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紫金锁配合摩腹治疗食积内热型小儿便秘30例
2018-07-06余韵扬
余韵扬,吴 淼,周 晶,4,赵 焰*
(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1;2.湖北省中医院,湖北 武汉430061;3.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4;4.湖北中医药大学 第一临床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1)
小儿便秘是指小儿大便秘结不通,或排便时间间隔延长,或虽有便意而排便困难,属于消化道功能紊乱范畴。有研究显示[1]:我国儿童患本病者呈上升趋势,且绝大多数患儿属于功能性便秘。现在很多年轻父母缺乏科学的喂养观念从而导致小儿缺乏良好的排便行为,致使食积肠道,郁而化热;加之小儿本为“纯阳”之体,易生内热,两热相合,共伤体内津液,促使食积内热型在小儿便秘中最为多见。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笔者在导师赵焰教授指导下将八把半锁疗法中开紫金锁配合摩腹的方法运用于食积内热型小儿便秘的治疗中,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儿均来自就诊于湖北省中医院推拿科/康复医学科门诊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病例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有关小儿便秘的中医诊断标准拟定。①以大便干结、不思乳食、食而不化为特征;②伴有腹部胀满疼痛、手足心热、夜卧不安或呕吐等症;③有伤乳食史;④粪便化验可见未消化食物残渣及脂肪滴。患儿需至少具备第①项。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儿科学》[3]中有关小儿便秘食积内热型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拟定。①大便干结,排便困难,排便时间间隔延长;②舌质红或红绛,舌苔薄黄、黄腻或黄厚腻;③脉沉实或滑,指纹紫滞;④腹胀满疼痛,食欲不振,不思乳食;⑤心烦,手足心热,夜卧不安,唇红,口臭;⑥小便短黄。患儿需具备至少①~③项。
1.2.3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4]2002年版有关内容及便秘罗马Ⅲ标准[5]拟定。①排便间隔天数>2 d,未使用泻药情况下排便次数<3次/周;②大便干燥坚硬和/或有排便困难;③病程≥2周。患儿需同时具备以上3项。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在6个月~14岁之间,男女不限,患儿家长知情同意且配合治疗。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者;②先天性巨结肠、肛门狭窄、肛门裂、脊柱裂、甲状腺功能低下、肿瘤等疾病所致便秘;③已接受其他药物治疗,可能影响本研究的效应指标观测者。
2 治疗方法
2.1 试验组
采用八把半锁疗法中开紫金锁[6]配合摩腹的方法治疗,每天治疗1次,7 d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2.1.1 开紫金锁
紫金锁定位:位于脐下两侧腹直肌下段,相当于足阳明胃经之外陵穴与大巨穴之间,左右各一把,民间称之为吊筋。开锁方法:①患儿仰卧,医者位于患儿右侧,用掌揉法由上而下轻柔施术于两侧足阳明胃经约5 min;②医者用拇指按揉、弹拨脐下腹直肌外侧缘,放松两侧腹直肌,操作约5 min;③医者将两手掌心置于患儿两侧紫金锁处行振颤法约1 min,振动频率为200次/min;④医者双手四指并拢微屈,食指指侧顺势向上兜起,双手拇食两指(大拇指螺纹面与食指指侧)同时拿住紫金锁约 5 s 后放开,反复操作3次~5次。
2.1.2 摩 腹
患儿仰卧位,医者位于患儿右侧,以脐为中心,用手掌按顺时针方向做螺旋式摩腹,采用泻法,先由小圈至大圈,再由大圈至小圈,最大一圈上至肋弓,下至耻骨联合,反复操作10 min。
2.2 对照组
予以口服王氏保赤丸[生产厂家:南通精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32020645;规格:60粒(0.15g)×20支]治疗,6个月婴儿5粒/次,6个月~2周岁每超过1个月加1粒,2周岁~7周岁每超过半岁加5粒,7周岁~14周岁60粒/次,1次/d,7 d为1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
3 疗效分析
3.1 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具体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2002年试行版)中的症状分级量化制定评分标准。见表2、表3。
表2 排便症状评分标准
表3 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3.2 疗效标准
具体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关于便秘的疗效判定。治愈:2 d以内排便1次,便质转润,排便通畅;显效:3 d以内排便1次,便质转润,排便失畅;有效:排便间隔时间较原来缩短1 d以上,但仍大于3 d,或便质干结改善;无效:症状无变化。
3.3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具体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对便秘中医证候疗效进行判定。痊愈:治疗后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或全部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0 %;显效: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70 %≤证候积分减少<90 %;有效: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有改善,30 %≤证候积分减少<70 %;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无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证候积分减少率(尼莫地平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
