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一结构城市的认定及其经济增长效应研究
——来自于东北地区的经验证据

2018-06-22宋冬林

学习与探索 2018年6期
关键词:主导产业东北地区结构

范 欣,宋冬林

(1.吉林大学 经济学院,长春 130012;2.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院,北京 100872)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40年里,中国经济保持年均近10%的增长速度,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创造了一系列的“中国奇迹”。但近年来,面对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中国经济增速开始有所下滑。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意味着新变化与新挑战,新变化体现在中国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发生新的转变,新挑战则体现在如何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1]。从区域层面来看,新时代最大的发展不平衡就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则是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不充分。从深层次原因来看,主要源于结构性矛盾。

东北地区作为重要的区域板块之一,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新形势下,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速出现了“断崖式下跌”。数据显示,自2013年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增速持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一度垫底全国。东北地区经济的持续性低迷,从深层次原因来看,主要是体制性问题和结构性问题所致。近年来,党和政府领导人多次在讲话中提及东北问题并致力于实现东北地区再振兴。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这意味着东北再振兴必须以深化改革为着力点,破解东北地区深层次问题,力促东北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回顾东北地区城市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基于资源禀赋和国家生产力布局的需要,东北地区的城市逐步形成了城企高度融合,并以老工业基地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为主的单一结构城市。这些单一结构城市的兴起与发展是在封闭经济下进行,分工较为脆弱,是主导产业生命周期演变、国家工业化进程与传统体制机制多重叠加的结果[2]。这些“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的城市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旦主导产业出现衰退,整个地区将陷入经济衰退或萧条之中。面对“东北新现象”,针对东北地区单一结构城市加以认定,探讨其类型与成因并分析其经济增长效应,将有利于东北地区各级政府对症下药,精准施策。

二、单一结构城市的认定

何为单一结构城市?国内鲜见学者对此加以界定。王元(2010)认为单一产业性城市一般指有40%以上的劳动力以直接或间接方式从事同种资源或产品开发、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区域和城市[3]。孙久文等(2017)也沿用了这一概念,将单一产业性城市等同于单一结构城市[4]。实际上,这一概念界定用于衡量单一结构城市较为片面,其仅仅从主导产业的从业人口出发,而忽略了经济社会中产业变迁的内在逻辑。宋冬林等(2016)基于城市的起源流变,从主导产业产值、主导产业就业、环境承载力、财政依存度等多维度视角出发,认为单一结构城市是依据自身资源禀赋和国家工业布局需要,以本地区的自然资源开采、开发、加工为主而兴起与发展的城市[2]。但遗憾的是,该研究仅仅从定性角度加以阐释,尚缺乏相应的定量分析。为此,我们试图在这一概念基础上,将其予以量化。考虑到东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和数据的可得性,本文将采用东北三省36个地级市2006—2014年9年的规模以上工业数据,试图从经济创造力、财政依存度、社会支撑力三个维度出发,选取9个指标来构建单一结构城市指标体系。单一结构城市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在单一结构城市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上,目前主要有三类方法:第一类是主观赋权法,其决策主要依靠自身经验加以判断,如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模糊分析法等;第二类是客观赋权法,其主要根据客体的各项属性信息,采用数量方法来计算权重,如因子分析法、熵值法、主成分分析法等;第三类是组合赋权法,该方法是将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相结合,不仅可以利用决策者的经验知识对指标属性进行逻辑排序,也能利用严谨的数理方法克服主观赋权的随意性。

