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溻渍法治疗血虚风燥型手癣50例*

2018-07-06肖秀丽

中医外治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联苯真菌疗效

肖秀丽

(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皮肤科,上海 201999)

手癣是皮肤癣菌侵犯掌跖、指间表皮引起的浅部真菌感染性疾病,相当于中医的“鹅掌风”。大部分手癣患者呈慢性病程,其中以血虚风燥型手癣最为多见,且一半以上手癣患者伴有甲癣,目前临床对其治疗疗效欠佳,且部分口服药物价格较贵且伴有一定的肝功能损伤可能,而且无很好的对手癣和甲癣同时有作用的药物。

我科的鹅掌风浸剂方是在继承前辈临床经验的基础上传承而来,能显著改善患者手足皮肤干燥粗糙、皲裂瘙痒等症状,且对指(趾)甲增厚也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在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对鹅掌风浸剂治疗血虚风燥型手癣的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研究,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观察病例为2014年6月~2016年9月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皮肤科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鹅掌风浸剂组(50例)、联苯苄唑组(48例)。鹅掌风浸剂组,男24例,女26例;其中手癣患者30例,手癣伴甲癣患者20例;平均年龄(47.12±11.84)岁;平均病程(6.80±2.11) a。联苯苄唑组,男23例,女25例;其中手癣患者29例,手癣伴甲癣患者19例;平均年龄(44.99±12.89)岁;平均病程(6.91±2.32)a。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皮肤性病学》第6版中的手癣和甲癣诊断标准制定[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8年1月1日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中的手癣和甲癣的标准,辨证为血虚风燥证,临床表现为手掌皮肤肥厚粗糙、干燥、粗糙干裂,或水疱不显,干涸脱屑。甲板色泽不荣,增厚或翘起,或蛀蚀呈蜂窝状。舌淡红,苔薄,脉细[2]。

实验室检查真菌镜检阳性。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诊断为手癣(甲癣),年龄在18岁~65岁之间,辨证分型属于血虚风燥型的患者,纳入此次试验。

1.4 排除标准

①手癣合并感染;②近3个月内接受过系统抗真菌药物或近2周内接受过局部抗真菌药物治疗;③对观察药物过敏;④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者;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⑥血液、肝、肾、心等各系统检查有显著异常者;合并心血管、肝、肾、脑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患有精神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⑦不符合纳入标准,未遵守治疗方案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判断者。

2 治疗方法

鹅掌风浸剂方由当归9 g、紫草9 g、花椒9 g、明矾9 g、皂荚9 g、陈皮9 g、藿香15 g、苦参15 g、蛇床子15 g组成。将1剂鹅掌风浸剂方中的所有中药研细粉,过100目筛,后将中药粉末与1 kg~1.5 kg食醋混匀后将药粉与醋放在砂锅内先浸泡24 h,次日煮沸待温,用塑料袋一只,将药汁倾入,患手伸入袋中,扎住,也可放在盆中溻渍,每天溻渍治疗累计2 h以上,每日1次~2次,每一包药粉连续用5 d,然后更换。联苯苄唑组患者患部外涂联苯苄唑乳膏,每天2次,每次3 g~4 g。

两组患者均30 d为1疗程。注意:治疗期间患处禁止使用碱性化学制品,如肥皂、洗衣粉、洗洁精等。

3 疗效分析

3.1 症状和体征积分(TSS)[3]

①根据患者皮损面积,选择皮损最严重的部位为靶部位,记录鳞屑、皲裂、瘙痒、疼痛的皮损及症状程度,按0~3级评分法给予评分,0=无,1分=轻,2分=中,3分=重。累计分数为最终评分。

②分别于用药前、用药第30天、停药30 d后记录每位患者症状和体征总积分。

3.2 疗效标准

根据用药后症状和体征积分下降指数为评定依据,即疗效指数。具体计算方法为:疗效指数=[用药前积分-用药后积分(或停药1个月后积分)]/用药前积分×100 %。以每位患者疗效指数及真菌镜检结果为依据,分为4级。

