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蕨类植物分布新纪录(二)
2018-07-04马梦雪兰德庆
刘 虹,马梦雪,兰德庆,夏 婧,覃 瑞
(中南民族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武陵山区特色资源植物种质保护与利用湖北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4)
武陵山区是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区域之一,位于湘黔鄂渝交界处,山区内地貌类型复杂,主要由古生代的沉积岩和部分沉积岩变质岩组成,气候温暖湿润,植物资源丰富[1,2]. 1987~1988年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单位完成了对该地区的第一次生物多样性普查[3],由于山区内复杂的地形地貌以及交通条件限制等因素,许多区域尚未涉及. 近三年来中南民族大学在国家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的支持下,再次对该区域(湖北部分)进行了野外调查并采集了大量标本,以相关书籍[4-7]和近期发表的相关调查结果文献[8-13]为依据,鉴定出一批在湖北省区域未曾记录的蕨类植物. 本文报道了9种,凭证标本均存于中南民族大学植物标本馆(HSN),各物种形态特征见图 1 ~5.
1 西南假毛蕨
Pseudocyclosorusesquirolii(Christ) Ching in Acta Phytotax. Sin. 8: 324. 1963. 金星蕨科 Thelypteridaceae 假毛蕨属PseudocyclosorusChing.
特征:根状茎横走. 叶远生;深禾秆色,基部以上光滑. 叶片长约1.3 m,阔长圆披针形,先端羽裂渐尖,基部渐变狭,二回深羽裂;叶干后厚纸质、褐绿色,两面脉间均光滑无毛,下面沿叶轴和羽轴有针状毛,上面沿羽轴纵沟密被伏贴的刚毛,叶脉及叶缘有少数刚毛. 孢子囊群圆形,着生于侧脉中部,每裂片10 ~ 12对;囊群盖圆肾形,厚膜质,棕色,无毛,宿存(图1-1)).
原记录分布:生于海拔400 ~ 1200 m的山谷溪流的岩石和竹子上. 分布于中国福建、广西、贵州、湖南、江西、四川、台湾、云南;印度北部、缅甸、尼泊尔和泰国也有分布[4].
湖北新记录:恩施州宣恩县. 凭证标本:刘虹,XE2016070806704,长潭河乡后河村(北纬 30°2′10″、东经109°43′46″),海拔1305 m.
2 针毛鳞盖蕨
Microlepiatrapeziformis(Roxb.) Kuhn, Chaetopt. (1882) 347; C. Chr. Ind. Fil. (1905) 428. 姬蕨科 Dennstaedtiaceae 鳞盖蕨属MicrolepiaPresl.
特征:根状茎横走,深褐色,粗约6 cm,疏被灰色长刚毛. 叶远生,禾杆色至淡灰禾杆色,光滑,基部被疏毛及其粗糙的痕;叶片为阔卵状长圆形,近尾状渐尖头,长50 ~ 60 cm,三回羽状;叶草质,干后暗绿色,上面有一二长针状毛疏生,下面叶脉上密生灰色有光亮的伏贴的针状长毛. 孢子囊群圆形,小,生于末回小羽片的上方,每片1个,少有2 ~ 3个,远距叶边;囊群盖小,浅杯形,宽超过深,淡绿色,有长毛(图1-2)).
原记录分布:生于海拔500 ~ 1900 m 的森林. 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海南、台湾、西藏、云南;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泰国和越南也有分布[4].
湖北新记录:恩施州宣恩县. 凭证标本:刘虹,BD201604246405,城郊(北纬 29°59′41″、东经109°29′3″),海拔548 m.
1)西南假毛蕨;2)针毛鳞盖蕨图1 湖北省蕨类植物分布新纪录Fig.1 New records of ferns in Hubei province
3 康定铁角蕨
AspleniumkangdingenseChing et H. S. Kung. 铁角蕨科Aspleniaceae 铁角蕨属AspleniumL.
特征:全株高3.5 ~ 6.5 cm,根状茎直立;叶柄长 1 ~ 2 cm,叶片椭圆形披针形,长2.5 ~ 4.5 cm;叶革质,无毛. 孢子囊群通常线形(有时近椭圆形),通直,沿每组叶脉的上侧一脉的一侧(大都为上侧)着生,单生一脉,罕有双生,有囊群盖;囊群盖同形,厚膜质或纸质[4](图2-3)).
原记录分布:主要分布于中国四川[14].
湖北新记录:恩施州宣恩县. 凭证标本:刘虹, BD201604246505,城郊(北纬 29°59′44″、东经109°29′22″),海拔554 m.
4 贯众叶溪边蕨
Stegnogrammacyrtomioides(C. Chr. ) Ching in Sinensia 7 (1) : 95. 1936. et Ic. Fil. Sin. 5: t. 231. 1958. 金星蕨科 Thelypteridaceae 溪边蕨属StenogrammaBl.
