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月下盟》里我演吕布

2018-07-06

黄梅戏艺术 2018年4期
关键词:貂蝉董卓吕布

○ 陈 诚

“可赞她女儿之身有血性,坦荡怀光明磊落人率直。女娇柔胆识非凡令人敬,佩服她视死如归决然心!”这是新编黄梅戏《月下盟》中一段唱,是吕布对貂蝉的认识与评价。

我在舞台上表演黄梅戏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从最初的小唱段,到小戏,再到折子戏,直到全本大戏,我演过许许多多不同的角色,也获得不少大大小小的奖励。但真正给我留下太多记忆的是《月下盟》中的吕布,我似乎找到感觉了,声音粗犷了,台风阳刚了。我甚至奇怪舞台竟然改变了我。

《月下盟》由剧作家何小剑编剧,王世辉执导,主人翁是吕布。之前的印象,我认定他是个反面角色,悲剧人物,还有他是个武将,“三国英雄数马超,马超没有吕布高”,这是民间的一句顺口溜,对我心中的吕布形象一直起着引领作用。后来,接触剧本,剧中吕布形象逐渐建立起来。吕布面相英俊,武艺超群,但人直爽,无有心机,属于有勇无谋之人。三国诸多英雄豪杰中,吕布只是一个小人物,唯一的收获是娶了貌若天仙的大美女貂蝉,吕布与貂蝉正是所谓英雄爱美人的故事。而认识貂蝉,也是吕布后来走向失败的发端。在演出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在研究、分析由剧本所提供的生活,认真研究人物的感情线、动作线、命运线,并与生活现实相观照,而不仅仅关注自己的台词以及如何使用技巧。努力将表演技巧巧妙融于人物塑造之中,切切实实利用技巧为剧情、人物塑造服务,而不仅仅是机械式或者炫技式的表演。

《月下盟》设置的背景是:董卓挟天子以令诸候,祸国殃民,地点放在司徒王允府邸花园。时间是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开头一段唱是这样的:“皓月当空无心赏,国难当头独黯伤。叹的是天下大乱风雨摇晃,悲的是黎民百姓正遭殃。夜深沉,怕听枝叶沙沙响,忧国心,何来雅兴闻花香”。编剧将主题提到了“国家社稷,为天下黎民,以身许国”的高度。这对演好这个人物设置了高度,增加了表演的难度。要让观众直接感受到吕布的英俊与霸气非常不易。吕布当初与国贼董卓是义父义子的关系,可是投靠了董卓,已成万人赞万人叹,万人骂万人怜、万人恨万人盼的将军。戏中种种真实而又复杂的感情,单靠唱腔很难表达。吕布作为剧中男一号,他是核心,处在矛盾和漩涡之中。认万人诛讨的国贼董卓为义父,本身就是矛盾的中心,漩涡的中心,先是对董卓唯命是从,最后是忍无可忍刺杀董卓。为了演好这个角色,我做了大量工作去贴近角色,把对人物分析得不够、不足、不透降到最低点,与此同时,我让自己回归到现在这个时代借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来审视那个朝代的人的心境,毕竟欣赏艺术作品的人与打造艺术作品的人是这个时代的人。平常我走路的姿势都在模仿角色,总之是努力把自己融入其中,合乎角色特征,从每一句道白、每一个心理活动、每一下肢体动作都精心演绎,基本上获得了应有的舞台效果。

戏剧表演的程式性和技术性,要求演员必须经过严格、全面而又有所侧重的基本功训练,才能进行形象的创造。《月下盟》里人物不多,这就要求人物更鲜活,要有血有肉。一出戏好不好,并不在于表现样式,主要看表演是否能撞击观众的心灵,能不能形神兼备,这需要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需要依托情、理、技的支撑,还需要表演者对生活细致的观察、感受、想象、提炼。没有鲜活的人物形象,就如同一个腐朽的躯壳,没有灵魂的寄托,不可能存世。《月下盟》中,这月光下的静谧,浪漫,细小的眼神交流,与美景很是相符,比如:第一眼见到如此美貌的姑娘,“清风明月皎洁影,凝神相望咫尺近”真的是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表现出吕布一见钟情并为美倾倒不能自拔的心境。正是因为吕布是一个有情感的人,才最后除贼。使吕布人物性格的自然发展真切可信,眼神是“心灵的窗户”,眼神的运用“无声胜有声”。运用眼神传达内心的感情活动是我对吕布角色的塑造感受最深的,自感这是超越自我的进步。

