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学风建设工程开创学风建设工作新模式
2019-10-20曹姗孙哲李洁
曹姗 孙哲 李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大学生,而学风建设即是承载这项教育使命的核心工作内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本文结合高等教育新要求,学风建设新问题,学生成才新需求,拓展思政育人新领域,构建全员、全方位、立体化学风建设体系,激发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精神,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S学院的“文明学风建设工程”为例,探讨新时代学风建设工作新路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S学院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任务和“双一流”建设的新要求,立足基层工作经验,积极探索本科生学风建设工作新路径——文明学风建设工程。该工程是在满足学生学业发展需求基础上,以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精神,始终坚持“以生为主,以师为辅”的育人理念,以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为核心内容,切实解决学生学业困难为根本任务,以实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建“勤奋、求实、开拓、创新”的优良学风新格局为根本目标,助力青年学生成为新时代建设的中坚力量,实现中国梦。
1 高校学风建设的背景
1.1 高等教育的宏观要求
习近平总書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学风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脚点之一,直接影响着立德树人的成效和人才培养的质量。1《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良好的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能否营造一个优良学风环境,关系到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党中央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略决策要求高校要进一步转变理念,首先做到回归教育的常识——读书。然而要读好书,必然离不开优良学风的建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把校风建设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口,以学风建设促内涵发展,不断提升改革发展水平。
1.2 育人现实的微观诉求
S学院本科生人口基数大,男女比例不均衡,课业任务重、难度深、压力大。学生挂科人数多,挂科率高,留级和退学比例较大的现状为全面提升本科生教育质量带来了困难。这些实际问题是工科类院校存在的学风“通病”。全面剖析得知,当前学风建设工作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联动机制,全员育人的格局尚未形成;二是缺乏针对性,造成“一抓一大把,工作没重点”的现象;三是缺乏实时反馈机制,总是“出问题,再关注,后帮扶”的滞后工作模式;四是尚未形成浓郁的学术氛围和“以学为荣”的学习意识,缺乏“榜样为先,勤学自勉”的激励机制。
2 搭建学风建设育人新路径
2.1 构建三维网络,搭建两个桥梁
构建以学院党委书成员、专业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师生党员为主要成员的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团学组织如团工委文明学风工作坊(简称学工坊)和班级文明学风工作组(简称学风组)为学风建设执行机构;家长为学风建设“特邀指导员”。学院、学生和家长共同搭建了纵向三维一体和横向复合交叉的协同育人网络。而学工坊和学风组作为以学生为主导的学风建设团学组织则是整个学风建设工程运转的中坚力量和沟通桥梁。
2.2 成立两个组织,实施六项举措
文明学风建设工程区别于传统的以“管、抓、督”为主要手段的学风工作模式,立足于学生自身所面临的学业问题,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三自精神”。学工坊和学风组是学生自管自治的学风建设团学组织,充分提升了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化“被动学习”为“主动管理”,激发了更多学生投身于班级学风建设的热情。
文明学风建设工程提倡将个人“文明修身”和班级“集体联动”融入到整体学风建设中,实施了以下举措:一是成立学风建设工作专项团学组织;二是建立班级课程自查机制;三是设立班级帮学小站,形成“一助一”朋辈学业辅导;四是制定学风考核体系,开展学风情况“周排查”;五是建立学风奖励办法,调动班级争创优良学风的积极性;六是确立辅导员、班主任月例会制度和班级干部双周例会制度,确保学风情况定期报,重点对象紧跟踪。