特征:根状茎短而直立,密被带毛的棕色狭披针形鳞片和多细胞的针状长毛. 叶簇生;叶柄长8 ~ 25 cm,禾秆色,基部疏被同样的鳞片;叶片披针形,长15 ~ 25 cm,羽裂渐尖头,基部不缩小,一回羽状;叶干后黄绿色,草质或纸质,下面脉间有短毛,上面沿叶缘和先端有刚毛. 孢子囊群线形,沿小脉着生,无盖,孢子囊群着生处在孢子囊散落后残留下丛生和直立的短毛;孢子囊上有2 ~ 3根短毛(图2-4)).
原记录分布:生于海拔600 ~ 1500 m 的灌丛中. 主要分布于中国四川和贵州[4].
湖北新记录:恩施州宣恩县. 凭证标本:刘虹, XE2016070906729,长潭河乡后河村(北纬 30°1′36″、东经109°42′12″),海拔864 m.
3)康定铁角蕨;4)贯众叶溪边蕨图 2 湖北省蕨类植物分布新纪录Fig.2 New records of ferns in Hubei province
5 阔鳞轴鳞蕨
Dryopsismaximowicziana(Miq.)Holttum & P.J.Edwards. 叉蕨科 Aspidiaceae轴鳞蕨属Dryopsis.
该种原属于肋毛蕨属Ctenitis( C. Chr.) C. Chr.,现将其划分至轴鳞蕨属[4,15].
特征:根状茎短而直立,顶部密被鳞片;鳞片披针形,薄膜质,红棕色. 叶簇生;叶柄长15 ~ 25 cm.叶片三角状卵形,长35 ~ 45 cm,先端渐尖,基部浅心脏形,三回羽状;叶纸质,干后暗绿色至褐绿色,下面疏被白色腺体;叶轴和羽轴禾秆色,上面有纵沟并密被有关节的淡棕色长毛,下面被与叶柄上部的同样而较小的鳞片. 孢子囊群圆形,每末回小羽片有2 ~ 4对,生于小脉顶部,位于叶缘与主脉之间;囊群盖边缘撕裂,膜质,红棕色,宿存(图3-5)).
原记录分布:生于海拔500 ~ 1200 m 的山谷密林下沟边潮湿的岩石缝中. 分布于中国湖南、江西、福建、台湾、浙江、四川和贵州;日本南部也有分布[5].
湖北新记录:恩施州宣恩县. 凭证标本:刘虹,XE201504283539,长潭河乡后河村(北纬30°1′32″、东经103°42′21″),海拔876 m.
6 华东膜蕨
Hymenophyllumbarbatum(v. d. B. ) Bak. in Hook. et Bak. Syn. Fil. (1874) 68; Engl. u. Prantl. Nat. Pflanzanfam. 1, iv (1899) 110; C. Chr. Ind. Fil. (1905) 357. 膜蕨科 Hymenophyllaceae 膜蕨属HymenophyllumSm.
特征:根状茎纤细,丝状,长而横走,暗褐色,疏生淡褐色的柔毛,下面疏生纤维状的根.叶远生;叶柄长0.5 ~ 2 cm,丝状,暗褐色,全部或大部有狭翅,疏被淡褐色的柔毛;叶片卵形,长1.5 ~ 2.5 cm,先端钝圆,基部近心脏形,二回羽裂;叶为薄膜质,半透明,干后为淡褐色或有时呈鲜绿色,除叶轴及羽轴上面被疏红棕色短毛外,余均无毛. 孢子囊羣生于叶片的顶部,位于短裂片上;囊苞长卵形,长约1.5 mm,圆头,先端有少数小尖齿,其基部的裂片稍缩狭(图3-6)).
原记录分布:海拔400 ~ 2300 m 的苔藓覆盖的树干上或者亚热带、热带常绿森林潮湿的岩石山. 分布于中国安徽、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湖南、江西、四川、台湾、云南和浙江;印度、日本、韩国、缅甸、泰国和越南也有分布[4].
湖北新记录:恩施州宣恩县. 凭证标本:刘虹,XE201504293612,长潭河乡后河村(北纬30°1′21″、东经109°42′32″),海拔912 m.
5)阔鳞轴鳞蕨;6)华东膜蕨图 3 湖北省蕨类植物分布新纪录Fig.3 New records of ferns in Hubei province
7 薄叶双盖蕨
DiplaziumpinfaenseChing in Lingnan Sci. Journ. 15: 279. 1936; Nakaike, Enum. Pterid. Jap. 165. 1975 et New Fl. Jap. Pterid. 384 cum f. a, b. 1982. 蹄盖蕨科 Athyriaceae 双盖蕨属DiplaziumSw.
特征:根状茎斜升或直立,深褐色,密生肉质粗根,先端被褐色、披针形、全缘的鳞片;叶簇生,叶柄长达30 cm,绿禾秆色,基部褐色且密被与根状茎上相同的鳞片,向上光滑,上面具浅纵沟;叶片卵形,长达34 cm,基部圆楔形,奇数一回羽状;叶薄草质,干后草绿色,两面均无毛;孢子囊群与囊群盖长线形,略向后弯曲,彼此远离,通常生于每组叶脉基部上出1脉,大多单生,少数双生,下出小脉有时能育,但孢子囊群远较短. 孢子赤道面观半圆形,周壁透明,形成边缘具小刺的少数皱褶(图4-7)).
