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几道小学测试题看“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

2018-06-29毛鸿雁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0期
关键词:车费路程题意

◎毛鸿雁

笔者近期接触到几道小学五年级的测试题,深刻体会到小学是培养学生“几何直观”的一个很重要的时期,很多复杂问题都要通过“数形结合”来帮助理解从而达到简化效果,具体可以通过作“线段图”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为简单,可以说“线段图”是学生最早接触的“数形结合”的一种。在此,简单举几个例子说明。

1:今年爸爸48岁,哥哥的年龄是弟弟的2倍,当弟弟长到哥哥现在的年龄时,爸爸的年龄恰好是兄弟俩的和,请问今年弟弟多少岁?

分析:此题放在五年级测试卷中,主要考查学生通过列简单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解决问题的难点是:由于题目条件中涉及的量有点多且抽象,导致学生理不清题意中的各个量之间的联系,很难根据题意直接列出方程。此时若借助“线段图”整理其中的数量关系,就让数量关系变得直观、简明!(如图)

假设弟弟今年x岁,不难理解,“当弟弟长到哥哥现在的年龄”是指经过年后,所以根据题意可以列方程:48+x=2x+3x,从而解决问题。

2:有兄弟两人,哥哥对弟弟说:“我在你这么大时,你才1岁!”弟弟对哥哥说:“我到你这么大时,你已经31岁了!”问,兄弟俩各多少岁?

分析:这是一个推理题,学生解决这个问题遇到的难点是题中的未知量很多,弟弟现在多大?哥哥现在多大?弟弟到哥哥那么大时是多少年后?哥哥在弟弟那么小时又是多少年前?就现有的两个已知量之间很难找到相等关系,会让很多学生觉得无从下手!但是,一旦我们作出线段图将数量关系整理出来,就会轻松理清数量间的关系,容易发现在这个问题中最关键的量是年龄差。(如图)

设兄弟间年龄差为x岁,则根据题意可以列出方程:3x=31-1,从而解决问题。

3:请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三人同时从工厂乘出租车回家,事先讲好三人分担车费,丙最后到达终点付车费90元,已知甲到了全程的处下了车,乙在全程的处下了车。问甲乙分别应付给丙多少车费钱?

分析:这个题相对比较开放,题目中没有说清楚三人按什么方式分担车费。

思路一:如果简单粗暴的解决问题,三人平均分摊车费,那么90÷3=30元/人。而这样的分配车费方式显然不合理,毕竟每人乘坐出租车的路程不一样。

思路二:如果按照每人乘坐出租车的路程比例来看这个问题,甲乘坐的路程占全程的、乙乘坐的路程占全程的、丙乘坐的路程占了全程的1。所以可以将全程分成2份,其中甲占了份,乙占了份,丙占了1份。也就是如果把车费看成“1”的话,甲应该付总车费的÷2=,同理乙应该付总车费的,而丙则应该付总车费的。(如图)

所以甲付15元车费,乙付30元车费,丙则实际付45元车费。

思路三:如果按照出租车实际行驶路程产生的费用来分摊,我们可以把90元车费看作是三段路程的车费总和,每一段车费30元。第一段路程3人平均分摊,每人10元;第二段路程2人平均分摊,每人15元;第三段丙一人承担30元。(如图)

所以,甲付10元车费,乙付25元车费,丙则实际付55元车费。

通过几个例子我们体会到,“数形结合”能启迪思路,帮助理解。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就曾经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借助几何直观进行思考,揭示研究对象的性质和关系,从而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猜你喜欢

车费路程题意
求最短路程勿忘勾股定理
明确题意 正确解答
多走的路程
多种方法求路程
走的路程短
公平的方案
公平的答案
一道课本习题的变式探究
车费
花12美元车费学到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