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课的技巧

2018-07-05付晓琴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8年6期
关键词:听者教者知识点

付晓琴

[关键词] 说课;技巧

说课是一线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也是学科教研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说课旨在介绍教学内容、教学流程和教学设计意图,也可反思课堂教学中的成败得失。说课能帮助听者了解教者的课堂教学构想和课堂教学的真实演绎。说课有别于上课,它就如同是纸上谈兵,理当设想周全,天衣无缝。那么,说课有什么技巧呢?

一、高瞻远瞩,认清真容

古人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无论教哪门学科,都不能只置身其中,还得“跳出教材外”,否则,就很难看清其真面目。

每一门课的教材,都经历了几次“转化”:首先是教材编写者依据课程标准进行的一次转化,即由“课标”到“教材”;然后教者研读课标,立足学段要求,解读教材,揣摩编者意图,结合班级学情,确立教学目标,优选教学内容,设计“导学案”,这又是一次转化。当然,最重要的一次转化,就是学习者——学生的学习、思考和内化。许多优秀教师都能做到高瞻远瞩,瞻前顾后,站在教材编者与学习者之上,去识得教材的真面目,因材施教,删繁就简,深入浅出,化難为易,选择最佳路径来实施课堂教学。

一次成功的说课,一定是教者学识、思想、才华和教学艺术的集中展示。若想把课说得精妙绝伦,就要多加练习。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是非常有道理的。

二、理念为先,教之有据

说课,不是宣讲教案,不是课堂教学过程的浓缩。说课重在说理,贵在说清楚“为什么这样教”。如果只知道做什么,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这样的教学就是经验型的,高耗低效,费时费力。理念,是光芒四射的明灯,是前进的导航仪。我们必须要用先进的理论和思想去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主动接受教改的新思想、新理念、新策略、新方法、新技术,并灵活运用到自己的教学“演说”之中。

说课的内容要客观真实,科学合理,不可故弄玄虚,生搬硬套一些教育教学理论。说课要真实地反映出自己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即便是不太科学、完整的做法和想法,也要原原本本地说出来。这样有利于引起听者的思考,大家相互切磋,达成共识,进而帮助教者完善教学设计。

说课是为了让听者更好地了解课堂教学的真实演绎,说课中的一招一式,不仅要具有可操作性,还要尽量把“做法”背后的“道理”说出来。

三、顺学而导,淡化教痕

既然“说”的是“道”,这“道”就不能再是老一套,必须有新意。众所周知,轰轰烈烈的课改中,新思想、新理念、新教法层出不穷。课改后的师生关系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生是教师的合作者而不是单纯的执行者,是课堂的主人而不是作业的奴隶。学生要能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鼓励下,积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借助合作的力量,运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解决新问题,获取新知识,锻炼新才能,并不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所以,说课时一定要突出班级的学情,淡化教师的教痕,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能自主学习,是否能积极思考,是否能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教师是否能因人而异体现个性化教学,是否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的角度去设计问题,是否能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并提供阶梯式套餐……如果依然是教师自己在大显身手,将教材讲得淋漓尽致,让学生充当看客,说课的大方向就错了,一定会失败。

放眼一看,传统说课中的“说教法”都被当下的“说学情”取代了。昔日“能说会道”的教师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课堂改革了。说课者一定要转变自己的角色,今天的教师应该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合作者,是引导者,是鼓励者,是组织者,应该跟学生一起学习,一起体验,一起收获,一起成长。

四、环环相扣,融为一体

说课的第一步,就是潜心研读教材,把握教材。教师既要掌握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又要从整体出发去把握教材,弄清教材知识点间的联系,整合相关知识点。这就如同是几何中的点、线、面、体一样,其实掌握知识也分四个层次。学生若干名,特点各不同。同是一个教师教,有的学生只能掌握一个个的知识点,却不能把这些知识点连成一条线,这是掌握知识的第一个层次;有的学生能够把同类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一条线,但不能把各条线的知识横向串联起来,形成一个面,这是第二次层次;有的学生能够把同一年级的知识纵向、横向联系起来形成一个面,但不能把同一学段的知识纵横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体,这是第三个层次。只有把整个学段的知识纵向、横向联系起来,才能形成一个知识体,这是第四个层次。一个学生如果达到了第四个层次,不管从哪个知识点切入,都能融会贯通。

