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及启示

2018-07-09向红军雷彬

大学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启示研究生

向红军 雷彬

[摘 要]以英国华威大学为案例,结合英国研究生教育现状,从入学招生、教学模式、考核标准、奖学金资助和导师队伍等几个方面,全面深入分析了英国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并结合我国研究生培养情况,给出了几点启示,以期为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英国教育;研究生;培养模式;启示

[中图分类号] G53,G64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5-0010-03

O、前言

研究生教育是为国家提供高层次创新技术人才的一种手段,在国家的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英国作为发达国家,在研究生创新教育、培养模式、质量保障等方面都走在世界前列,拥有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等世界一流学府。因此,研究英国的研究生教育,对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可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016-2017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派遣,笔者作为访问学者赴英国华威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访学研究。华威大学(University of Warwick)于1961年批准建设,正式成立于1965年,是一所科研型公立大学,是有英国常春藤之称的罗素大学集团成员。该学校一直稳居英国大学排名前十,其中2016-2017泰晤士英国高等大学排名第7名,2016-2017 QS世界大学排名第51名。华威大学自1964年就小规模招收研究生,之后逐年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目前有自然科学、艺术、社会科学等4大学科30余个院系,可提供100余个学科专业的研究生学位,在英国、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享有极高的声誉。

通过在华威大学一年的访学,笔者对英国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华威大学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和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英国华威大学研究生教育的特点

(一)研究生入学条件宽松

英国研究生面向全世界招收,而且不组织招生考试。由学生通过网络在线申请,根据学校要求提交相关申请材料,以证明自身的成绩、学术能力或工作经验[1]。申请者有时还需要参加学校或导师组织的面试,这种面试不一定是面对面的现场面试,也可能是以网络视频面试的方式进行。学校根据申请者提交的材料和面试情况,进行择优录取。由于英国大量招收国际生参加研究生课程学习,因此为了国际生能够满足语言交流的基本条件,通常会对国际生英语水平提出要求。不同的学校和不同的学科专业对英语成绩要求不同,比如华威大学对国际生英语方面的要求如表1所示。

对于英语水平达不到上述要求的申请者,华威大学也提供了相应的解决办法。申请者在正式入学前,需要参加华威大学组织的为期六周的语言培训班学习,通过考试后就可以达到学校对语言的要求。对于极个别不能通过语言班考试的学生,华威大学要求学生在入学后参加周末班的语言学习,以提高英语交流能力。可见,从上述研究生招生情况来看,其入学条件相对比较宽松,这为申请者提供了较低的入学门槛。

(二)研究生教学模式灵活

英国的研究生教学很少采用“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其更加重视讨论式、案例式教学。许多课程都会设置集体作业(Group Project),通过集体作业的方式来强化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掌握,同时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2]。在课程设置上也比较灵活,除了传统的理论课程外,还大量设置了讲座课、观摩课、实践课等课程。比如华威大学的隧道工程专业,就设置了现地勘察和野外作业等实践课程。

对于博士研究生来说,其课程就更加灵活。博士研究生除了可以选择本校设置的课程以外,还可以参加其他大学、专业协会等开设的培训课程。比如华威大学物理系工业超声组的博士研究生,就可以参加英国无损检测研究中心(RCNDE)开设的培训课程,也可以参加大学教育联盟成员开设的课程,这既能够节省教育资源,同时又可以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三)研究生考核标准多样

英国各高校、各学科对研究生的考核标准差异比较大。英国的硕士研究生主要分为授课型和研究型两大类[3]。前者侧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其毕业时需要结合实际需要撰写学位论文,但不需要参加答辩;后者侧重于培养研究型人才,主要为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做准备,相关学位论文需要参加答辩。但是这种要求也不是绝對的,不同的学科存在一定的差异。

由于博士研究生是科研的主力军,因此华威大学更侧重对博士研究生科研素养和创新科研能力的培养,并不注重其学术论文的发表。比如华威大学商学院是英国最著名的商学院之一,其博士研究生没有发表学术论文的硬性规定。一般是完成学位论文以后,由导师和博士研究生商量,选择一个本校、一个外校的专家对其论文进行评阅。导师和研究生并不一定认识这两名专家,但是专家一定是论文所涉领域的知名学者。评阅通过后组织进行论文答辩。论文答辩除了上述两个评阅专家以外,会再增加一名答辩委员会主席,导师不能作为专家参加答辩委员会。在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其质量考核的最重要关卡就是论文答辩,这也是检验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

(四)多渠道的奖学金制度

英国为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设立了种类繁多的奖学金,经费来源既有政府资助,也有企业的捐赠,还有校企联合出资设立的奖学金。

华威大学目前设立了校长国际奖学金、英国志奋领教学金、科学博士培训中心奖学金、英联邦共享奖学金计划、WMG卓越奖学金、华威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奖学金、印度奖学金等[4]。不同的奖学金面向不同的申请对象,设置不同的资助金额和资助年限。比如校长国际奖学金只面向申请就读华威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资助年限最多3.5年;英联邦共享奖学金只面向除英国之外的英联邦发展中国家,该奖学金不仅资助学费,还资助生活费和每年一次的往返机票。正是这些种类繁多的奖学金,吸纳了世界各国的优秀学子来英国求学,促进了英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也推动了英国的科技进步。

