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剧场效应探寻诗歌教学新路径

2018-06-29何艾琼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剧场诗歌教学

何艾琼

内容摘要:把诗歌当诗歌教,这是诗歌教学的基本要求,但就诗歌教学现状来观察,还存在一些困惑,对诗歌的知识解码、文意分析居多,对诗歌语言不可言传的体验缺少情景模拟,学生容易游离于诗歌场景之外,停留在文本之外。所以,本文尝试建构诗剧场,让诗与声音,动作,行为甚至戏剧表演发生奇异的作用,产生不可抑制的化学反应,并将这种反应重新掷回诗歌本身,让诗的张力焕发新力量。

关键词:诗歌 剧场 教学 路径

一.诗歌教学现状

就诗歌教学现状来观察,诗歌教学还存在一些困惑,教学开展不是特别容易,学生在诗歌中的表现不是特别鲜活。

从教者的角度来看,目前的诗歌教学基本以语言的赏析、情感的分析为主,教学路径基本是从文本外到文本内,单向度展开。诗歌的抒情性、想象性、音乐性很难在课堂空间里直观呈现,而且,教师对文本过于剖筋拆骨,一一细究,诗歌则韵味全失。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如此教学,究竟是走进文本还是远离文本?要学生在不具备场景体验、角色转换、语言经验转换的背景下进行输入式教学,很难说学生是“入乎诗内”,学生在鉴赏诗歌时,都不在文本之内,怎么可能“出乎诗外”?

王荣生教授说:“今日的课堂需要重体验,而非认知接受;重策略,而非提供答案;重生成,而非按兵不动。”

诗歌教学不能按兵不动,要改变现状,激发学生对文本生成自己的理解和意义,这就需要保护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建构自己的意义。这样,诗歌的教学也就需要建构恰当的教学路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诗剧场建立的依据

王荣生教授在《阅读教学教什么》中提到,诗歌有其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从文体特征角度来看,诗歌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丰富的想象性,特定的音乐性,呈现出跳跃性结构,语言凝练,节奏与韵律感强。诗歌的这些特性决定了诗歌教学应重感悟体验,重二度创作,重情形模拟等特征。这为诗剧场的建立提供了重要依据。

1.诗剧场与诗歌文本特质一致

诗歌的文本空间比较大、抒情性强、跳跃性大、想象性丰富。因此,诗歌的文本特质不应该是纯粹向内的、单向度的,而应是开放的、向外延展的、多向度的。

以《将进酒》为例,诗歌有很强的抒情性。从诗人的情绪来看,诗人有一个悲、愤、狂、愁的变化过程,从整个诗的流动走向来看,诗人情绪变化多样,表面上的悲又隐藏着内心的桀骜不驯、不羁和狂放,而内心的狂放又潜意识隐藏着一种挫伤,这就是被皇帝“赐金放還”的李白潜意识里矛盾。如此丰富的内心世界,给了学生丰富的体验空间,也给学生进入“场景”设置了一些障碍。教师单向度的展开教学,学生很难完成角色体验、转换,从文本之外进入文本之内,这就需要教师搭建更好的桥梁,实现读者与人物、作者之间的融通。诗剧场正是基于剧场效应,使诗歌与“场所”发生联系,创造多向度的思维空间,融学生的想象于具体的动作、声音、表情之中,立体、直观呈现诗歌的场景,在场景中体验,从而理解人物。

《将进酒》又具有很强的叙事性、音乐性,这得力于诗歌句法(节奏)的灵动。李白不拘于七言的固定形式,灵活的把三言和七言结合起来,使诗歌的叙事功能大大加强。如“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直接以呼告之语,引出人物,呈现场景;如“五花马、千金裘”,直接引发读者想象“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狂放姿态,又使诗歌韵律齐整,节奏和谐。这种语言、句式的变形和节奏韵律的变化,使得诗歌富有很强的叙事性和音乐性。基于这个特质,诗剧场可以建立一个“场”,把学生的想象、体验与诗歌的叙事空间建立一种链接,链接学生与诗人之间的时空距离。

