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舒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预后的影响
2018-07-04高俊甲
高俊甲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起病急、病情复杂、预后不良等特点,是心血管疾病中死亡率较高的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方法[1]。PCI术中球囊的挤压操作,损伤血管,诱发炎症反应,造成血流变学改变,加速血栓形成[2]。他汀类药物是冠心病患者的常用药物,有研究[3]发现,PCI术前服用瑞舒伐他汀能够有效降低血脂,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我院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分别服用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治疗,探讨患者血流变学及血管内皮细胞的变化,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6例。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67.8±6.1岁,合并糖尿病25例,高血压31例,吸烟史27例,高血脂24例,梗死部位:左主干2例,前降支29例,回旋支12例,右冠3例,支架数量1.6±0.8个。干预组中男性29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68.1±6.9岁,合并糖尿病26例,高血压30例,吸烟史26例,高血脂25例。梗死部位:左主干1例,前降支30例,回旋支13例,右冠2例。支架数量1.8±0.7个。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的诊断标准[4],并行PCI手术。②持续心肌缺血>30分钟,心电图示>2个相邻ST段抬高。③患者及家属了解手术风险,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异常、他汀类药物过敏者。②合并严重的肝脏、肾脏、呼吸、心包炎、心源性休克等疾病,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③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老年痴呆、无法沟通等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硝酸酯药物等降压、扩张冠状动脉、抗凝等基础治疗。同时,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辉瑞药业公司生产,批号H20051407),术前7天每日口服40mg,术后1个月每日口服20mg。干预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鲁南贝特公司生产,批号H20080240),术前7天每日口服20mg,术后1个月每日口服10mg。治疗期间严密监测肝肾功能。
1.4 观察指标 术前、术后1个月①分别采集患者血液,经全自动血流变检测仪检测:全血黏度(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红细胞变形。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放射免疫测定(RIA)检测内皮素-1(ET-1),硝酸还原酶检测一氧化氮(NO)。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血液黏度比较 术前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明显低于同组术前,干预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1。
2.2 血流变学比较 术前两组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数、红细胞变形数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数、红细胞变形数均明显低于同组术前,干预组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数、红细胞变形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1 两组血液黏度比较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aP<0.01。
表2 两组血流变学比较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aP<0.01。
2.3 内皮细胞比较 术前两组ET-1,NO,vWF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ET-1与vWF明显低于同组术前,且干预组ET-1与vW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NO明显高于同组术前,且干预组NO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两组内皮细胞比较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aP<0.01。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发生急性缺血缺氧,进一步导致心肌坏死,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心肌酶学化验及心电图等检查能够快速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5]。PCI是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方法,但该手术刺激冠状动脉,诱发冠状动脉形成粥样变,进一步形成血栓。有报道[6],他汀类药物能够改变血管内皮功能,在围术期的使用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瑞舒伐他汀是新一代降脂类药物,它的降脂、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炎等主要功效优于其他他汀类药物[7,8],同时瑞舒伐他汀能够改善心功能不全患者的预后,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
正常的血管内皮具有稳定性、保持血管紧张度、预防血栓形成等作用。有研究表明[9],vWF在PCI术后短时间内明显升高,提示PCI介入治疗损伤血管内皮。vWF在血管内皮损伤时释放入血,在血液中稳定性较好,vWF促使血小板聚集,加速血栓素A2合成、释放,容易形成血栓,因此vWF是临床预测血栓、斑块形成的指标。ET-1与NO分别是血管内皮的的收缩因子、舒张因子,只有二者比例平衡,血管才能正常收缩;有报道[10],健康人血清中ET-1含量极低,只有在心肌梗死、休克等病理情况下,ET-1含量升高。由于血管内皮受损伤时,血管内皮细胞释放ET-1增多,血管发生收缩,加重冠状动脉缺血缺氧,易形成血栓,因此vWF,ET-1与NO是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变化、血栓形成及预测预后的指标[11]。
本研究结果显示,瑞舒伐他汀治疗1个月后,干预组血液黏度指标均明显降低,干预组血流变学指标均明显降低,干预组ET-1与vWF均明显降低,NO明显增高,提示瑞舒伐他汀能够有效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流变学,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减轻患者病情,抑制血栓形成。本文研究结果与李辉等人的报道[12]结果一致。综上所述,瑞舒伐他汀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疗的围术期患者,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变学及血管内皮功能,改善了患者预后。
参 考文献
1 梁涛,蒋军松.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围术期心肌损伤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3):18-20.
2 尹彬.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ACS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6,22(8):1297-1299.
3 刁树玲,李宗清,马宝新.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8):2034-2035.
4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推荐在我国采用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36(10):867-869.
5 毛积分,罗社文,黄建新,等.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3):12-14.
6 王微.PCI术前应有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6):1790-1792.
7 裴芳,黄骥,黄婕,等.他汀类药物对UAP患者PCI术后应有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的疗效对比[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7):142-144.
8 吴萃荣,王湛.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左室重构及近期预后影响的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3):470-472.
9 路妍.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择期PCI术后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5,37(24):3710-3712.
10 吴坤生,罗致敏.瑞舒伐他汀对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6):62-63.
11 聂怀峰,张智明.急性冠脉综合征PCI前瑞舒伐他汀干预治疗的心肌保护作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6):181-182.
12 李辉,许艳春.瑞舒伐他汀对PCI术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炎性因子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2):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