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内初中“分层走班”策略研究

2018-06-29王俊红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0期
关键词:分层走班分层教学模式

◎王俊红

一、研究背景及社会发展的需要

1.“走班制” 又称为走班制教学,是在中小学开展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真正意义上的“走班制”教学是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历和兴趣愿望选择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这种教学模式,是承认学生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坚信每位学生包括学有困难的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区分层次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逐步提高。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2.国外研究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走班制”教学的国家,全美排名前100名的学校,像加利福尼亚州的皮埃蒙特高中、林布鲁克中学、纽约州的史岱文森高中、新泽西的普林顿中学都是较早实行“走班制”的学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又充分的发展,符合国际社会对合格公民的培养。

3.国内研究 春秋时期的孔子曾强调“因材施教”,也就是著名教育家黄宝国所提倡的差点教育理论,尊重差异,研究差点,缩小差距,共享差别,差点教育是每个学生的幸福奠基,不尊重差异,就是不尊重教育规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和审美的需要。可见,尊重差异就是尊重教育的发展规律。

4.研究动态 已有的走班制的研究,主要是应试教育下伴随考试方向应运而生的一种产物,起初的目的只是为了教学的需要,针对范围主要是高中某些选学科目,以“选课制”巨多,而“分层制”的研究与实行甚少。初中实行选课走班的学校相对较少,有的话,就是像体育、音乐等一些非考试科目,还有就是过多关注选课走班的优点,很大程度上忽视了“选课走班”的弊端。比如"走课"带来的诸如学生评价、教学管理、等一系列问题,没有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大大降低了这种“选课走班”教学效果。

5.学校现状 我们所从教的是一所普通的县城中学,学生之间的差异相当遥远,都在同样一个班级里上课,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听不懂,很多学生课堂收获甚微,为了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和提升,都有各自水平上的收获,在班级之间实行“分层走班”,实行差异教学,我认为很有必要。

二、研究内容及分工

1.研究对象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学生。

2.研究内容

(1)分层走班优点与不足的研究: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深入研究初中生的分层走班,既参考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又要探索新成果。

(2)如何帮助学生正确选班的研究。“分层走班”对初中生来说是一个新鲜事物,学生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不能正确和客观的对自己做出判断,从而导致了他们对选班会出现一定的盲目性,作为教师,我们怎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3)教师合理安排、发挥教师特长的的研究。教师的特长参差不齐,有的善于班级管理,有的善于教授知识,有的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基础层次学生的教学,教师能力稍弱一点无所谓,关键要有耐心,讲解细致。拔高班层次的学生要求教师知识面广,阅历多,经验丰富,讲课利索有深度,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

(4)“走班教学”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促进不同个体发展的研究。强化A层次学生的学科优势,真正着眼于为国家培养尖端人才,也就是通常说的培优教育。突出B层次学生的重要性和广泛性,真正实现教育教学的本质。重视C层次学生,凸显因材施教的重要性,督促差生的转化和进步,尊重每个学生学习的规律,给每个学生进步的空间和机会。

(5)不同授课层次下,学生评价方式的研究。学生本来在一个行政班,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水平,如何真正实现各类学生的不同评价,将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3.主要目标 研究和解决以下几方面的主要问题,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分层走班”的利弊,力争理论创新。

(2)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尤其是因材施教的能力。

(3)通过研究,调动所有学生学习的热情,为学生一生的长远发展奠基。

(4)通过研究,带动全县乃至更大范围开展“分层选班”教学模式,提高办学水平。

三、研究思路和过程

一个年级每三个班相互结合,制定相同的课程表,按学科划分,例如数学课,在进度相同的前提下,A班学的快一点,深一点,更高层次,更高领域的对这一节知识进行研究,不但挖掘知识的广度,还要挖掘知识的深度,让学生在现有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和能力的两大飞跃,B班学生进行常规教学,组织学生不断探究,不断思考,准确掌握知识,领会知识,并会解决有关问题以及灵活运用。C班学生主要是兴趣和能力都稍低的学生,我们就从基础知识入手,从培养学生的兴趣着眼,耐心的引导,积极的引领,给学生足够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培养学习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让学生有收获,有成效,不是只在课堂上等下课,毫无所学,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随着知识的积累,学生的德育方面也会得到改善。

