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教学的行业认证人才培养思路探索—以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为例
2018-07-05张中秋韦金洪
张中秋,韦金洪
1.钦州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广西 钦州 535011;2.钦州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广西 钦州 535011
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在职业教育中要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2012 年,我国成立了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高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5年10月,由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在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如何更有效、更充分借鉴职业教育“双证书”制度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机制,助力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进而更好发掘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思路,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重要问题之一。
学者们从“技术本科教育” “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和“卓越计划”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关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思路的研究与探索,如夏建国教授从技术本科教育视角进行了理论探讨,认为技术本科教育是一种兼具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双重特征的“跨界”教育形态,认为普通教育体系的学生可以通过技术本科教育发展技术应用能力,接受职业定向教育[1];叶洪涛等认为通过专业认证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对满足专业认证要求的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2];丁慧洁认为将教学环节和行业标准相接轨,使在校学生就能了解全球产业成熟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能够增强学生进入企业后的技术能力和竞争力[3];周印利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类型定位于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应该按其标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4];董鸣燕对人才分类与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进行了研究,认为大专及以上层次的定义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5];也有学者提出高职院校的行业资格认证、行业资格培训可以与实践教学、课堂教学挂钩,改革教学模式,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6-8]。学者们的这些研究为本文提供很好的参考与借鉴,但还存在继续深化研究与完善的必要,大部分已有研究主要是针对高校传统本科教育或者是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主要侧重于工学专业的“专业认证”“职业资格认证”和“卓越计划”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影响,忽视了对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这一特殊对象的研究,缺少通过“专业认证”“职业资格认证”和“卓越计划”促进部分理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本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中的典型理学专业—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项目教学为例,借鉴工学专业的“职业资格认证”和“卓越计划”,对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行业认证”人才培养思路与应用进行探索,以期为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创建新人才培养思路,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深化改革。
一、行业认证内涵
自高等教育实施质量工程以来,对专业进行评估与认证成为世界各国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并被各国政府和社会公众所认可[9]。应用型本科专业认证应重点考察专业课程体系、能力标准体系以及组织保障体系对课程体系的响应[10]。然而专业认证对转型发展的地方本科院校来讲,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行业认证是其转型发展中的一种特色做法和差异模式,通过错位来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是一种兼具工程专业认证和职业资格认证双重特征的“跨界”认证形态,其内涵包括了组织地方行业协会或政府职能部门根据行业服务准入标准对地方高校进行行业资质认证,对人才培养规格定位、课程体系设置、教学质量监控、就业创业等进行全程参与,对师生进行定期培训,并给予从业能力合格认证,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输出与行业需求相契合的达成度(图1)。
1.行业认证的目的和作用
实施行业认证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逐步提高和项目教学的深化开展,其主要作用有三点:一是获得行业资质认证,即高校自身获得相关行业资质;二是构建错位式人才培养,即学生在校内就获得行业从业能力合格认证;三是技术素养评价认证,即从技术文化、技术思维、技术行为和技术态度四个方面对培养对象进行评价认证。以钦州学院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为例,一方面获得了 “土地规划机构乙级资质”“国家乙级测绘资质”和“广西不动产登记代理机构资质”,大力开展项目教学,学校及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在行业内获得了广泛认可,知名度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教师定期参加由行业协会、政府部门组织的各种行业培训,获得了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证书或行业资格认证,“双师型”教师比例得到提升。最后培养的毕业生大部分获得了行业从业能力合格认证,就业质量得到了内涵式提升,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2.行业认证的标准
行业认证的标准主要是对人力资源储备、仪器设备资源储备、人才培养质量、人才输出能力等进行质量评价,是根据行业标准对高校综合能力的综合评估。行业认证不分学科,不同的行业其认证的标准也不尽相同,但具有高度一致性:一是要具有一定结构比例的专业技术人员,例如“土地规划机构乙级资质”认证中要求“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占全部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不低于10%等”;二是要具有一定的仪器设备和办公场地,例如“国家乙级测绘资质”认证中要求“有与申请从事测绘活动相适应的仪器设备,有满足测绘活动需要的办公场所”;三是从业人员要进行继续教育培训,例如“土地规划机构乙级资质”认证中要求“从业人员应当参加继续教育,比例不得少于80%,合格者颁发《土地规划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证书》”。
