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川窑的罐罐
2018-07-02唐虹
唐虹
在我的老家,将大小茶罐、水缸以及各种坛子总称为“罐罐”。
小时候,在外婆家,每天早上睁开眼,都可看见外婆已在堂屋桌子中的火盆里生上一盆火。火盆边煨着小茶罐,烤着馍馍。外爷正在火盆边一边煨茶喝,一边照顾着火盆边外婆切得薄薄的馍馍片,不让其烤焦。小山村里,农家的早晨,屋子里充满了浓浓的人间烟火气,让我觉得很温馨。
洗完脸走到火盆边,外爷将火盆边烤得黄黄的热馍馍片递到我手里。我嘴里嚼着又黄又酥的烤馍片,依偎在外爷的腿边,看外爷煨茶。
茶罐里的水煮沸了,水里的茶叶想乘着向外溢出的水花漂出小小的茶罐。外爷伸手拈起茶罐里小小的压茶棍,轻轻地搅动茶罐里的茶叶,不让其溢出,然后将小小的茶罐移到火盆边,稍晾一会后,即一手端起蓝花小茶杯,一手端起黑亮的小茶罐,将茶罐微微向茶杯倾斜,清亮的茶水从黑亮的小茶罐里以一种优美的姿势跌落进蓝花小茶杯中,外爷又给小茶罐中注入凉开水,再次将茶罐煨在火边,开始重复刚才的程序。若那天活不太忙,外爷就会让外婆拿来一个比煨清茶时略大一点的茶罐,煨油炒茶给我们喝。
在小孩子的感觉中,清茶味太苦,是大人们喝的,我们都不喝清茶。而在茶罐里放上油,等待油熟了之后,依次放入生姜片、花椒粒、核桃仁、茶叶,再加入少量面粉炒熟,然后添上水再煨成的油炒茶则是我们的最爱。小小的手,端着小小的蓝花茶杯,看着那茶汤上面漂浮着的碎核桃末,恨不得一口就全喝到嘴里,无奈茶汤太烫,只得一小口一小口呷着,细细品尝那种香香的微苦。
外爷家还有一种专门用来煨面茶的大茶罐,做出的面茶量太大,人少时喝不完,就不常煨。
当地烧制这种茶罐的窑就是尖川窑。
当然,那时候与尖川窑有关的不仅仅是火盆边煨的大小茶罐,还有厨房里的大小水缸、酸菜缸和各种腌菜坛子。记忆最深的是外婆家的那口盛冬酸菜的大缸,黑黑的釉子,大大的肚腹上系着粗粗的藤编腰带。
每年的初冬,霜冻之前,地里的白菜、包包菜和萝卜都被收回了家,天气晴好的日子,外婆总是要切好多包包菜做酸菜。每当外婆踮着一双小脚走到那大大的酸菜缸前,用两只手将大大的缸盖推开一些,往外盛酸菜时,我总是好奇地想看一看缸里面的情景。可是最初几年总是够不着,只能用双手抚摸着那粗厚的大缸,用手心感受它外表冰凉滑腻的黑釉。
外婆家的腌菜坛子也是黑釉子的,但大小、形状各异。外婆总是要做各种腌菜,辣椒和包包菜可以盛在一个坛子里腌成咸的。蒜薹有时腌成糖醋的,有时腌成咸的,所以得单独盛着。花盖菜也要腌成咸的,但得切碎后将盐揉到菜里,让菜在盐的浸渍下析出体内的水分后,单独盛在一个大肚小口的小坛子里面。而那种盛腊肉的坛子,样子和水缸一样,但是比水缸小的,则被外婆称为罐子。关于这些缸和坛坛罐罐的来源,外婆的答案总是尖川窑。
远远的尖川窑就这样随着这些童年的对话,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到文化馆工作后,接触了一些馆藏文物,发现有部分馆藏陶器的出土地标注的竟然是成县沙坝镇尖川窑古墓葬群,从而知道了尖川窑是成县沙坝镇的一个地方,距县城15公里。
第一次到尖川窑,是2012年初冬,这次是为了沙坝烧造技艺,也就是尖川窑罐罐制作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事情。清冷的冬晨,一路只见草枯霜白,树木叶子凋零,卷曲的残叶上留存着霜花淡淡的印痕。
找到张志辉时,他正弯腰低头用心地做一个大茶罐,因为全部心思正专注于手中的活,所以没有注意到我们的到来,我们也没有打扰他,而是站在门外等他做完手里的活。
这是一個院子,正房是一座贴着瓷砖的新房,房檐下的台阶上摆满了已制作好的茶罐半成品,旁边是一座逼仄的泥胚小房子,也就是他自己正在里面忙碌的那间作坊。因为是冬天,房子里面很冷,张志辉在轮盘旁边生着一盆火,火上面架着一口小铁锅,锅里面盛着的水有些混浊。只见他用双手捂着一团泥巴,泥巴在转动,他的手随着泥巴慢慢上移,慢慢地,泥巴就变成了一个大茶罐的样子。第一次看到这种制作,我很奇怪:那团泥巴怎么在他手下转着转着,就转成了一个精美的大茶罐呢?
等他做完一个大茶罐,抬头时,才发现站在门外的我们,忙将满是泥巴的双手伸到小铁锅里面清洗了一下,然后站起来和我们说话。他的举动让我明白小铁锅里的水为什么是混浊的了。
应我们一行要求,他介绍说制作罐罐是祖传的手艺。做罐罐用的土,是尖川窑专门用来做罐罐的一种土。取来的土先要用水润软,然后再倒进大缸里搅拌,搅拌过程中要不断地加水。加水的多少全凭自己的经验感觉。然后用铁筛过细,去掉里面的其他杂质,再经过沉淀处理后就可以做罐罐了。
制作罐罐时,要用专用的轮盘。大器物用大轮盘,小器物用小轮盘。他坐到轮盘前,将一团泥巴放置到轮盘的中心位置,然后用双手拿起一根木棍搅动轮盘,当轮盘越转越快,达到一定的速度之后,放下木棍,用双手按住泥胚。随着轮盘的飞快转动,一团泥巴慢慢地在他的手中逐渐地变化形状,最后,以一个茶罐的模样亭亭玉立在大家的眼前。这个过程看得我感叹不已:他的那一双外形看起来粗糙的手怎么就这么巧呢!
看着屋檐下、窗台上以及门廊前那些成堆的半成品,我们问他这都是近些天刚做的吗?他说:这只是一部分,还有的在屋里,然后打开新房的门。眼前的情景着实是我们没想到的。只见满满的三间房里,全是已制作好的半成品。不仅有大大小小的茶罐,还有各种大大小小的缸和坛子。
跟他开玩笑说新房子舍不得住人,却让泥罐罐住。他又憨笑着解释:泥坯制作好了后,不能让烈日暴晒,也不能让雨淋,只能阴干,台阶和窗上放不下,所以就放屋里了。
他指着院子一角的那些成品说,挂上釉,进窑烧过了,就不怕风吹日晒雨淋了。我用手摸一摸那些呈现黑亮莹润光泽的成品,一种冰凉滑腻的感觉从指腹传导进我的大脑,让我记起儿时在外婆家抚摸那口大大的酸菜缸时的感觉。
挂釉所用的村料是当地特有的一种土,这种土叫作釉土,土里含有铁质,给这种釉土里加入一定的草木灰,制作成的釉子,在进窑经高温烧制后,就会产生一定的反应,使所烧制出的陶瓷器物表面呈现出一种黑亮莹润的光泽。
问他这几天是否烧制,他说,前几天刚烧了一窑,现在做下的还不够一窑,烧不成。我们只能遗憾而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