具体方法如下:A、B、C三个班级教师分别有M、N、G三位教师协作完成,授课深度和广度可以不同,授课进度必须保持一致,讲授内容三人要精心备课,高度保持三个兴趣班的不同层次,不同梯度,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学期末,不同学生均达到虽程度不同但都符合课标要求,最后,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评价机制,主要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一是试卷分A、B、C卷,不同的学生分发不同的试卷,然后把分数同样评价,《附表一》二是发同样的试卷,对不同学生的分数进行不同的比例折算。《附表二》

《表一》

《表二》

表二说明:A班学生考了10分,直接计入10分,B班学生考了10分,计入12分,C班学生考了10分,计入30分。

不管选用哪种评价方式,都要基于以下几点:

(一)强化A兴趣班学生的学科优势,培养A兴趣班学生的各种能力,真正着眼于为国家培养尖端人才,为国家的更加强大培养人才,也就是通常说的培优教育。

(二)突出B兴趣班学生的重要性和广泛性,毕竟他们才是学生的绝大多数,注重学生掌握知识的前提下,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教育教学的本质,教育是大多数人的教育,不是一小撮人的教育,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单凭少数人是做不到的,集体的力量才是伟大的。

(三)凸显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培养较差学生的学习兴趣,督促差生的转化和进步,尊重让每个学生学习的规律,给每个学生进步的空间和机会。

四、研究的可行性、步骤和方法

可行性:

1.作为初中教师,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方法还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和新的理念,教师课容量和难度相对较小,有足够的时间投入教科研活动。因此,在我们初中开展还是非常有利的。

2.整个数学教研组的积极参与和热切关注,为课题的顺利实施创造了条件。

3.以校长为代表的领导小组对本课题的实施提供了便利的通道,从而促进了年级组及各班级对本课题的重视。

研究步骤:

①第一阶段:认真分析,确立适合我校形式的分层走班。

②第二阶段:积极查阅有关文献和资料,研究实行这种教学模式的案例,总结经验,并联合班主任、学生家长做好各种准备。

③第三阶段:每三个行政班相互结合,在初二年级初步实验。

④第四阶段:总结经验,把自己的研究上升成理论,写成论文或实践报告,从而变为成果性的东西,以便更多人学习与使用。

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以问卷调查法、文献搜集法、经验总结法等等。

①文献研究法。搜集分层教学和选课走班的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寻求理论支撑,借鉴国内外的实践经验和教学案例,正确把握课题研究方向。

②行动研究法。研究紧密结合教学实践,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以人人发展为宗旨。

③问卷调查法。在学生分层前,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了解和把握学生,帮助学生正确的走班。

④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反思研究中的经验教训,及时收集研究中的资料,进行有效地归纳、概括,从而科学地揭示教学研究中的规律,最后形成有一定价值的研究报告。

五、在学术思想、学术观点、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特色和创新

著名教育理论家黄保国教授曾说:“做你自己,因为别人都有人做了”,我们的选课走班先“选”后“走”,首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真实需要和客观分析,真正实现分层意义上的选课走班,针对不同情况分层教学,A、B、C班教师要根据教师能力及教学风格、教学特点来划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管理,不同的教学。

(1)分层备课。根据学情和能力设计不同个性化教案,包括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提问问题、编制不同的作业等。

(2)分层侧重。课堂上,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参与其中,学有所获。

(3)分类评价。然后根据不同的评价机制做出评价,并伴随学生的发展及时调整,重新分层选班,以保证每个孩子吃饱与吃好,并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正确的分层是选课走班正常进行的前提,因此,我们要坚持集体备课,以教研组为单位,从备知识到备学生,确保每个学生不掉队,保持学习的执着与热情。

在全县初级中学普遍推行“分层走班”,缩小各学校间,各学生间的差距,让每个学生幸福的享受教育的欢乐与成就感,让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大力提高我县乃至全市的教学成绩。

参考文献:

[1]通讯员.吴立云.初中“分层走班”如何走得既快又稳?[N].绍兴日报,2017-09-27(013).

[2]吴梦秋.浅谈九义校初中学段分层走班的教学模式[J].校园英语,2017(28):133.

[3]张璇.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分层走班制教学管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分层走班分层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高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浅谈分层走班对英语教师的新要求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太平路中学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探索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高中必修课分层走班制背景下物理教学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