图1 行业认证概念模型
我国教育管理部门对高校学习者的学历、学位、证书等有着严格规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各类职业资格认定也有规范的标准,但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标准体系尚需完善。行业认证中人才培养规格的标准可以借鉴英国资格与学分框架(QCF)[11]、欧洲资格框架(EQF)[12]、美国ABET专业认证标准[13]、《华盛顿协议》以及《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的要求,从培养对象的技术文化、技术思维、技术行为和技术态度四个方面给予认定[14]。
3.行业认证的主体
对于高校自身而言,行业认证的主体是指实施行业认证的机构及其组成,是政府主导型的第三方评价机构,一般由政府机构职能部门、教育界、行业界、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例如广西“土地规划机构乙级资质”,广西土地学会和广西国土厅为共同认证主体;广西“国家乙级测绘资质” ,广西测绘地理信息局为认证主体。行业认证既是培养行业通用高素质技术人才的过程,又是对高校社会服务能力与质量的评价结论。目前国内的行业认证还没有统一的规范与试点,但随着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不断深入推进以及高校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创新,行业认证必将会是一种趋势。
二、行业认证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1.准确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科学信息化和信息社会化进一步发展,经济的科技含量、技术含量和信息化程度明显提高,需要增加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供给[15]。钦州学院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大力发展产教融合,获得多项行业资质认证。全方位与行业、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开展项目合作,承担了包括土地整治、土地确权登记、地理国情普查、不动产登记、基础测绘等各类型项目,并以“项目—工作、项目—技术、项目—学习、项目—实践”为导向,成功地将“GIS软件应用”“GPS测量原理”“RS技术”“无人机技术”等课程融入项目实践之中,形成了“项目过程教学化、教学过程项目化、课堂教学实践化”的新型项目教学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更加明确。在与企业和政府开展项目服务合作过程中,主动聘请业内专家来校授课,主动征询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意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准确度。
2.促进项目教学质量保障
专业认证已成为各国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和质量建设的共同经验[16],行业认证也是如此。首先,获得认证后,在行业内部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得到提升;其次,把行业培训班带进学校,引入课堂,组建“行业培训课+项目教学实践课+传统教学理论课”三课合一的教学课程体系(图2),弥补了传统课堂封闭教学的不足。再次,通过真实的项目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并获得行业从业能力资格证书,培养规格更加符合企业需求。最后,行业、企业加入人才培养质量监控过程,确保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
图2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三课合一的教学体系
3.促进协同培养
知识社会化的背景下,人才培养应该是多元化的协同培养,主要表现为高校与其他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如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校合作、校行合作等[17]。以项目外包合作为桥梁的校企合作,按照“三课合一”的模式,有意识地选择理念先进、条件优越、有较成熟企业文化、有共同价值观的企业开展专业人才协同培养合作,从而建立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新局面,实现了企业、行业等生产一线是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最佳课堂这一愿景[18]。
三、行业认证实施导向
1.落实行业认证的成果导向人才培养理念
“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理念对提高教学质量、达成培养目标、满足社会需求以及促进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9]。落实行业认证同样要遵循成果导向理念,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围绕实现预期学习产出、毕业就业而进行,突出人才培养目标达成[20]。首先由行业学会、企事业单位指出当前所必需的行业技能与专业知识储备,其次由学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设定毕业达成要求,进而逆向设计并评价其培养目标、教学设计、教学管理等一系列教育活动。最后对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达成度进行评价,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与进程式评估(图 3)。
2.推动试点并建立政策导向
我国的专业认证已经逐步铺开,但认证协会专业类认证委员会仅有20余家,“985”及“211”高校通过专业认证所占比重较大,地方院校通过率较低。因此参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模式,积极扩大认证方式及范围是非常必要的。政府部门需加强政策导向,开展行业认证试点工作,鼓励地方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高校行业认证。地方高校以申请行业认证为契机,自主推进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知名度。另外,地方高校可以先开展行业认证,再进行专业认证,不仅能提高认证成功率,也能促进专业认证工作迈入新台阶。
3.构建全过程的人才培养联盟机制
面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众创时代”,高校作为单一主体培养人才已然跟不上时代步伐,必须从机制上构建人才培养联盟,联合培养是当下和未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理念与主导范式[21]。在借鉴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的基础上[22-24],打造升级版本科生联合培养模式。当前阶段,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呈现规模持续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资本密切合作、科技水平日益提升、服务领域逐步扩大五大特点,快速增长必然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然而,人才培养质量和数量与产业人才需求缺口巨大,地方的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土局、测绘协会、无人机协会、土地协会、地理协会、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参与和支撑高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力度不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能够率先开辟“高校+协会+产业”的新型人才培养业态,就能够进一步升级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的良性互动,真正形成以高校为主导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联合育人联盟。