表1 单一结构城市指标体系

考虑到东北地区城市特性可能会影响专家判断,若仅仅依靠数据可能会忽视指标本身的重要程度而导致结果差异较大,故本文拟采用方差最大化的组合赋权法对单一结构城市指标体系进行权重确定。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主观权重。在评价单一结构城市指标的重要性时,考虑到决策者判断的模糊特性,本文采用三角模糊数[5]来替代确定的比较数值,其中,M1、M3、M5、M7、M9 代表数值 1、3、5、7、9,而 M2、M4、M6、M8对应中间数值。为此,特邀请研究资源型城市、单一产业性城市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对上述9种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评分,得出=(,,), t表示专家序号,t∈(1,2,…,T),i与j表示指标序号。 反之,则可比较得到=。接着,综合专家模糊评分,计算单一结构城市各指标的综合模糊值,并予以去模糊化权重,得到各指标间的相对重要程度。然后,通过归一化处理得出单一结构城市的主观赋权权重。其次,基于熵值法确定客观权重。考虑到熵值法在处理大样本面板数据时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借鉴陈银娥等(2016)的做法[6],选取熵值法计算出年平均权重值。最后,通过方差最大化的组合赋权法来确定权重系数。基于上文中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的主观权重向量Wci=(Wc1,Wc2,…,Wc9)和熵值法确定的客观权重向量Vci=(Vc1,Vc2,…,Vc9),通过构造线性组合 Qci=αWci+βVci,在α2+β2=1的单位化约束条件下最终得出组合赋权向量Qci,即可得出2006—2014年间单一结构城市综合指数。①从单年份上看,模糊层次分析法、熵值法和最大方差下组合赋权法得出的认定结果有所差异,但若从时间段来看,这种结果差异并不明显。限于篇幅,相关计算结果不在此列示。若有需要,可与作者索取。

接下来,根据单一结构城市综合指数的情况,如何认定单一结构城市?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确定单一结构城市的界定标准。为此,我们选取了全国典型地级市为样本,②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了全国70个地级市为样本加以分析。在样本的选择上,尽可能考虑到城市规模、城市人口、城市区位等因素影响,使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使其综合得分大致服从 X~N(,)的正态分布,为样本方差,为样本均值。当>0.7 时[7],表示该城市对单一产业的依存度较高,即划分为单一结构城市。根据方程= 0.7,可计算出 x≈20%。本文将以20%为临界值,利用2006—2014年城市面板数据,来动态考察单一结构城市的变动情况。③本文考虑到宏观经济变化等因素可能会影响到当年产业发展情况,故从单一结构城市综合指数的时间趋势上来判断其变化。

1.基于临界值下单一结构城市的初步认定。从2006—2014年动态数据来看,辽宁省鞍山市、朝阳市、本溪市、抚顺市、辽阳市、盘锦市,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通化市,黑龙江省鹤岗市、鸡西市、七台河市、大庆市13个城市的综合指数每年均大于20%,视为单一结构城市;辽宁省沈阳市、大连市、丹东市、铁岭市,吉林省白城市、延边州,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牡丹江市、齐齐哈尔市9个城市的综合指数每年均小于20%,视为非单一结构城市。辽宁省阜新市、葫芦岛市、锦州市、营口市,吉林省松原市、四平市、白山市、辽源市,黑龙江省黑河市、佳木斯市、双鸭山、绥化市、伊春市、大兴安岭地区14个地级市的综合指数在临界值上下波动,暂将其定为单一结构性城市。

2.剔除偶然因素下单一结构性城市的再认定。基于本文选取的时间跨度较长,部分城市在此期间可能进行了主导产业的优化调整,进而导致综合指数出现明显变化。同时,由于地级市自身产业政策的差异性或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也可能带来综合指数的上下波动,为此,我们需深入挖掘其深层次原因,以便进一步甄别单一结构性城市中的单一结构城市和非单一结构城市。

