤家寡人,有着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有道是“树欲静而风不止”“牵一发而动全身”,从古至今,人情关系是难以回避的社会现象。中华传统文化在处理这方面问题时,便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哲学,当今社会各级领导干部就是要有这种“无欲则刚”的态度,才能真正做到清正。

传统文化历史底蕴深厚、现实基础扎实,正如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4]。因此,坚持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养,对当今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师生廉洁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高校廉洁教育开展情况和不足

高校作为传授知识、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肩负着继承传统文化、弘扬先进文化的重任,加强廉洁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高校责无旁贷的任务。为掌握当前高校开展廉洁教育的基本情况,笔者在所在高校内开展了一次小型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廉洁教育对象、廉洁教育内容、廉洁教育形式、廉洁教育效果、高校重视程度、个人重视程度等六个方面,最后为开放题,要求受访者回答“如何看待文化自信与反腐倡廉建设两者之间的关系”。问卷部分题目为多选题,部分题目为单选题,共计发放问卷500份,涵盖文、理、工、医、农、经济五个学科门类的200名教职工和300名学生(其中本科生200人,研究生100人),收回有效问卷487份(其中教师有效问卷198份,学生有效问卷289份)。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以上统计结果表明,当前高校廉洁教育在普遍得到重视的前提下,师生满意度较高,教育效果得到大多数师生的肯定。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调查也反映出当前高校廉洁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1. 普通师生认识度不够高。在对廉洁教育的受教育对象选择上,仅有约一半的师生(51.52%的教职工和48.44%的学生)选择“全体师生”,在一部分师生的潜意识里,廉洁教育并非“全员大众”,而只是“关键少数人”的事,与非领导岗位的普通教师和在读学生没有太大关系。这说明,在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高度重视反腐工作,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在此前高校廉洁教育力度虽然不断加强,但还没有完全让师生形成接受教育的共识,这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廉洁教育的开展效果。

2. 对传统文化宣教力度弱。在对廉洁教育主要内容的选择上,排在前三位的教育内容是:政策法规(教职工187人,占94.44%;学生271人,占93.77%),作风学风(教职工153人,占77.27%;学生273人,占94.46%),监督问责(教职工146人,占73.74%;学生253人,占87.54%)。这表明,当前高校廉洁教育中,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道德品行”“廉政故事”等内容宣讲力度尚弱,在师生廉洁教育中,仍以法律法规和形势政策的教育为主,从文化角度开展廉洁教育的力度还有待加强。

3. 廉洁文化氛围有待强化。从统计结果来看,高校教师群体对廉洁教育的主要开展形式选择相对分散,集中学习、教育活动、观看影片、专题报告和警示教育均有所涉及,而学生群体中,教育活动、专题报告两种形式相对集中,辅以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和观看影片等形式,警示教育这种教育形式在学生群体中很少采用。可见,对于普通教师和学生群体而言,廉洁教育形式相对单一,普通教师以专题报告等形式为主,学生则以参加廉政建设活动为主。

在问卷主观题“如何看待文化自信与反腐倡廉建设两者之间的关系”的回答中,大部分师生对文化自信的理论表示知晓,认同文化自信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但也有个别受调查者表示知道文化自信概念,但对其内容不太了解,也不清楚与党风廉政建设以及反腐倡廉工作有何联系。综上,在文化自信理论指导下开展廉洁教育,无论是在思想上、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有必要且有价值。

三、文化自信指导下的廉洁教育途径和思考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为树立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仰积淀了深厚的基础,为高校开展师生廉洁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笔者认为,文化自信视阈下的高校廉洁教育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指导:

一是从文化自信视角强化师生守法意识。遵法守法是廉洁文化教育的根基,守法意识是公民廉洁修养的底线,遵法在高校廉洁教育中发挥着基础作用。高等学校,尤其是综合性大学,应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开展普法教育。如组织具有法学背景的教师或优秀学生组成普法宣讲团或法律援助社团,在校内各学院进行法律知识宣讲,并结合“3·15”消费者权益日、“12·4”法制宣传日等开展集中性法律知识科普活动、法律影片展播等,通过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达遵法、守法、用法的法治理念,使法律知识宣教摆脱严肃、呆板的刻板印象,以轻松活泼的新姿态走进师生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

二是从文化自信视角进行师生崇廉教育。古语云“俭以养德,廉以立身”。崇廉尚德自古便是中华民族的道德准则,在当下高校廉洁教育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大批如海瑞、于成龙这样的清官历史典型,当然也不乏巧取豪夺的贪官污吏,他们是当今廉洁教育的正面典型和反面教材。习近平同志在建党95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這一论述为高校开展廉洁教育打开了思路。高校可以动员广大师生制作“清官脸谱”“古代廉政文化展”等,用漫画、短故事的形式,引导师生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在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里接受崇廉的思想熏陶。

三是从文化自信视角提升师生明德修养。国学经典《大学》开篇就明确提出了当时教育的三大纲领:“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在古代教育中,是排在首位的重要目标,是“亲民”“至善”的基础。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的讲话中提到,“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5]。高校可通过党风建设、师德建设、学风建设等系列专题,开展传统美德的专题讲座、身边先进典型事迹分享、读书会等活动,既加强师生道德情操修养,也能将高校先进师生的事迹向社会推广,提高影响力。

优秀传统文化为高校开展廉洁教育提供了新途径、新内容,但在工作开展中,高校也须加强统筹和顶层设计,以切实发挥文化软实力,彰显文化自信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力量。

首先,对传统文化的吸收要深挖精髓。高校在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中,要始终意识到,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包括精华和糟粕两部分。在对传统文化的运用过程中,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引导、严于监督,避免师生尤其是低年级大学生受负面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真正做到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其次,保障教育的针对性和覆盖率。形式多样的廉洁教育已经在高校开展多年,教育效果初见成效,师生对廉洁教育进校园的共识度和重视度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高校应进一步重视廉洁教育内容的针对性,选取与高校师生关系密切或关注度高的典型案例和学习内容,激发师生主动接受廉洁教育的积极性;在开展教育活动的形式上,创新载体,注重活动的教育性和趣味性相统一,力求做到百花齐放以增强廉洁教育活动的吸引力,使师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廉洁教育的洗礼。

最后,重视资源整合,打造教育品牌。廉政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将师生廉洁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坚持“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统一,融会贯通,借鉴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发挥高校文学、历史学等学科资源优势,通过举办廉政文化长廊、古今廉政故事展、主题征文、演讲、读书会、辩论赛、文艺晚会等形式,既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又彰显传统廉政文化的魅力,使廉洁教育深入师生灵魂,达到知、信、行的统一。

四、结语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是中华民族的思想财富,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洁教育的重要力量。廉洁自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高校师生应有的道德修养和品德情操。在当前高校廉洁教育成效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文化自信教育理念和思路的引入将为高校师生廉洁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 参 考 文 献 ]

[1][4]中国新闻网.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6/07-01/7924310.shtml, 2016-07-01.

[2] 张军成,张世超. 文化自信语境下当代大学生革命传统文化教育探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4):21-2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7-01/06/content_5157361.htm,2017-01-06.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习近平2014年五四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4-05/05/content_2671258.htm,2014-05-05.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廉洁教育文化自信高校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共青团开展廉洁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学生廉洁教育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