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眉黛研究

2018-07-06

艺术设计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青黛画眉

李 芽

中国古代女子化妆与西方在观念上有很大不同。西方古典文明受古埃及影响,极重眼妆;而中国不重眼妆却重眉妆。早在周代《楚辞·大招》中便有“粉白黛黑,施芳泽只”①的描述;《列子·周穆王》中则有“施芳泽,正蛾眉”②的吟咏,说明至迟在周代,中国已有用黛画眉之俗。根据文献记载,古人最早画眉用的材料称为“黱”。《说文解字》载:“黛作黱,画眉也。”③汉刘熙《释名》曰:“黛,代也。灭眉毛去之,以此画代其处也。”④即古人在画眉前一般要修去天然的眉毛,以黛画之。马王堆一号汉墓辛追的五子漆妆奁中便出土有一件角质镊⑤,应为修眉之用。

一、石黛(画眉石)

但黛到底是什么呢?《太平御览》卷第七百十九引《通俗文》⑥云:“染青石谓之点黛。”⑦这样看来,黛是一种矿石。最初女子画眉,主要使用这种矿石,汉时谓之“青石”,后也称作“石涅”、“墨丹”、“画眉石”等。这种矿石在矿物学上属于“石墨”一类。“石墨”一名,宋、明间的典籍上已经有之。明代杨慎在其所著《丹铅续录》上说:“山海经,女床之山,其阴多石涅,孝经援神契曰:王者德至山陵,而墨丹出(注:丹者即是彩石,亦犹青白黄皆云丹也),石涅、墨丹即今之石墨也,一名画眉石。”⑧《奁史》卷七十四“脂粉门”引《百粤风土记》载:“广东产石墨,妇女取以画眉,名画眉石。”⑨清代郝懿行《证俗文》⑩卷三“黱”字条释曰:“古者黛本黑色,盖即以墨为之。《楚辞·大招》:“粉白黛黑。王逸注:黛画眉鬒黑而光净。”《本草·别录》:黑石脂,一名石墨,一名石涅,李时珍曰此乃石脂之黑者,亦可为墨,书字画眉,舐之黏舌,与石炭不同,南人谓之画眉石是也。据这三段看来,中国早期的画眉之黛便是“石墨”这种矿物质,也称“石黛”,因其质浮理腻,可施于眉,故又有“画眉石”的雅号。这是中国的天然墨,在没有发明烟墨之前,男子用它来写字,女子则用它来画眉。

石墨因其本身不溶于水,如果直接磨制使用很难和皮肤贴合,因此需要将其先碾成细粉,调入胶液(如牛骨胶),制成黛块,使用时将黛块在专门的黛砚上磨制成粉,然后加水调和,再用毛笔描画于眉上(图1)。因此,汉代的黛砚出土很多,在南北各地的墓葬里常有发现。如广西贵县罗泊湾一号汉墓的马蹄形梳篦盒内出土有一包已粉化的“黛黑”,盒内还放有木梳及木篦各一件,黛黑和梳篦放在一起,必属化妆品无疑,但遗憾的是简报中并无说明此黛黑为何种材料所制⑪。江苏泰州新庄汉墓出土有黛板三件,其中较大的一件和变质岩石制成的方形研磨器同出,板上还粘有黛迹,黛砚原也应是置于漆奁之内⑫。另外像河北易县东汉墓⑬、辽宁朝阳袁台子西汉墓⑭等诸多汉墓中都出土有黛砚。

二、铜黛、石青

用石墨画出的眉色是灰黑色的,古时也可称为“玄眉”⑮,如曹子建《七启》中便有“玄眉弛兮铅华落”⑯一句。但是,在古时的诗文记载中,还常可听到关于“翠眉”或“绿眉”的吟咏。如宋人高承《事物纪原》卷三“秦始皇宫中,悉红妆翠眉,此妆之始也”⑰;万楚《五日观妓》中的“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⑱;宋王采《蝶恋花》中有“爱把绿眉都不展,无言脉脉情何限!”⑲等等,都直接把眉色指向了翠或绿。因此,其所用的眉黛必然已不再是石墨,那是什么呢?

