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市政专业“需求导向、双重主体”协同育人模式创新

2018-06-21范大波沈先荣雷彩虹马春燕

职业技术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范大波 沈先荣 雷彩虹 马春燕

摘 要 面对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综合管廊、“五水共治”等领域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的现状,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依照产业人才需求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需求导向、双重主体”协同育人模式:建立产教融合集团,实现校企协同、合作育人;遵循职业能力发展的逻辑规律,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准则,重构凸显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协同育人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校企合作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创新“虚拟”与“全真”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强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 产教融合;高职教育;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8)05-0026-05

“产教融合”是国务院提出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其内涵是专业的人才培养与产业的新需求融为一体。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各种矛盾日益显现,交通拥堵、停车困难以及“拉链马路”等问题严重困扰人们出行的同时也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013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核心思想是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其中,特别提出规划地下快速路与轨道交通、开发城市地下空间、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等举措。这对市政行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以下简称市政专业)作为浙江省级特色专业、浙江省级优势专业以及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需求导向、双重主体”协同育人模式,以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的全方位融合。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根据浙江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规划,今后5年全省计划投入5000亿元推进都市圈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其中城市轨道交通拟投入2500亿元。此外,浙江省正在有序开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依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全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实施意见》,在2016-2020年期间,开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200公里以上,其中2016年开工建设80公里以上;到2020年建成150公里以上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1]。随着城市化不断推进,市政行业持续迅猛發展,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及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必将引发该领域技术技能人才缺口问题。因此,高职市政专业定位要重点放在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综合管廊等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按照“产教融合”的原则,产业的发展必然会带来培养目标的变化。依照现代建筑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及教育部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市政专业在进行企业广泛调研和产业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才培养目标:主要面向浙江省及长三角地区市政行业生产一线,培养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产业发展新需求且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又熟练掌握城市道路、桥梁、轨道交通及地下工程建设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胜任市政企业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材料员、资料员等岗位工作的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发展潜力足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人才培养模式框架构建

基于高职教育应与产业结构变化协调发展的原则,以长三角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和原动力,组织专业骨干教师,在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下对市政行业的发展现状、人才的需求状况以及近几年毕业生从业情况展开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调研分析。依据市政行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新要求,积极探索符合产业新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需求导向、双重主体”协同育人模式,具体见图1。该模式基于产教融合,突出工学结合、系统培养,强调岗位职业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并重,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渗透,人才培养四个阶段具体内容见图2。

三、人才培养实施策略

(一)建立产教融合集团

根据《杭州市属高校产学对接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杭政办函[2014]56号)精神,实施开放合作办学模式。在杭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与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杭州市建委)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由杭州市建委牵头组织,建立“政府、行业、企业、学院”四方联动的产教融合集团。

1.搭建职业服务平台,实现信息互通

学校搭建了职业服务平台。通过该平台,杭州市建委可发布产业政策信息,企业可提供产业新技术、新标准及人才需求相关信息,学校则可公布办学信息。职业服务平台有效实现了各方信息资源互通,为人才培养、顶岗实习、合作就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2.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

学校为企业提供办公及生产场地,企业则向市政专业提供部分实训设备,校企双方共建共享实训基地。企业可通过实训基地开展实际工程项目业务并开展实践教学;教师可与企业开展业务合作,及时了解行业的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由杭州市建委牵线搭桥,浙江中浩应用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目前已投入100余万元,与市政专业共建了工程检测实训基地,可用于承接工程检测业务和开展工程检测实践教学。

3.共培专业共建师资队伍,强化协同育人

培养技术技能人才,需要“双师型”教师队伍。在产教合作联盟框架下,市政专业每年安排2位教师分别到杭州市建委及市政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挂职锻炼。挂职的教师直接服务工程项目,不仅能掌握最新专业技术技能,提升教学质量与业务水平,同时可与企业取得紧密联系,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另外,市政专业分阶段邀请企业既有一定技能又有一定理论知识的师傅到学校,指导工种、测量、检测等实践操作性强的实训教学。通过长期的双方合作,实现了校企人才资源优化配置、优势互补、互培共进,为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人力资源保障[2]。

