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生期前后孕产妇常规心电图变化及护理体会

2018-06-23冼丽莹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13期
关键词:经产妇生期初产妇

冼丽莹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广东 佛山 528000)

妊娠期尤其是妊娠晚期,将会使得孕产妇血流动力学受到改变,增加心脏的负荷,导致心电图出现变化,使得对母婴的安全造成影响,应提高临床关注度,及早对妊娠期孕产妇异常心电图情况进行发现,并对围生期前后的心电图假阳性情况进行识别,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改善分娩结局,保证母婴的安全[1-2]。为此,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收治的500例孕产妇临床资料,并对其心电图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15日~6月15日在我院就诊的孕产妇5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所有孕产妇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进行临床检查后具有正常的心脏大小、无心脏杂音、无心血管疾病史,同时将存在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排除。其中,初产妇330例,年龄21~35岁,平均(28.52±1.63)岁,218例顺产,112例剖宫产;经产妇170例,年龄23~36岁,平均(29.23±1.75)岁,110例顺产,60例剖宫产。对比两组孕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住院前对所有的孕产妇给予常规心电图检查,在安静状态下对12导联心电图进行记录,若心电图异常,应将记录的时间最少延长1 min,之后对心电图异常孕产妇进行复查(1周后),直到产后的第42 d。

检查后得知心电图异常孕产妇共有160例,故进行密切的临床监护,其中45例感到心慌、胸闷、心前区压迫感、活动后症状加重,因此,嘱咐该类孕产妇多卧床休息,给予吸氧等基础干预,8例存在心肌酶异常情况,采取营养心肌干预,剩下的孕产妇不具备临床症状。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初产妇、经产妇围生期前后心电图异常变化情况;心电图的诊断依据标准为《心电图标准化和解析的建议与临床应用国际指南》、《心电图学》[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产前心电图异常情况

500例孕产妇产前进行心电图检查得知共有160例心电图异常,包括100例初产妇,60例经产妇,比较两组产妇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产妇产前平均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初产妇与经产妇产前异常心电图发生率与心率分析

2.2 心电图异常变化情况

围生期前后孕产妇以电轴往左偏、窦性心动过速、短P-R综合征、QRS低电压等作为主要的异常心电图表现,产后初产妇异常心电图发生率为12.12%(40/330),产后经产妇异常心电图发生率为10.59%(18/170),初产妇产前与产后异常心电图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经产妇产前与产后异常心电图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孕产期围生期前后心电图异常变化情况分析[n(%)]

3 讨 论

妊娠属于女性的生理变化阶段,且受到胎盘、胎儿、激素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受孕后将会增加孕产妇的心排血量,孕周达到6周时,即增加了母体的血容量,孕早期具有较快的心排血量增加幅度,当孕产妇的血容量增加1500 mL左右时,血浆增加幅度为红细胞的2倍左右,进而引发血液稀释情况,在孕周达到32周时,血容量增加达到顶峰,怀孕时期,孕产妇心血管系统属于变化状态,在孕晚期时期,容易引发异常心电图改变[4]。

本次研究收治500例孕产妇,并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所有孕产妇中,异常心电图表现的共有160例,占比为32.00%,其中产前初产妇与经产妇的异常心电图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一般情况来说,经产妇由于已经具备了分娩的经验,具有更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但是本次研究结果得知两组产妇无明显差异,分析可能是与年龄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由于经产妇的年龄普遍相比初产妇较大,加之家庭劳累、生活压力等因素,容易使得其植物神经功能发生变化[5]。

本次研究结果得知,初产妇产前的平均心率相比经产妇明显较高,说明尤其是对于初产妇而言,具有较为紧张的心理状态,在妊娠晚期阶段,容易增加体重,递增雌激素水平,具有旺盛的新陈代谢情况,增加交感神经活动,递增了心率水平[6]。因此,实际进行临床护理时,要求护理人员应着重进行心理指导,详细了解孕产妇的心理状态,给予充分的关心与呵护,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帮助孕产妇及时缓解不良情绪,降低心率水平。

对孕产妇的异常心电图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可知,主要表现为电轴往左偏、窦性心动过速、短P-R综合征、QRS低电压等。分析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为:随着孕周的递增,孕晚期子宫逐渐增大,递增了膈肌,导致心脏往左上进行移动,引发电轴往左偏移、大血管扭曲状态,使得心脏的负担递增,增加了心脏的负荷,使得机体对于缺氧状态较为敏感,组织处于相对缺氧的状态下,可引发交感神经兴奋,引发房室交界区域传导速度加快,导致心电生理不稳定,缩短了P-R间期[7]。等到妊娠晚期,表现为QRS波低电压,主要是由于该时期子宫增加,对盆腔静脉造成压迫,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增强了毛细血管的渗透性,引发水钠潴留现象,使得下肢逐渐浮肿。此外,低电压可能与妊娠时期增多了乳房血管、腺体增生导致减弱了心电传导活动等具有相关性。在妊娠晚期阶段,在不存在心脏病的前提下,心电图异常改变不会引发较为严重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产后将会逐渐减轻心电图症状,随着心脏负荷的下降,多数心电图异常现象可恢复正常情况[8]。本次研究分析产后异常心电图变化发生率明显低于产前异常心电图变化发生率。

分析妊娠晚期阶段导致的心电图异常现象多半为功能性,医护人员需提高关注度,对孕产妇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住院时期进行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等,帮助孕产妇将其舒适感增加,对其进行主动护理,便于将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缓解护患矛盾。对责任制护理原则进行明确,便于护理人员与孕产妇之间更加顺畅地沟通交流,利于孕产妇顺利分娩,缓解孕产妇不良情绪,利于降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

综上情况可知,加强孕产妇围生期心电图变化的临床观察,警惕其异常表现,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便于改善母婴预后。

[1]陈 娓,曾升友.体外反搏治疗联合护理干预对围生期心肌病患者的疗效分析[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5,28(2):114-115,118.

[2]张玉慈.孕产妇短P-R间期50例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6):3055-3055.

[3]高程洁,万 青,吴 昊,等.孕产妇伴发急性心肌梗死2例并文献回顾[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6,25(8):723-727.

[4]杨 娜.妊娠期女性心电图短PR间期改变的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3):96-97.

[5]周丽琴.2026例正常孕妇心电图特点分析[J].医药前沿,2012,02(14):73-74.

[6]王淑清,高文金,刘 敬,等.孕产妇并发肺栓塞死亡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9):1597-1599.

[7]张雅莉,吴云艳,刁云云,等.高龄孕妇妊娠期心电图异常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6):1981-1983.

[8]毛静夏.妊娠高血压患者的心电图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20):117.

猜你喜欢

经产妇生期初产妇
经产妇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危险因素研究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观察二胎政策开放后对高龄经产妇妊娠特征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高龄经产妇妊娠特点及分娩方式对其分娩结局的影响研究
高龄初产妇围生期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
加强经产妇围生期管理及经产妇巨大儿分娩方式的选择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围生期母婴并发症的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对独生女围生期焦虑、抑郁心理状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