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2018-07-03李佳童慈兰
李佳,童慈兰
高热惊厥是儿童常见的急性症状,其发病率较高,占小儿人群常见惊厥的5%~6%,主要以年龄6个月至5岁的小儿为高危人群,其中9~18个月是高热惊厥的高峰年龄[1]。高热惊厥是发热相关性非颅内感染疾病引起的惊厥,大部分患儿预后良好,预后较差并转为癫痫的发生率达2%~7%,也可引起智力下降[2]。研究表明,儿童体温≥38 ℃时,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初期,可发生半全身性或全身性惊厥,而其他引起惊厥的代谢异常性或器质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等均不属于高热惊厥患儿[3]。临床上高热惊厥患儿可以分为两种复杂型高热惊厥和单纯型高热惊厥。本研究分析120例高热惊厥患儿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旨在加强高热惊厥疾病的治疗、预防及控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高热惊厥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6例,女54例;年龄4个月至7岁,<1岁20例,1~7岁100例;初次发作体温≥40 ℃者40例,<40 ℃者80例;临床分型:复杂型高热惊厥38例,单纯型82例。病史:家族癫痫史6例,其中3例初发年龄<1岁,属反复发作的复杂型高热惊厥;新生儿重度窒息史14例,其中5例智力低下,6例因反复高热惊厥转为癫痫;头部外伤病史5例,其中1例智力低下,3例反复发作复杂型高热惊厥转变为癫痫;95例患儿无病史。发作类型:局限性34例,全身性86例;惊厥次数:惊厥发作1次者58例,2~3次者33例,≥4次者29例。患儿首次惊厥时,体温>38.5 ℃,其中35例患儿体温超过40 ℃;多在高热后12 h内发生惊厥,惊厥时间5~10 min者82例,11~30 min者31例,>30 min者7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热性惊厥诊断治疗与管理专家共识》中制定的诊断标准[4]。
1.3 纳入标准 (1)符合高热惊厥的诊断标准;(2)年龄4个月至7岁;(3)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精神疾病、严重心脏病、高血压以及脏器受损者。
1.5 方法 对120例高热惊厥患儿的危险因素(首发年龄、初发体温、家族史、病史等)与预后进行统计和分析。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热惊厥患儿的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随访时间3~6年,平均(4.8±1.1)年。120例高热惊厥患儿中,预后较差者达14例,占11.7%;经脑电图证实,10例转为癫痫,4例测定智商显示智力障碍。调查结果显示:高热惊厥患儿的危险因素包括:首发年龄、初发体温、家族史和病史等,各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高热惊厥患儿危险因素分析[n(%)]
高热惊厥患儿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见表2,结果提示影响高热惊厥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首发年龄<1岁、初发体温<40 ℃、病史、有家族疾病史。
表2 高热惊厥患儿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儿童出现高热现象后即可发生惊厥反应,多种疾病中均可出现“先热后抽”这一现象,如中毒性痢疾伴中毒性脑病、颅内感染性疾病等,需要与高热惊厥区别对待[5],以免延误治疗时机。高热惊厥是儿童常见的急性症状,需要立即采取止惊和退热措施。而惊厥发生的时间越长,惊厥性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就越高;以往认为惊厥性脑损伤以缺氧性脑损伤为主,但现有研究表明:惊厥放电是引起脑损伤的重要因素。临床经验表明,高热惊厥具有遗传倾向,且与年龄的关系十分密切[6]。少数患者因预后不良可转变为癫痫症状,与单纯型高热惊厥相比,复杂型高热惊厥转为癫痫症状的可能性更大[7]。此外,癫痫症状的发生可导致患儿智力水平降低,对患儿日常生活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比较严重。
本研究显示高热惊厥患儿的危险因素包括首发年龄、初发体温、家族史和病史等[8],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影响高热惊厥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首发年龄<1岁、初发体温<40 ℃、病史、有家族疾病史。高热惊厥首次发病后的复发率高达25%~40%,其中多次复发患者多达一半以上;3次及以上的复发病例则占9%~10%[9]。研究表明:性别间高热惊厥的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10];高热惊厥症状的复发与患儿年龄的变化有一定联系,首发年龄越小,复发率越高[11]。有关学者认为,首次高热惊厥患儿的体温变化与疾病复发紧密相关,初发体温超过40 ℃时,疾病的复发率可达0.5%,而初发体温不足40 ℃时,疾病的复发率高达76%,高热惊厥时疾病的复发率与体温升高程度呈反比关系[12]。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个月内发病;家族中有高热惊厥史成员;其中任何1项危险因素都可致疾病的复发率升高至50%以上[13]。较多研究文献表明高热惊厥复发次数越多,癫痫的发生率就越高,此时引起脑损伤的危险性就会越大[14]。说明存在高危因素的复发患儿,如出现发热等异常现象,应立即采取降温措施进行控制,低热复发多次获时间持续较长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进行治疗,以免疾病反复发作对脑组织造成严重损伤。高热惊厥的结局主要包括如下3种:大约有95%的患儿在4岁后高热惊厥症状的发作有所减少,6~7岁后高热惊厥症状的发作可完全停止;转为癫痫后预后尚好,最晚至25岁发作停止,一般在青春期前均有发作;热性惊厥可导致颞叶癫痫的发生[15]。
