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外资规模对我国各省市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2018-06-21李聪
李聪
摘 要: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选取31个省市以及2015年各自的外商投资企业个数和外资企业进出口总额的数据,运用Eviews软件分析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通过模型,将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和进出口总额对我国各省市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关键词:外商投资企业;计量模型;实证分析;Eviews
一、引言
自1997年我国提出“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经济发展战略,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在庞大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广阔的消费市场的双重吸引下,国外资本大量涌入我国,加之全球性国际商务的兴起,外企也逐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部分。外商带来了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雄厚的资本,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而由于地域位置优劣、劳动力资源差异、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等等因素的不同,也决定了外企入驻地域的选择。相对而言,劳动力丰富、地理位置便利、经济发达的省市成了外企的优先选择,而这些因素相对显得落后的省市则成了外企进驻的备选。根据2015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外商投资企业数量破十万的广东省高达111169户,而外商投资企业数量还没破千的西藏只有221户、青海省404户和宁夏584户。
货币的价值在于其流动,而大额资金流动的载体在于企业,因此企业数量的多寡决定着该地区的经济活跃程度。一个地区企业数量越多,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就越繁荣。由此是否可以推广到一个省市外资企业越多,经济发达程度就越高呢?
而现今,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中国已经失去了吸引外资的最大优势,已经陆续出现外资撤离的情况。改革开放初期,最先一批进入中国市场的日资企业,考虑到缓解本土的就业压力已经进行回迁。此外,耐克、富士康、三星等世界知名行业巨头也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东南亚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加快撤离中国的步伐。在外资成批撤离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发达的省市应该采取何种措施弥补外资企业撤离对本省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也为改善经济发展落后局面的中西部省市,缩短经济差距提供一种新思路,本文建立了计量经济模型加以分析并提供建议。
二、模型的设定
影响我国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因素有很多,特别在如今全球性国际商务成为常态的时代背景下,外资企业数量和外资企业进出口总额成为各省市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判断依据。本文将外资企业数量和外资企业进出口总额总结归纳为外资规模。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研究两者对各省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各省市地区生产总值是被解释变量,外资企业数量和外资企业进出口总额是解释变量。研究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线性关系来衡量最为明确。线性关系的基本形式是:y=a+bx。其中X可以为x1,x2等等多个解释变量,这些解释变量会由于不同时期、时代、地区的不同而对被解释变量形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基本形式却大致不变。
这里将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设为X1,外商投资企业数设为X2,假定各省市地区生产总值与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和外商投资企业数量满足线性约束,则理论模型假定为:
Y=β1+α1 X1+α2 X2+u,其中Y作为各省市地区生产总值,u作为随机误差项。
三、数据的收集
本文收集了2015年我国各省市地区生产总值、各省市外商投资企业的个数和外资企业进出口总额的数据。
四、模型的估计与调整
用最小二乘法,利用Eviews软件可得估计結果如下:
Y=15987.92911+1.215138196*X1+0.1574805819*X2
(2926.2260) (1.1642) (0.3878)
t=(5.4637) (1.0438) (0.4061)
R2=0.557271 F=17.62207 n=31 S.E=12547.99 D.W=1.563835
该模型R2=0.557271,R2=0.525648,表明模型对样本数据拟合度良好,F检验值为17.62207,明显显著,且P值为0.000011,明显小于α=0.05,说明外商投资企业数和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对各省市地区生产总值Y有显著性影响,模型线性关系显著。当α=0.05时,t0.05/2(31-2)=2.045,x1,x2的可决系数估计值明显低于2.045,这表明可能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1.多重共线性检验
