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是谁?从哪来?到哪去?

2018-07-06刘建国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主旨约翰

刘建国

摘要:在西方,《天路历程》是仅次于《圣经》的文学经典,出版至今逐渐确立其世界经典的地位。应如何解读这部伟大的传世经典?批评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旨在从圣经、文学、神学、以及作品和作家生平多角度来综合分析作品的主旨以及这部伟大的“穷人的圣经”所带给现代人的启示和警示。

关键词:约翰·班扬;《天路历程》;主旨;现代警示

一、序言

在英语里,约翰·班扬(1628-1688年)的经典作品《天路历程》一直就是人们最喜欢阅读也是最珍爱的信仰故事。此作品乃是英文第一部小说,通常被看作是仅次于圣经的经典作品。现在它已经被译成近200多种语言。由于《天路历程》传播的广泛,增添了大量的英语词汇,如:“绝望的深渊”、“困难山”、“死荫的幽谷”、“怀疑城堡”、“着魔地”、“名利场”、“小径草地”、“解之家经”、“美丽之家”、“快乐山”、“安静和平之乡”等,这些词汇已经成为英语流通语。正如塞缪尔·约翰逊指出的“这本书的一大优点就是:最有文化的人也赞美不过它,小孩子也找不到比它更有趣的了”。此书在北美殖民地出版后,一时洛阳纸贵。事实上,有许多的英美作家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它的影响,例如:狄更斯的《雾都孤儿》,萨克雷的《名利场》,马克·吐温的《傻瓜出国记》,E.E.肯明斯的诗歌,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和《通天铁路》,夏洛特·勃朗特的《简爱》,约翰·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路易莎·梅·奥尔柯特的《小妇人》,C·s·路易斯的《天路逆行》,冯尼格的《第五屠宰场》等都从《天路历程》中吸取思想精华,才确立了自身的文学价值。

《天路历程》的作者相信:人生乃一旅程,人人都有一死,死后应有审判。《天路历程》就是从毁灭城到天国城的故事,也是主人公从苦难走向福乐的旅程,象征众人生死攸关的历程。有的人出生入死,有的人出死入生。

作者班扬出生低微,父亲乃是补锅匠。步入而立之年后,他在邻村传道。此时,英国国教禁止在国教之外的一切宗教活动。因为拒从国教,被判“非法聚会罪”,班扬身陷囹圄12年。作者为了真理而被囚禁,在牢狱向囚徒传讲真理,并且为真理而写作,终于成就了这部伟大的传世之作。在狱中,当局告诉他,只要他答应停止讲道就可以获得自由,但是遭到班扬的断然拒绝。事实上,他是断断续续坐牢的,每次出狱后就马上传教。所以,仿佛他一生的牢狱之灾就是为了写作《天路历程》而精心预备的。

在众多的中外文献中,对《天路历程》的分析莫衷一是。在英语文献里,《经典之邀》里的解读应该是比较权威而且中肯的。在中文文献里,刘光耀先生的《窄门:天路历程的起点与归宿》可以说是最符合《圣经》的解读。

按照《马太福音》的登山宝训里的教导,走不走窄门是上天堂或者下地狱的生死攸关的大事。刘光耀先生从信、望、爱(哥林多前书第13章)的角度来分析作品的主旨是恰如其分的。

首先,信心是窄门之路的起点。耶稣教导他的门徒说: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走窄门意味着不跟从魔鬼、不属于世界、不放纵肉体,而是背负十字架、行公义,好怜悯,谦卑地行走天路历程。

其次,盼望是行走天路的动力。这个世界不是主人公基督徒的终极家园,他在世是客旅,是寄居的。他的家乡是天上的耶路撒冷。离弃了不信,踏上了天路的人,如果对往日的罪性生活流年忘返,就像罗得的妻子那样,就会永远被摈弃于天国门外。

最后也是最大的就是爱与恩典。钟爱上主、爱人如己,是最大的诫命,也是天路历程的荣耀。在神学分析里,杨林、张辉的《论约翰·班扬天路历程的清教思想》一文分析的比较到位。

作者认为,清教运动隶属于宗教改革时期归正神学运动。此运动确定了基督教的核心教义:唯独基督(Sola Christo)、唯独圣经(sola Scriptura)、唯独信心(Sola Fide)、唯独恩典(Sola Gratia)、唯独荣耀(Soli Deo Gloria)。而清教主义的基石就是:因信称义和人皆祭司。比较现代、较为新颖的运用当代文学批评理论的文章有蒋晨和何辉斌的《空间与思维:以特纳的空间认知理论解读天路历程》,但是,作者除了运用一些现代文学理论的新词之外,并没有真正认识《天路历程》的主旨,有点生搬硬套的味道。