好的演员会在舞台上发挥出自己独特的能力、独有的表演技巧,使演出增色。创排历史题材跟现实题材区别很大,以前我似乎只是完成任务的扮演,并不是认真去琢磨,去磨戏。自从演过了吕布,我发现,吕布是我演过的角色中最喜欢的一个。

《月下盟》是老题材,如何让老题材有新生命,那就要有新的创排来表现。把历史与当代结合起来,其中许多情节以及道白与唱段均很接地气,观众会联想到今天的现实,如果没有当代意识,古老的戏曲就抓不到今天的观众。无论是剧作者,还是执导者,这出戏都做到了立意新颖,又新意趣。打破了固有的单元化秩序,这秩序包括既有的社会道德秩序、婚姻秩序、伦理道德规范,还包括个人意识上的秩序,反正是打破秩序然后再创造更为合理的秩序,传统的观念被颠覆,达到了重新诠释产生的艺术延伸。剧中人物的一些私人或者说个体品格是对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中漠视爱情、 重视利益的一种抵制。正是因为这样的爱情,在现实中很难实现,现代人很难坚守。越难做到,所以越期待,才更加渴求。吕布一角在剧作家与导演、技导的帮助下比较饱满地在舞台上立了起来,受到了广泛好评,我自认为是创新带来的奇效。剧中最后唱:女娇柔,英雄胆,无惧生死笑坦然。月下盟,为国难, 巾帼丈夫美貂蝉。是“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翻版与创新。

《月下盟》在舞台演出过程中,边演边改,一切以贴近和还原观众看点为标准,尤其是对矛盾的演绎,体验与表现的结合,敏感与控制的结合,创作与生活的结合等等都要力求统一。我以为:舞台人物形象都是“演员-角色”的矛盾统一体。戏剧表演家把这种现象称作“三位一体”。演员的创作个性不同,就使不同的演员在扮演同一个角色时,会创造成各不相同的舞台人物形象。这一点使戏剧作品得以不断地长期在舞台上演出,并使观众以极大的兴趣观看不同演员扮演的同一角色,欣赏他们各有特色的艺术创作风貌与技巧。就因为演员们各以其特有的认识、构思与条件给予角色以独特的新意,才使观众从中获得了新的不同审美乐趣。戏剧演员的创作个性各有特长的一面,从而形成演员各有其“拿手好戏”。也就是:我演的吕布,是不可复制的吕布。

因为演出《月下盟》,我更深地体会到:一个优秀的演员,尤其是戏剧演员,自身修养至关重要,不仅体现在谈吐举止上,还体现在对文本的理解上,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才能深入挖掘剧本,分析剧本中人物的社会背景与性格特征,角色的内心思想和感受,才能把握人物的性格基调,把角色的性格予以突出。无论是角色性格特征的把握,台词中潜台词的挖掘,还是对剧本的深入理解和研究,都需要演员具备良好的自身修养,戏剧演员创造舞台人物形象的主要任务之一,便是运用演艺语言技巧,将剧作者笔下的人物,真实、鲜明、丰富、生动地一并释放和传达出来。 同时要认识到语言艺术的内在实质,那些最美妙的语言,就是在学习和工作,研究自己的创作中得来的。这样的表演才会引人入胜。

《月下盟》于我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锻炼。在多次舞台演出实践中,我得出:演员要真听真看真感受,要解放天性。做演员先要学会做人,只有在你的人格魅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能给观众的感官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因此,我认为,塑造栩栩如生的舞台形象是戏剧表演的最高境界,也是演员的最高艺术追求。无论什么题材,都应该从观众的审美需求出发,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自己对人物情感的理解,活用戏曲程式,塑造出生动、真实的舞台形象。我深知艺术永远没有尽头,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我希望演好每个剧目中的任何角色,给观众以美的艺术享受,既然当了演员,就要对得起观众,对得起艺术,对得起自己,同时逐渐超越自己。

《月下盟》的成功演出,让我学到很多,提高很多。

猜你喜欢

貂蝉董卓吕布
三国鼎立之王允计除董卓
大话三国志
吕布其实有情义?
吕布其实有情有义?
闭月羞花
“关羽斩貂蝉”是否是传说
漫话貂蝉
王允计除董卓
四大美女之谜戏说貂蝉之死
猛将吕布缘何成了最失败的跳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