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南部屏障摩云关
2018-07-02彭维国
彭维国
作为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金城兰州是丝绸之路古道中线上一个重要城市。在古丝绸之路兰州段曾经有一个关隘,这就是古文献上记载的摩云关,它是金城兰州的南部屏障。由于丝路古道的荒废,加上岁月的冲刷,摩云关所在变得语焉不详,这个古代的关隘到底在哪里?有了两种说法。
笔者经过多次踏访、调查,结合文献记载,确定古摩云关就在阿干镇境内的关山岭。
丝路关隘摩云关
九月秋初到,千山雪已深。
石危妨去馬,林晚怯栖禽。
草没平沙暗,云涵邃谷阴。
谁言边塞苦,今人属登临。
这是宋人刘宪《摩云岭》一诗中描写的摩云关一带的秋色。摩云岭,又称“扪云岭”“摸天岭”“摩天岭”,为古代狄道县(临洮县)至金城县必经之路。十六国时,前赵攻前凉,在此大败前凉军。
由于此地处于丝绸之路要冲,自古就是军事交通要道,便在这里设置关隘,故称“摩云关”。因为摩云岭设置有关卡,所以人们又称“关山”或“关山岭”。明代在这里设置巡检司,立关卡,以稽查行旅。清代,摩云岭巡检司被废,另设“摩云驿”“摩云递运所”,配驿马20匹、牛15双、驿夫15名,为传递军政命令之专设机构。属清代驿站制之中等驿站,民国初撤销。
对于摩云关,或者摩云岭,因是险峻之地、要冲之所,古代过往旅人印象深刻,多作诗文记载。明人唐龙赋诗《摩云岭》:
渺渺云沙地,萧萧井径秋。
摩云难度马,积石可浮舟。
月吐风先起,星飞野欲流。
披衣对明烛,谁识杞人忧?
清代嘉庆年间,贵州人朱凤翔任渭源知县,曾作诗《摩云驿》:
小驿何年设,高当峡石中。
地开双壁险,天假一夫雄。
愁狖寒啼夜,饥茑晓掠风。
慎旃行役者,感岂为途穷。
摩云关位置的争议
有一种说法认为摩云关在西果园镇南部的七道梁。
民国时期编纂的《甘肃通志稿》卷7“舆地”中记:“摩云岭,在县南六十里。一名关山。狄道马衔西支也。高峻如在云中。”这里记载“县南六十里”,与现在兰州至临洮的公路上所经七道梁的距离相同。于是,很多资料上说,摩云关就是现在七里河区西果园镇南边的七道梁。如《西夏在马啣山设置的两个军事关隘考察》(载《石河子大学学报》,2016年8月)一文中说:“古代翻越马啣山有四个关口……二是从七里河西果园翻越摩云关,经中孚,至临洮,与今天通临洮的路基本相合……”
在当下人们常用的百度百科上,“摩云驿条”也表述说,摩云岭因抵达山顶,需盘旋七道弯而后至,故又名“七道岭”或“七道子梁”。
对于摩云关的位置,还有一些资料上却有不同的记载。另一种说法是阿干镇关山岭。
《甘肃通志稿》记载:“沃干山在县南五十里。《新县志》《三国志·陈泰传》,‘凉州军自金城南,至沃干阪。《晋书·张轨传》,‘辛岩督运金城,为刘曜子颖袭败于沃干阪,则此岭实为金城赴狄道之路。今自县南赴狄道,必经阿干镇。其西南二十里之摩云关,正当孔道,与阿干镇诸山相连不断。《韵会小补》:‘一音屋,与沃同母,音近沃干,应即阿干,沃干岭应即摩云岭。”
《七里河区志》记载,明清时期出兰州城袖川门(今临夏路口),过洪门子、八里窑、二十里铺、岘口子、阿干镇西沟、和尚铺、摩云关,可达狄道州(今临洮县),进而南下四川,或东下陕西。道光年间,狄道翰林张廷选改筑山南马泉沟路,较前路平坦,又近10余里,可行轿车子、大车、驮轿、骡帮、驼帮,亦为邮路、塘汛之路。民国二十四年(1935)甘川公路兰州至会川段修成后,此路废弃。1998年,和尚铺以南至关山岭尚保留长约1000米、宽3~4米的凿岩为磴的遗迹。
