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神复聪针法治疗桥小脑区梗死致感音神经性耳聋
2018-06-22王立存林翠茹王秀娟郑兆晔郭家奎刘津君
王立存,林翠茹,康 冰,王秀娟,郑兆晔,郭家奎,吴 雷,刘津君
(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 300000;2.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000;3.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 300000)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逐渐发生的变化,桥小脑区梗死所致感音神经性耳聋发病率伴随着脑梗死患者的逐年增多而上升[1]。临床中,针刺疗法对感音神经性耳聋干预的研究取得了某些进展,但对因桥小脑区梗死所导致的耳鸣耳聋尚未报道,该症状在临床中常被忽视,治疗手段匮乏,但却不同程度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评价调神复聪针法治疗桥小脑区梗死所致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研究病例均来自2013年10月-2016年7月期间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针灸科门诊或住院患者。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入选的病例按就诊时间以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调神复聪针法)和对照组(传统针刺法)各30例。治疗组27例(纳入30例,脱落3例,其中由于自身原因主动退出1例、不能耐受针刺疼痛退出1例、因质疑疗效退出1例);对照组26例(纳入30例,脱落4例,其中由于自身原因主动退出2例;不能耐受针刺疼痛退出1例;因质疑疗效退出1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脑梗死的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5年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试行版)》。感音神经性耳聋的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郑氏《耳鼻咽喉科诊断学》[2]。
中风的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诊断疗效评价标准》(试行)。耳聋的中医诊断标准参照 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疗效标准》[3]中的“久聋”“暴聋”的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根据病情需要,参照2005年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试行版)》,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调整血压、血糖、血脂等药物治疗。2组患者的基础针刺治疗参照我科室“调神通络针刺法”[4]。
2组患者均取健侧卧位,选取患侧穴位,常规皮肤消毒后,选用毫针进行针刺。
治疗组:后耳门、后听宫、后听会(此3个穴位定位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耳门、听宫、听会,其位置稍靠后方约1 mm):三者均闭口取穴,沿着外耳道方向针刺0.5~1寸,针尖过真皮后一定要缓慢进针,禁止提插捻转,但一定要“擎住针”,使得穴位局部或耳部出现针感,病人感觉耳鸣减轻或听力好转为佳。风池穴:向对侧耳部方向刺0.5~1寸,针刺后缓慢捻转,使针感慢慢强,边运针边询问病人感觉,病人感觉局部针感并针感沿经络循行上传,此时小幅度高频率捻转针柄数秒,以病人感觉舒适为佳;如针感不能上传则在针感传到的地方再“接力”行针,“接力”至角孙穴上方,最后一针向角孙方向透刺。角孙:向耳廓根部方向平行透刺,以小幅度缓慢捻转及小幅度缓慢提插,针感以向耳部传导且病人感觉舒适为宜。翳风:向对侧耳部方向刺1~1.5寸,刺入真皮层后宜缓慢捻转并进针,要“擎住针”,以病人出现局部针感且向耳部传导为佳。风府:根据病人胖瘦程度直刺0.5~1寸,刺手拇指和食指固定针炳,顺时针方向缓慢捻转,使针感逐渐变强,并向穴位周围扩散甚至枕骨粗隆附近出现针感,此时则不再能转动针柄但要“擎住针柄”,以病人能忍受为度,持续数秒后“松开”针柄。
对照组:翳风、听宫、听会、侠溪、中渚均按《针灸学》(高等医药院校针灸专业用六版教材)操作,采用平补平泻法治疗。
2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针1次/d,30 min/次,7次为1疗程)后进行评价。
3 疗效评价指标
3.1 听力评定 使用丹麦生产的AD229b临床诊断型听力仪,由专门耳鼻咽喉科医师对患者听力损失进行分析,按 Fletcher 法计算,并按《耳鼻咽喉科学》[5]进行分度。根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制定的突发性耳聋疗效分级标准[6]。痊愈:0.25~4.0 Hz各频率听阈恢复至正常或达到健耳水平,或达到此处患病前水平;显效:上述各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 dB以上;有效:上述各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 dB;无效:上述各频率平均听力改善不足15 dB。
3.2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 使用美国尼高力VikingQuest标准肌电诱发电位仪。分别测定BAEP各波潜伏期(PL)、波峰间期(IPL)、波幅及波形分化情况。观察III波绝对潜伏期、V波绝对潜伏期、Ⅰ-III、Ⅲ - Ⅳ、Ⅰ -Ⅳ峰间潜伏期。Ⅰ-III的潜伏期延长代表病变可能累及同侧听神经至脑干段;III-Ⅳ 的潜伏期延长提示病损可能影响到脑干内的听觉传递通路;Ⅰ-Ⅳ的潜伏期延长提示脑干听觉通路受损或是外周性听力严重下降。评价标准:以潜伏期均值加3倍标准差为正常值上限,潜伏期大于3 sd为异常。
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 )表示;若不满足参数检验法的前提条件,采用Wilcoxon两样本秩和检验,结果用中位数(四分位极差)M(Q)表示。计数资料用频数表示,采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
3 结果
