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整体性的语文学习活动评价策略

2018-07-03凌虹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8年5期
关键词:学习活动整体性学科核心素养

凌虹

【摘 要】语文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学生的持续性学习提供导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需聚焦单元学习活动,从目标、路径、方法等方面对教学评价的具体实施要求及策略展开研究。通过实践,可以看出,评价应着眼于整体性,与教学达成一致,从而实现学习能力的增值,使有效评价从应然走向实然。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学习活动;整体性;评价

语文学习评价,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其根本目的是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和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诊断与导引,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如何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实施有效评价,达成发展的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指向整体性的评价,重视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关注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层级发展。本文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组为例,聚焦主题明确、内容集中的学习单位,以课程的视野观照学习活动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一、目标:整体关联,促进评价与教学一致性

舒尔曼在《实践智慧:论教学、学习与学会教学》一书中谈及,教学设计最不易和最关键处,是教师对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把握,以及如何把教师所理解的学科内容转化成学习者的智慧和动机。

联系我们的教学现状,在“把握目标”这一块还存有“短、平、快”的问题:就篇论篇,目光短浅,缺乏整体观照;同一层次的目标重复、无效出现;目标落实草草过场,缺失梯度练习。例如,教材第八组的单元导读中有这样的学习要求:“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于是,在制定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时,这句话便会被反复引用,教师将“不同地域”换成威尼斯、泰国等。在课堂教学中,类似“你能抓住主要内容来学习”“你概括得既完整又简洁”这样的评价成为高频用语。试问,这样空洞的目标、空泛的评价怎能转化成学生的学习智慧?

联系课程目标与教材编排特点,我们不难发现:对主要内容的把握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学习能力,是学生与语言材料建立有机联系,進而实现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基础。为发展这一能力,在每一学段都有其对应的学习目标,如图1所示。而在五年级下册里,又分别在第一组、第五组与第八组中对其进行重点训练,如图2所示。

由此可见,每一项语文知识与能力,都有其内在发展的系统性。拉尔夫·泰勒认为目标是评价的准则,“对教育目标的陈述要清晰得足以运用于指导对学习经验的选择和对教学的设计”。因此,我们要加强目标意识,明晰知识点、能力点内在的成长线,将课程目标、每册目标、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进行整体关联;在确定目标的同时,进行评价描述,使评价对照目标可观、可测、可导。基于以上认知,笔者在进行第八组教学设计时,尝试以“单元目标—课时目标—评价描述”为线索,梳理出目标导引下的整体性评价框架,如下表(部分略)。

我们改变以往单篇教学设计的惯常思维,以一个比较大的学习单位来思考、设计基于课程标准的目标导向,评价描述体现以下特点:(1)明确:不同文本的学习目标指向明确,体现文本的独特性;(2)层次:单元目标在学习每一篇课文的过程中得到分解与落实,并实现逐层练习与提升,有些能力点还需要反复加以练习、巩固;(3)差异:评价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体现弹性标准(如表中*部分),为学生构建安全的学习环境。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绝非一时之功,需要持续学习、反复练习。整体把握、精准定位学习目标与评价标准,才能使评价更有针对性,引导学生亲历知识与能力的生成过程。

二、路径:整体渐进,呈现真实的学习过程

评价是基于目标的教学行为,呈现的是发展的过程,而非结果的静置。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有效的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内部学习条件,创设或安排适当的外部条件,将目标和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经验。因此,学习活动的基本路径由“教→学→评”单线直行逐步转变为“目标导引下的学→教→评→教→学→……”层级渐进,突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目标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

以《威尼斯的小艇》一课为例,围绕第3项目标,安排相应的学习活动。如评价描述3-4所对应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关联阅读,品味威尼斯风情。

师:请默读“阅读链接”《威尼斯之夜》,联系具体的语段,谈谈你对威尼斯的夜、威尼斯这座城市又有了怎样的感受。

生:我想说的是“静”。我的阅读感受是:课文第6自然段的“静”是一片哗笑过后的“静”,有一个变化的过程;而《威尼斯之夜》中的“静”一直是“恬静”“宁静”的,让人感觉舒适、静谧。老师以前建议我们阅读的时候可以配点音乐,或者是想象情境。我觉得如果要给两段文字配上音乐,课文那一段旋律可以有比较明显的变化,前面热闹,可快一些,慢慢地变得轻一些、缓一些,声音慢慢地低下去,好像城市入睡了。而“阅读链接”中的这两段,配的音乐可以一直是轻柔的,不会打扰到欣赏景色的人,我觉得我练习过的钢琴曲《神秘的花园》与这意境比较相配。

师:这是独属于你的阅读经验,真好!抓住“静”来感受威尼斯夜的氛围,更可贵的是融入了自己的阅读体验,对威尼斯这座城市有了更加丰富的感受。

生:课前我们已经了解过两位作家,读了这两篇文章后,我觉得他们的语言也有不同的特点。《威尼斯的小艇》文字很简单,第2自然段用比喻的手法来写小艇的样子,很形象,但语句特别简单;作家乔治·桑的语言好像更优美一些,比如这一句“晚风从椴树顶上轻轻吹过,把片片花瓣洒落到水面上,天竺葵和三叶草淡淡的芳香一阵阵向你袭来”,读着读着,我仿佛感到有晚风吹来,还有阵阵清香。这一句,我读了好几遍,还想读给大家听,可以吗?(生朗读句子)所以,这里的夜更迷人!