清代郝懿行《证俗文》卷三“黱”字条亦载:“《西京杂记》: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其非纯黑。可知后汉明帝宫人,拂青黛蛾眉。青黛者,似空青而色深,石属也(如石青之类)。”这里提到了一种矿石“石青”。颜师古《隋遗录》载:“螺子黛出波斯国,每颗直十金。后征赋不足,杂以铜黛给之。”⑳又提到了一种材料“铜黛”。这两种材料应该便是制作青绿色眉黛的主要矿物质原料。

石青为一种蓝铜矿(现代科学将除青金石以外的石青原料统称为蓝铜矿),古人根据石青具体形态的差异,又分别冠之以曾青、空青、白青、金青等不同名称。其中“空青”色相偏绿,《证俗文》中的“似空青而色深”应是指一种暗绿色。“铜黛”据推考应是“铜青”一类。铜青,又称铜绿,化学成分是氯化铜,即氯铜矿,该矿物在自然界中常与石绿、石青伴生,古人也常把它当成绿色颜料来使用。《本草纲目》卷八“金石部”上载:“铜青,又名铜绿。生熟铜皆有青,即是铜之精华,大者即空绿,次者空青也,铜青则是铜器上绿色者。”㉑无独有偶,古埃及人画眼线与眉毛的材料主要也是绿、黑两种物质:绿色的是孔雀石malachite(即石绿),黑色的是方铅矿galena㉒。总之,不论是铜青,还是石青或石绿,都是一种含铜的矿物质,而且通常共生或伴生,自古便是非常典型的绿色颜料。据学者研究,铜青和铜绿历来均为两种药物,有祛夙痰、治恶疮、明目等效㉓。

将石青粉、石绿粉或铜青粉,调和牛骨胶液,塑形阴干,便可制成黛块(图2)。使用时将黛块在黛砚上磨制成粉,然后加水调和,再用毛笔描画于眉上,便可做出“翠眉”或“绿眉”。甘肃敦煌莫高窟不少唐代彩塑,便是绿眉的效果(图3)。

三、青黛

唐宇文氏《妆台记》载:“魏武帝令宫人扫青黛眉”㉔;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中有:“小头鞋履窄衣裳个,青黛点眉眉细长”㉕;李白《对酒》诗中也有:“青黛蛾眉红锦靴”㉖的吟咏。这里的“青黛”不仅仅可以指代青绿的眉色,也可以特指一种专门的眉黛。

图1:石黛复原效果(王一帆制),将牛骨胶液加入天然石墨粉中,混合揉制成黛块,塑形阴干而成。

图2:铜黛复原效果(王一帆制),将牛骨胶液加入天然铜青粉中,混合揉制成黛块,塑形阴干而成。

图3:敦煌莫高窟194窟菩萨塑像

图4:青黛复原效果(王一帆制),按照《天工开物》制淀法用马蓝制取靛泥,将靛泥晒干磨成青黛粉,调和牛骨胶液混合揉制黛块,塑形阴干而成。

图5:Hexaplex trunculus骨螺

图6:黄黛复原效果(王一帆制),将松花粉调和牛骨胶液和鸡蛋清(因松花粉吸水性极佳且体轻、松散不易结块,因此需要借助蛋清增加其硬度),混合揉制成黛块,塑形阴干而成。