从单一结构性城市2006—2014年的变化趋势来看,部分城市出现一些特征性规律:第一,该时序下个别年份的综合指数超出临界值,如四平市、辽源市、黑河市3个城市。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政策刺激导致从业人数或产值激增,如四平市2009年农副食品加工业从业人员突增83.65%,辽源市2009年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增速高达156.25%,黑河市2011年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值与从业人员增速分别高达116.70%和101.62%。基于上述实际情况,本文将此类单一结构性城市重新认定为非单一结构城市。第二,该时序下最后年份的综合指数低于临界值,如阜新市、伊春市、双鸭山市、大兴安岭地区等。2006—2013年间阜新市和大兴安岭地区的综合指数均超过临界值,但2014年却略低于临界值,这一定程度可能与东北地区经济下行有关;伊春市仅2006年综合指数略低于临界值,其他年份均高于临界值,这可能在于伊春市作为资源型城市,在前期转型过程中产业调整出现差异性变化;除2009年和2013年外,双鸭山市的综合指数均超出临界值,这可能与其主导产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发展及其政策支持力度相关。在剔除外界因素下,该城市被重新认定为单一结构城市。第三,从时序上看,部分城市从较稳定的临界值之上转为较稳定的临界值之下,主要包括松原市、白山市,视其为非单一结构城市。第四,从时序上看,前几年呈现波动变化,但近几年稳定在临界值之上,如佳木斯市,视其为单一结构城市。

综上所述,根据东北地区各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并结合2006—2014年间东北地区各城市综合指数的变化趋势等,将东北地区的城市划分为单一结构城市、单一结构性城市和非单一结构城市。其中,单一结构城市共有18个,占比50%;单一结构性城市4个,占比11%;非单一结构城市14个,占比39%,具体名单详见下页表2。

表2 东北地区城市分类表

三、东北地区单一结构城市的类型

东北地区单一结构城市数量较多,主导产业也不尽相同,产业生命周期所处的阶段不一,进而使得单一结构城市所面临的矛盾与问题也各不相同。为此,本文试图根据单一结构城市的实际情况,对此再进行类别划分。

1.按主导产业类型的分类方法。按照影响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类型进行分类是单一结构城市划分的基本方法。基于主导产业类型的差异性,东北地区18个单一结构城市包括以资源产业为主导的资源型城市和以传统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型城市两类。资源型城市共有13个,包括辽宁省鞍山市、朝阳市、本溪市、抚顺市、阜新市、盘锦市,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鹤岗市、鸡西市、七台河市、伊春市、大庆市和大兴安岭地区。产业型城市共有5个,包括辽宁省辽阳市,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通化市,黑龙江省佳木斯市。

2.按单一结构城市综合类别的分类方法。按照主导产业类型的分类方法简单可行,但其并未结合单一结构城市自身的实际问题及其解决该问题的难易程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我们进一步根据单一结构城市的整体发展导向,以加强分类指导为出发点,结合单一结构城市的实际特点,以规划政策措施为重点,建立主导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及替代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的单一结构城市综合分类框架。

(1)主导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在主导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上,继续从经济创造力、财政依存度和社会支撑力三个维度来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经济创造力主要包括单一主导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单一主导产业人均产值、单一主导产业产值增速、单一主导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等;财政依存度主要包括单一主导产业税收占规模以上工业总税收比重、单一主导产业利润增长贡献率、单一主导产业利润增速等;社会支撑力主要包括单一主导产业从业人员占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总数比重、单一主导产业从业人员增速等。在方法上,延续上文所采用的最大方差的组合赋权法来加以测算,得出主导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

(2)替代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在替代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上,也从经济创造力、财政依存度和社会支撑力三个维度来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经济创造力主要包括替代产业与第一主导产业产值占比差、替代产业人均产值、替代产业产值增速、替代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等;财政依存度主要包括替代产业与第一主导产业税收占比差、替代产业利润增长贡献率、替代产业利润增速等;社会支撑力主要包括替代产业与第一主导产业从业人员占比差、替代产业从业人员增速等。在方法上,仍延续上文所采用的最大方差的组合赋权法来加以测算,得出替代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

(3)单一结构城市发展周期划分。将主导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三类等级评价和替代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三类等级评价结合为九种组合,对单一结构城市的发展周期进行分类,将其分为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造型。