其实说课也是如此,如果墨守成规地按照“说教材、说学情、说目标、说设计、说开发、说评价、说板书、说反思”几个方面逐一陈述,自然死板乏味。如果采取环环相扣、融为一体的手法,既注意起承转合,又注意互文现义,这一环摆实例,那一环讲理论,互相支撑,互相印证,使整篇说课稿就如同是一部小说,具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才能产生引人入胜之妙。

五、纸上谈兵,追求圆满

说课稿就是一幅课堂教学的畅想图。说,必须设想周全,天衣无缝,不露破绽;说,应当富有创意,尽显高妙,要能让学生“学”得主动,“议”得纷纷扬扬,“练”得扎实有效,教师“讲”得画龙点睛,“引”得豁然开朗,“助”得恰到好处,生唱师和,师生才能共同成长。如果“说”就说得不好,那么“教”的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讲”和“说”是一组同义词,然而“讲课”和“说课”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讲课,是务实,看的是课堂教学上的真功夫;说课,是务虚,看的是虚拟教学中的口吐莲花。说课,由于缺少教学对象的互动反馈,往往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其效果如何自然无法检验。如果只是说课而不上课,就应该尽量地朝最理想的境界去述说,反正是只看“纸上设计”不看“堂上演绎”,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一定要多来一点粉妆玉砌,“说的”一定要比“唱的”好听,努力追求圆满。

六、紧扣标准,耳目一新

好的说课,一般有五条标准——准、清、简、易、明。准——解读教材,准确无误;清——教学目标,一清二楚;简——教学方法,简便易行;易——学习方法,易学好用;明——训练设计,层次分明。

说课的对象不是学生,而是教师,说课时不宜把每个过程都说得具体详细,应该着重陈述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突破难点、获取新知、掌握规律的方法和步骤,说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提高教学效果的路径。说课,必须紧扣标准,尽量说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說课,切忌平铺直叙,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亮点要闪烁,细节要鲜活,环节要分明,要能给听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说课,要详略得当,不宜简单地再现上课过程,更不宜详细讲解学科知识,而要多去分享教育教学理论,呈现富于个性化的创新亮点。说课的语言力求简洁明了,生动形象,适当地运用惟妙惟肖的比喻句,朗朗上口的排比句,引人深思的设问句,掷地有声的反问句,能增强说课的感染力,彰显教者的文字功底。

七、结构完整,前后呼应

有人说,一篇精彩的说课稿,就是一篇结构完整的论文。因此,说课稿必须要写得主题鲜明,详略得当,衔接自然,前后连贯,有头有尾,首尾圆合。

说课,既可以逐一说出对学情的分析、目标的确定、教法的选择、学法的指导、进程的展开、板书的安排、练习的设计等内容,也可以重点述说其中的部分内容。无论说什么,都要考虑周全,准备充分,尽力做到说主不说次,说大不说小,说精不说粗,说难不说易,说导不说灌,说练不说看。说课既要体现出教学设计的特色,展示自己的教学的风格,也要坚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灵活多变不拘一格的原则。

八、精神饱满,声情并茂

说课,不是“读课”,也不是“背课”,必须突出“说”字。说课,既不能照着说课稿一字不差地朗读,也不能按说课稿一字不差地背诵,一定要遵循自己设计的教学思路,突出重点,讲究层次,有理有据地述说。说课不仅要说“教什么”,更要说“怎样教”。说“怎样教”实际上就是要说出你准备怎样上课,不单单是将课堂上一问一答的情景详细地呈现出来,更要让听者实实在在地了解你的教学步骤、教学过程和教学设想。有问有讲,有读有说,有导有评,用自己灵动多变的语言将听者带入到你的课堂教学之中,使他们即便未进课堂也仿佛身临其境,能看到了你上课的风采,推测出你的课堂教学效果。

说课时,不但要精神饱满,而且要声情并茂。说课时,说课者如果仪态端庄,精神抖擞,就会让听者觉得你信心十足,成竹在胸。说课时最好是脱稿述说,如同演讲一般,时而轻声细语,时而侃侃而谈,时而娓娓道来,时而慷慨激昂,让听者能从你精彩的叙述中,感受到你独具匠心的课堂设计。

说得精彩,才有可能教得出彩。说课是教师必须修炼的一项黄金技能。教师要经常阅读文史哲和教育教学经典,不断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使自己变得才华横溢,要做一名理念先进、思想深刻、眼光独到、创意新奇、口齿伶俐的教师,使说课更精彩,教学更高效。

猜你喜欢

听者教者知识点
小学数学运用信息化教学的途径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劳工(外二首)
口译语体的顺应性研究
岭南园林声景美研究
知识点自测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
三人成虎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