青黛在本草资料中称“靛(通淀)花”、“青蛤粉”等,是一种植物色素的加工品,既具清热解毒凉血的药用,也可作为染料。其在中国境内主要由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 tinctorium Ait、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Bremek等的叶或茎叶加工而成㉗。《本草纲目》“草部”卷十六载:“青黛从波斯国来,今以太原并庐陵、南康等处,染淀瓮上沬紫碧色者用之,与青黛同功。时珍曰:‘波斯青黛,亦是外国蓝靛花,既不可得,则中国靛花亦可用。’”㉘这里的波斯青黛,笔者认为应该是产自印度的木蓝所制,因为印度是靛蓝染色最古老的中心。靛蓝“indigo”一词起源于“Indic”,其又起源于印度“India”,过去专门用来指产自印度的漂亮蓝色染料。在能够提取靛蓝染料的诸多含靛植物中,原产于热带地区的木蓝Indigofera tinctoria Linn,也称印度槐蓝,被认为是提取靛蓝最为正宗的植物。㉙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有蓝淀的制法:“凡造淀,叶与茎多者入窖,少者入桶与缸。水浸七日,其汁自来。每水浆一石,下石灰五升。搅冲数十下,淀信即结。水性定时,淀沉于底。”㉚沉于底的称为靛泥,其可以用于染布并染出很漂亮的蓝色。将靛泥挖出晒干,磨成粉状便是青黛粉。将青黛粉与胶调和做成黛块,便可用于画眉(图4)。做出的黛块因选择植株的不同及制作过程不同,导致颜色有所差异,以黑中透蓝绿色的青黛为上品。用青黛制成的眉黛,无需在黛砚上研磨,直接沾水即可描画,使用起来相对方便很多。

四、螺子黛

在古代的眉黛中,最为名贵的当属“螺子黛”,其在汉魏时可能便已有之,但在隋唐时代才见到有明文记载。颜师古在《隋遗录》中载道:“由是殿角女争效为长蛾眉,司宫吏日给螺子黛五斛,号为蛾绿。螺子黛出波斯国,每颗直十金。后征赋不足,杂以铜黛给之,独绛仙得赐螺子黛不绝。”㉛隋炀帝好色,又极爱眉妆,为了给宫人画眉,他不惜加重征赋,从波斯进口大量螺子黛,赐给宫人画眉。除去颜师古的记载,唐冯艺的《南部烟花记》中也有相同的记载:“炀帝宫中争画长蛾,司宫吏日给螺子黛五斛,出波斯国。”㉜据此可知,螺子黛的消费,在隋大业时代每颗已值十金,其名贵实属可惊!而昂贵的螺子黛,亦使“螺黛”、“螺”成为眉毛的美称。欧阳修《阮郎归》词之三有:“青螺深画眉”。㉝孙花翁《送女冠还俗》云:“重调螺黛为眉浅,再试弓鞋举步迟。”㉞

那么,“螺子黛”是什么做的呢?它为什么这么贵呢?之前的研究者往往将它和青黛混淆,认为李时珍所说波斯青黛即螺子黛,是植物染料所制㉟;也有学者认为这里的“螺”是量词,相当于“锭”㊱。但这两种说法都无法解释其为何拥有如此昂贵的价格。笔者认为,螺子黛的主要原料应该是一种骨螺的分泌物,故名。

这种染料提取自一种名为Hexaplex trunculus的骨螺中(图5),此外,还有其它一些类似的品种。他们主要产于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这种贝类的鳃下腺可以分泌一种粘液,不溶于水,其主要化学成分是二溴基靛蓝,色泽鲜艳,牢度好,刚被提取出来时发紫蓝色,但只要在太阳下面晒几分钟,就会变成靛蓝色,因此这种螺类染料在古代文献中也经常被称为“indigo”(即靛蓝,也可翻译成青黛)。还有一种类似的染色骨螺,可以提炼出一种非常漂亮的紫红色染料,称为“泰尔紫”(Tyrian purple) 。古代地中海沿岸的希腊人、腓尼基人都把它们当成一种名贵的染料,其制作成本极高。根据吉冈幸雄的分析,古代地中海国家制作这种贝类染料,每提取1克染料需要消耗约2000个骨螺㊲。更有甚者,如多米尼克·戈登(Dominique Cardon)认为,大约需要10000个骨螺才能获取1克高纯度的染料㊳。所以这种染料极其昂贵,是贵族身份的象征。据记载,由于这种染料的高额利润,用泰尔紫染色的深紫色丝绸的价格在某个时期曾是黄金价格的二十多倍㊴。因此,用这类染料制作的眉黛,“每颗值十金”,便也顺理成章了。根据青黛的制作实验可知,靛蓝染布可以很蓝,但晒干涂到皮肤上的颜色则是黑灰色带些青绿的效果。因此用这种蓝紫色螺类染料制作的眉黛的上妆效果,当可参考之。

