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分析

2018-06-23赵林

系统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化学法尿沉渣尿常规

赵林

山东省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心医院检验科,山东新汶 271219

近些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半自动与自动化仪器设备的出现与普及,尿沉渣镜下检查技术与干化学检查技术逐渐应用于尿常规检验中,但是上述两种检验方法的工作原理不同,因此,检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差异,可采取联合检验方式进一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从而为临床实验提供更加科学可靠的参考依据[1]。为了对上述两种检验方法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分析,该次研究收治2015年1—12月至该院就诊的320例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门诊与住院部收治的320例患者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医护人员同所有患者详细讲解了该次实验的目的、方法、意义等,获得所有患者的知情同意,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该次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同意。

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其中常规组共有160例,实验组共有160例。常规组患者中男性85例,女性75例,年龄最小的20岁,最大的68岁,平均年龄(45.25±3.47)岁;实验组患者中男性 88例,女性 72例,年龄最小的21岁,最大的69岁,平均年龄(45.74±3.58)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均衡性分析后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的可比性良好。

1.2 方法

干化学法:先进行空白对照与质控监测,后采取尿液分析仪进行实验,等到仪器各项指标显示正常后进行检验。采取干化学试纸带,其中试纸带事先应干燥保存,将试纸条浸入需要检测的尿液中1 s后拿出,并采取清洁滤纸将多余的尿液吸去,将试纸带置入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上进行检验。

尿沉渣法:依照仪器操作说明书上的内容进行操作,收集受检者的尿液标本(10 mL)后充分混匀,并加入离心管内,其中分析仪的相对离心力标准值为400.0 g,连续离心5.0 min,之后弃上层清液9.8 mL,获取0.2 mL剂量的剩余尿沉渣,后采取双盲法取尿沉渣一滴置于载玻片上检查,等到确定尿沉渣分布情况后,采取高倍镜计数10个视野内细胞。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检验方法的细胞检出率与错误率。

1.4 统计方法

采取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记录两组受检者的相关资料,细胞检出率与错误率均采用百分比、率表示,χ2检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细胞检出率

实验组患者红细胞与白细胞的检出率分别为70.63%与66.25%,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详见下表1。

表1 比较两组检验方法的细胞检出率[n(%)]

2.2 错误率

实验组患者检验错误率为1.88%,常规组为20.63%,实验组错误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检验方法的错误率比较[n(%)]

3 讨论

尿液分析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检测项目,不少肾脏病变早期便可出现蛋白尿与尿沉渣中有形成分,对于某些全身性病变与身体其他脏器影响尿液改变的疾病可进行临床诊断,包括糖尿病、肝胆疾病、血液病、流行性出血热等,可为引起血液生化成分改变的疾病的安全用药、健康水平评估等提供数据支持[2-3]。尿常规在临床上属于一类重要的初步检查项目,一旦发现受检者尿异常,通常是肾脏或者尿路疾病的首个指征。目前临床上对尿液样本进行检验的较为常见的方法包括干化学分析方法与尿沉渣法,其中尿沉渣法是近些年来随着分析仪与试剂带技术的改进,并对尿液样本进行检验的方案。若将上述两种方法进行联合检测的优势包括:可以将定量红细胞、定量白细胞检出率提高,并有效提高尿常规检验准确性,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分析尿液干化学与尿沉渣检查方法的原理各不相同。其中尿干化学检查方法主要是依据试带上的化学模块和尿液进行化学反应,并依据反应后的颜色变化情况对尿液中需要检测的项目含量进行分析判断,并依据尿液标本中的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和亚铁血红素水平对红细胞含量进行分析判断[4]。若尿液中出现大量的细菌繁殖与有肌红蛋白时,将出现假阳性结果[5]。若检测样本中的红细胞脆性增加或者红细胞受到重力作用的沉淀时,将会出现假阴性结果[6]。该类检测方法可依据尿液标本中白细胞的中性粒细胞酯酶发生重氮盐反应,并与染料进行结合后出现紫色,依据反应出的颜色深浅度对白细胞含量进行分析判断。另外,考虑到酯酶仅仅存在中性粒细胞内,当其他的白细胞增高时,将不会与试剂发生反应,并出现假阴性情况,且若患者口服抗菌药物后,将可能出现白细胞假阴性结果。干化学检验方法具有耗时短、操作简便、不会受到检验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等特点,但是会受到尿液中其他物质水平、环境等因素的影响[7-8]。