4.利用工程建设平台,深化产教融合

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提高育人质量,学校成立了土木工程新技术应用研究所。研究所通过产教合作联盟的合作企业,承接工程项目,并按专业领域分配到各工作室,各工作室负责教师带领部分学生共同参与完成。该过程既提升了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又帮助企业完成工程项目,真正实现了工学结合、产教融合。

(二)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1.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计应实现“产业需要”“岗位需要”“学生可持续发展需要”三者相统一。其中,就业岗位群的界定和岗位职业能力的归纳对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至关重要。在广泛调研与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高职市政专业毕业生的初次就业主岗位为施工员,拓展岗位为质量员、安全员、材料员、资料员等。从职业分析入手,依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JGJ/T250-2011),并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及地下工程建设从业人员的新要求,归纳出基本涵盖上述工作岗位的典型职业能力,为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提供了支撑。在明确毕业生初次就业岗位及对应职业能力的基础上,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托市政工程实际项目,基于施工过程导向,根据认知与职业能力发展的内在规律,构建符合产业新需求且凸显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系统化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具体见图3、图4。

2.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教材

市政专业从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引进了技术骨干作为专职教师,并由这些工程与教学经验兼备的教师牵头,与杭州萧宏建设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市路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开发了《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市政桥梁工程施工》《市政管道工程施工》《城市隧道工程施工》《地铁车站施工》5门校企合作、施工过程导向的项目化专业核心课程教材。该套教材依照现行标准、规范、规程,结合区域在建典型工程项目,融入施工的新理念、新技术与新工艺,并基于施工过程导向完成课程内容的设计与重构,跳出了传统教材“学科体系”的束缚,为“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创造条件。此外,因城市轨道交通及地下工程的成品构筑物均埋藏于地面以下,学生很难了解其构造特征与施工工艺,地下工程对于学生而言较为抽象。故在《城市隧道工程施工》及《地铁车站施工》教材编制过程中,市政专业教学团队通过整合与优化企业提供的素材,形成了与教材配套的数字资源,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地下工程施工过程的核心技术。

3.分阶段实施专业课程体系

在岗位认识阶段,不分专业方向,学生全部进入市政工程识图、市政工程测量等7门基础平台课程学习。重点培养学生识图、测量、绘图等基本通用技能,以利于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此外,为强化专业岗位认知,在第2学期结束的暑期,安排学生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为期2周的岗位认知实习,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的运作与管理,认识市政工程领域主要工作岗位的职责、技能要求、岗位价值、地位、待遇、发展方向等,为今后的专业学习与职业规划夯实基础。

岗位体验阶段,根据专业方向不同,面向学生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亦有差异(见图3)。基于“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理念,以典型市政工程项目为载体,参照毕业生就业岗位对应的岗位职业能力,确定各门施工过程导向的项目化专业核心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任务驱动的模式,按照任务导入、任务分析、制定计划、实施项目、检查评估五步法落实教学[3]。学生具备一定的岗位职业能力,在第4学期结束的暑期,再次安排学生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为期4周的岗位体验实习,期间学生可深入了解各类市政工程项目的特点、施工关键技术、核心工艺等,并参与其中一种岗位的工作,巩固和拓展第2学年所学的专业核心课程。

岗位模拟阶段,依托典型复杂市政工程项目,学生以模拟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身份按照市政工程施工流程,以校内集中实训周的形式,完成合同签订、施工准备、工程施工、工程验收4项工作任务,达到进一步强化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目的。

岗位胜任阶段,学生可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实习,亦可通过其他途径获得实习岗位。顶岗实习期间,通过直接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全面提升职业综合素质,确保向“职业人”过渡,实现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在实施课程体系过程中,共有3处实习环节要在企业中进行。为避免该环节流于形式,市政专业开发了一套与手机联动的岗位实习管理系统。实习期间,学生必须每日向管理系统上传实习日记、反映工作状态的个人现场照片;实习结束后,递交总结报告、实习鉴定材料等,并要求进行实习汇报與答辩。实习管理系统的运用,极大地改善了校外实习的效果。