原记录分布:生于海拔400 ~ 1800 m 山谷溪沟边常绿阔叶林或灌木林下,土生或生岩石缝隙中. 分布于中国重庆、福建、广西、贵州、湖南、江西、四川、云南和浙江;日本也有分布[4].
湖北新记录:恩施州宣恩县. 凭证标本:刘虹,XE201510035573,椿木营乡大峡谷(北纬 30°2′32″、东经109°45′20″),海拔899 m.
8 曲边线蕨
Leptochilusellipticusvar.flexilobus(Christ) X. C. Zhang. 水龙骨科 Polypodiaceae 薄唇蕨属LeptochilusKaulf.
特征:该种原属于线蕨属ColysisC. Presl,现在归并到薄唇蕨属[5],本变种叶轴两侧具有宽翅,翅宽达1(0.2 ~ 3.2) cm,羽片边缘有较明显的波状褶皱,易与其他变种区别[7](图4-8)).
原记录分布:生于森林.分布于中国重庆、广西、贵州、湖南、江西、四川、台湾、云南;越南也有分布[4].
湖北新记录:恩施州宣恩县. 凭证标本:刘虹,XE201510035552,椿木营乡大峡谷(北纬30°2′28″、东经 109°45′22″),海拔988 m.
7)薄叶双盖蕨;8)曲边线蕨图 4 湖北省蕨类植物分布新纪录Fig.4 New records of ferns in Hubei province
9 戟叶盾蕨
Neolepisorusovatus(Bedd.) Chingf.deltoidea(Baker) Ching. 水龙骨科 Polypodiaceae 盾蕨属NeolepisorusChing.
特征:植株高达50 cm.根状茎长而横走,粗约4 mm. 叶远生;叶片戟形,基部有一对披针形裂片 (有时向上有少数短裂片) ,中部以上全缘,尖三角形. 干后纸质,褐色或褐绿色. 侧脉略斜展,相距约9 mm.孢子囊群中等大小,圆形,在下部侧脉间2 ~ 3个,向上在主脉两侧各成一行(图5-9)).
原记录分布:生于海拔1260 m 岩石上. 主要分布于中国贵州[7].
湖北新记录:恩施州宣恩县. 凭证标本:刘虹,XE201510035558,椿木营乡大峡谷(北纬30°2′36″、东经109°45′25″),海拔939 m.
9)戟叶盾蕨图 5 湖北省蕨类植物分布新纪录Fig.5 New records of ferns in Hubei province
武陵山区内喀斯特地貌特征明显,气候温暖湿润,涵盖有众多自然保护区,使得自然植被基本得以保护,植物资源丰富. 以上9种蕨类植物均发现于湖北省恩施州,新分布与原始记录存在部分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该种植物的分布区域,有利于完善植物区系研究资料.
参 考 文 献
[1] 吴世福. 武陵山区蕨类植物研究[J]. 植物研究, 1998, 18(3): 291-303.
[2] 张美德, 廖朝林. 武陵山区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初探[J]. 湖北农业科学, 2012, 51(6): 1189-1192.
[3] 王文采. 武陵山地区维管植物检索表[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5.
[4] The Editorial Committee of Flora of China. Flora of China: Vol. 2-3 [M]. Beijing: Science Press, and St. Louis: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Press, 2013.
[5]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 第六卷第一分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0.
[6]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 第二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59.
[7]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 第六卷第二分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0.
[8] 刘 虹, 祝 贺, 田焕焕, 等. 湖北凤仙花属植物分布新纪录[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3): 35-38.
[9] 刘 虹, 田焕焕, 李 刚, 等. 湖北省蕨类植物分布新记录(一)[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6, 25(1): 114-116.
[10] 田焕焕, 刘秋宇, 柯 杰, 等. 湖北省植物分布新记录(一)[J]. 西北植物学报, 2015, 35(6): 1269-1272.
[11] 谢 娇, 李新伟, 甘啟良. 湖北蕨类和种子植物分布新记录[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9, 28(3): 27-31.
[12] 顿春垚, 吴 敏, 郑小江. 恩施州药用蕨类植物资源分析与评价[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3): 266-272.
[13] 张 柳, 汪正祥, 雷 耘, 等. 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地理及资源开发研究[J]. 广西植物, 2006, 26(6): 665-669.
[14] 孔宪需, 张丽兵, 郭晓思. 贡嘎山蕨类植物新分类群[J].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1995, (4): 420-422.
[15] Holttum R E, Edwards P J. Studies in the fern genera allied toTectaria. II.Dryopsis, a new genus [J]. Kew Bulletin, 1986, 41(1):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