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导航仪”的设计与使用

2018-07-03王斌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8年5期
关键词:导航仪使用策略设计策略

王斌

【摘 要】作为一种导学工具,学习“导航仪”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学段和学情,针对文本的体裁,体现教学要点。教师应掌握适时适度的原则,找准教学时机,灵活运用学习“导航仪”,及时调整使用方式,充分发挥其“导学”功能,引领学生展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激发其学习兴趣与潜能。

【关键词】导学;阅读教学;设计策略;使用策略

学习“导航仪”,是指以学生为本,以课标为纲,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针对学习目标,根据学习内容,围绕有关主题,由师生预设的导学方案。它是教师上课思路的体现,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线索。设计和使用学习“导航仪”,目的在于引领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找到适宜的学习方法,实现知识建构,激发学习兴趣与潜能,促进能力的不断发展和素养的不断提升。

一、学习“导航仪”的设计策略

(一)因学而异:学习“导航仪”设计的基点

1.抓住“学科”之根 ——体现根本性

高效的语文教学必须实现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必定把握“语文本位”。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品读语言的过程中发现语言之美,发现语文文字运用的规律,从而加以学习、积累。这是语文学习的根本任务。为此,学习“导航仪”的设计,应着眼于促进学生感悟文本的人文内涵和语言表达方式,避免贪多求全的误区。

2. 整合“学段”目标——体现序列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因此,我们在设计学习“导航仪”时,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按照“学段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这样的层级关系,智慧地设计具体的学习目标,突出目标的整体性和序列性。

3.分析“学情”特点——体现针对性

为了给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脚手架”和路径,使学习“导航仪”成为导学的有效载体,我们还需深入了解学情。“学情”包括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经验、学习能力、学习風格和学习兴趣等内容。因此,教师应针对“学情”,尽可能考虑周全,找准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从而设计出行之有效的学习“导航仪”。

(二)因文而异:学习“导航仪”设计的要点

课文的文学样式不同,特点也不同。因此,教师在设计学习“导航仪”时还应该有所区别。我们只有摸清文本规律,确定课文基调,才能结合课文的教学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学习任务。

1.记事文:感知事件,梳理脉络

记事类文章中,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都非常清晰。厘清事件的脉络是教学的首要任务,这样才能进行下一步学习。所以设计记事类文章的学习“导航仪”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厘清事件脉络,让他们清楚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如案例1中,利用学习“导航仪”,学生自读课文,读后在图中填写各段的关键词,很快厘清了事情脉络,并从中领悟到魏格纳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

【案例1】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学习“导航仪”

2.写人文:描写人物,体会特点

写人的文章中,作者一般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让学生读懂作者这些描写的用意,体会人物的特点,是阅读中的重点内容。所以,设计学习“导航仪”时,应关注涉及人物描写的关键语句。如案例2中,学习“导航仪”的设计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读懂对主要人物罗丹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等的描写,体会他全神贯注、忘我工作的品质。

【案例2】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全神贯注》学习“导航仪”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后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1)想想这句话中,哪些动作让你感受到罗丹的全神贯注?( )

(2)你能从“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这句想到他可能在和谁说悄悄话吗?( )

(3)“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从这个神情中,我可以感受到( )。

(4)我能从“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中猜想到,他可能在说( )。

3.写景文:关注特点,感受语言

写景为主的文章,侧重于对景或物的描写,一般从几个方面入手,通过各种表达方式,表现景物的特点。设计学习“导航仪”,也要找准景物的特点,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语言描写特色,习得写法。如案例3中,学生在总体感知课文并在图中标注景点后,想一想文章按游览顺序写了哪些景点,每处景点有什么特点,从而感受语言之美。

【案例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学习“导航仪”

游览建议:第一站,读一读课文,先根据文章在图中标注景点;第二站,提炼关键字词,填写阅读单;第三站,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景点,从文中找到喜欢的理由,与同学交流。

(三)因形而异:学习“导航仪”设计的类别

1.“提取式”学习“导航仪”

这是指以多个空格填写为主要形式的学习“导航仪”,适用于板块明晰的文本,旨在提取文本多方面的核心信息,让人看了一目了然,如案例4。其作用是:能够让学生通过捕捉关键字词、短语,进行内容主题的聚焦,对文本多方面的信息立即给予归整。

【案例4】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彩色的非洲》学习“导航仪”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

2.“推理式”学习“导航仪”

这类学习“导航仪”主要是以图表或箭头演示整个学习流程,让学生根据主题或内容要点进行推断,从而得出结论。图表体现逻辑性,适用于科普文,如案例5。其作用是:简洁直观,便于理解,将比较复杂的文字转化为浅显易懂的图表,不仅能降低学习难度,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5】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学习“导航仪”

3.“情境式”学习“导航仪”

这类学习“导航仪”,从直观图形和客观文本信息出发,带领学生进入与文本内容相关联的情境中,如案例6。其作用是:可以使学生准确、快速地掌握文本的重点内容,较快引发与文本的共鸣,激发学习兴趣,并在学生脑海中建立直观可感的形象,加深其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案例6】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学习“导航仪”

二、学习“导航仪”的使用策略

教师要掌握适时适度的原则,灵活运用学习“导航仪”,及时调整,充分发挥其功能,使学生受益,体现阅读之高效。

(一)适时巧用——发展学力

即使有了设计合理的学习“导航仪”,如果把握不好呈现的时机或使用的时间,课堂教学仍旧会低效、无效。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把握好运用时机,用在学习关键之处,发挥学习“导航仪”之最大功效。下面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牧场之国》为例来说说学习“导航仪”在课前、课中、课后的使用要求。

1.初现课始:帮助自学,关注学情

学习“导航仪”是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工具,能帮助学生有目的、有步骤、有章法地自主学习课文。一般课始学生利用学习“导航仪”展开自学,获取知识。教师抽查自学成果,关注学情,以此指导课堂教学,使其为高效课堂服务,如案例7。

【案例7】学习“导航仪”课始使用

学习小能手,你最多能集几颗星呢?