生:我来补充刘萌的发言。马克·吐温的语句是很简单的,刚才我们学习的第5自然段,写人们坐着小艇出行、工作,写得也特别简单,就是谁坐着小艇去干什么。

生:我与两位有不同的想法。因为这是两位外国作家,他们的作品是经过翻译的,可能这些句子有翻译的人的语言特点。

师:刘萌抓住具体语句来谈感受,说得精彩,读得动人!刚才三位同学都采用对比的方法来阅读,有自己的发现,这些发现实际上已经超越了我们本次分享的主题。有一点提醒:很多时候,对比并不是要分出孰优孰劣来。阅读材料之间除了比较,也可以互相补充、互相联系,使感受更加丰富(板书:补充、联系)。我们欣赏到的不仅仅是小艇,还有更广阔的威尼斯城。我再推荐几篇名家写威尼斯的文章,大家可以用上补充与联系的方法,再阅读、再分享(补充阅读材料:朱自清、阿城等作家的作品片段)

……

以上教学片段表明,学习是一个生成的、发展的过程。不同的学生在使用“阅读链接”时会呈现不同的阅读方式,或比较,或补充,或联系,生发出走向不同的学习路线。因此,教师需特别关注情境、对话等教学细节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思维与品质,强化目标意识,及时判断、反思学习活动和学习目标的契合性,如此,评价才能真正发挥诊断与导向功能,确保学习路径始终指向目标。

同样地,我们在使用课外阅读材料时,也要确保其使用路径指向目标。笔者在本组“回顾·拓展”环节引入阅读材料《寻“万鱼户”不遇》(文略,选自2015年12月17日《宁波晚报》“三江月”专栏)做拓展练习之用。设计、编制阅读题前,将练习目标与单元目标、评价描述进行关联、对应,如右表。

编制与目标相匹配的练习,也是语文评价重要的环节。只有根据目标确定认知要求、评价内容,才能较好地了解学生是否把握学习目标。因此,不仅仅是纸笔练习,在设计每一项语文学习活动时,如口语交际、写作表达、语文实践活动等,都应有清晰的目标与路径。学生的语文素养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的。

三、方法:整體发展,实现学习能力的增值

拉尔夫·泰勒在论及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时指出,评价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实际达到目标程度的过程。凡是能获得目标对应的行为的有效证据,都是合适的评价方法,而采用的评价方法是否“有效”“合适”,关键看是否能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值。

重视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学生参与评价可以更好地以自我为起点,梳理学习方法,调整学习过程,提升自我反思力与学习责任感。以第八组习作修改指导为例,为更好地达成“将人的活动与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熟悉的景物或风情”这一习作目标,在习作修改环节,笔者以“自我评价清单”的方式提供具有操作性的建议,引领学生从选材、架构、语言表达、情感抒发等方面反思、构建习作能力。如下表。

重视用好评价数据与实证。随着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进一步融合,语文评价方式由原先的经验型判断逐步走向经验型判断与数据、实证支持相结合。数据统计与分析、自媒体音频影像资料、小组合作学习记录、体验性表演活动、个人学习反思等数据与实证,丰富了评价样式,更加全面记录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轨迹。用好这些评价材料,可以更好地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做出科学诊断与建议。以本册阶段性测试数据的使用为例,见图3。

阅读题1~3主要从信息提取与判断、整体感知主要内容等方面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结合图3数据统计及具体题目要求进行分析,发现学生提取信息、作出判断的能力还有待提升。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是第三、四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学生阅读品质、思维品质的重要体现。基于数据分析,在进行阶段学习总结时,可以引导学生反思;在制定六年级上册的学习目标时,可以将此项要求作为主要目标加以落实。

要避免将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大量数据与实证只是作为结果静置保存的现象,就应发挥其真正的评价作用。从教师层面来讲,对评价数据与实证进行解读可以引导教师更好地对接教学行为,进行教学反思,进而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作出教学调整;从学生层面来讲,这些数据与实证不仅是学习档案的组成部分,也是每一个学生语文学习的不同兴趣、表现,以及不同的发展需求的体现,应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认知与自我管理。

综上所述,整体性既是语文学习活动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课程思维的一种体现。以单元学习活动评价为例,对目标、路径及方法进行探析,有助于我们以整体的视野思考、设计、实践教学评价过程,促使有效评价从应然走向实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舒尔曼.实践智慧:论教学、学习与学会教学[M].王艳玲,王凯,毛齐明,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罗康,张阅,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5]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浙江省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 315010)

猜你喜欢

学习活动整体性学科核心素养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基于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设计
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社区合唱的整体性研究
浅谈如何上好中学语文期末复习课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