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江北区养老机构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2018-06-22王利娟

商业经济 2018年4期
关键词: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发展现状

王利娟

[摘 要] 以重庆市江北区所有养老机构为调查研究对象,以典型调查为主,对重庆市江北区的养老机构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针对每一个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养老机构;发展现状;医养结合

[中图分类号] F7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8)04-0051-02

一、引言

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我国60岁以上老人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疾病患病率分别为全人群的1.7倍和4.2倍,并且人均患有2至3种疾病;60岁以上老年人活动受限率为8.1%,残疾率为25.2%,分别是全人群的2.7倍和3.8倍。老年人对医疗保健及相关服务产品的消费需求较高。未来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医疗保健类用品及服务的消费支出将会成为消费支出中增长最快的一项。调研统计,截止2015年底,重庆市江北区60岁以上老年人约14.1万人,其中73%老人希望养老的同时得到医疗服务,医养需求较大。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中的:“医”是指为老人提供从健康管理、预防保健到治疗、再到康复护理与临终关怀等内容的医疗护理一体化服务;而“养”囊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生活照护服务、心理服务、文化服务等。此次以重庆江北区所有养老机构为研究对象,以典型调查为主,对重庆市江北区的养老机构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针对每一个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二、发展现状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江北区现有养老机构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是功能型、社区型和综合型。

(一)功能型养老机构

以江北区重庆市市中医院旁的“重庆德仁江北失能老人养护中心”为典型代表,该机构接受对象主要为失能与半失能老人,接受对象来源以本辖区为主和区县为辅;对有此养老需求的家庭或老人的经济条件要求相对较高;机构内虽然有自己的医疗部门,但没有和周边医疗机构进行合作,在护理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有效性方面与专业的医疗机构相比还远远不够(因中医理疗在康复理疗方面有着其独有的优势)。

(二)社区型养老机构

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中心为依托的社区养老机构,如玉祥社区、十年城、玉带山、新意境、可乐小镇等,主要以日间照料、老人精神需求、餐饮为主,以解决子女白天外出上班无法照顾老人的问题,以及老人居家养老的需求。此外机构内设有棋牌室、娱乐室、电子阅览室、休息室、餐厅、卫生间、康复理疗室等设施以供老龄人群使用。但截止目前仅有不到3个街镇,6个照料中心勉强运转,其他照料中心大多有名无实。此外,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根据实际调查研究发现,绝大部分老龄人口更倾向于居家养老,然而居家养老对于“4+2+1”的家庭中的老年人的子女来说,既要帮助双方父母养老,又要抚养下一代,无疑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因而社区养老机构作为老人居家养老不可缺少的依托机构,有助于家庭养老功能的实现,因而在老龄人口养老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综合型养老机构

以“6家2”养老结构为典型代表。接收对象不限,费用依据老人的身体状况的评估结果而定,与周边安定和中医院有一定合作关系,但就与医院双向转诊这种相对成熟合作模式上,还未展开。机构内娱乐功能型区域相对较少。像这样典型的普通养老机构虽然为我们社会养老解决了一些问题,但因功能单一,社会资源整合利用率低,而导致老龄人口在综合型养老机构中享受到的基本生活服务及医疗服务质量并不高。

三、存在的问题

当前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及其他服务业,互相独立、自成系统,不能满足老龄人口多元化养老需求。

(一)医疗资源整合利用率低

江北区现有养老机构几乎没有一家与附近专业医疗结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双向转诊、专家定期坐诊等服务。一些结构虽有自己的医疗部门,但因其专业性和有效性都不如专业医疗机构,医护水平及能力不足。

(二)医保结算难点,养老成本高

当前,医疗和养老机构分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医疗机构可实行医保,而养老机构没有被纳入医保范围,这导致许多患病老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成了“常住户”。但如简单地把养老服务机构设立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极易出现医保基金账户无力支付大额康复护理费。

(三)管理政策有盲区

当前医疗、养老分属于不同部门,“医养结合”既无主管部门,也缺乏相应的政策措施,同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产业尚未建立统一完善的养老和医疗服务标准,缺乏规范的市场准入条件,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运行模式和付费体制尚未成熟。

(四)专业人才匮乏

當前江北区区护理人力资源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医护比例远低于1:2.7的国际平均水平;养老机构职工取得养老护理职业资格的比例极低,整体素质偏低,其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服务质量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