五、黄色眉黛

南北朝时期由于连年战乱,礼教相对松弛。且因佛教传播渐广,受西域文化影响,眉妆打破了古来绿蛾黑黛的陈规,而产生了别开生面的“黄眉墨妆”新式样。面饰用黄,大概是印度的风习,经西域间接输入华土。汉人仿其式,初时只涂额角,即“额黄”。如北周诗人庾信《武媚娘》诗云:“眉心浓黛直点,额角轻黄细安。”㊵再后乃施之于眉,在眉史上遂别开新页,尤在北周时最为流行。《隋书》卷二十二“五行志”载:“(北)后周大象元年……朝士不得佩绶,妇人墨妆黄眉。”㊶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二载:“张芸叟使辽录云:北妇以黄物涂面如金,谓之佛妆。予案后周宣帝传位太子,自称天元皇帝,禁天下妇人不得施粉黛,自非官人,皆黄眉墨妆。以是知北妆尚黄久矣。”㊷

画黄眉用的黄黛究竟是何物所制?从文献记载分析主要为以下几种成分。一为松花粉,笔者认为这是最适宜的一种。从唐王涯《宫词》:“内里松香满殿闻,四行阶下暖氤氲;春深欲取黄金粉,绕树宫女着绛裙。”㊸元代王逢的《题赵善长为李原复所画山水》:“一瀑天垂雪练绅,万松花落黄金粉。”㊹以及温庭筠《南歌子》:“扑蕊添黄子,呵花满翠鬟。”㊺等诗句可知,松树花粉色黄且清香,有润心肺益气和治疗皮肤痘疮湿烂等功效,确实宜作化妆品用。经过复原实验,发现相比松散的松花粉来说,调入胶和蛋清揉捏阴干成型的松花粉块更易上色,随着上色的遍数增加,颜色会越来越深,最终停留在鹅黄色(图6)。

其次是栝蒌粉。这是契丹妇女护肤时常用的一种美容配料。辽代契丹族妇女有一种非常奇特的面妆,称为“佛妆”,即以黄粉涂颊,因观之如金佛之面,故称。北宋叶隆礼在《契丹国志》中载:“北妇以黄物涂面如金,谓之‘佛妆’。”㊻朱彧的《萍洲可谈》卷二中也载:“先公言使北时,见北使耶律家车马来迓,毡车中有妇人,面涂深黄,红眉黑吻,谓之佛妆。”㊼那契丹女子的涂黄之物是什么呢?宋代庄季裕《鸡肋编》中有明确说明:“(燕地)良家士族女子皆髡首,许家方留发。冬月以栝蒌涂面,谓之佛妆。”㊽《本草纲目》“草部”卷十八载:“栝楼,又名瓜蒌……主治:悦泽人面…手面皱。”㊿清代史梦兰《全史宫词》中还载有这样一首词:“夏至年年进粉囊,时新花样尽涂黄。中官领得牛鱼鳔,散入诸宫作佛妆。”或许栝楼粉中还要参入鱼鳔胶,以增加粘度,因为其要“但加傅而不洗,至春暖方涤去,(脸)久不为风日所侵,故洁白如玉也。”[51]

还有一种可能是黄石脂,又名黄符,是一种黄色黏土状的药用矿物。《本草经》曰其“味苦平”[52]。清代徐文靖《管城硕记》卷二十九载:“李善注引《博物志》曰:‘石中黄子,黄石脂也。’又《抱朴子》曰:‘石中黄子,所在有之,沁水山尤多。’……《庾子山·乐府》‘额角轻黄细安’;李贺诗:‘宫人正靥黄’;温庭筠诗:‘黄粉楚宫人’;王半山诗:‘汉宫娇额半涂黄。则涂黄当用黄子。’”[53]