尿沉渣实验属于一类可以较为直观地观察尿液中有形成分的一类检验方法,要求操作人员需要熟练掌握红细胞、白细胞等具体情况,利于获取更加准确的检验数据。尿液显微镜检查有形成分,便于及时发现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结晶等,其中红细胞增多表示尿路出血,红细胞形态便于确定出血是来自下尿路或者肾小球。白细胞或者脓细胞增多则说明可能伴有尿路感染现象,管型增多表示可能伴有肾小球肾炎、肾功能减退,结晶形态特殊表示可帮助确定是否为高尿酸症、胱氨酸尿、药物结晶等。实际进行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标本:选择晨尿,并在采集标本后的1 h内完成检查,否则需将标本兑入甲醛并放置于4℃的环境下保存。②染色:要求恰当的染色时间,若染色的时间较长,将会导致淡染细胞往浓染细胞进行转化,需及时进行临床识别。甲苯胺蓝染色利于对管型与细胞进行鉴别,从而对管型与细胞核结构进行观察,以防出现漏检情况;巴氏染色容易对上皮细胞进行识别,操作方法较为复杂,过氧化物酶染色容易对上皮细胞管型与粒细胞管型进行识别[9]。

实际进行尿常规检查时,通常应留取新鲜的晨尿作为尿液标本,这是由于受检者夜间饮水量较少,肾脏排到尿液中的多种成分会储存于膀胱内并浓缩,容易被检查出,将阳性检出率提高,其他时间段随机留取的尿液也可作为实验标本,但是宜留取中段尿,具体注意事项包括:①进行尿常规检查时,留取的尿液标本量应≥10 mL。②女性留取尿液标本应避开经期,以防阴道的分泌物进入尿液内,导致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③最佳留取中段尿液,且许多肾脏疾病患者存在疑惑,进行尿常规检查时为何要有意识留取中段尿液,依照排尿次序可将其分为前段尿、中段尿、后段尿,其中前段尿与后段尿容易受到污染,所以说,实际进行尿常规与尿细菌学检查时,可留取中段尿进行检查。④对尿液标本进行留取时应选择清洁干燥的容器,选择医院的一次性尿试管与尿杯。⑤留取的尿液标本应及时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查,以防留取的时间过长导致葡萄糖被细菌所分解,导致破坏了管型,一旦出现细胞溶解等问题,将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⑥另外,对孕妇进行尿常规检查时是从确定怀孕至分娩期间进行检查,每位孕妇在怀孕期间均需要采取9~13次的尿常规检查。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常规组单纯采取干化学法进行检验,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尿沉渣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红细胞的检出率为70.63%,白细胞的检出率为66.25%,均明显高于常规组检验方法的检出率;另外,实验组漏诊1例,误诊2例,检验错误率为1.88%,明显低于常规组。有关学者[10]对100例住院患者给予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检查,结果显示,其红细胞与白细胞检出率分别为72.00%与68.00%,与该次研究结果相符,进一步验证了该次研究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综上所述,进行尿常规检验时,采取干化学联合尿沉渣实验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尿液中细胞的检出率较高,可明显降低检验结果错误率,提高了临床实验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值得实践推广。

[1]庄红焰.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作用的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21):3027-3028,3036.

[2]周秋娴,颜达航.尿沉渣镜检与尿常规干化学法在尿常规检验中应用价值[J].青岛医药卫生,2017,49(3):201-202.

[3]马兴丽.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7,30(19):182-183.

[4]唐晓青.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34):128,130.

[5]葛文彬.干化学法与尿沉渣法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与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1):57,58.

[6]翟志强.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5,5(12):155-156.

[7]王琳.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6):373-374.

[8]王美华.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31):166-167.

[9]商青勇,尹俊芝.尿常规检验通过尿沉渣联合干化学法的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0):148-149.

[10]贺凯红.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观察[J].心理医生,2016,22(23):252-253.

猜你喜欢

化学法尿沉渣尿常规
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尿常规与尿沉渣对尿液检验的影响及分析
用尿沉渣分析仪对混浊尿液标本进行尿沉渣检查的效果分析
尿液干化学和尿有形成分分析显微镜复检的比较
湿化学法合成Ba(Mg(1-x)/3ZrxTa2(1-x)/3)O3纳米粉体及半透明陶瓷的制备
无酶光电化学法快速检测酒类中的乙醇含量
用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进行尿沉渣检验的作用分析
浅析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的方法
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与尿干化学检测对尿路感染诊断价值的研究
尿常规干化学检测结果准确性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