利用COR命令进行相关系数检验,得相关系数矩阵,其最小相关系数为0.7349(保留两位小数),明显大于0.5,各解释变量都与被解释变量地区生产总值相关,且解释变量之间也是两两高度相关的,证实了模型之间存在严重共线性的猜测。
由于原模型的R2只有0.557271,拟和优度并不算理想,原模型设定存在弊端可以考虑变换模型的形式进行改良,经试验,对y,x1,x2分别取对数可以大幅提高R2值,即提高模型的拟和优度,使模型更加贴近实际。在分别生成lny,lnx1,lnx2的数据后,采用OLS方法估计模型参数,同时经过方差膨胀因子法的检验可知,vif值为5.229360,明显小于10,因此经改善后的新模型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
改进后的新模型R2=0.733159,较原先的R2只有0.557271明显提高,说明新模型对样本的拟和优度较好,新模型的F值为37.09199,比较显著,并且P值0.000000也明显小于α=0.05。当α=0.05时,t0.05/2(31-2)=2.045,除了lnx1前面的系数不显著,其他系数明显显著,说明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x1)对我国各省市地区生产总值影响不显著。
2.自相关检验
对样本量为31、二个解释变量的模型,在5%的显著水平下,查DW统计表可知,dL=1.297,dU=1.570,模型中DW=1.893388明显大于dU=1.570,显然模型中不存在自相关。
3.异方差检验
经White检验P值=0.668133明显大于0.05,因此模型不存在异方差。
所以本文的最终模型估计结果为:
LNY=5.345859732+0.03364041232*LNX1+0.478948297*LNX2
(0.879146)(0.072227)(0.143309)
t=(6.080741)(0.465758)(3.342066)
R2=0.733159 R2=0.713393 F=37.09199 n=31
该模型表示: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外商投资企业数每增长1%,则各省市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加0.48%,而由于lnx1并未通过T检验,说明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对各省市地区生产总值影响并不显著。
五、本文的结论与建议
1.外资企业数量对各省市经济发展具有显著影响
由上面的模型的结论就可以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地区外资企业的数量越多,当地经济发展程度就越繁荣。即是说外资企业数量占优的省市比数量少的省市经济发展要占优势地位,这一结论也与客观现实相符合。
这证实了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证明了改革开放“引进来”政策的英明和远见。李克强总理在年初的达沃斯论坛上指出,中国公共产品和服务不足仍是短板,目前中国公共设施的存量只有西欧国家的38%,北美国家的23%,服务业水平比同等发展中国家还要低10个百分点,而城镇化则比发达国家低20多个百分点。因此当下新时期,中国市场比起诸多发达国家仍存在着大量的投资新方向,各个省市应抓住这一机会积极的吸引外资,增加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发展当地绿色经济。
2.外资企业净出口总额对各省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显著
但是模型也揭示了另一个现实,即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总额的多少对地区生产总值影响甚微,也就是说这些外资企业大额的外贸活动并未对当地的经济产生实质的推动作用,当地实际利用外资占外资总比较小。这些外资企业贸易总额对我国各省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影响甚微,主要是因为我国初期引进的外商资本投资的企业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所致,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通过利用我国的劳动力资源进行商品的代加工然后再将制成品出售海外,我国只能从中得到组装等环节的微薄利润。这是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弊端,改革开放初期,大量的劳动密集型国际企业涌入我国沿海地区,客观上促进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开放程度。起初那些吸引了大量外资入驻的地区在几年内地区生产总值得到急剧增长,那只是相对于那时中国经济比较落后的历史大背景下而言的,就好比一只干枯的海绵,一开始吸水迅速,到达一个峰值就会趋于缓慢。现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陷入瓶颈,就是因为多年来这些大量的外资企业贸易活动并没有在当地留下“遗产”。这些外资企业一旦离开,该地区的就会相应的失去一块经济增长来源。有学者称这种现象为“候鸟经济”,即投资取巧型企业。这些企业并未真正在投资所在地扎根,当地实际利用外资占比很少。外来投资商就是看上了当地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土地资源以及便利的运输条件、优惠的招商政策等。一旦这些因素发生变动导致经营成本压力上升,这些企业就会向其它地方转移,像候鸟一样转移到另一个经营成本低的地方,候鸟经济虽有短期贡献但缺乏给一个地区带来长久持续的发展。
将上述的两种情况结合起来思考就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个结论:各省市大力引进外资企业的过程中,没有必要纠结于外资的体量规模这一点不放,那些个新型的绿色创新型外资也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大体量的外资企业引进来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地区生产总值,然而实际上从长远来看对地区实质经济贡献的却并不理想。尽管可以在年度统计时大幅度提高账面上的数据,但究其根底却只是一种暂时的繁荣。外资企业动辄上亿的进出口贸易额也只是跨国贸易间外商企业利用自己所带来的资本或是银行的贷款来进行交易的数据。利用中国的劳动力作为跳板,要么商品组装后销往国外,要么是利用当地的原材料,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生产出产品,然后销往中国内地,利润大头被这些外来的国际资本大鳄所得,各省市人民从这些交易过程中却并没有什么实得利益。
