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对肛肠手术患者麻醉效果、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尿潴留的影响*

2018-06-28臧晓亚

陕西中医 2018年7期
关键词:腰麻肛肠疼痛感

臧晓亚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洛阳 471300)

肛门直肠类疾病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位置隐蔽,但往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2],如痔疮、肛裂、肛周感染等由于其特殊的位置因而疾病发生后采取保守治疗措施效果欠佳,如不能及时手术治疗,将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外科治疗成为众多肛肠患者的首选。但肛周神经、血管、肌肉分布异常丰富,解剖学复杂,对外界刺激非常敏感,正因为如此,充分有效的麻醉对降低肛门周围神经敏感性、减轻手术过程中患者疼痛等不适感,甚至降低并发症的产生均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一方面选择安全有效的麻醉成为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手术麻醉的要求日益增多,开展无痛、微创、安全、损伤小、不良反应少的麻醉方式成为临床麻醉工作需要研究的重点及难点[3]。近些年,随着技术及麻醉药品的发展,以低位腰麻为代表的麻醉方法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该方法可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降低患者术中疼痛感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4]。但临床实践中发现,尽管采用低位腰麻可以保证肛肠手术顺利进行,但仍有部分患者麻醉效果差,甚至术中疼痛感明显,术后不良反应多,因此成为临床工作的难题[5]。针刺作为中医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在麻醉镇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既往研究显示,针刺麻醉在麻醉手术中协同止痛,减少麻醉药物使用剂量,促进患者术后苏醒,降低术后麻醉剂相关的不良反应,改善整体手术体验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一些基础研究认为,其作用机理在于可以提高患者疼痛耐受度、刺激5-羟色胺的产生,因此起到协助镇痛、麻醉的作用[6]。另有说法认为,针刺麻醉可使机体处于轻度应激状态,促进肾上腺素、皮质醇等应激相关激素水平的分泌,提高手术过程中的耐受力,减轻低氧对神经系统的损伤,因而加快术后恢复。鉴于此,本研究以针刺联合低位腰麻对35例肛门直肠手术患者进行麻醉,并与单纯低位腰麻35例对照,观察对患者麻醉效果、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尿潴留情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普外科就诊的行肛门直肠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男24例,女11例,年龄20~75岁,平均(65.1±2.3)岁;对照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19~75岁,平均(66.2±2.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等一般临床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肛肠病诊疗学》中肛肠疾病的诊断;经治医师确定需行择期外科手术患者;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需行急诊手术者;合并消化道恶性肿瘤或其他肛肠病变者;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风湿疾病活动期、过敏体质患者;有晕针史者;所选择的穴位附近皮肤感染、破溃者;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术前采用低位腰麻法麻醉,选择第2-4腰椎间隙进行穿刺,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注入0.75%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50403,珠海润都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测感觉平面确定给药量。治疗组在对照组麻醉进行同时加针刺麻醉,由我院中医科针灸医师操作,针刺选择穴位为双侧三阴交、合谷、足三里。常规消毒后,用0.30 mm×40 mm针灸针刺入相应穴位,留针30 min ,每次持续捻转约30 s。两组患者术后观察1周。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麻醉效果、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出汗、肛门下坠感)发生率及尿潴留发生率情况。

麻醉效果:术中记录麻醉成功时间、术中镇痛时间,并依据肌肉松弛度、术中疼痛感、手术过程是否顺利评价麻醉效果,其中肌肉松弛度良好、术中无疼痛感、手术顺利评定为一级,肌肉松弛度略差、术中有轻微疼痛感、手术过程中需应用镇静、镇痛药物的评定为二级,肌肉松弛度差、术中疼痛感明显、需更换为全麻或其他麻醉方式的评定为三级,统计一级及二级麻醉效果患者比例。

术后不良反应:统计手术后新发的恶心、出汗、肛门下坠感患者数量,并计算比例。

尿潴留情况:统计手术后新发的尿潴留患者数量,并计算比例。

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数据处理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对比 由表1可见,治疗组诱导麻醉成功时间、术中镇痛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35例患者中,达到一级及二级麻醉效果患者共31例(88.6%)明显高于对照组25例(71.4%)(P<0.05)。

表1 两组诱导麻醉成功时间、术中镇痛时间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及尿潴留发生率比较 由表2可见,治疗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出汗、肛门下坠感)及尿潴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及尿潴留发生率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讨 论

