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别康桥》课堂教学初探

2018-06-29朱晓婷

新校园·中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再别康桥

朱晓婷

摘 要:《再别康桥》作为新月派格律诗的代表,完美体现了新格律理论,具有音樂美、建筑美、绘画美。本文从这三美出发,设计教学方案,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把握诗人的抒情脉络。

关键词: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再别康桥》一直以来都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常客,它犹如一首华美的小夜曲,充满了自由、潇洒与飘逸的气息,离愁与美景相结合,从而营造了其特有的诗境。新月诗派的代表诗人闻一多提出了诗歌“三美”,即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要求诗歌要有平仄,要有韵脚;建筑美强调诗句的匀称与均齐;绘画美则要求诗人要注重词语的选用,选择明丽的、具有色彩感的辞藻。而《再别康桥》作为新月派格律诗的代表,就体现了闻一多提出的新格律理论。本文从新月派新格律理论的“三美”出发进行教学。

一、前奏:美在音乐美

《再别康桥》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舒缓的节奏和起伏的旋律上,全诗节奏非常柔和,运用叠字、反复重唱的手法,平添了一番缠绵留恋的韵味,具有韵律美。在旋律上注重押韵,将具有同一韵脚的字放在句末,读来朗朗上口,而且首尾呼应,别有一番感觉。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的音乐美,首先要让学生进行朗读,通过朗读学生可以体会到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学生可以找出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萧,桥;来,彩。但是对于虹和梦,溯和歌,这两对韵脚却无法理解。因为这两个地方运用的是中原古韵,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没有了,所以笔者通过吴语使他们理解:虹(同红音)和梦在吴语里都发ong的音 ;溯(同素音)和歌在吴语里一个发sao,一个发gao,都发有ao的音,因为学生大部分是苏州本地人,所以都能很好理解。首尾相同的押韵以及相同的句式,这种重复造成了全诗的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之美,并构成了主题的回旋。

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体会到这首诗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还知道了每节押韵,逐节换韵,陶醉在音乐美中。中原古韵的介入,吴语的运用,又提高了学生对本地方言的兴趣。

二、中调:美在建筑美

古代诗词大多注重诗句的排列,但是现代诗歌在这方面却有些不足。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虽是现代诗,却继承了古代诗歌的优良美德,沿用了建筑之美,全诗文字排列整齐,句式匀称,富有美感。

为了让学生享受到这一建筑美,在这一环节,可以通过提问学生全诗在排列形式上有何特色,让学生看到诗人别出心裁地把每一节的偶数行退后一格,每行的字数稍有增减,使全诗在整齐中富有变化,充满了参差错落之美。每一诗节间空行排列,形成了一个个形状别致的方块体,给人一种整齐之美。这错落与整齐之间有一种奇妙的和谐,形成了视觉上的建筑之美,让人赏心悦目。

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诗歌的建筑美,同时也可以探讨全诗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在用词上的异同,“轻轻”“悄悄”不仅体现了回环往复、完整性结构,更是通过这两个词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变化,学生品味着诗人的离愁别绪,心境跟随诗人而动。

三、高潮:美在绘画美

绘画美是指词藻的选用,即诗歌语言要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意的视觉形象。诗画同源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苏东坡在观赏王维的诗画后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一评价正是诗歌绘画美的绝好体现。《再别康桥》也充分体现了绘画美。

笔者在引导学生体会绘画美的时候,首先让学生以徐志摩的口吻去读诗歌,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听名家配乐朗读,从而进入诗歌情境,让思维发散,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努力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和画面,然后探讨三个问题:第一,全诗描绘了哪些意象;第二,这些意象构成了哪些画面;第三,通过这些意象感受诗人的抒情脉络。学生进入诗歌情境,就能很容易找到那些意象以及所构成的画面,几乎每一节在脑海里都可以勾勒出一幅动人的画面,如作别云彩图、金柳夕照图……这些都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当然全诗的绘画美不仅表现在这些静态的画面上,还表现在动作性很强的词语上,如“招手”“荡漾”等,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画面,给人以立体感。通过这些静态和动态的画面,学生更容易梳理诗人的情感脉络,感受诗人难舍难分的离愁。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陶醉在诗人所描绘的色彩斑斓的世界里,享受着诗人带给我们的美,感受着诗人那复杂的情感。

四、尾声:美在享受美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美”,体会“美”,享受 “美”,朗读这首诗即是在进行一场美的盛宴,在体验一次心灵的旅程。学生从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感受到了《再别康桥》的美,抓住了诗人抒情的线索,把握了诗人的情感脉络。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陶醉在康河的柔波里,享受着诗人给我们呈现的美。

参考文献:

[1]张丽娟.重读《再别康桥》[J].语文教学通讯·D 刊(学术刊),2015(10).

[2]潘丽娜,谢灵.浅析《再别康桥》的三美特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2).

[3]纪俊锋.探寻“三美”体验魅力——以《再别康桥》为例谈新诗的鉴赏[J].语文教学之友,2014(12).

猜你喜欢

再别康桥
解读徐志摩作品《再别康桥》的画面美
徐志摩诗歌漫谈
重温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认知诗学理论对《再别康桥》的赏析与解读
《再别康桥》赏析
《再别康桥》主题浅析
《再别康桥》中抒情美感的品读探究
青草更青处——《再别康桥》赏析
论述《再别康桥》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论《再别康桥》诗歌意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