诗歌的文本特质决定诗歌的教学路径不能仅仅满足于字词辨识、句子理解、语篇分析、作者分析层面。在这个层面学习,有些学生能记住一些知识,有些学生能理解文意,能复述、概括或者能延伸到思想教育意义,但未建立“情形模拟”,缺少对诗歌的真实体悟和反观自省,缺少场景体验,诗歌之“场”与学生生活的“场”之间缺少联系,这样,学生容易处在旁观者的视角,置身诗歌场景之外,这样很难进入沉浸的世界,学生的想象无法展开,也就很难理解诗人在“这一篇”中的情绪。

2.诗剧场与学情一致

从学情角度来看,学生与文本有一定落差,学生理解不了的,感受不到的地方,恰恰是这篇课文最要紧的地方,教师必须找到解决落差的途径,而不是教学生已经理解的内容。所以,选择什么样的教学路径,也要符合“这一篇”的学情。

以《将进酒》为例,一方面,学生知道诗歌语言一些特性,如语言跳跃性、夸张、想象空间丰富;但不明白的是诗人为何如此说。如诗歌为什么使用如此夸张的言语如“会须一饮三百杯”、“斗酒十千恣欢谑”、“与尔同销万古愁”;为什么使用三言七言混合的句式“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在变形的语言和节奏里,又有一个怎样的鲜活的人,这是学生模糊但很想知道的内容。另一方面,学生有体验的原动力,但缺少平台和通道,初步的生活经验无法转换成语文经验,如何创设一个好的教学路径,帮助学生完成体验的深入,接近诗人的内心世界?

基于学生具备丰富的想象力,体验力,表现力的特点,创建一个适合他们体验、想象、表演的舞台,让他们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诗中的内涵,以一种更直观、可视的方法来诠释诗人的情感,相比原来的单纯的朗读和教师的讲授,学生更喜欢这种新颖而有趣的路径。

三.如何创设诗剧场

诗剧场是把诗歌、音乐、戏剧表演相结合的一种小剧场性质的诗歌教学形式。它最大的特点是依据诗歌的“场”,基于学生在“场”的想象、体验、表演,把读者参与变身“剧中人”,很好的把诗歌还原到戏剧中,戏剧还原到身体的活动中,身体还原到生命的场域中。让诗与声音,动作,行为甚至戏剧表演发生奇异的作用,产生不可抑制的化学反应,并将这种反应重新掷回诗歌本身,让诗的张力焕发新力量。

“诗剧场”所尝试的诗歌和剧场的结合教学路径,是基于对一般意义上的诗歌朗诵弊端的思考,但又不是把诗剧场做成纯粹的戏剧表演,它比传统戏剧更注重诗歌的品性,主角是诗歌。

下面我就《将进酒》的教学设计加以说明:

(一)找到诗歌的“场”

诗歌的文本空间比较大,这个空间其实就是一个“场”。只是有些诗歌属于比较单一的写景诗或抒情诗,“场”表现的不是很明显。但大部分诗歌有抒情性、想象性、音乐性的特征,这就具备“场”的要素。《将进酒》的“场”就非常典型。

【课前准备】

1.读诗,这是一个什么故事?

学生很容易找到,诗歌讲述的是李白与好友一起喝酒的故事,为什么喝酒,怎么喝酒,都隐藏在诗中,诗歌本身具有一定的叙事性。

2.这酒里是否有“戏”呢?

在故事中,人物、酒、场所构成了场景,而在场景中,人物尤其是李白的情绪变化很大,有些外显,有些隐藏,很容易勾起学生的好奇,这就具备戏剧的基本要素,学生基本具备看戏的心理,无形也就产生想象和体验,为进入“场”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基于诗的“场”,让读者变身“剧中人”

【导入】角色代入,如果我是李白

1.“今夜,我醉了”,哪些话语看起来像“酒话”?

这一步能很好的唤起、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有的说李白醉了,有的说“黄河之水天上来”、“朝如青丝暮成雪”,这怎么可能?有的还说“会须一饮三百杯”、“斗酒十千恣欢谑”等更夸张,当然也有学生说这些话语看似不合理,但诗人这样说肯定有其原因,但不是很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说。

语文教师的专业性就体现在,将看起来是生活经验的问题转化为语文能力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是将这些问题单向度的解释给学生听,学生似乎能接受其中原因,但缺少情形模拟和心理体验,不能很好把生活经验转化为语文经验,不能很好的呈现场景中的李白的具体情态,这也就未实现我们的教学目的。

【演戏】我就是“剧中人”

2.如果你是李白,你将如何“演戏”?

