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把合适的尺子
2018-07-03王彧钊沈静
王彧钊 沈静
【摘 要】统编教材新增了阅读栏目,倡导学生“和大人一起读”。对其展开评价时,一方面要结合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及该板块特有的教学目标,及时更新评价内容及主体;另一方面要根据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依托教学实践,探索有趣、丰富、有效的评价方式,多元化展示、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使其养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
【关键词】和大人一起读;学习评价;评价主体;评价方式
统编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新增了一个栏目——《和大人一起读》。它以实现幼小衔接,帮助学生从口语向书面语转化,拓展课外阅读,指导亲子阅读和提倡分享阅读为教学目标,力图构成“教读—自读—课外导读”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该板块内容丰富,无识字压力,因此深受学生喜欢。
新增内容会带来新的变化。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评价的改变尤为重要。本文将从评价内容更新、评价主体转变以及评价方式多元这三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评价内容更新
《和大人一起读》中的文本形式多样,内容多是耳熟能详的故事、儿歌。它没有识字、写字要求,提倡无压力阅读。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基于此,学习评价的内容可结合语文核心素养要求,有所更新。
(一)指向共读习惯
该栏目倡导和“大人”一起读。这种亲子阅读的方式比起独立阅读,更侧重以下几种阅读习惯的培养。
(1)定时阅读。孩子养成定时阅读或和大人一起阅读的良好习惯,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2)边读边思。阅读时大人可以适当为孩子制造一点“小困难”,提些简单的问题,鼓励孩子边读边思。
(3)读后交流。阅读后,大人可以和孩子交流感受,就文本内容提几个问题,听听孩子的想法。
(4)展示过程。鼓励家长通过QQ群、微信朋友圈等,及时展示亲子阅读视频。家长之间形成互相借鉴、交流、评价的氛围。
(二)指向口语表达
一年级学生虽没有规范、系统地学习过语言文字,但在之前的学习、生活中接触了许多童谣、儿歌、故事,积累了一定的口语经验,初步具备语言感受和表达的能力。这些口语经验中的语言材料,为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文字阅读奠定了基础。《和大人一起读》选择了许多学生熟悉的阅读材料,如《小兔子乖乖》《拔萝卜》《孙悟空打妖怪》等,其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口语经验,建立字音与字形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字阅读者。因此教师应积极创设不同情境,以文本为载体,鼓励学生在不同地点、用不同方式进行口语表达,并给予有效检测与反馈。
(三)指向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阅读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要素。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应侧重评价以下几种思维能力。
(1)求异思维。阅读中学生常会提出各种见解。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世界中的新奇之处,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比如读完《夏夜多美》,有学生提到小蚂蚁非常有礼貌,值得大家学习。对于这样个性化的理解,教师就要充分肯定。
(2)想象思维。在阅读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比如读完《拔萝卜》后,可让学生想象还会有哪些动物来帮忙,最后结果如何。学完《三只白鹤》后,可让学生续编故事,想象同样情况再次发生,这三只白鹤会怎么做。
(3)类比思维。阅读时,教师让学生联系之前读过的文章,进行对比,发现异同,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通过对比,建构新的认知。如学习《狐狸和乌鸦》一课时,鼓励学生联系之前读过的狐狸的故事,比较狐狸不同的形象特点。
“和大人一起读”的评价内容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阅读指导。它应更关注阅读习惯及阅读中的思维培养,以促使学生阅读兴趣的自然形成。
二、评价主体改变
“和大人一起读”中的阅读主体除了学生,还有“大人”。他们可以是教师、父母、爷爷奶奶,还可以是哥哥姐姐。因此,评价主体也不局限于教师,学生自己、家长、同伴均可参与评价。
(一)教师
教师是学生阅读指导的主体。他们最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喜好,能给予有针对性的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学生
评价时还可以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如在“读故事”的评价中,学生可以从发音准确、语言流畅、内容完整、情感到位等几个方面来自评。这样有利于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积极性。
(三)家长
家长是学生最亲近的人。他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
(1)阅读态度。家长陪伴孩子阅读,清楚整个阅读过程。因此可以从是否专心阅读、是否边读边思考等方面进行星级评价。
(2)阅读时间。家长和孩子共同制订阅读计划,记录每天的阅读时长。