(三)创新虚拟全真教学

实践教学是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环节。作为初次就业岗位为施工员岗位群的市政专业,仅以材料检测、土工试验、力学试验等为主的实训项目,难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不能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相适应。市政专业以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建设为契机,与杭州萧宏建设环境集团有限公司、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市政企业联合建成了浙江省内首例规模最大的“路桥管隧”室外全真实训基地,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用于开展施工图识读、施工测量、施工监测、无损检测等实训项目。为保证实训环节能真正落地,市政专业教学团队编制了包含实训目的、预备知识、实训任务、操作步骤、考核标准在内的实训教材及实训基地施工图纸。除了完成常规实训教学及技能训练,实训基地还为企业员工集中培训、职业技能资格鉴定等提供场所。该基地已成为学校与外界沟通交流的重要窗口。

类似盾构掘进、基坑开挖、钢筋混凝土浇筑等施工工艺,因受场地、资源、安全等要素所限,无法在校内全真实训基地完成。因此,需要开发虚拟仿真软件。基于“全真实训”和“仿真实训”的定位[4],在“虚实结合、相互补充”的理念引导下,市政专业与上海维启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了4套虚拟仿真软件,实现“虚拟”与“全真”的结合,扫清了施工实训环节的盲区,强化了实训效果。

此外,为了能及时给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并实现有组织的分散实训和有条件的集中管理,市政专业与校企合作企业签订了38家校外实训基地,最终形成“虚拟”与“全真”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融合的综合性实训平台,见图5。该平台各模块在人才培养的不同阶段发挥着特有功能,帮助市政专业保质保量完成实践性教学环节,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现场施工的意识及岗位职业能力。

四、结语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市政专业主动适应现代建筑产业的结构变化,在培养城市道路、桥梁建设方面人才的基础上,拓展了人才培养方向,并从建立产教合作联盟、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创新虚拟全真教学等举措确保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近5年来,市政专业一次就業率达到95%以上,毕业生深受道路桥梁、轨道交通等领域用人单位的好评。由浙江省教育评估院编制的《浙江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调查报告》显示,市政专业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实践教学效果满意度”“发展机会与锻炼平台”等指标多次名列全省前列、全校第一;此外,本专业学生在职业院校测绘测量技能大赛中表现优异,仍多次荣获全国二等奖、浙江省一等奖。

参 考 文 献

[1]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全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实施意见[Z].浙政办发[2016]99号,2016-08-25.

[2]李升泽.基于多方利益分析的高职校企合作实践基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5(17):52-55.

[3]雷彩虹,马春燕,董辉.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市政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当代职业教育,2015(2):18-21.

[4]徐明,熊宏齐,吴刚.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2):140-145.

On Innovation of“Demand-oriented, Double Subject”Cooperativ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of Municipal Special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an Dabo, Shen Xianrong, Lei Caihong, Ma Chunyan

Abstract Facing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hortage of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in the fields such as urban railway transportation, underground pipe gallery and“a total of five water treatment”, the specialty of municip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of Hang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djust the target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dustry needs, and has built“demand oriented, double subject”collaborative education pattern: Establishing production-education integrated group to realize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collaborative and cooperative education; Reconstructing the cooperative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and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which highlights the cultivation of the vocational ability of the post, According to the logical law of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ability, based on the national professional standards; The school and enterprise cooperate in developing core professional course textbook with working process systematization; Innovating the teaching form of combining“virtual”and“authentic”, thus to strengthen teaching effects.

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pecialty of municip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cooperative education

Author Fan Dabo, lecturer Hang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ngzhou 311402); Shen Xianrong, senior engineer of Hang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i Caihong, Ma Chunyan, senior engineer of Hang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