4.发展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
图3 行业认证的成果导向人才培养流程
行业认证既是过程又是结果,实施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行业认证必须要按应用型课程体系调整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首先是高校主动与地方的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土局、测绘协会、无人机协会、土地协会、地理协会、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对接,结合学校自身及地方社会发展情况,按照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发布的《地理信息产业统计分类(2017)》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其次是课程设置要与地理信息行业的相关工作对接,突出课程定位体现对专业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强调课程教学目标符合培养学生发展能力的要求。依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行情、本校学情,调整授课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引入“三课合一”模式,实现“行业工作任务课程化、教学任务工作化、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新局面[25]。最后深化项目教学内涵,用真实职业环境、真实行业培训、真实专业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职业兴趣,让学生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
[1]夏建国.技术本科教育:高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跨界”生成[J].职业技术教育,2012 (31):9-13.
[2]叶洪涛,罗文广,曾文波.基于专业认证的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教论坛,2012 (10):34-35,43.
[3]丁慧洁.引入国际行业资格认证推进“双证书制度”[J].职业技术,2008 (11):72-73.
[4]周印利.基于卓越工程师视角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价值工程,2014 (28):252-253.
[5]董鸣燕.人才分类与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界定[J].世界教育信息,2015(24):65-67.
[6]胡利民.构建行业资格认证体系推进人才兴业战略[N].金融时报,2007-04-18(03).
[7]张健.谈高职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与行业资格认证[J].辽宁高职学报,2006(6):88-89.
[8]杨家轩,肖巧林.交通土建行业认证培训模式的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8):82-83.
[9]鲍洁.专业认证: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3(2):19-23.
[10]严玲,闫金芹.应用型本科专业认证制度及其作用机理研究—以工程管理类专业为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33(4):80-88.
[11]董显辉.英国资格与学分框架研究与汲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3(9):59-63.
[12]谷峪,李玉静.国际资格框架体系比较研究—基于对英国、欧盟、澳大利亚的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 2013(25):84-89.
[13]ABET.Criteria for Accredit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Programs 2016-2017[EB/OL].[2016-06-03].http://www.abet.org/accreditation/accreditation-criteria/criteria-for-accrediting-engineering-technology-programs-2016-2017.
[14]程宜康.对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若干认识[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31):21-26.
[15]蔡袁强,朱家德,胡新根.面向区域中小企业转型发展,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以温州大学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5):114-120.
[16]张文雪,刘俊霞,彭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构建及其对高等工程教育的潜在影响[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6):60-64,79.
[17]董馨,吴薇,王奕衡.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7):59-63.
[18]易兵,曾永卫.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新机制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5(10):21-24.
[19]李志义.适应认证要求推进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4(6):9-16.
[20]梁利东,刘有余,王建彬.浅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成果导向理念的正向实施方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6):87-88.
[21]徐木兴.“众创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优化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 (6):25-28.
[22]李金龙,万明,裴旭,等.我国研究生联合培养政策变革及实践发展历程、特征与趋势[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6):8-12.
[23]张杰,王家华,谷瀛.联合培养研究生管理方式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3):48-51.
[24]唐振华,贾俊礼,乔哲.本科层次应用技术人才联合培养:实践分析与策略改进[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16):30-34.
[25]曹勇安.高校转型,抓住课程建设“牛鼻子”[N].中国教育报,2016-1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