这里强调老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的角色,而不是简单的读者或观者,就要求学生自然想象自己如何来表演诗人李白的台词,角色的转换非常重要,在故事中,演员必须揣摩台词为什么是这样说。因此,教师在学生开始表演之前给出三个锦囊包:

锦囊一:今夜,我醉了?其情态可能会怎样?请找到你认为最醉的一句,为其拗造型。

教师选择同学们比较聚焦的一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请同学们拗造型:

学生一造型表现为一种烂醉情态,动作接近“失态”,夸张点在形态的扭曲、表情的变形。学生二造型表现为一种痛苦的愁态,无夸张,表情显得平静但有痛苦状。

学生的表演让诗歌从书本上站立起来,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与灵魂。一群少男少女对诗歌的演绎不但精彩、到位,有的甚至形成了意外效果。很好的把诗歌还原到戏剧中,戏剧还原到身体的活动中,身体还原到生命的场域中。

锦囊二:什么样的腔调才能呈现“这一句”的情态?

学生的表演开始有戏:有学生表演出一种悲痛,腔调比较缓慢、沉重;有学生表演出一种豪迈,腔调比较激烈,急促。此时学生之间产生质疑:

悲哀论者认为:此时李白的内心应比较复杂,看似豪迈、乐观姿态,其实应是悲哀多一点。因为天宝年间,世事动荡不堪,李白主动请求放还,内心应比较苦闷。

豪放论者认为:李白天性乐观、豪放,他不会像我们那样轻易流露自己的悲伤,李白的恃才傲物,注定他要么浪迹天涯,要么对酒当歌,所以,他才会想到“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当然,学生的解释来源于他心理的体验和想象,学生在此场景中走进了李白的内心,学生读李白,也是在预读自己,从经典中关照生活,关照每一个人的内心。在比较中又直观呈现了学生的多元理解。虽然表现不同,但那种不同以往的氛围,足以令人沉醉。

教师问:这一句中“将”怎么读?,诗人为什么不直接用“请”这个字?

事实上这个字的读音和意义非常重要,它是诗人当时喝酒的具体喝酒碰杯的拟声词,很生动的呈现了诗人与朋友喝酒碰杯及欲说还休的画面。作为演员,必须明白这些才能很好的表演当时人物的动作及情态。

锦囊三:表演这一句时节奏该如何呈现最好?如果你来配乐,你会选择什么样的节奏音乐?

学生再表演:有学生表演“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时,由快到慢,由呼喊式到高亢独白式的沉吟;有学生表演为京剧配乐的腔调和节奏,整个氛围是悲哀、撕裂的痛。也有学生配乐为流行乐的RAP节奏,“五花马,千金裘”和后面七言分成的“四三节拍”相呼应,整个节奏明快、亮麗,丝毫没有伤感之气。

我国古典诗歌基本是五七言诗行,诗人为何用三言?诗人为何又在七言前加“君不见”?会不会破坏诗歌的韵律呢?我们的分析应该从最普遍、最基本的存在及诗歌的韵律流动来分析,找到非七言诗行与七言之间的联系,从而揭示诗歌节奏与诗人情感流动的联系,来还原诗人的内心情态。

在整个表演活动里,每一组学生都有意外的收获。在不同的音乐节奏里,演员把诗人的内心以一种律动的节奏来表现,这样的句法、节奏的转换,带来情绪的自由转换,让读者仿佛能看见两个真实的李白,既生动表现了自己在卑污潮流中忍受不了委屈、苦苦挣扎,追求“醉中”解脱;也表现了“酒”中李白天真、风流潇洒的一面。

这种融合了诗歌与表演、音乐的新形式,能让演员能够在诗歌中放大自己,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诗中的内涵,以一种视觉化的方式更好地诠释诗人的情感,相比单纯的诗歌朗诵,更利于大众去了解诗歌,认识诗歌。

(三)基于“角色”体验,分享表演经验

【交流】学生依据对诗歌的理解,在备戏这一环节基础上进行交流。

(1)如果我来演,会怎样?