(3)阅读效果。阅读后,家长可以和孩子交流感受。可重点关注交流时是否口齿清楚,是否语句完整、意思明确,是否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一年级学生对学习生活较为陌生,只以教师为主要评价主体,容易让其在阅读上产生心理距离。因此选择合适的评价主体尤为重要。“和大人一起读”的过程中,学生、家长既是实践者,也是评价者,这样不仅缩短了学生与阅读的心理距离,也能更好地提高阅读效果。
三、评价方式多元
结合年龄特点,“和大人一起读”的学习评价应体现趣味性、丰富性和有效性。除使用传统的评价方式外,应更多元地展示、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
(一)演
低年級学生表演欲强,都希望自己的本领得到展示,获得认可。因此针对《小兔子乖乖》《拔萝卜》《猴子捞月亮》这些叙事类内容,就可采用课本剧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展示阅读成果。以《狐狸和乌鸦》为例,学生自愿报名,分组进行表演。表演结束后,小观众根据表演学生的台词熟练度、人物情感的把握度及最终的表演效果进行投票,选出“最佳台词奖”“最佳表演奖”“最佳小演员”等奖项。这既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望,增强学习自豪感,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对阅读的认同感。
(二)赛
表演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但比赛却没有任何要求。它趣味性强,只要愿意,人人都能参与。因此学习不同文本时可以采取不同的比赛形式。
(1)朗读比赛。一般适用于《谁和谁好》《阳光》这样的儿歌、散文类体裁。它对参赛者没有过高要求,难度低,能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胜任感。比赛中,可以根据学生朗读的正确度、流利度以及情感表现这几个方面制定星级评价表,也可以由学生投票选出“朗读小能手”“最佳台风奖”“最具人气奖”“最佳声音奖”等奖项。
(2)故事比赛。对于叙事类题材,比较适合使用“故事比赛”的评价方式。如针对《胖乎乎的小手》,可以拓展组织以“孝”为主题的故事阅读活动,并举行以“孝”为主题的讲故事比赛。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星级评价。再如针对《猴子捞月亮》类的童话故事、《三只白鹤》类的寓言故事,也可以采用这样的评价方式,评选出“故事小达人”“最具潜力奖”等奖项。
(3)绕口令比赛。比起讲故事,绕口令比赛时间短,在固定时间里学生的参与面更广,比赛过程更紧张刺激,受欢迎度也更高。如学完《妞妞和牛牛》后,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语文课前几分钟进行班级绕口令比赛。每天指定一首绕口令,学生自愿参加,教师负责计时。根据流利程度以及时间长短进行星级评价,颁发“惜时如金奖”“字正腔圆奖”“伶牙俐齿奖”等奖项。
(4)知识竞赛。在完成整本书阅读推荐后,宜采用知识竞赛的形式展开评价。比如学完《孙悟空打妖怪》,推荐学生阅读拼音版《西游记》。读完后,举行知识竞赛,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效。最后按照分数进行排名,选出“状元”“榜眼”“探花”等奖项,颁发奖状。
(三)播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公众平台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1)手机App。现在手机上出现了许多音频分享App。这些软件不仅操作简单,还能让听众的范围从本校师生扩大到全国用户。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诵读作品吸引粉丝的关注,在粉丝增多的过程中提高自我效能感。
(2)微信公众号。学生最常用的就是校园微信公众号。因此可以在公众号上设立板块,定期展示一些学生的优秀朗读音频。如学完《狐狸和乌鸦》后,可以让学生拓展阅读《伊索寓言》,举行以《伊索寓言》为主题的故事会,并将音频或视频上传到公众号上。学生还可以自己申请一个公众号进行每日阅读分享。他们粉丝的数量就是最直观的学习评价依据。
(3)学校平台。校园里的现有资源也可被充分利用,如校园广播。可在节目中专设一个栏目来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分享阅读收获。还可以在每周校园集会时,请一些“阅读之星”上台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讲述阅读心得。这不仅展示了阅读成果,也为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激发其主观能动性。
(四)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提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因此,我们可以定期举行班级读书成果展示会。学生可以畅谈自己最近阅读的一本书,交流自己的所感所想,也可以将自己最喜欢的词句或者收获制作成读书卡进行分享。如读完《春节童谣》,学生可以收集关于春节传统习俗的资料,在班级里进行展示、交流等。
学生对新鲜事物抱有极大的好奇心。从兴趣出发,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学生就能轻松做到无压力阅读,阅读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适性发展。
作为新增栏目,《和大人一起读》特殊的教学目标决定了特殊的评价方式。我们应结合核心素养要求更新评价内容,改变只以教师为主的评价主体,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丰富评价方式,帮学生找到那把合适的“尺子”。
参考文献:
[1]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 ·教法,2016(11):3-11.
[2]鄭宇.和大人一起读:让孩子在快乐阅读中悄然成长[J].小学语文,2016(11):12-15.
[3]王永林.提升阅读思维能力 发展语文核心素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7(Z1):64-66.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小港实验学校 31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