☆请大声朗读课文一遍,摘录文中易读错的词语,多读几遍。

☆☆我会把生字准确读给同桌听,全对得( )。

☆☆☆请默读课文,圈出看到的景物,提炼关键字词,填写阅读单。

在这份学习“导航仪”的引导下,学生梳理了文本内容,初步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学生交流中产生的课堂生成点,正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生发点,也是学生学情的真实展现点。

2.又见课中:合作学习,关注差异

学习“导航仪”为学生开展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体会与收获、问题与困惑等,成为小组交流讨论的话题。这使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有话语权,从而更加坚定了学习信心,促进了全体学生的持续发展。

【案例8】学习“导航仪”课中使用

经过第一板块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牧场之国有哪些成员,那这些成员在牧场之国生活得怎样呢?(出示学习“导航仪”中的相关任务,学生自主学习)

☆自由默读第2~4自然段,找一找描写动物生活的精彩句子,画出来,读一读。

☆☆组内学习:读一读相关句子,找找、圈圈、说说描写的精彩之处。

学习“导航仪”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的参与和发言的机会。在学习和汇报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主选择自己能够胜任的学习任务,并且从与他人的合作中获得能力发展。

3.再现课后:巩固拓展,关注多元

学完课文,教学并没有画上句号。为了让学生实践在课堂上习得的方法,使其知识面得以拓展,能力得以提升,教师可适时运用学习“导航仪”,实现知识迁移,以此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案例9】学习“导航仪”课后使用

学完《牧场之国》后,学生再次欣赏课前播放过的荷兰风光。教师第3次出示学习“导航仪”:“我们来学习文章的结构,模仿它的写作方法,来写写心中的花卉之国、风车之国。”

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完成学习“导航仪”中的练习,让每一位学生动起笔来。《牧场之国》属写景散文,因此课堂上比较适合采用小导游形式,让学生进行汇报介绍。小组汇报展示是一个动态的、多元的过程,需要教师对学生加以指导和培训。

(二)巧妙点拨——提升魅力

教师在利用学习“导航仪”的过程中要把学习时间让给学生,要精讲语言点,重在“点拨”,“探”得要领。“点”要收到“画龙点睛”之效果;“拨”要达到“拨云见日”之目的;“探”要获得“探骊得珠”之要领。

1.点石成金:导在错误点

学习中产生的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学习材料,它来自于学生、贴近学生。教学时让其回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具有特殊的作用。

【案例10】学习“导航仪”导在错误点

学生自学课文《牧场之国》时,教师巡回查看,相机指导,然后用实物投影的方式呈现学习“导航仪”,进行作业反馈。当学生概括得不够精准时,教师就以此为例:“你同意用这词概括吗?有没有更好的建议?”引导学生提炼关键字词。通过指导,学生能够准确提炼字词,初步学会概括内容。

教师利用学习中的错误,挖掘错误中蕴含的创新因素,适时、适度地给予点拨和鼓励,帮助学生突破眼前的思维障碍,使其进入创新求异的新境界,学会用最好的、最简洁的字词进行概括。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人格魅力得以彰显。

2.星星点灯:探在空白点

教学中,教师借助学习“导航仪”引导学生捕捉、探究那些启人深思、促人挖掘的语言空白点,让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或表达感悟,或直陈己见,甚至进行辩论。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潜能,提高其探究意识。

【案例11】学习“导航仪”导在空白点

在 “品味语言”環节,学生体会拟人手法的妙处后,教师利用学习“导航仪”,将课文的空白点开发为有效的语言训练资源:“牧场之国里还会有哪些成员呢?它们会有哪些动作神态呢?”

☆☆请发挥你的想象,学着这些句子的特点,写写其他动物。

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妇人,仪态端庄。 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

学生练笔写话,全班交流、评价。

教师在此语言空白点切入学习“导航仪”,让学生通过“思—说—写—评”活动,再次体会拟人手法的妙用,习得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进行了知识的拓展,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3.点睛之笔:拨在重难点

我们清楚,只要在学习过程中化解教学难点,就能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学习“导航仪”立足于生本,为教学时突破重点和难点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它只是一个学习工具,需要教师对这一学习支架进行深层处理。

【案例12】学习“导航仪”导在重难点

在《牧场之国》一课里,为了化解教学难点“学习文章反复的手法,体会作者对荷兰田园风光的喜爱赞美之情”,学生再次默读第2~5自然段,找一找作者的感受,填写表格,关注句子“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接着,在交流时,教师相机点拨:这就是“反复”,作者发出了一次又一次的赞叹。

教师要有语言拓展意识,聚焦重点内容和词句,挖掘语句表达的精妙之处,为学生的学习拓展空间。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据个人的阅读喜好,去探究语言特点,尊重个体的独特感悟,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内涵的认识,提升阅读理解感悟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武红.巧用“作业纸”,讲练做结合[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2(4).

[2]徐瑞斌.运用学习单构建高效课堂[J].小学教学参考,2011(22).

[3]胡丽敏.浅谈“教学案”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J].新课程(中旬),2013(7).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 310007)

猜你喜欢

导航仪使用策略设计策略
导航仪
浅议初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微课技术的使用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浅议郊野公园对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决定企业品牌形象
大连智慧旅游平台UI浪漫设计研究
数学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策略
合理运用学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野外徒步旅行的导航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