基于定量划分的基础,结合单一结构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并将特定城市、特别年份的周期类别予以适当修正,便可得出东北地区单一结构城市发展阶段的演化过程。以2014年具体结果为例,单一结构城市中,处于成长期的城市有2个,包括鞍山市、本溪市;处于成熟期的城市有5个,包括朝阳市、抚顺市、盘锦市、长春市、吉林市;处于再造期的城市有7个,包括阜新市、辽阳市、通化市、双鸭山市、鸡西市、佳木斯市、大庆市;处于衰退期的城市有4个,包括鹤岗市、七台河市、伊春市、大兴安岭地区。

四、东北地区单一结构城市的经济增长效应

1.计量模型的选取。借鉴Barro等(2000)研究中所使用的经济增长模型[8],本文将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对外开放度、政府消费、是否单一结构城市等因素引入其中,构建如下计量模型:

其中,y表示地区经济增长,SS表示是否单一结构城市的虚拟变量,X表示综合变量,i表示东北地区各对应地级市的截面单位,t表示对应的年份,a0为常数项向量,a1、a2为系数向量,ε为随机误差项。

关于计量模型中主要变量的指标选取。目前,关于地区经济增长这一被解释变量的衡量指标较多,如名义GDP、人均GDP、人均GDP增长率、人均实际GDP等。考虑到东北地区各地级市经济增长水平差异较为明显,本文将采用人均GDP的对数值这一相对指标来表示。表示城市i在第t年是否为单一结构城市的虚拟变量,如是单一结构城市则为1,否则为0。X表示综合变量,包括物质资本(KC)、人力资本(HR)、对外开放度(LIM)、对外开放度的平方项(LIM2)、政府消费(FE)等。其中,物质资本采用物质资本存量的对数值来衡量,物质资本存量的测算基本遵循张军(2004)的做法,①本文以2000年为基期,基期物质资本采用2000年固定资产形成总额除以10%获得,资本形成总额的折旧率设为9.6%。方法上采用永续盘存法来测度[9];人力资本采用东北地区各地级市平均受教育年限来衡量,小学、普通中学和普通高等学校分别采用6年、10.5年和16年来折算;对外开放度采用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对数值来衡量,其平方项主要是为了判断其形状和显著性,验证复杂因素影响下其作用效果;政府消费采用东北地区各地级市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来衡量。

在数据来源上,囿于数据可得性,样本中剔除了延边州和大兴安岭地区,并将整体研究起点定为2006年,研究东北地区在2006—2014年间34个截面的306个样本观察值。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及各地级市历年统计年鉴等。

2.实证分析。我们以2006—2014年间东北地区3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采用面板广义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来考察东北地区经济结构差异性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下页表3反映的是不同设定条件下东北地区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估计结果。具体来说,模型一~模型五分别反映了逐一引入变量下的全样本回归结果;模型六反映的是剔除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后全样本回归结果。从表3的估计结果来看,无论是删减或增加变量,抑或通过剔除部分城市来改变样本量等,不同设定条件下主要变量的系数方向和显著性基本保持不变,这表明计量模型的估计结果较为稳健。

从实证结果来看,是否单一结构城市的虚拟变量在1%水平下显著,且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这表明与非单一结构城市相比,东北地区的单一结构城市在此期间更有利于地区经济增长。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东北地区依托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国家政策支持等,在封闭的分工体系下进行资源开采、开发及初加工,这就使得与之相关的产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基本形成了“一枝独大、独具特色”的主导产业,成了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从东北地区的城市特性和发展阶段来看,这些城市都是国家认定的资源型城市或老工业基地城市[10]。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一些结构相对单一的城市因自身资源枯竭或产业技术水平落后而转型,并开始致力于发展新兴产业或替代产业。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些非单一结构城市的产业优势相对不明显,而多数单一结构城市还处于成熟期和再造期,这就使得与非单一结构城市相比,拥有主导产业的单一结构城市的经济增长效应更为明显。