六、画眉集香圆

图7:画眉集香圆复原效果(王一帆制),方法与配料均与《事林广记》所载一致

图8:眉笔与眉石,洛浦县山普拉古墓出土。眉笔砂石岩制,长7.5厘米;眉石为不规则形黑石,长3.1厘米、宽2.5厘米。该墓还出土有木质眉笔。

图9:复原的五种眉黛画在皮肤上的上色效果

元末明初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墨”载:“上古无墨,竹挺点漆而书。中古方以石磨汁,或云是延安石液。至魏晋时,始有墨丸,乃漆烟松煤夹和为之……唐高丽岁贡松烟墨,用多年老松烟和麋鹿胶造成……宋熙丰间,张遇供御墨,用油烟入脑麝金箔,谓之龙香剂……墨惟茂实得法,清黑不凝滞。”[54]由此可知,中国人造烟墨的技术始于魏晋,经唐代发展,至宋成熟。故将烟墨的制作技术用于眉黛,便也顺势而为。因此,以墨画眉始于魏晋之间,却至唐末宋初才普遍盛行。

相传唐代妇女多为青黛眉,自从画黑眉的杨玉环得宠后,众人争画黑眉,是以徐凝《宫中曲》吟“一日新妆抛旧样,六宫争画黑烟眉”[55]。宋人陶谷《 清异录》载:“莹姐,平康妓也,玉浄花明,尤善梳掠,画眉日作一样……有细宅(一作它)眷而不喜莹者,谤之为胶煤变相。自(唐)昭、哀以来,不用青黛扫拂,皆以善墨火煨染指,号熏墨变相。”[56]这里所述莹姐的画眉之墨,或曰“胶煤”,或曰“熏墨”,其制法便应是受烟墨制法的启发。其在《事林广记》中有一条很详细的记载,因其专供镜台之用,故时人特给它起了一个非常香艳的名字叫做“画眉集香圆”。其制法为:“真麻油一盏,多着灯芯搓紧,将油盏置器水中,焚之,覆以小器,令烟凝上,随得扫下。预于三日前,用脑麝别浸少油,倾入烟内和调匀,其黑可逾漆。一法旋剪麻油灯花用,尤佳。”[57](图7)

这种人造眉黛,只可画黑眉,不能作翠眉,当是可以想见的。且中国自晚唐之后,整个社会的审美风尚发生巨大转向,由华丽转而淡雅,由外显转而含蓄。绘画也由追求金碧转而崇尚水墨。故自宋以后,眉色以黑为主,青眉、翠眉逐渐少见,其不仅与画眉材料的更新有关,也和社会整体美学风格的转向有关。

七、西域眉黛

西域女子画眉和中原女子略有不同,西域女子的美更粗犷一些,她们不会修去原有的眉毛,而是用眉笔直接在眉毛上进行修饰。古代西域女子用于修饰眉毛的主要用具是眉笔和眉石。考古人员在先秦时期的和静县拜勒其尔墓地[58]、公元前5世纪前后的伊犁尼勒克县奇仁托海墓地[59]、春秋战国至西汉时期的新疆温宿博孜墩古墓[60]、汉晋时期的洛浦县山普拉古墓[61](图8)[62]、春秋战国至西汉时期新疆且末县的扎滚鲁克古墓[63]等地都发现了此类用来描眉的眉笔和黑色眉石。眉笔主要有石质和木质两种材质。山普拉古墓出土的木质眉笔为圆锥体,尖头还附着有黑色染料,据说和田地区的妇女至今还仍保持着用木眉笔描眉的传统风尚[64]。温宿县博孜墩古墓出土的两套眉笔和眉石,眉笔均以细砂岩石磨制而成,眉石为一种黑色矿石,表面还留有眉石磨取颜色后留下的凹槽,报告中并未说明其材质,据推测也应为石墨一类。

现在南疆农村中,还常见到维吾尔族年轻女子把眉描得很细很长,描眉的原料是从一种叫“奥斯曼”的植物叶子中榨取的汁,用细木棍缠上棉花,蘸其汁描眉。“奥斯曼”俗称“乌斯玛”,学名“菘蓝”,其实就是前面讲的青黛的一种,这种植物遍布新疆田间地头。据说用这种汁描眉,不仅效果好,而且可以保护眉毛,刺激眉毛的生长。如今这个民间秘方又被添加上何首乌、诃子、侧柏叶和黑种草籽四味草药,被研发成“奥斯曼生眉液”,并申请专利,投放市场销售。[65]