2.3 秉承五大理念,引领四学之风
学工坊是学院党委、团工委指导下的学生团学组织,积极践行“严出勤、奖帮扶、树榜样、竞优良、促学风”的五大理念,倡导“笃学隽德、勤学善思、实学共勉、乐学创新”的四学之风。
学工坊按职能划分为笃学组、勤学组、实学组和乐学组,积极提倡“一课一签,诚信出勤”的学习精神,严格考核班级课堂出勤自查情况,周周反馈缺勤学生名单;组建班级帮扶小站,形成班级“一对一”同帮扶、“一带一”共进步的学习氛围;重磅推出学院官微“水木司南说—学霸养成记”线上栏目,形成一股“近有榜样、学有方向”的前进动力;严谨计算考核体系,月月公示学风成绩,形成班级互竞优良的积极局面。
学风组由班主任、学习委员、班长、团支书及其他班委组成,学习委员作为第一责任人负责班级学风工作。学风组制定班级自查办法,向班主任两周反馈一次班级出勤情况;分析班级学业困难学生需求,组建班级“一对一”同步帮扶小组,跟进帮扶情况,充分发挥朋辈帮扶的积极作用;定期组织开展“风动水建”——班级学风建设主题班会和明星学长近距离、学术大咖进班级等系列学风建设特色活动。
3 融入思政育人新内涵,彰显学风建设新成效
以学工坊和学风组为主体的文明学风建设工程是结合工科学生特点和学风实际情况探索出的学风建设工作新模式。在“三自精神”的指导下,文明学风建设工程用严格规则引领学风、用身边榜样激励学风、用辅导帮扶推动学风、用综合评价培育学风,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3.1 解析数据找问题,工程实施初见效
文明学风建设工程目前已运行三个学期。在2015-2016学年中,秋季学期的挂科率比上学年同期下降6.3%,其中2013级和2014级分别下降了8.4%和20%;春季学期的挂科门次(507门)比上学年同期(814门)下降了37.7%。其中,2013级、2014级和2015级分别下降了17.3%、54.6%和33.5%,同时,首次出现零挂科班级2个,仅挂科1门次的班级4个。
3.2 学风建设好帮手,实时反馈新动态
在学工坊和学风组的“双促”机制下,文明学风建设工程基本实现了学风动态的实时反馈。从微观角度看,学工坊通过对每周课堂出勤率、学生挂科情况的统计能够精细地反馈学生阶段性的学习状态;班主任和辅导员根据反馈结果,及时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告知家长,形成协同育人合力,实现精准帮扶。从宏观角度看,学工坊对每两周的班级日常学风情况、帮扶进展的反馈及学风数据的横向比较,帮助班主任和辅导员客观掌握班级整体学风情况,及时规范学风导向,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3.3 学风建设好桥梁,助力深入最基层
学风组是文明学风建设工程最基层的组织,精准而深入地将学风建设的意义和内涵传送给每位学生,也是学生个人、班级与学院、任课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之间的沟通桥梁。学风组代表学生发声,及时反馈需求和问题,实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双向沟通渠道的畅通和有效。
3.4 学风建设小主人,引领自主学习新风尚
文明学风建设工程倡导的“三自精神”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在学风建设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集体主义教育带动下向优良学风靠拢;实现让学生在学风建设中从一味地“被抓、被管”到有想法、有诉求地“主动参与、自管自治”的转变,从而形成了“以个人促集体,以集体带个人”的双作用力。
3.5 思政教育好推手,润物无声育人才
文明学风建设工程充分发挥了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以及学生本人的思政育人能力,3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同时,潜移默化地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到学风建设工作始终,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工坊勤学组建立的班级课程自查机制,则是引导学生树立勤学善思,笃学务实的学习观,更是从侧面鼓励学生诚信做人,严谨求真。笃学组组建班级同步帮扶小组,则是弘扬友善互助精神,倡导和谐共勉之风。乐学组策划的水木思南说则是传播榜样力量,树立优良学风新标杆,营造“文明学风伴我行”的浓郁学风氛围。
文明学风的核心思想是培养学生在思政教育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責任意识、担当意识,将“狠抓、整治”转变为“促进、引领”。该工程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了学工坊和学风组在学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结合学生切实所需,联合各方力量,构建了学德结合的学风建设工作模式,实现“推动后面,提升前面、拉动中间”的学风工作三合力。从学风建设的出发点到立德树人的落脚点,将思政教育精髓融会贯通,助力青年学生坚定求真务实、崇尚科学、严谨治学,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信念,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