3.4 统计学方法
3.5 治疗结果
3.5.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5.2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见表5)
表5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例
3.5.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见表6)
表6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和证候总积分比较
同组间比较,试验组治疗前后主症积分比较,t=21.629,P<0.05;次症积分比较,t=21.549,P<0.05;证候总积分比较,t=27.092,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主症积分比较,t=14.264,P<0.05;次症积分比较,t=16.571,P<0.05;证候总积分比较,t=2.383,P<0.05。提示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两组间比较,主症积分比较,t=3.474,P<0.05;次症积分比较,t=1.037,P>0.05;证候总积分比较,t=2.383,P<0.05。提示试验组在中医证候总积分及中医证候主症方面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但在中医证候次症方面的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
4 讨 论
小儿功能性便秘既可以是一种独立的病症,也可以作为一个症状见于多种疾病。现代医学对小儿功能性便秘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文献报道[8、9]多从饮食、遗传、精神心理、排便动力学异常、分子生物学等因素来探讨。祖国医学对其诊治研究较早,经过历代医家丰富和发展,目前将其分为食积内热、气机郁滞、阴寒凝滞、脾虚气弱、阴虚血少等证型,临床上以食积内热型在小儿中最为多见。
八把半锁疗法是古代民间推拿疗法,通过利用人体一些特殊部位的“锁”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开“锁”犹如打开人体无形的关卡,促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从十四经脉的角度来看,紫金锁为经脉所过之要道,为气血相贯之要冲,是足三阳经的必经之处,通过刺激此处可以开启腹部饮食积滞之气门,发越内郁之邪热,激发小儿脏腑功能的调节作用,促进脾胃气血的运化,恢复大肠正常的传导功能。此外,紫金锁位于足阳明胃经之外陵与大巨穴之间,其经多气多血,为后天气血生化之源,本身具有主治便秘、腹胀腹痛等消化系统疾病的作用。从现代医学分析,紫金锁所在部位位于腹直肌下段,由腹直肌鞘包裹,深层次为大网膜和小肠,同时还有腹壁下动、静脉第十一肋间神经分布。通过开紫金锁治疗,不仅可以促进胃肠功能的蠕动,还可以使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兴奋,增加胃肠消化液的分泌。
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所以摩腹不仅有局部治疗作用,还能对机体各组织和器官起到调整作用。有研究发现[10],摩腹通过直接刺激胃肠和肠系膜上的神经感受器,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胃肠消化功能和蠕动性增加。同时,摩腹可产生垂直向下的作用力,通过改变腹压以协调和增强直肠复合运动,引起肛门内括约肌反射性松弛,从而顺利排出粪便[11]。本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运用开紫金锁配合摩腹的方法治疗食积内热型小儿便秘,患儿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是在中医证候总积分及中医证候主症积分方面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也优于对照组(P<0.05)。本手法刚柔相济、阴阳并施,疏通经络,鼓动气血,促使胃肠功能恢复,从而达到健脾助运、通腑泻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徐廷翰,李 薇,唐林容.顽固性便秘的诊断与治疗[C].第十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80.
[3] 马 融,韩新民.中医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9.
[4]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83.
[5] 张 丹,夏志伟.功能性便秘的罗马Ⅲ标准[J].中国医刊,2008,43(12):63.
[6] 王昭龙.民间推拿疗法中“八把半锁”的探讨[J].按摩与导引,1992(6):1.
[7]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5.
[8] 李延青,于岩波.功能性便秘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31(2):158-160.
[9] 段建华,赵洪川.功能性便秘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5,25(5):310-313.
[10] 俞大方.推拿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15.
[11] 许 斌,袁耀宗.舒斯特胃肠动力学[M].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