摩云关就是关山岭
为了确定摩云关的具体位置,我对七道梁和关山岭做了几次实地走访,结合一些文献资料中关于摩云关的记载进行对照。
七道梁曾经是国道212线兰州段最险峻的地方,隧道没有开通之前,上、下山的公路盘山而行,为连续急弯,路陡且窄,车祸频发。根据文献记载,此段路开辟于1935年,之前仅有羊肠小道。数次寻访中,我在七道梁没有发现任何与古道有关的遗迹,当地人也没有此方面的口述历史。
相反,在阿干镇却听到一个传说,当年拓宽公路,经过阿干镇时,要占用窑场,那些烧瓷器的窑户们比较有钱,为了保住窑场,他们花钱买通了公路设计官员,把路改到西果园方向。尽管这个传说无法证实,但是我在阿干镇一带听到多人口述,这从另一个方面印证了经过阿干镇的路早于西果园,从而说明摩云关不在七道梁。
多次走访关山岭,我发现了很多古道的遗迹。关山岭位于阿干镇东南的山顶上,是阿干镇琅峪村的一个自然村,此处山高路险,下山就到临洮县中铺镇地界。
如今的关山岭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山村,古道穿村而过,村中的街道数百年来基本没有变化。沿街还遗存有老店铺、藏式风格的老大门等。这条古道从阿干镇出发,经和尚铺沟,到关山岭梁后,下山到马泉沟村,再经拉驴沟到临洮县中铺镇的关沟门。目前,村头还有一段20多米的夯土墙,据了解这是董家车马店的遗址,村里人叫“车园”。村里人介绍,关山岭上原来有好多家店,专门给过往商旅提供吃饭住宿。由于这里位于交通要道上,清末屡次遭土匪洗劫,很多房子和店铺被土匪烧光了,遗存下来的古迹很少。
在村口山梁豁口处,遗存有一座烽燧,高度约2.5米,夯土层特别明显,里面夹杂有零星的灰烬和瓷片。烽燧处是一个制高点,站在烽燧上,山两侧的景象尽收眼底,是绝好的瞭望之所。烽燧东南不远,山梁上有一块平整的耕地,当地人叫“营盘地”。烽燧西南下面是公路,根据村里老人的指点,在山坡上的一块大石头上,我们发现有人工开凿的痕迹,为一个约30厘米长、20厘米宽、5厘米深的长方形洞,旁边还有一排小圆洞。大石头下面,是一条近2米宽的土路,多年没有人行走,长满了野草。村子的北边,有一个小山梁名叫“将台”,村人说20年前还有夯土墙。
除了遗迹及口述史外,一些文献也印证了这个结论。清代乾隆四年(1739),时任西宁道的杨应琚入京述职,途经阿干河谷,所写《阿干河行记》中记:
七月一日,由(兰州)南路临洮行,郡城诸君皆送至西郭外。北路走金县,较近。余因临洮为先清端公(杨应琚祖父,康熙五十年任临洮知府,谥清端)旧治,欲往一观耳。行二十里,友人屠文山候于杏园,树下设瓜果,语良久而别。四十里至阿干峪(今阿干镇)。居民皆以陶为业,墙角屋脊皆窳器焉。徐方伯遣使馈餐。又行三十里,住摩云岭驿。岭矗入云,上有关,今废。
通过走访调查,结合文献资料,可以确定摩云关就在阿干镇的关山岭。目前,关山岭山下还有两个有关摩云关的地名,一个是属于七里河区阿干镇的上摩云关,一个是临洮县中铺镇的下摩云关,当地人简称上关和下关。这就更加证明摩云关就在关山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