八、其它

色也不能耐久,要时时添画上去。还有一种方法类似于“画眉集香圆”的简易做法,也是利用火柴的烟煤,但不是直接利用,需先取一只瓷杯,杯底朝下,承于燃亮的火柴之上,让它的烟煤熏于杯底,这样连烧几根火柴,杯底便积聚了相当的烟煤,然后取画眉笔或小毛刷子蘸染杯底的烟煤,对镜细细描于眉峰。

“取锤金乌纸,涶研涂画”,这里的“锤金乌纸”应该指的是一种用泥金装饰且染成黑色的纸,将之润以唾液,也可描画双眉,这是一种民间化妆方式。类似的方式也用于染唇,取一红纸,润以唾液,双唇抿之便可上色。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眉黛发展,自配方上看,从早期的取自天然,如矿物质粉末(石墨、铜青、石青等)、植物性色素(青黛、松花粉、栝楼等)、进口西域名贵螺类色素提取物(螺子黛),到创造出人造墨丸(画眉集香圆等),可谓囊天地之精华、集万千之大成。从色彩上看,主要以灰黑色为主流,其间又流行过青绿色(晚唐之前)及短暂的黄色(北周)(图9),这与五代之前的青绿色彩喜好及五代之后的水墨色彩喜好正相吻合。从价值上看,上有“每颗值十金”的名贵螺子黛,下有随手可得的“烧柳枝为之”,又可谓丰俭由人,等级分明。通过对若干眉黛配方的尝试性复原,中国古代眉黛的神秘面孔已渐渐明朗。

到了清代,普通老百姓还发明了一些价廉的画眉用品。如清代郝懿行《证俗文》卷三“黱”字条亦载:“今世画眉仍复黑色,皆烧柳枝为之;或取锤金乌纸,涶研涂画,止须对镜可作。” “烧柳枝为之”,即选择老而柔韧的柳枝儿,将一端削得尖尖的,让它延烧后吹灭,用枝条上的黑炭画眉。到了民国,有了火柴,就改用火柴代替柳枝,更为简单方便,火柴必须要选牌子好的,但容易画得不均匀,

注释:

① 汤漳平译注:《楚辞》,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227页。

② 张长法注译:《列子》,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80页。

③ [汉]许慎撰:《说文解字注》(上),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第854页。

④ [汉]刘熙撰:《释名》,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76页。

⑤ 湖南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上),北京:文物出版社1973年,第128页。

⑥《通俗文》为东汉末服虔撰,是我国第一部俗语词辞书,然而此书早已亡佚,只能通过后代典籍中的引文来对此书进行钩沉。

⑦ [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览》,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185页。

⑧ [明]杨慎著:《丹铅续录》,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81页。

⑨ [清]王初桐:《奁史》,据清嘉庆二年伊江阿刻本影印,第256页。

⑩ 光绪十年刻本。摘自瀚堂典藏古籍数据库。

⑪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广西贵县罗泊湾1号墓发掘简报》,《文物》,1978年第9期。

⑫ 钱一峰:《江苏泰州新庄汉墓》,《考古》,1962年第10期。

⑬ 潘新宇:《东汉易砚的发现及其传承初探》,《文物春秋》,2010年第6期。

⑭ 李宇峰:《辽宁朝阳袁台子西汉墓1979年发掘简报》,《文物》,1990年第2期。

⑮ 玄色在古时是以黑色为主要特征的,但也可随天时变化伴有其他色(如赤、青等)。熊炜:《论玄色体系绘画》,《美术研究》,2016年第5期。

⑯ [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488页。

⑰ [宋]高承,[明]李果撰,金圆、许沛藻点校:《事物纪原》,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143页。

⑱ [清]彭定求等:《全唐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678页。

⑲ 唐圭璋编:《全宋词》,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698页。

⑳ [明]李栻辑:《历代小史》(上),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9年,第151页。

㉑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校点本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第468页。

㉒ Madeleine Marsh. Compacts and Cosmetics:《Beauty from Victorian times to the Present Day》 ,PEN & SWORD BOOK LIMITED 2014,P10.