(五)注重导师的持续培养

研究生导师的能力是关系到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一般来说,导师不仅是研究生学术上的领航者,也是研究生生活和心理发展的贴心朋友,在研究生的成长中担任着多重重要角色。因此,英国非常重视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和培养,只有在本领域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遴选为研究生导师。此外,英国也非常重视教师的持续培养,不断提升其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比如华威大学就制定了教员发展制度,主要由学术实践中心(Centre for Academic Practice)和大学学术成员发展与评价委员会(Academic Staff Development and Appraisal Committee)来负责开设相关培训课程,指导教师的培训, 帮助导师完成角色转变。此外,华威大学也提供了学术假期,每七个学期一次[5]。利用假期,导师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研究、进行学术访问交流,从而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

二、对深化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启示

(一)进一步改进招生模式,扩大国际生招生比例

中国在研究生招收模式上,长期采用的是公开招考或保送的方式,即使是工程硕士,也需要通过全国统考。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除了传统的招生模式之外,部分知名高校在博士研究生招生过程中,采用了“申请-审核制”。但是不同的高校对申请条件的把握差异性很大。有的高校要求申请者必须是“985”、“211”高校毕业,有的要求必须本科、硕士和申请学科属于同一学科,有的要求申请者必须通过英语四六级等,这些条件无形中将一部分工程实践经验丰富、但第一学历非名校出生、脱离英语时间较长的工程技术人才或管理人才排除在“申请-审核制”之外。此外,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各高校招收的国际研究生比例很小,这不利于国际交流和合作,也不利于提升大学知名度。

因此,在今后的研究生招生中,要进一步扩大并改进“申请-审核制”,对在本领域取得一定成绩的考生,可以适当放宽招收条件,强化实践经验在招生录取中的权重,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同时,可以设立相关的国际生奖学金,加大国际生的宣传招收力度,扩大国际生招收员额,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不断提升大学的世界影响力。

(二)进一步明确培养定位,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

研究生是国家发展建设中的高层次人才,是推动国家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行业对研究生的素质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而且不是所有的研究生毕业后都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因此在研究生培养上,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社会需求,科学制定培养目标定位。近年来,我国为满足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加大了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招收力度,有的院校还率先招收工程博士研究生,但是在实际的操作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跑偏走样”的现象。比如有些高校对于全日制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其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培养模式、考核标准都和学术型研究生没有任何区别,这违背了设立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初衷。

因此,在研究生的培养上,要根据应用型、研究型等不同研究生类别,科学界定其培养定位,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考核评价标准,提升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岗位指向性和学术型研究生的科研学术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加强导师培养力度,不断提升导师队伍素质

我国在研究生导师的管理方面,往往存在“重遴选,轻培养”的倾向。在遴选研究生导师时,大学一般非常重视其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会从承担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所获科研奖励等各方面提出要求。但是,在遴选结束之后,对导师的指导帮带能力的培养力度还不够,也没有建立完善的导师持续发展的制度。为此,要汲取英国在导师持续培养方面的经验,加强导师的学术能力、创新素养、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培养,建立完善的导师持续培养制度,不断挖掘其教学科研潜力,提升导师队伍素质,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坚实的保障。

(四)构建科学考核评价机制,强化用户需求导向

我国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一般学制为2.5~3年,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3~5年,从制订培养计划、开题、中期检查、论文评审到论文答辩,均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但是由于国内长期以来在办学水平衡量、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方面存在惯性思维,忽视了学术型研究生和应用型研究生的区别,“一刀切”地把研究生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和档次作为衡量研究生是否达到培养要求的核心指标。由于论文发表周期一般较长,而且通常需要反复修改,这最终导致研究生把很多的精力都放在发表学术论文上,而忽视应用能力和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事实上,不是所有的研究生毕业后都会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大部分应用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都是直接走向企业,从事工程技术或管理工作。因此,这种过于强调学术论文在研究生考核指标中的权重,而没有从用户角度出发,建立岗位任职能力考核标准的行为,最终影响了应用型研究生的第一岗位任职能力。为此,要以用户需求作为导向,根据应用型和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定位,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制度,不断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6]。

(五)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研究生的培养不能局限于学校自身资源,应该充分利用相关专业协会、企业单位在场地、设备、人员等各方面的优势资源,共同组建人才培养基地、工程实践中心、联合实验室等,加强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校企合作育人的機制。特别是对于应用型研究生,其研究课题要结合工程实际需要开展,应把能否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满足工程实际需要作为衡量研究生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各专业协会也要积极发挥桥梁作用,把企业的需求和大学技术储备进行有效融合,这样既可提高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又能促进企业的科技发展,构建双赢局面。专业协会也可以联合院校和企业,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开设相关培训课程,作为研究生的选修课程,并计入研究生的学分,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真正使研究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三、结束语

针对访学过程中对英国研究生教育模式的调研,以华威大学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做法和经验,分析了英国研究生教育的特点,提出了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启示,这可以为改革完善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 参 考 文 献 ]

[1] 毕研韬,刘孟臣. 个性化的英国研究生教育[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3):46-47.

[2] 蒋春洋. 英国课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探析[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4):91-95.

[3] 代馨. 中英硕士研究生教学模式比较刍议[J].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7(1):88-92.

[4] 崔平,文健,范志锋,徐敬青. 英国典型研究型大学奖学金特点分析及对我国高校的启示:以华威大学为例[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8):158-160.

[5] 罗丹. 突出“课程要素”保障教学质量:华威大学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2):127-131.

[6] 米学娇,王梅. 英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主体责任分担机制探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J]. 教育探索,2016(9):147-150.

[责任编辑:陈 明]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启示研究生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