二、主旨

《天路历程》为读者建构了一个信仰的隐喻世界。作为隐喻小说,《天路历程》具有多层意义。作为隐喻小说家,班扬的灵感来自旧约的作者、基督、和新约里的使徒。《圣经》乃是文学的《圣经》,其作者大量使用意象、比喻、寓言故事,因为它们都是传达、启示、教导真理的重要手段。所以,作为班扬创作源泉的圣经和它的作者肯定极大地影响了《天路历程》的创作。通过这一隐喻经典,清教精神进入了英国改良时代的主流文化。

从文学本身看,《天路历程》的主旨在寓言和比喻中表现出来。漫漫人生路,人生如旅程。人生的结果来源于个人的选择,而这种抉择意味着真假、善恶、美丑、正邪、生死。《箴言书》里有一句重复出现的箴言:有一条路,人以为正,至终成为死亡之路。古今中外都有同样的教导: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可是,红尘滚滚,芸芸众生偏偏固执地自以为是地选择邪恶。作为《诗篇》纲要的第一篇也这样写道:不从恶人的计谋,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亵慢人的座位,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因为耶和华知道义人的道路,恶人的道路却必灭亡。在《新约》里福音书里,耶稣也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在人生的道路上,择偶和择友同等重要。与智慧人同行,必得智慧,与愚昧人同行,必受亏损。汉语的俗话说得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看不清楚一个人的品格,那就看他与谁来往。《增广贤文》里也说: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门内有小人,门外小人至。《天路历程》的主旨就是天路历程本身。《天路历程》的主要人物基督徒就是一位行走天路的人,是班扬的理想人物。他不爱这个世界,追求那永恒的奖赏。所以,他必须走窄路,受苦,像在世的基督那样。在世上,他是寄居者,他的家在天上的耶路撒冷。他背负重担,对自己罪的认知来自他手上的书(圣经)。此重负让他如此不堪,以至于让他坠入地狱,所以他必须寻找解脱。他离开这个将要毁灭的世界,歷经千辛万苦,走过解经家、死荫谷、名利场、怀疑堡、美丽山,最终跨过死亡河,到达新城耶路撒冷,并受到成千上万人的欢迎。一路上,他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物,有福音使者、固执、易变,世俗智慧、虚伪、谨慎、虔诚、博爱、律法、忠信、希望、多话、嫉妒、迷信、谄媚、愚昧、无神论者、底马、旧人亚当别卜西、等等。一路上,基督徒与许许多多的人物争辩,尤其突出的是与固执和世俗智慧的辩论。固执先生的心意已定,他什么都知道,拒绝书本和他人的帮助。而世俗智慧先生根本就看不起基督徒,认为基督徒愚蠢,因为真正的信徒一定会被世俗势利之人所鄙视。

从哲学和神学上分析,不难看出,《天路历程》所要传扬的主旨正是基督的教训。作为虔诚的基督徒,班扬用生命传扬基督。他跪着祷告,站着讲道,跑着传教,随时准备坐牢和殉道。班扬写作《天路历程》就是证明他是信而顺服的真信徒,也就遵循耶稣的大使命: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作为不从国教的清教主义者,班扬的《天路历程》传扬了清教主义的五个核心价值观:

第一,人类的全然堕落和败坏。基督教神学认为,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造的,乃创造的顶峰,具有悟性、美德、真理和仁义,应该通情达理(创世纪第一章第26节);可是,因为始祖的悖逆,人类已经全然败坏,面目全非,自以为聪明,反成了愚拙。事实上,人心从年轻时就是倾向邪恶(创世纪第八章第21节)。有些人甚至已经沦为畜生,他们冥顽不灵,性灵黑暗,分不清左右手,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以真为假,以假为真,以善为恶,以恶为善,以光为暗,以暗为光,嫉善如仇,从恶如流,见不贤思齐,见贤思打击,突破了人的底线,有一点权力就欺压和凌辱他人,整个身心都是为了作恶。是的,受造者如果离开了创造者,是永远不能认清自己的本性的。我们心里的不同欲望,造成了我们情感的不稳定。我们不稳定的情绪不仅表现在性欲上,还可以退化成愤怒、恐惧、贪婪、嫉妒、欺骗、诡诈、虚伪。我们的人格既不是完全的善,也不是完全的恶,而是在崇高和低下之间。我们既粗鲁又美丽,我们被赋予改变的自由。当虚空占据主位时,人生注定变得痛苦和悲催。伟大的哲学家、神学家奥古斯丁认为,世界充满了纷争、战争、偏见和暴力。儿童天性自私;人们天性叛逆、自以为是。人类生而有罪,在怀孕时罪的种子就种下了。对于性欲、利益、权力,我们欲罢不能;这真是人类堕落的背后的原因,也是理解人类心理学的关键。我们没有避免罪恶的自由。故事一开始,名为基督徒的主人公内心痛苦,彻夜难眠,长吁短叹,因为他担心他的罪恶会让他坠入地狱,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天良未灭。