如今劳动密集型的外资企业撤离中国已不可避免,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人民劳动所得确实有了巨大的提升,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代加工乃是国际贸易最初级的一环,中国经济逐渐走出“代加工”这一现实趋势,强有力的证明了当下经济所经历的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这种转型就是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新技术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与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引进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逐渐取代那些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国情相符合。根据计量经济模型所得出的结论,外资企业虽然短时间内提高地区生产总值,但是长远来看并未给当地人民生活带来实际福利,因此那些面临着外资撤离局面的省市也并没必要通过进一步提高优惠措施强行挽留外资企业。没有必要紧握着那些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不放。即便它们可以解决就业等诸多社会问题,但也不是长久之道,我们的就业不应寄托于外资企业,而地区经济的发展也更应当依托本土产业的发展。
3.对不同情况省市吸引外资的建议
对于外资企业数量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中西部省市,一方面则应该紧紧抓住外资企业从沿海交通便利地区撤离的机遇,积极落实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的各项国家政策,利用中西部地广便宜的优势扶持中西部地区工业园的建设,积极的招商引资。尽管那些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不在适合现已高速发展的沿海地区,但是对于广阔的中西部而言仍然是促进当地经济有力发展的“发动机”。解决当下,才能展望未来。只有摆脱了经济发展落后的局面,把蛋糕做大,激发出落后地区的经济活力,才能在此基础上谈更高一层次的服务产业以及所谓的创新型现代产业等等。因此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省市应当大力推动以交通运输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因地制宜,为外商投资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从而吸引外被迫从经济发达的省市撤离的外资企业的入驻。另一方面,又不能为了摆脱本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局面,只顾引进外资,一味“接盘”,还要兼顾国家提出的“绿色GDP”要求,严格限制重污染,高耗能的外资化工企业进入。劳动力人口基数大的省市可以凭借自身的劳动力优势吸引沿海地区陷入经营成本困境而被迫撤离的劳动密集型外资企业。
对于那些原本通过劳动支柱产业发展起来的沿海等交通便捷省市,重新吸引外资就不必纠结于那些能够带来就业,外贸进出额高的外商投资企业。就业率问题的解决不应依靠于外资企业解决,进出口额高的外资企业的贸易额也只是外商的创收。这一类省市应当鼓励的重点转向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节能环保产业等现代绿色产业。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引进核心技术和专利;吸取过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盲目追求GDP的教训;鼓励新兴互联网企业的投资,促进当地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技术升级。所以说,各省市可以吸引外资,但是引进何种外资,给出何种条件引进外资,如何因地制宜的吸引外资是应当被着重考虑的。
注释:
①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各省年度数据。
参考文献:
[1]朴商天.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转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2]崔新健.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J].崔新健.当代经济科学.2000(04).
[3]Investing Overseas Without Moving Factories Abroad: The Case of Chinese 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J].Yiping Huang.Asian Development Review,2013 (1).
[4]盧晓勇,李红,许晓青.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双重效应与适度规模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6(07).
[5]宗文.政府和市场成为中国经济双引擎-“数”读李克强达沃斯致辞.海内与海外.2015(02).
[6]蔡艺,薛萍,孙晓峰.福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福建论坛.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