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学风建设研究
2018-07-06杨波
杨波
【摘要】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立校之本,是精神之源。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工作者,承载了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和培养专业人才的双重历史使命。本文首先定义了学风建设的科学内涵,其次分析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最后针对实际问题给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哲学社会科学 学风 学风建设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探索社会发展规律、传承人类文明、理论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是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的先锋队伍[1]。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指出,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解决好学风问题。高校的学风建设对人才的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学风是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和重要内涵。
一、学风建设的科学内涵
对于学风建设的含义,笔者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后发现目前并没有对其统一、规范的表述,很多学者都有自己不同的界定。在本文中,我们所指的学风建设是在高校范围内,通过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加强教育引导、规范其行为,营造良好学风的过程。
二、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学风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术态度不严谨、学术质量不佳
学术研究的终极目的是求实创新。在實践创新的基础上,通过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来进一步推动理论创新[2]。但某些学者企图不付出辛勤的劳动就获得高额回报,做学术,搞研究,写论文,缺乏应有的科学态度,在短时间内申请多项学术研究,不是找人代笔就是拆分一篇论文发表多次。还有些学者开展学术研究的目的很明确、功利性很强,追求“短平快”,他们在片面追求学术成果的数量和速度的同时,放弃了对学术质量的要求。
2.剽窃他人学术成果
对于高校社科学者的学风建设,既要要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教学能力的提高,又要注重学术修养的进步,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如果在科研工作中缺乏执著探求精神,只重科研成果数量不重质量,甚至抄袭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必然严重影响高校社科学者队伍的形象。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学术场上,剽窃者以投机、取巧、占先的方式把承载着沉甸甸学术汗水的奖牌窃为己有,这对于每一个认真从事学术研究的人来说都是一种灾难,更有害于学术环境的长期健康发展。
三、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学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1.不良社会风气影响
目前我国法制建设还处于逐步完善的过程之中。在利益的驱使下,一部分人便形成了错误的价值观,追名逐利,盲目崇拜金钱,把金钱价值看作最高价值,基本上每个人的行为都是以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基本前提[4]。高校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们也会或多或少的受到一定影响,在学术面前慢慢地乱了阵脚,抛弃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本应有的操守和人格,在出卖学术的同时也出卖了自己。
2.学术评价机制不规范
学术评价机制是学术管理工作中的基础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高校学术评价是对高校科研工作者学术活动的综合评价,必须对相关学术活动信息做全面的调查、整理和分析。但总体上看,我国的学术规范制度并未形成一套科学的、完善的、实操性强的体系,现有的制度仍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在设计上还存在一定的短板和缺陷,实际操作性不高。
3.学术工作者自身觉悟不高
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虽然外部环境对高校社科工作者有所影响,但归根结底学风问题还是个人学术道德的缺失和沦陷。随着教育对象的增加,必然会造成教师资源的短缺。而部分高校在引进高校教师的过程中,往往过分看重专业知识和专业经历,不重视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这就造成了科研队伍素质的层次不齐。某些人在治学态度上不够严谨、学术上弄虚作假,剽窃抄袭,在利益面前迷失自我,过分的取名逐利。
四、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学风建设的对策
1、健全并规范学风建设管理制度。为了让高校学风建设走上一个合理的轨道,教育部设立了学风建设办公室,专门负责制定学风建设相关政策,指导学风工作,同时更注重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管理、调查。高校内部也一样,建立健全学术委员会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术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只有学校学术委员会要有一定的相对独立的权利,不受行政权利干预,保证自身的独立运行机制,才可以推动学风建设健康发展。
2.改革学术评价机制。对学术及学术成果的价值判断,是一个价值增值过程,评价机制是学术发展的“风向标”。第一,必须建立一套以质量为导向、多元化、全方位综合评价为基础的评价标准,注重质量,重视不同学科的差异性,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不同的处理办法对待不同的评价对象。第二,在评价过程中应坚持标准、规范程序,实行双向制匿名评价的方式,保证评价过程的客观、公平。第三,科学合理的监督制度。对于学术评价的过程、标准都交与中介结构具体负责,防止行政权利进行不必要的干涉,对于评价过程、成果鉴定过程完全独立由中介完成。
3.加强学风宣传教育,提高科研工作者学术素质。高校社科工作者出现的学术不端、学风不正等行为归根结底是其个人的责任意识和思想道德问题。首先,加强社科工作者的理想和信念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高校教师的头脑,从根本上根除高校中的不良价值观、人生观,禁止拜金、享乐主义的价值观泛滥。其次,加强科研诚信的宣传教育。高校要把科研诚信教育纳入学校的日常教育活动,让诚信教育贯穿于教师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最后,完善科研工作者的职业培训机制。如加强培训内容的科学有效性、强化培训考核的针对性、加强对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的培训等,使科研道德素养成为科研工作者工作考评的重要指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吹响了新形势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前进号角。我们要以讲话精神为统领,坚持正确导向,推动创新发展,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标.高校教师学风建设研究[D] .湖南大学.2016(08).
[2]赵馥洁.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学风建设[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6(01).
[3]张智慧.关于大力繁荣发展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对策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2011(03).
[4]康涛.大力促进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J].宜春学院学报.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