第二,神的无条件的拣选。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3章16节)。上帝差他的独生子到世间来,使我们借着他得生命,上帝爱我们的心在此就显明了。

第三,预定的救赎。就如神从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使我们在他面前成为圣洁,无有瑕疵。又因爱我们,就按着自己意旨所喜悦的预定我们,借着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分,使他荣耀的恩典得着称赞。这恩典是他在爱子里所赐给我们的。这一点反映了加尔文主义预定拣选的终极目标:让上帝得着荣耀。

第四,上帝的恩典。我们借这爱子的血、得蒙救赎、过犯得以赦免、乃是照他丰富的恩典。这恩典是神用诸般智慧聪明、充足赏给我们的,都是照他自己所预定的美意、叫我们知道他旨意的奥秘、要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满足的时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里面同归于一。我们也在他里面得了基业,这原是那位随己意行作万事的、照着他旨意所预定的,叫他的荣耀从我们这首先在基督里有盼望的人可以得着称赞。尽管许多人都听过耶稣的福音,但由于他们的心肠刚硬,不能接受真理,决不能自我救赎,只有等待上帝的恩典,因为得救是本乎恩典,虽然也有人的相信,但是,没有人的可夸之处。

第五,一次得救,永远得救。此外,圣徒需要警醒,常常祷告、读经和聚会,胜过魔鬼、世界、和肉体,得以成圣,努力进入天国。这一点也验证了彼得书信的教导:务要谨守、做醒,因为你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行走,寻找可吞吃的人。你们要用坚固的信心抵挡他,因为知道你们在世上的众弟兄,也是经历这样的苦难。那赐诸般恩典的神,曾在基督里召你们,得享他永远的荣耀,等你们暂受苦难之后,必要亲自成全你们,坚固你们,赐力量给你们。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班扬的思想受了加尔文主义的影响是毫无疑问的。加尔文主义又称“归正神学”或“改革宗神学”,是16世纪法国宗教改革家、神学家约翰·加尔文毕生的许多主张和实践及其教派其他人的主张和实践的统称,在现代的神学论述习惯当中,加尔文主义特指“救赎预定论”跟“救恩独作说”。加尔文支持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学说,主张人类不能通过正义的行为获得救赎,恢复了奥古斯丁的“救恩独作说”,反对天主教神学主流的“神人合作说”,因此加尔文建立的教会命名为“改革宗”,发展出来的神学称为归正神学。加尔文偏重本意解经,但不排除灵意解经,加尔文认为圣经作为福音的目的就是要使有罪的人信而顺服并且长生盼望。

三、现代警示

《天路历程》在英语国家已经家喻户晓。三百多年来,它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作品超越时代和地域,言说普世的真理,它提出的问题在当代世界依然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人性弱点依然可见——贪财、恋权、骄傲、身体的伤害、偏见的法官、自我毁灭的抑郁、处处可见的不信和不幸、生活和工作的焦虑、失败的婚姻、破碎的家庭、受挫的心灵、到处充满的戾气和暴力、等等,整个一幅末世的景象:末世必有危险的日子来到,因为那时人要专顾自己、贪爱钱财、自夸、狂傲、谤蒜、违背父母、忘恩负义、心不圣洁、无亲情、不解怨、好说谗言、不能自约、性情凶暴、不爱良善、卖主卖友、任意妄为、自高自大、爱宴乐不爱真理,有敬虔的外貌,却背了敬虔的实意;与此同时,更加积极的方面却是:相伴的喜乐、信仰的力量、希望的动力,爱的拯救。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可以与之比较,但,异曲不同工,殊途而不同归。因为它们描写的是完全不同的信仰體系。尽管《天路历程》呈现给读者一个梦幻的结构,但作品的力量却在于它的现实意义。正如《红楼梦》的“太虚幻境”,作者讽喻的乃是“滚滚红尘”,世人的彻头彻尾的虚伪就在于“假作真来真亦假”。用时髦的现代语言就是“认认真真搞形式,踏踏实实走过场”。

《天路历程》的终极意义在于它的现代启示:唤醒世人,让他们从噩梦中醒来,做出生死抉择。确实,启示和默示的教训在《天路历程》中通过主人公基督徒的经理变得生动具体,使得真理的教导更加通俗易懂,深入人心。

猜你喜欢

主旨约翰
约翰·纽伯瑞:儿童文学之父
主旨演讲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约翰·科林斯
“苏世独立”与“遁世隐逸”——《渔父》主旨分析
Count Them Tomorrow Morning
平淡真实显主旨
《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主旨新解
新电源
吃透材料 凸现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