(五)社会其他人员参与度不高

养老机构服务人员以服务工作人为主,社会其他人员对老年人的关注度和关爱度不高。对于老年人口的养老不仅是单个家庭的义务,更需要政府及其他社会人员的参与。

(六)建设资金短缺

政府投资是养老机构运转的主要经济来源,资金来源单一,使养老机构难以正常运转。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只依靠政府养老显然已不能解决居民养老问题。

(七)机构养老服务项目单一

功能型养老机构与综合型养老机构为老龄人主要提供基本生活需求及简单医疗服务;而社会养老护理人员平时只能帮助老人倒倒水和就餐时叫外卖等简单服务,服务内容单一,不能满足老龄人口养老的多元化需求,即医疗、生活、精神等各方面的需求。

四、对策建议

根据前文的分析可知,就目前重庆市江北区的养老机构中,无论是功能型养老机构、社区型养老机构,还是综合型养老机构,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方面均存在很多问题。

(一)与周边专业医疗结构建立长期有效合作关系,满足老龄人口医疗需求

在建立自己的医疗部门的基础上,与周边专业医疗结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双向转诊、专家定期坐诊等;充分发挥重庆市市中医院具有的中医预防保健(康复理疗等方面)特色优势,使得老人的康复和理疗的效果更加。

(二)创新“医养结合”模式,探索报销机制,降低老龄人口养老成本

一是政府牵头,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机构进行对接,重点做好政府优待、社会保障“托底”对象的服务,以及失能生活困难老年人的低偿服务。二是由政府牵头,建立专项发展基金,引导、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医养结合”经营性养老机构,突出满足专业性、个性化养老需求,提供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服务。三是学习推广青岛市于2012年起试点的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相关经验,对医疗、养老参保人员因年老、疾病或伤残等丧失自理能力,需长期医疗护理的,由社保经办机构按规定评估后,根据失能状况和护理方式享受相应待遇,从制度上解决失能人员的医疗护理难题。比照相关经验,制定一套形之有效可复制、可推广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医疗报销制度。

(三)健全政策管理体系,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医养结合”涉及民政、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职能交叉区域,涉及一系列体系、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需要多部门共同参与。一是区政府整合职能,成立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协调机构,建立和完善促进医养结合发展扶植政策,根据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目标定位,出台促进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发展的意见规划,明确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主管部门、服务性质、服务对象、服务主体、服务范围、市场准入标准及从业人员上岗标准等。二是将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建设纳入辖区老龄发展规划、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优化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发展软环境。

(四)加强专业护理人员队伍的建设

与高校及职业教育机构和专业医疗结构合作,定向培养专业护理人员;将养老护理员纳入公益性岗位范畴,为养老护理员设立政府特殊岗位补贴,稳步提升养老护理人员工资福利,确保人才“留得住”;与专业医院合作,定期对养老机构内护理人员的护理效果和专业水平进行评估、指导和培训,以保证康复护理的有效性。

(五)加大舆论宣传力度,鼓励各年龄阶段人群参与养老事业

鼓励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参与到老年养老服務当中,其服务类型(生活照料、娱乐活动互动、聊天沟通等)与量,可以按照积分的形式计入个人“志愿者服务档案”中,在自己老年需要被服务和帮助的时候,在相应养老机构以积分的形式换取一定的养老服务,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家庭收入水平较低的人群,多出一条为老年养老生活换取“养老金”的可选方式,也可以为有志参与志愿服务的人群提供一个关爱老龄人群的机会和途径。同时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所需。

(六)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介入健康养老产业

在规划建设、税费减免、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与实施对应优惠政策,并采取民办公助,公建民营和购买服务等方式,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使得养老机构的筹建能够集聚各方力量,以降低筹建成本。

(七)鼓励多元化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满足老龄人口养老基本生活所需和精神所需

鼓励餐饮业、家政服务业、专业医疗机构、零售业、娱乐等服务业,加入养老行业的发展,进行有效资源整合,活化养老机构经营范围,使得养老机构不再是单纯的养老处所,而是集生活、医疗和休闲服务为一体的“大社区”,使得住所的老人不再感觉自己是被孤立的,使得老人的老年生活能够有尊严,使其健康且快乐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徐涛.论老龄化与我国居民消费需求[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6(4):124-125.

[责任编辑:赵磊]

猜你喜欢

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发展现状
治理视域下武汉市养老机构发展问题研究
刘贵芳和总理谈了谈“医养结合”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唐山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政策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我国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的概念性框架及其政策建议
医养结合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