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患者眼压及预后的影响

2018-06-28冯淑杰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巩膜缝线小梁

冯淑杰

(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急诊科,河南 安阳 455000)

青光眼为临床上较为多见的一种终身性眼病,多伴有眼痛、视力锐减、眼胀以及畏光等症状[1],往往由于眼压持续性增高而引发视神经不可逆损伤,损害患者视功能,可对患者视力健康、生理与心理健康等造成不利影响[2]。目前有效降低患者眼压、最大限度保护并挽救患者视功能是临床治疗青光眼的重点所在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方法,其中传统小梁切除术已被用于治疗临床各类青光眼,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传统小梁切除术术中难以对巩膜瓣缝合线进行有效调控,故而极易出现过松、过紧缝合等现象,增加术后黄斑水肿、浅前房、滤过泡失败等并发症,影响手术治疗效果,更为严重者可致手术失败,增添患者身心痛楚以及经济负担,临床应用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3-4]。近年来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临床逐渐开展并普及,该术式在青光眼治疗中可充分利用可调节缝线与丝裂霉素C,进而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经临床统计发现,该术式因具有成功率高、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已日趋受到患者与临床诸多医师的一致青睐,逐渐取代传统小梁切除术[5]。本研究将传统小梁切除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用于治疗青光眼,以观察两种术式对患者眼压及预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青光眼患者86例(92眼)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以及其家属知晓本研究内容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均无手术禁忌证者,本研究已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43例46眼)与观察组(43例46眼)。对照组中男性23例25眼,女性20例21眼;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48.25±4.18岁。对照组中男性25例26眼,女性18例20眼;年龄37~73岁,平均年龄47.85±4.06岁。两组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选者术中各项操作均于显微镜下完成。对照组实施传统小梁切除术,患者均实施表面麻醉与球周浸润麻醉,结膜瓣制作以穹窿部为基底,实施烧灼方法对浅层巩膜进行充分止血,并采用角膜缘作为基底做梯形巩膜瓣,厚度:1/2巩膜厚度,大小:4 mm×3 mm,并取角膜缘侧切口,将房水放出,切除巩膜瓣下周围虹膜组织与小梁组织,并注意虹膜根部切口>巩膜小梁切口,瞳孔恢复之后冲洗切口,缝合结膜组织与巩膜瓣,并将2.5 mg地塞米松注射于下方结膜下,并行常规敷料盖眼。观察组运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两组手术方法一致,但在制作巩膜瓣完成后,于巩膜瓣下放置棉片(浸泡0.2 mg·mL-1丝裂霉素C),并于3 min之后取下棉片,采用200 mL生理盐水冲洗手术区,采用25号针头于患者颞侧角膜缘1 mm处进行前房穿刺,将巩膜瓣两端缝合,并于巩膜瓣两侧切口外置可拆缝线,并于缝线打结前实施房前重建,调节缝线松紧至无明显渗液,房前形成良好后对缝线进行结扎调节,手术完成。术后均采取典必殊眼液点眼,并给予抗生素药物以避免感染,术后3-14 d有效依据患者眼压、前房深浅等于裂隙灯下拆除缝线,并按摩眼球。

1.3 评价指标

于术前、术后1个月以及6个月、12个月时对两组眼压进行观察,并统计两组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恶性青光眼、前房出血、黄斑水肿、浅前房、低眼压等。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眼压

术前、术后第1个月两组眼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6、12个月眼压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并发症

观察组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术前、术后不同时刻眼压对比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青光眼属于一种致盲性慢性眼科疾病,对患者眼球各组织与视功能危害较大[6]。目前小梁切除术为青光眼患者优选治疗方法,并经过临床不断的完善与改进之后,已成为目前治疗青光眼典型术式[7-8]。临床实践发现,传统小梁切除术是既往临床常用手段,但由于该术式无法对巩膜瓣缝合线进行良好调控,进而增加了术后相关并发症,甚至可导致滤过泡瘢痕化而阻滞滤过道,造成手术失败,基于此,积极优化探求一种更为高效的治疗方案对该类患者而言极为重要[9-10]。

表2 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例(%),n=46)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近年来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临床眼科疾病治疗中得以开展应用,该术式是在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基础上,将可调节缝线与丝裂霉素C有效结合,以促进前房深度在手术完成短时间内快速恢复并加以维持[11]。从本研究结果中可看出,术后两组眼压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提示出较常规小梁切除术相比,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更有助于对眼压进行控制,改善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视力早日恢复。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采用抗代谢药物与巩膜瓣牢固缝合可有效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保障手术安全性与成功率,进而改善手术治疗效果与预后。与黄继琴[12]等研究结果相似,故而进一步证实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利于降低滤过泡生成率、促进患者视力健康。国内诸多研究证实,可调节缝线利于维持患者正常功能性滤过,故术中采用可调节缝线缝合巩膜瓣,进而可有效预防过强的房水滤过,降低术后低眼压与早期浅前房发生几率。同时手术完成后依据患者滤过泡形态大小、前房形成状况以及眼压高低等调节缝线,进而为房水滤过营造更为有力条件,提升手术实施质量与成功率。临床治疗发现,术后滤过泡瘢痕形成为影响滤过性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但经研究证实,滤过性手术实施期间采用丝裂霉素等抗代谢药物可对DNA结构与功能进行破坏,进而阻碍了成纤维细胞增殖,达到预防术后滤过泡瘢痕生成目的,从而对手术成功率与远期眼压控制效果产生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有助于提升对青光眼患者远期眼压控制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术后视功能与预后,可作为临床上治疗青光眼较为理想术式。

1 孙晓萍,王静,李海威,等.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6, 34(05): 411-414.

2 唐冰花,邵明希,李圣杰,等. 外周血脂质水平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关联研究[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7, 40(03): 211-216.

3 谢海娟.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与开角型青光眼的对比研究[J]. 国际眼科杂志, 2016, 16(07): 1353-1355.

4 王怀洲,李猛,胡曼,等. 微导管引导的小梁切开术治疗多次手术失败的儿童青光眼的疗效观察[J]. 中华眼科杂志, 2017, 53(03): 203-206.

5 王润,王波,陈建卓,等.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对青光眼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研究[J]. 东南国防医药, 2015, 17(05): 493-495.

6 赵晓华.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探讨[J]. 中国基层医药, 2016, 23(09): 1371-1374.

7 田静,潘绍新.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生物羊膜植入在闭角型青光眼中应用[J]. 临床眼科杂志, 2014, 22(05): 448-450.

8 罗顺利,许泽广,梁春正.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康柏西普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J]. 眼科新进展, 2016, 36(11): 1076-1078.

9 杜青卫,杨林声. 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J]. 国际眼科杂志, 2015, 15(10): 1766-1768.

10 张露元,朱小华,邓莉.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临床观察[J]. 中国医师杂志, 2014, 16(04): 459-460.

11 周林,周岚.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临床观察[J]. 海南医学, 2016, 27(04): 591-593.

12 黄继琴.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中国急救医学, 2016, 36(z1): 47-48.

猜你喜欢

巩膜缝线小梁
巩膜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小梁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外科缝线标准中线径问题的研究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巩膜镜的临床应用
补缺
缝线抗议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临床意义探析
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