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与习作指导课的生成策略
2018-06-23谢海燕
谢海燕
【摘要】口语交际与习作指导课,都是指向表达的。教学内容决定了这一类课比阅读教学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的内容更重要,一堂课的精彩与亮点,也往往是由动态生成的内容决定的。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随时修正教学设计中的不恰当之处,从学生的发言中发现可贵的生成点,引领孩子们到达更远的地方,这样会有精彩的生成,会有更美丽的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习作指导;表达;课堂生成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要上好任何一堂课,精心设计是极其重要的,但我们更应该重视的是课堂内的动态生成。相对阅读教学,口语交际和习作指导课,生成的东西更加重要,因为指导学生说和写,必须在学生现有的学习状态下进行指导,才是切实有效的。
下面,笔者结合具体的课例,浅谈一下口语交际与习作指导课中“生成”的策略。
一、口语交际课中,教师要保有足够的敏锐,抓住学生出现的个性化错误信息,发现并弥补自己在设计时没有关注到的问题
口语交际课和阅读课一样,需要精心设计,但是课上碰到的不确定性比阅读课中碰到的会更多,无论多么精心的设计,都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在面对具体的学生不同的学情时,往往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老师如果保有足够的敏锐感觉,抓住学生出现的一些信息,发现并弥补自己在设计时没有关注到的问题,就会有精彩的生成。
我们来看一节课,二年级的口语交际——《奇妙的动物世界》,里面有这样一个环节:
师:现在请哪个小动物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样子?
生1(带着老虎头饰):大家好,我是小老虎,我的羽毛黄黄的……
(师适时指导更正为“毛”或“皮毛”)
生1(继续):我的爪子尖尖的,非常有力气。我的牙齿尖尖的,很锋利。我的腰很粗……
师:还有其他的小老虎帮助补充一下你们的特征吗?
生2(带着老虎头饰):我的头上有一个“王”字。
师:两只小老虎商量一下,应该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才能让大家更好地认识你们呢?
在老师的指导下,两个孩子合作,从整体到局部,从头到爪 子,清楚地介绍了老虎的样子。
这个环节中,老师的指导就是一个精彩的动态生成,因为从设计来看,老师只打算指导学生抓住特征来介绍外形,但老师敏锐地觉察到了学生的问题,就是抓住了特征,但顺序混乱,于是相机进行了指导。这样的生成多么精彩!
二、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切实保证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课堂生成才能真正达成
学生不一样,水平参差,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现有的能力及学习困难做出评估,灵活应对,加以指导,才能在更大的程度上达成教学目标。
我们来看一个六年级的口语交际课例《学会生存》,老师的设计不错,让学生围绕“学会生存”,采用“问题—思考—分享”的方式进行交流。在学生充分进行小组交流之后,老师请了一个小组,汇报他们提出的问题及讨论的结果。这个小组的发言最明显的长处是声音洪亮,落落大方,信息丰富。但老师很着急,牵着学生赶紧归纳出“举出事例、思路清晰,表达有条理”等表达技巧。实际上,在下面听的学生并没有听出这一小组的发言有条理,发言的学生也确实没有做到。教师的教学流程完成了,但学生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如果老师能从学生的发言中捕捉他们的长处和缺陷,指导他们整理思路,分点说明,有条理地说。这样,才能真正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
同样的,在另一节五年级的口语交际课《学会劝说》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老师设置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劝说爷爷不要抽烟,三五个同学发言后,归纳劝说的技巧。学生的发言中做到了“以理服人”,听的同学也只听出了“以理服人”,但老师就生硬地扯到了“以情动人”上。这一个环节中,发言的学生还没有做到“以情动人”,老师如果示范一下,引导学生去体会并练习,才能切实达成教学目标。照着教学设计板书了这几个字,是没有什么效果的。
三、抓住学生发言的亮点进行指点,带着学生从最近的地方出发,到达尽可能远的地方,会有精彩的课堂生成
来看五年级的习作指导课《用歇后语编故事》,教师以“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为例,指引学生在理解歇后语意思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编出的故事要完整并且有意思。学生很快就编出了自己的故事并上台表演,故事完整。在學生评价时,有一个学生说:“黄鼠狼的语言不够亲切,不具备很大的迷惑性,但鸡一下就开门了,好像鸡很笨一样。”老师说:“你觉得他们编的故事还是不够有意思,对吧?”但是老师到这里就停了,没有再就学生提出的这一评价意见进行指导了。
实际上,这个学生的评价可以成为一个美丽的生成契机。老师或许只要问一句:“那你给他们的建议是什么呢?”惊喜可能就在拐弯处等着了。也许学生会说,“不要一下就给黄鼠狼开门,可以让黄鼠狼多想几个办法,增加一点波折。”这样的话,老师适时指导学生,要让故事变得有意思,就得有曲折的情节,“文似看山不喜平”。
“有意思”是老师的一个要求,也是老师希望学生编的故事能达到的程度。在大多数的孩子都能将故事写生动的情况下,老师要是能抓住生成的契机,有效指导学生注意情节的曲折性,那么学生编的故事就一定能“更有意思”了。
综合以上课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表达课上,生成的内容非常重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随时修正教学设计中的不恰当之处,从学生的发言中发现可贵的生成点,引领孩子们到达更远的地方,这样会有精彩的生成,会有更美丽的课堂!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