表3 东北地区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估计结果

同时,从物质资本来看,物质资本系数在1%水平下显著,且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这意味着东北地区加大物质资本投入有利于推动地区经济增长。从人力资本来看,全样本下人力资本在1%水平下显著负相关,这表明人力资本与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非同步性。但若剔除省会和副省级城市样本后,人力资本与地区经济增长开始呈现正相关关系,有利于地区经济增长。从对外开放度来看,全样本下对外开放度与经济增长呈现“U型”关系,而剔除省会和副省级城市样本后两者呈现出“倒U型”关系,这也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不同样本下两者关系的复杂性[11][12]。从政府消费来看,政府消费系数在1%水平下显著负相关,这表明政府消费程度越高,对地方企业的偏袒可能越多,这可能将一定程度上抑制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而不利于地区经济增长。

接下来,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单一结构城市及其类型差异下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为此,我们将以东北地区单一结构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上文中计算得出的单一结构城市综合指数来考察其差异性变化。从表4的估计结果来看,不同设定条件下单一结构城市综合指数系数的显著性有所差异。从表4中模型一可知,东北地区单一结构城市综合指数系数在1%水平下显著正相关,这表明单一结构城市综合指数越大,越有利于地区经济增长。这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单一结构城市主导产业体系越完善,越有利于推动地区经济增长。从表4中模型二可得,资源型城市综合指数系数显著正相关,与单一结构城市的结论基本一致。这表明在资源开采等产业为主的单一结构城市中,资源型产业占比越高,越有利于与之相配套的产业快速发展,进而推动地区经济增长。产业型城市系数为正,但效果并不显著(表4中模型三),这表明在2006—2014年期间,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现象日益明显,东北地区传统优势产业的作用效果将渐趋弱化,进而导致作用效果不显著。

为进一步了解2006—2014年期间东北地区结构单一的不同地级市的经济增长效应,我们将重点考察东北地区各单一结构城市综合指数的作用效果。从表5的实证结果来看,东北地区不同城市综合指数的经济增长效应各异。具体来看,鞍山市、朝阳市、通化市、鹤岗市、双鸭山市、七台河市、大庆市7个城市的综合指数系数显著正相关;阜新市、长春市、吉林市3个城市的综合指数系数为负,但效果不显著;本溪市、抚顺市、辽阳市、盘锦市、佳木斯市、伊春市、鸡西市7个城市综合指数系数为正,但效果也不显著。

表4 东北地区单一结构城市经济增长效应的估计结果

表5 东北地区各单一结构城市的估计结果

五、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面对经济新常态,地区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问题成为近年来政府和媒体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如何科学准确地认定单一结构城市,是探讨单一结构城市相关问题的首要难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东北地区以资源开采、开发和初加工为主,形成了一大批资源主导型和传统产业主导型的城市。如何在动态发展中认定东北地区的单一结构城市,了解其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将为研究中国单一结构城市问题提供有意义的借鉴。为此,本文采用东北地区2006—2014年的城市面板数据,从经济创造力、财政依存度和社会承载力等多维视角出发,采用方差最大化的组合赋权法来测算单一结构城市综合指数,并通过其趋势变化将东北地区城市划分为单一结构城市、单一结构性城市和非单一结构城市。结果显示,东北地区单一结构城市共有18个、单一结构性城市有4个、非单一结构城市有14个。从主导产业类型来看,单一结构城市中资源型城市有13个、产业型城市有5个。从单一结构城市综合类别来看,成长型单一结构城市有2个、成熟型单一结构城市有5个、再造型单一结构城市有7个、衰退型单一结构城市有4个。