3.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3.2 2组患者治疗前后BAEP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BAEP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患者BAEP中各分项评分均有改善,而治疗组对听力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2组患者BAEP比较
4 讨论
桥小脑区(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是位于小脑、脑桥和颞骨岩部之间的不规则间隙,当CPA梗死影响到内听动脉时,就会出现内耳受累的症状,甚至为首发症状。突发性耳聋大多为单耳,双侧耳突发性耳聋罕见。当患者以突发性一侧听力障碍或双侧听力障碍为主要症状时,一定要考虑到CPA区脑梗死的可能,应查明有无脑干和小脑的体征,必要时需做头颅MRI来加以鉴别[7]。
感音神经性耳聋在中医学属于“耳聋”“耳鸣”范畴,又有“暴聋”“耳闭”等称谓。《诸病源候论·耳病诸候》:“耳鸣不止,则变成聋”。由于两者病因病机与辨治原则基本相类而常一并论治。耳与经络的关系密切,据《灵枢》中记载,循行区的经脉与手足三阳经的关系最为密切,六条阴经虽然不是直接入耳,但却通过经别与阳经相合,使十二经脉均直接或间接地上达于耳,故《灵枢·口问篇》解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针灸资生经》王执中耳聋鸣方提到针刺耳门、翳风、脑空以疏经通络。目前大量临床研究证实,针刺疗法对感音神经性耳聋有一定疗效,其作用机理取得了一些进展[8-21]。
以中医经络循行理论为指导确立的调神复聪针法充分考虑桥小脑区梗死导致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其核心病机:耳部经气不通,以疏通局部经络气血为主要目的,促使脏腑经络的相互配合而使气血通达耳窍,使“内”与“外”趋于动态平衡,达到“以内御外”“以外养内”的治疗目的。同时针刺后耳门、后听宫、后听会三穴,不仅疗效相当,而且能缓解病人张口针刺取穴的不舒适感。在针刺手法上,采用循经按气、“接力”行针与“擎住针柄”守住针感,使气至病所而效至。
[1]段春梅,邹飒枫.脑梗死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3):93-95.
[2]郑中立.耳鼻咽喉科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231.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12.
[4]张连城,张坤,张玉莲,等.调神通络针刺法对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天津中医, 2000, 17(3):32.
[5]田勇泉.耳鼻咽喉科学[M]. 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75.
[6]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突发性耳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5济南) [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6, 41(8):32.
[7]刘杰,石强,崔晓朋.小脑前下动脉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7(6):561-562.
[8]马松楠.头体针配穴法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临床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2.
[9]张银娟,李静茁.电针与头针联用治疗脑外伤后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19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10):1427.[10]周国赢.低能量激光照射加耳穴贴压治疗中重度突发性耳聋[J].中国针灸, 2012(5):413-416.
[11]王黎,吴萍,鞠琰莉,等.穴位注射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疗效观察[J].中医杂志, 2008(1):47-49.
[12]邹佐强.针刺结合激光穴位照射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
[13]刘鼐,谯凤英.中药联合针刺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 2016, 13(10):88-91.
[14]廖威,戴嵩,贾建平,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34例[J].针灸临床杂志, 2015, 31(1):35-37.
[15]张春萍,张议文,谭奇纹.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取穴规律探析[J].针灸临床杂志, 2016, 32(1):59-61.
[16]张瑜,孟智坚,刘玉华.针灸缪刺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4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读, 2016, 22(5):61-63.
[17]高岩.针灸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环球中医药, 2016, 9(8):1002-1004.[18]赵铭辉,冯雅娟,傅立新,等.针刺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随机对照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 2011, 27(9):5-18.
[19]符国庆.微创埋线与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5(27):2985-2991.
[20]李俊,葛书翰.深刺耳周穴配合头针治疗感音神经性耳鸣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 2016, 35(3):304-305.
[21]张奉举,王双亭.针刺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9(20):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