痊愈:疗效指数100 %,真菌镜检(-);显效:60 %≤疗效指数<100 %,真菌镜检(-)或见少许破碎变形的菌丝、孢子,但不易找到;好转:20 %≤疗效指数<60 %,真菌镜检(-)或(+)且易找到孢子;无效:疗效指数<20 %,真菌镜检(+)。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鹅掌风组治疗有效率88.00 %,联苯苄唑组有效率68.75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鹅掌风组中手癣患者与手甲癣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联苯苄唑组中手癣患者与手甲癣患者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2 不同病种类别间临床疗效比较 例

3.4.2 停药30 d后临床疗效比较

患者1个月后随访,鹅掌风组有效率82.00 %,联苯苄唑组为60.41 %。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停药1个月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3.4.3 真菌学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真菌镜检均阳性。停药时鹅掌风组组的总消除率92.00 %,与联苯苄唑组89.58 %相当,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停药1个月后鹅掌风组真菌消除率为80.00 %,较联苯苄唑组60.41 %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5 安全性分析

鹅掌风组有2例患者浸泡药物后发生足部烧灼感,联苯苄唑组l例患者外用药物后发生刺痛感,暂停药物后,以上不良反应均自行缓解。

4 典型病例

李××,女,52岁,双手皮肤干燥皲裂伴瘙痒10 a余。患者双手皮肤干燥皲裂伴瘙痒10 a余,反复不愈。尤其冬季加重,皲裂严重,疼痛难忍,影响患者生活,近年来逐渐加重,故至我科就诊。专科检查:双手皮肤干燥肥厚粗糙,苔藓化,指掌部多处皲裂,部分伴脱屑;舌淡红,苔薄,脉细。真菌镜检(+)。西医诊断:手癣;中医诊断:鹅掌风病,证型:血虚风燥证。治法:予鹅掌风浸剂药粉100 g×3袋,与1 kg~1.5 kg食醋混匀后将药粉与醋放在砂锅内先浸泡24 h,次日煮沸待温,用塑料袋一只,将药汁倾入,患手伸入袋中,扎住,也可放在盆中溻渍,每天溻渍治疗累计2 h以上,每日1次~2次,每一包药粉连续用 5 d,然后更换。告知患者治疗期间患处禁止使用碱性化学制品,如肥皂、洗衣粉、洗洁精等。患者用药15 d后复诊,手部皮肤较前明显光滑,皲裂已愈合,无瘙痒,皮肤无明显增厚,真菌镜检(-),上法继续治疗15 d。告知患者第2年夏季再至我科巩固治疗。

5 讨 论

血虚风燥型手癣是癣病常见临床类型之一,病程慢性,影响患者生活,而且因为患者对本病认识不足,未采取规范治疗,常常导致本病的治愈率低,复发率高[4~6]。

通过本实验可以看出,鹅掌风中药组治疗有效率88.00 %,明显高于联苯苄唑组的68.75 %,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0 d后随访,鹅掌风中药组有效率 82.00 %,明显高于联苯苄唑组的60.41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鹅掌风浸剂对血虚风燥型手癣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优于联苯苄唑乳膏外用。进一步分析发现:鹅掌风组中手癣患者与手甲癣患者的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联苯苄唑组中手癣患者与手甲癣患者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苯苄唑乳膏治疗手癣的效果要优于手甲癣的患者,说明联苯苄唑乳膏更适合应用于单纯手癣的患者,而对甲癣的治疗效果较差;而鹅掌风浸泡方对手甲癣均具有较好的疗效。

两组患者治疗前真菌镜检均阳性。停药时鹅掌风组的总消除率92.00 %,与联苯苄唑组的89.58 %相当,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停药1个月后鹅掌风组真菌消除率80.00 %,较联苯苄唑组的60.41 %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医学认为,本病常常由于生活、起居不慎,皮肤卫外功能失调,外感湿热之毒,蕴积皮肤或由相互接触毒邪感染而成。病久湿热化燥伤血,则气血不能来潮,皮肤失去濡养,以致皮厚燥裂,形如鹅掌。亦可由脚湿气传染而得。其病机多为初为湿热湿邪闭阻经络,导致气血凝聚,日久肌肤失其濡养血虚风燥,导致干燥、脱屑[7~8]。鹅掌风浸泡方为海派中医夏氏外科治疗皮肤病的临床经验总结加减化裁而来。

