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分析与对策
2018-06-25余丽萍李源园马晓婷李有香
余丽萍,李源园,马晓婷,李有香*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 昆明 650032)
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分析护理不安全因素,并且针对护理不安全因素采取护理措施十分必要,目的在于避免发生不安全因素,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为新生儿安全提供保障[1]。且随着近年来社会生活的发展,人们对于新生儿护理质量的追求也在逐渐提高,如何提高护理质量也一直是新生儿护理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本研究旨在明确新生儿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护理干预效果,故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416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采用分组对比的方式进行研究,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05月~2017年05月我院新生儿41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新生儿入院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08例。其中,试验组男:女=32:20,年龄1~5 d,平均年龄(2.4±1.2)d;对照组男:女=31:21,年龄1~4 d,平均年龄(2.1±1.1)d。两组新生儿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观察病情、监测体征、环境护理、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试验组分析护理不安全因素,并且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具体内容如下:
1.2.1 分析不安全因素
组织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主要的不安全因素包括:第一,人员素质因素。有些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的技能,存在没有及时了解新生儿需求的问题,最终导致发生不安全事件。第二,质量管理因素。护理管理者没有严格管理护理质量,缺少防范不安全事件的意识。第三,人员配置因素。护理人员排班制度存在缺陷,无法对实际工作需要进行满足,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压力,对工作效率产生了影响。
1.2.2 采取相应护理对策
针对不安全因素采取护理对策,具体护理对策包括:第一,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将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和技能提高,从根本上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护理管理人员所必备的预见性意识进行培养。第二,规范新生儿护理流程,充分运用和落实工作责任制度。第三,结合护理人员的需求对排班制度进行优化,制定完善的交接班制度。第四,制定全面、科学的质量管理相关制度,定期开展评比,并且针对护理工作质量评比结果给予相应的奖惩处理。
2 结 果
对照组共计40例新生儿发生护理小差错,发生率为19.23%,实验组共计8例新生儿发生护理小差错,发生率为3.85%,实验组新生儿护理差错发生率更低,说明实验组新生儿护理质量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共计156例新生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实验组共计200例新生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实验组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结果比较[n(%)]
3 讨 论
由于新生儿较为稚嫩和娇贵,因此,护理人员工作量较大,难免出现工作疏忽[4]。而护理工作也是在新生儿家属的监督下进行,一旦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势必引发护患矛盾,降低护理质量。护理质量作为衡量医院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得到了医院各部门的重视,如何提升护理质量也是医院及科室研究的重要课题[5]。本文旨在研究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及其护理干预的实际效果,通过与常规护理进行比较后发现,新生儿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人员素质因素、质量管理因素以及人员配置因素等。生儿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提出了具体的护理干预对策,包括定期培训、强化管理、合理排班、健全制度等。
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新生儿护理质量明显更高,两组新生儿护理质量相关数据对比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新生儿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证实,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分析不安全因素,采取护理对策,不仅能够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新生儿护理体验,还可以和谐护患关系。因此,应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不断推广。
[1] 赵琳琳.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探讨[J].医学信息,2015,28(8):186.
[2] 沈甲之.新生儿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与防范措施[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2):117-119.
[3] 马安莉,孙菊玲,吴 玲,等.母婴同室病房中不安全因素与护理安全管理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7):1812-1814.
[4] 张晓文,白艳娟.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初探[J].养生保健指南,2017,(9):153.
[5] 李 磊.浅谈不安全因素分析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4,(21):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