㉓ 杨增汾:《铜青与铜绿》,《中国中药杂志》,1956年第6期。

㉔ [明]陶宗儀:《说郛》卷七十七下,摘自瀚堂典藏古籍数据库。

㉕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2146页。

㉖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873页。

㉗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年,第170页。

㉘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校点本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第1089页。

㉙ 刘一萍等:《植物靛蓝染色历史及其发展》,《丝绸》,2014年第11期。

㉚ [明]宋应星,管巧灵、谭属春点校注释:《天工开物》,长沙:岳麓书社,2002年,第98页。

㉛ [明]李栻辑:《历代小史》(上),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9年,第151页。

㉜ [明]陶宗儀:《说郛》卷六十六下,摘自瀚堂典藏古籍数据库.

㉝ 唐圭璋编:《全宋词》,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53页。

㉞ [明]瞿佑:《归田诗话》,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41页。

㉟ 张苇航:《医药擅能绘红妆:中国传统化妆与医药关系琐谈》(下),《中医药文化》,2013年第6期。

㊱ 周汛、高春明:《眼颦秋水,眉蹙春山:中国妇女化妆史例》,《戏剧艺术》,1989年第4期。

㊲ 吉冈幸雄:《贝紫PH求めて》,《芸術1》,大阪芸術大学芸術研究所,1971年,第1页。

㊳ Dominique Cardon.佐々木紀子:《訳. 帝王紫─古代の貝紫染》,《染織α(240)》,染織と生活社,2001年,第55页。

㊴ 郑巨欣、陆越:《古代贝紫染色工艺的历史》,《装饰》,2011年第4期。

㊵ [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3》,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1041页。

㊶ [唐]魏征等撰:《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630页。

㊷ [宋]吴曾撰:《能改斋漫录》,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28页。

㊸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759页。

㊹ [元]王逢撰:《梧溪集》,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262页。

㊺ [五代后蜀]赵崇祚编,[宋]周密编:《花间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5页。

㊻ [宋]叶隆礼撰:《契丹国志》(下),北京:文殿阁书庄,1938年,第207页。

㊼ [宋]朱彧撰:《萍洲可谈》,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55页。

㊽ [宋]荘季裕撰:《鸡肋编》(附校勘记续校),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2页。

㊾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校点本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第1267页。

㊿ [清]史梦兰,黑土、水秀校注:《全史宫词》,大众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467页。

[51][宋]荘季裕撰:《鸡肋编》(附校勘记续校),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2页。

[52]曹元宇辑注:《本草经》,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第37页。

[53]范祥雍点校铅印本,摘自翰堂典藏古籍数据库。

[54][明]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363页。

[55][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2450页。

[56][宋]陶谷:《清异录》(清·李锡龄 辑《惜阴轩丛书》),光绪丙申七月重刊于长沙,古籍,清华大学加工,第160页。

[57][宋]陈元亮编:《事林广记(文籍类卷7-10)》,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第105页。

[58]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和静县拜勒其尔石围墓发掘简报》,《新疆文物》,1999年第3期,第4期。

[59]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伊犁州尼勒克县奇仁托海墓地发掘简报》,《新疆文物》,2004年第3期。

[60]艾尼瓦尔·艾山等:《新疆温宿博孜墩古墓2008年发掘简报》,《文物》,2012年第5期。

[61]肖小勇等:《新疆洛浦县山普拉古墓地的新发掘》,《西域研究》,2000年第1期。

[62]图片参见包铭新:《古代西域服饰撷萃》,文物出版社,2010年版,第65页。

[63]新疆博物馆等:《新疆且末扎滚鲁克一号墓地发掘报告》,《考古学报》,2003年第1期。

[64]任铠均:《浅议新疆古代居民的化妆习俗》,《才智》,2017年第7期。

[65]刘庆华等:《奥斯曼生眉液超滤工艺的研究》,《海峡药学》,2014年第4期;《别致的化妆品》,《新疆人大》,1996年第1期。

猜你喜欢

青黛画眉
三七青黛膏预防阿扎胞苷皮下注射治疗所致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
浅析林泉高致—用墨之法
不做画眉
不做画眉
不做画眉
单味青黛外敷治疗带状疱疹30例疗效观察
天堂与笼子
天堂与笼子
天堂是个加大的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