临床上对热性惊厥症状进行预防和控制,主要是提高患儿的抵抗力,通过儿童体格锻炼以及体质的增强,促使其抗病能力不断提高,可有效避免感染和发热现象的发生。体温变化对惊厥的影响较大,体温升高越快者惊厥发生的可能性越大[16]。因此,体温超过38 ℃的患儿应立即采取降温措施,而与药物降温相比,物理降温的效果更加明显。患儿高热惊厥发生后,需要立即给予水合氯醛灌肠或安定药物进行治疗,同时选择药物或物理方法进行降温。目前,预防高热惊厥是否需要服用抗惊厥药物依然存在争论,临床经验证实需要依据患儿的病情状况对预防性服药的得失进行权衡[17]。抗惊厥药物服用的适应证主要为:原则上单纯型高热惊厥无需服用抗惊厥药进行预防;复杂型高热惊厥需要间歇性服用药物,如发生热性病需给予氯硝安定0.05 mg/(kg·d)或安定0.6~0.8 mg/(kg·d)进行治疗,同时维持用药直至患儿体温恢复正常为止;一级亲属有癫痫史、低热时发作者需要选用苯巴比妥或丙戊酸钠对高热惊厥进行预防和控制,直至无惊厥发作后才能停药。
综上所述,高热惊厥患儿发生癫痫的危险性较大,临床上应重点观察危险因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高热惊厥进行控制和预防,从而改善患儿预后,避免脑损害的发生。
[1] 陆睿,邹璐檐,吉学元,等.小儿牛黄清心散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合并热性惊厥36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3,5(6):547-548.
[2] 杨朝晖,秦承志,季金萍,等.儿童手足口病1570例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4,32(3):154-157.
[3] 徐洋,叶园珍.热性惊厥儿童血液IL-6、IL-10和MMP-9表达的研究[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3,35(4):510-511,555.
[4]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热性惊厥诊断治疗与管理专家共识(2016)[J].中华儿科杂志,2016,54(10):723-727.
[5] 张松林,沈照波,靳秀红,等.高热惊厥患儿血清及脑脊液NSE的测定及其意义[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6):92-93.
[6] 殷显德,王永杰,邬志强,等.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感染性高热70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207-3208.
[7] 钱毅,程志,封其华.小儿热性惊厥复发高危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3):3779-3781.
[8] 潘贤春.儿科急诊惊厥临床特点分析与病因探讨[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3,22(12):26-27.
[9] 秦晓峰,杨秀英.儿童惊厥的初步原因分析及急诊处理策略[J].当代临床医刊,2015,28(4):1552.
[10]孙宗芬.护理干预对儿童高热惊厥病的治疗效果浅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4):178.
[11]范宏业. 新诊断癫痫儿童药物治疗后发作和缓解的相关因素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6.
[12]杨志晓,陈国洪,王媛.影响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4):61-63.
[13]何兴波.小儿热性惊厥首次发作的相关因素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3.
[14]吴庆忠.基于病例随访队列的癫痫治疗预后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15]王洪青,李春利.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74-75.
[16]王文辉,周旭晨.小儿高热惊厥252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07,36(4):357-358.
[17]黄国华,吴家敏,林洁靓.小儿发热伴惊厥的病因及相关因素160例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6(1):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