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白照片的情感表达

2018-07-06林璐懿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时代背景人文关怀

林璐懿

摘要:本文通过对何藩作品风格的变化做了详细的阐述,并结合当时的作品特点和创作者的意图描述自己的个人对作品的观点和感受。最后总结何藩作品风格特点。

关键词:摄影风格;摄影特点;时代背景;人文关怀

一、何藩摄影风格的转变

(一)画意摄影风格

在早期,何藩的摄影作品更加接近画意摄影风格。但是与郎静山的山水、鸟鸣般的摄影题材不同,何藩的作品以市井人物为主。其摄影作品有有东方油墨画般的质感,再结合作者当时创作的背景,水呈现出来的波纹都会有所不同,一如粘稠厚重的石油般,或如空气般的轻盈静谧。

(二)写实摄影风格

在中期,何藩主要以写实摄影风格为主。所拍摄的内容来源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大小事,创作者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观察和思考,对一些特定事件上有见证性和纪录性,而何藩对于市井生活的观察和记录表现出了一定的人文主义关怀,艺术风格朴实无华使得观者有强烈的代入感。

何藩这一时期的作品传唱度最高,也受到了各界人士的推崇。

一是这类纪实性的摄影作品更符合大众对摄影的认知,更具认同感,而不同于常人的对生活细节敏锐捕捉也更能在内容上直击大众的心理,会让人恍然大悟或是深陷作品的情绪中去。在何藩在1954年间拍摄的一张摄影作品《夜幕降临》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在夜幕降临之际,宽阔的街道上只有零星的几个人影在走动,大多数的人都早早“收工”回家结束一天的幸苦忙碌了,但是却还有一个壮年希望赶在太阳下山之前多跑一趟。这位壮年的心情可能有些许的沉闷,不因工作的幸苦或许因生活虽然忙碌但是却无法看到忙碌的尽头。

第二是与当时的香港社会环境相关,当时的香港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香港最为灿烂的时期。这一时期社会阶级流动性大,即便现在的你一无所有但是你能通过自己后天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困境。那一时代的香港是一个令人向往着迷的香港,那一时期的香港精神在如今的风光背后不知仍余留多少。而何藩这一时期的作品正是对香港人生活的记录,是用镜头捕捉人物,普通的香港人。何藩虽然生活在中产阶级,但是对中下层的穷苦大众却有种特殊的关怀,有可能是一种直觉般的感受也有可能是应为受到描绘底层民众生活的文学作品或是电影的影响,文学作品和电影中描绘的小人物奋斗努力生活的样子其实与当时的香港人不无一致。这也是何藩的作品在逝世之后仍旧能引起波动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超現实摄影风格

何藩的后期摄影风格的变化以其在晚年移居美国为分界线,虽然不能像年轻一样走在街头进行创作,但是何藩却把以前一千多张旧底片拿出来用新的手法叠印、剪裁、拼凑、蒙太奇化,赋予其新的内容和故事。不同时间与不同故事内容的重组再现,而超现实主义亦是对现实空间中的事物进行了解剖和组合,试图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有序的现实观念与无序的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

其实每一个人对于过去的回忆都是片段式的,像是老的胶片电影一般,令人记忆犹新的是当时一闪而过的一个瞬间。何藩在后期的作品出现了超现实主义风格的影子除去客观原因之外,其主观上是自己对那一时期的怀念,对于自己脑海中闪现的画面用新的艺术表现。

二、作品风格特点总结

何藩大部分的作品都是以黑白色为主,其曾经在一个个人的访谈中谈到对于彩色照片提出过反问:是否彩色画家比较优胜,就彩色来说,是否画家画出来比摄影创作有更大的发展?对于彩色摄影来说,在艺术表达方面与绘画有着异曲同之处,而且一些绘画作品经过后期的处理能做出十分出色的色彩效果。但是黑白摄影却能够表现出一种戏剧性、庄严沉重的效果,这是彩色摄影很难做到的,而且同样的一张作品,黑白的表达可能会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让观者瞬间捕捉到作者的情绪。

而且黑白的照片像是一个人脑中的影再现一般,色彩的信息会记得很少,但是当时的氛围和感觉才更让人印象深刻。而当你在回想的时候,其实自己更像一位观察者,黑白的摄影作品就会让人有这种距离感,这距离给他们一种思维、沉思回味的空间,亦提供了空间让作者和观者心领神会。或许由于何藩的中产阶级优越性,也有可能是因为本人对底层民众天生的悲悯,何藩的摄影作品都有一种上帝的视角,他俯看、平视抑或在某个角落窥视着社会中的人生百态,即便他能“出手相救”但是他都不愿意去破坏这个世界的平衡,所以他就观察着记录者,拍摄出来的作品留给自己留给众人去回味。

猜你喜欢

时代背景人文关怀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关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的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健美操创新路径的探索
新时代背景下棊江区政协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与对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及强化对策研究
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的交通运输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