肛肠疾病因其特殊的位置且病变多样复杂,是普外科常见病[7]。临床诊疗过程中,常见疾病包括肛裂、内痔、外痔、混合痔、肛瘘、肛周感染等,如不及时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身体及心灵双重打击。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手段发展及外科手术技术的成熟,手术治疗为该类患者带来福音[8]。但不论手术方式如何发展,麻醉始终是手术能否成功的关键一环。无痛、安全、微创的麻醉方式成为众多患者选择麻醉方式的必要条件,有效的麻醉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9]。肛门周围神经分布丰富,对疼痛刺激非常敏感,因此术前充分的麻醉,可达到降低肛门周围神经敏感性、减轻手术过程中因牵张等操作产生的疼痛感,为手术保驾护航、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肛肠手术的麻醉方式有多种,包括肛周浸润麻醉、肛周神经阻滞麻醉、低位腰麻、骶尾管麻醉、鞍麻、全麻等。肛周浸润麻醉是将麻醉药在手术切口及附近部位进行直接注射,有多点、多层浸润等方式,临床应用相关较广,很多浅表组织器官的手术均采用此法,对一些年龄偏大、心肺功能相对较差的患者来说较为合适,但其缺点在于麻醉药物作用作用范围局限、持续时间短,手术过程中需要不断补充药物剂量,因此易造成药物浓度蓄积、过量,限制该种麻醉法在肛肠手术中的应用。骶尾管麻醉是通过生理性裂孔将麻醉药物注射至骶管内,对骶管内脊神经进行阻滞,该种操作由于每个人的骶尾管的生理变异极大,操作成功率相对较低,且对麻醉师技术要求高,骶管内静脉丛密集,稍有不慎则容易造成损伤出血,故相较其他几种麻醉方式来说发生麻醉剂毒性反应的几率更高。随着研究的深入,与其他麻醉方式相比,低位腰麻因其阻滞平面相对较低、操作简单易行、诱导麻醉时间短、麻醉效果固定且上佳,被越来越多的麻醉医师所采用,本试验所采用的就是低位腰麻[10]。但尽管麻醉方法及手段层出不穷,患者麻醉效果满意度越来越高,手术也越来越顺利,但仍有部分患者麻醉效果欠佳,手术配合度差,导致手术成功率下降,未能解除患者病痛折磨,成为麻醉医师面临的难题。同时,麻醉术后不良反应、尿潴留[11]等情况的发生也为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

现代医学认为麻醉效果与麻醉方式的选择、麻醉师操作的熟练度、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精神状态、性别[12]等均密切相关,单纯提高麻醉药物剂量、改变麻醉方法并不能完全实现令人满意的麻醉效果。中医学认为,肛肠疾病患者多存在气滞血瘀、经络不通。目前广泛采用的腰俞穴麻醉是由传统中医穴位麻醉联合西医麻醉药品的一次成功尝试[13]。除此之外,针刺麻醉也是基于经络、脏腑等理论,在大量临床实践基础逐渐发展形成,可疏通脉络,调理气血平衡,对症止痛,研究显示针刺麻醉可显著降低患者术中疼痛感。有临床研究证实,这与针刺治疗改善组织血液循环、提高患者痛阈有关[14-15]。但目前有关针刺麻醉的研究尚少,考虑到肛肠患者对麻醉手术的高要求,采用麻醉过程中加予针刺麻醉,观察对肛肠手术患者麻醉效果、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尿潴留情况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诱导麻醉成功时间、术中镇痛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达到一级及二级麻醉效果患者(88.6%)明显高于对照组(71.4%),且治疗组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出汗、肛门下坠感)及尿潴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了通过中医辨证论治,联合西医治疗,能显著提升肛肠手术患者麻醉效果,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及尿潴留发生率,方法安全有效。

[1] 张彩虹,杨美玲,葛昌甫, 等.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结合高压氧促进肛肠病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4):461-462.

[2] 江 维,张虹玺,隋 楠,等. 中国城市居民常见肛肠疾病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2016, 32(10): 1293-1296.

[3] 陈 梦,滕永杰. 中西不同麻醉方法在肛肠手术患者中麻醉效果对比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2018,34(1): 67-68.

[4] 马 伟,郁银花,李 慧. 小剂量低位腰麻和骶管麻醉在肛肠科手术中的比较[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 9(1): 127-128.

[5] 崔 蕊,曹 勇. 肛肠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4): 49-50.

[6] 张 晶. 针刺痔疮穴联合中医熏洗坐浴缓解老年肛肠术后疼痛效果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 4(17): 127+130.

[7] 任东林. 肛肠疾病治疗中的关注点[J]. 临床外科杂志, 2018,26(4): 245-247.

[8] 刘海霞. 肛肠疾病外科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 621.

[9] 王 勇,何春艳. 微创腰麻、硬膜外麻醉与骶麻在肛肠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 中国当代医药, 2016, 23(3): 49-51+54.

[10] 黄振强. 不同麻醉方法应用于肛肠手术的临床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 3(35): 6912-6913.

[11] 李幸幸. 简析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15): 106+108.

[12] 董如建,何 锐,李玉红. 性别差异对肛肠手术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半数有效浓度的影响[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5,20(2): 188-193.

[13] 张彩霞,魏晓琴,李向军. 中医肛俞穴麻醉对肛肠科手术效果的影响[J]. 新中医,2017,49(5): 116-117.

[14] 李阳波,田学勇,王 靖. 针刺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疗效观察[J]. 陕西中医, 2015,36(1): 100-102.

[15] 韦 娟,付 荣,缪红莉. 中医熏洗坐浴与针刺痔疮穴治疗老年患者肛肠术后疼痛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6(10): 1062-1064.

猜你喜欢

腰麻肛肠疼痛感
情绪干预及注射手法对儿童预防接种疼痛感的影响
保留自主呼吸浅全麻复合腰麻在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治疗体会
试论寒烟、李南、荣荣诗歌中的疼痛感
常见肛肠疾病的诊治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双胎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
微创腰麻联合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64例临床评价
活血润肠汤治疗肛肠术后便秘40例
中医护理干预肛肠术后患者排便50例
针刺联合坐浴治疗老年肛肠术后疼痛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