纵观东北地区城市的起源流变和兴衰历程,不难发现,东北地区城市的兴起与发展是在封闭经济体系下进行分工,是主导产业生命周期演变、国家工业化进程和传统体制机制等因素多重叠加的结果,是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东北地区单一结构城市的存在有其客观必然性和典型代表性,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从理论上来说,结构单一的城市抗风险能力较弱,从长期来看可能并不利于地区经济持续增长。那么,当前形势下单一结构城市的结构单一性是否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目前尚缺乏经验证据。为此,本文进一步实证分析了单一结构城市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发现,在2006—2014年期间,与非单一结构城市相比,东北地区单一结构城市的经济增长效应更为明显。从单一结构城市本身来看,单一结构城市综合指数越高,越有利于地区经济增长。从单一结构城市的类别来看,资源型城市的综合指数越高,越有利于地区经济增长;传统产业型城市综合指数的效果并不明显。从东北地区各单一结构城市来看,不同单一结构城市的经济增长效应各异,仅鞍山市、朝阳市、通化市、鹤岗市、双鸭山市、七台河市、大庆市7座城市作用效果显著正相关,其他城市的效果不显著。

针对东北地区单一结构城市存在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现实情况,如何实现单一结构城市产业的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现实情况来看,东北地区的产业基本以资源开采开发和初加工为主,产业链较短,产业间的衔接度有限。基于此,各级政府应从东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变量革新,实现东北地区产业的转型升级。在产业的选择和发展过程中,应根据单一结构城市所处的阶段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具体来看:针对成长型的单一结构城市,政府应尽早布局新兴产业和替代产业,科学规划主导产业发展路径,推进资源集约利用,提高资源开采开发效率,走精细化、节约化的发展道路;针对成熟型的单一结构城市,政府应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式等做好主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打造全产业链;针对衰退型单一结构城市,政府应大力发展接替产业,做好主导产业的深挖和外扩,有序淘汰传统落后产业等;针对再造型单一结构城市,政府应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努力实现“三产”联动。

当然,单一结构城市产业的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只是深化改革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重要一环。坚持新发展理念就意味着各级政府不仅仅应关注产业结构问题,也应关注体制机制问题、微观主体问题,这应是深化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为此,东北地区各级政府应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打破既有的相对僵化的体制机制,优化政府办事效率,打造服务型政府。与此同时,在微观主体上,重点关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协调发展。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根据国有企业的类别,努力处理好效率最大化与福利最大化的关系;在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应予以大力扶持,重塑市场微观主体。只要依托深化改革这一着力点,努力打破产业结构、体制机制、微观主体所形成的“铁三角”的束缚,才能真正实现东北地区产业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再振兴。

[1] 刘伟、蔡志洲:《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国际比较及产业结构升级》,《管理世界》2018年第1期。

[2] 宋冬林、范欣:《东北再振兴:单一结构城市转型之道》,《求是学刊》2016年第2期。

[3] 王元:《重视单一产业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人民日报》2000年1月11日。

[4] 孙久文、姚鹏:《单一结构地区转型的原因与路径探讨——以东北地区为例》,《社会科学辑刊》2017年第1期。

[5] 崔军、杨琪:《应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考察》,《财贸经济》2013年第3期。

[6] 陈银娥、孙琼:《中国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测算及影响因素——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经济地理》2016年第8期。

[7] 张文忠等:《中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8] Barro,Robert J,“Inequality and Growth in a Panel of Countries”,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No.5,2000,pp.87-120.

[9]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经济研究》2004年第10期。

[10] 宋冬林:《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问题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11] 陆铭、陈钊:《分割市场的经济增长——为什么经济开放可能加剧地方保护?》,《经济研究》2009年第3期。

[12] 宋冬林、范欣、赵新宇:《区域发展战略、市场分割与经济增长——基于相对价格指数法的实证分析》,《财贸经济》2014年第8期。

猜你喜欢

主导产业东北地区结构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东北地区2020年第二季度M L≥3.0级地震目录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论结构
打造千亿主导产业 争创全国一流园区——国家级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欢迎您
论《日出》的结构
东北地区2016年第三季度ML≥3.0级地震目录
外资流入与资源型区域主导产业升级──以山西为例
创新治理结构促进中小企业持续成长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先导区潜在主导产业选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