(2)分组展开经验交流

这一环节实际上是组织学生交流和分享,学生通过交流与分享,掌握别人已经掌握的经验,教师的任务是组织好学生的活动。

如对“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句的表演,学生的节奏和腔调不一样:有些学生表演的快、隐藏着一种无法消解的痛苦、悲愁,但也有学生表现的明快、亮丽,没有伤感之意。为什么会这样?

在学生的经验交流中,有学生注意到三言的节奏明快、短促,注意到“将”、“换”、“销”词语的动作性,里面应当有诗人喝酒时的痛快,在酒中那种酣畅、愉悦、忘我境界,所以是“销万古愁”。诗人喝酒时应当是释放烦忧之后的快感。也有学生认为“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用“五花马、千金裘”去换“美酒”,想消解内心之愁,但这无法消解,因为“愁”在心中,挥之不去,所以只能借酒消愁。因此,节奏和腔调都应沉重一点。

其实,教学的意义不止于让学生有阅读的体验、想象、提升阅读文本的能力,还应教会学生如何运用阅读来学习。学生如何才能抵达教学的终点,是接受性学习,还是自我体验、还原场景悟出来的,这是两个不同的教学路径。

四.建构诗剧场的意义

诗剧场的根本意义,或许不仅仅在影响学生如何读诗,也不仅仅在如何更大范围促使学生喜欢诗歌,而是建立一种诗歌与场所的新联系,在此过程中涌现新的因素,才是它最重要的部分。

1.就文本而言,诗剧场可以拓展诗歌文本空间。诗歌的多元理解空间比较大,具备诗境,诗境中具备相应的人物、情节、音乐、道具、场所等元素,因此,可以基于诗歌之“境”,让诗与场所建立联系,构建新的教学路径,拓展诗歌的空间,开拓诗歌与戏剧结合的可能性,让诗歌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其实,古人作诗配合音韵格律,入乐歌唱,最早集结成《诗经》,被称为我国音乐文学成熟的标志。因为在原初的艺术形式中诗歌本来就属于戏剧的一部分,如何把诗歌与戏剧相结合,诗剧场不仅仅是对诗歌本身的确认和见证,更让诗歌融入了新的元素,如戏剧情节、戏剧表演、音乐等,让诗歌立体的呈现在读者面前,更直观、可视。

2.就教师而言,诗剧场可成为一种新的教学范式。诗与“场所”发生联系,可以成为一种可推广的教学途径。当然,在将诗剧场教学进行推广的时候,我也切实感受到了很多一开始没有想到的难题。有些诗歌基本上是精英化、散文化和口語化的,音乐性不明显,有些诗歌偏单一的抒情或写景,就是我们说的那种耳感丧失而更倾向于阅读的诗。面对这些难题,我们可以进行分类,选择一些叙事性强、隐喻性比较丰富的诗歌作为实验,开展诗剧场教学的探索与推广,力求形成一种新的教学范式。如隐喻式德瑞克·沃尔科特《爱复爱》、卡尔·桑德堡的《雾》我都做过诗剧场的设计,教学效果都比较好。而《雨霖铃》、《琵琶行》等有叙事性的诗歌就更好操作,这里就不再详述。

3.就学生而言,诗剧场可打开其身体语言。诗剧场与他们的意义最大,当诗歌与“场”重新建立联系,其中会涌现学生真实的、具体的体验与想象。这个过程,对学生的意义非凡,他们可在诗歌中放大自己,用他们的声音、肢体动作,把诗歌从安静的纸上、文字里带往一个个自由的境界,把诗歌文本以外的东西都表达出来了,以一种更直观、可视的方法来诠释诗人的情感;同时,他们又在诗歌中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读者与诗人在诗剧中不断相遇,遇见过去的自己,现在的自己,遇见一个或无数个“我”。演绎他人,何尝不是演绎自己的人生。

参考文献

[1]孙绍振.《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2]王荣生.《阅读教学教什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作者单位:浙江省富阳中学)

猜你喜欢

剧场诗歌教学
诗歌岛·八面来风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论《日出》的剧场性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开心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