方中用当归、紫草养血润燥,软坚,使邪毒从表解。潮湿易滋生真菌,苦参、蛇床子、花椒、藿香清热杀虫止痒,能破坏真菌生长环境而达到抑菌的作用。陈皮、白矾、芒硝具有燥湿、收敛作用,且具有透皮吸收功用,有利于药物深入病变部位。现代研究表明,皂荚、米醋具有软化皮肤角质作用,且具有抑制或杀灭真菌的效用,使药物最大限度地发挥治疗功效。诸药联合外用,直达病所,共奏清热利湿、除湿杀虫、祛风止痒、养血润燥之功效。

运用溻渍法浸泡治疗手癣,尤其在夏季效果显著,这是中医冬病夏治的特色治疗之一。中医学认为,盛夏三伏,阳气旺盛,卫气浮于表,有利于药物透皮吸收,在三伏天用中药浸泡,沐浴治疗皮肤病,可达到调养人体阳气、顺时治疗的目的[9]。

溻渍法是通过湿敷、淋洗、浸泡对患处的物理作用,以及不同药液对患部的药效作用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溻渍法能通过温热的药液“开玄府,通腠理”,增加皮肤组织对药物的吸收,增强疗效,这可能是鹅掌风浸剂对手甲癣治疗效果优于联苯苄唑膏剂的原因之一。

同时本研究显示:鹅掌风浸泡方还具有较好的抑制体外真菌的作用,同时实验发现鹅掌风浸泡方治疗手甲癣的复发率明显低于联苯苄唑乳膏,这可能和中草药不易发生耐药性有相关性,具体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另外笔者在实验观察中发现,鹅掌风浸泡剂对于减轻角化过度型手足癣病患者的鳞屑、角化、皲裂症状有显著疗效,大多数患者在用药第2、3周后其鳞屑大量减少,角化症状消退,瘙痒减轻。对照组患者外用联苯苄唑乳膏外涂患处,鳞屑、瘙痒、疼痛等症状多数可在用药后第1周就明显减轻,但角化、皲裂症状缓解较慢,且在后几周用药过程中症状减轻明显放缓,甚至少量患者出现症状反复的现象,在停药1个月后的随访中,部分患者出现病情的复发。

上述情况的出现还需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做进一步的观察分析,深入研究其作用机理。

参考文献:

[1] 赵 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945-947.

[2] 陈达灿,禤国维.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49-51.

[3] Deyo R A,Weinstein J N.Low back pain[J].N Eng J Med,2001(344):363-370.

[4] 张艳丽,梁爱芳,杨小静.中西医结合治疗角化过度型足癣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2,31(28):121-123.

[5] 莫洁清.中药醋足浴治疗足癣120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1,29(3):110.

[6] 向延卫,李 苏,杨连娟,等.复方透骨草溶液治疗角化过度型足癣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5(7):38-39.

[7] 张璐璐,沈永年,王晓红,等.藿黄浸剂对角化过度型足癣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体外抗真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13(4):217-219.

[8] 靳海荣.消癣合剂联合尿素软膏治疗角化过度型足癣58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4,23(1):31-32.

[9] 彭子辉.浅谈醋泡方在治疗角化过度型手足癣中的运用[J].求医问药,2012,10(3):55-57.

作者简介:

肖秀丽(1978-),女,2004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专业,博士学历,副主任医师。现在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皮肤科工作。研究方向:皮肤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

猜你喜欢

联苯真菌疗效
国家药监局关于联苯乙酸凝胶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的公告(2021年第148号)
LC-MS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多溴联苯醚在环境中迁移转化的研究进展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高等大型真菌与人类
中国高等大型真菌的主要代表物种
抗菌多肽改性杂萘联苯聚芳醚腈酮研究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加拿大计划逐步淘汰联苯菊酯产品登记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