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电子商务系统空间结构演化模式研究
2018-06-21王亮韩星星
王亮 韩星星
摘 要:近年来,我国涉农电子商务市场蓬勃发展,势头强劲。村域和县域涉农电子商务系统的发展过程必将经历起步、发展、相对成熟和优化4个阶段。涉农电子商务系统的各主要要素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空间结构组合和丰富的形态,已表现出区域经济组织的空间发展特征。基于此,本文拟借助区域经济的空间结构理论实证分析涉农电子商务的典型模式--遂昌模式,进而探讨涉农电子商务系统的发展演化规律问题。
关键词:涉农电子商务;空间结构;区域经济;演化;模式
一、涉农电子商务系统空间结构关键主体分析
1.涉农电子商务系统节点
涉农电子商务系统节点是指提供网上农产品交易服务以及为达成交易而建立的线上线下销售系统,它是涉农电子商务系统空间结构要素的核心,具有组织涉农电子商务系统空间经济活动的中心性特征,可起到活化整个空间结构或主导空间结构的重要作用。按照业务类型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如下几类:
(1)农业企业自建网站
建立这类网站的初期目的是宣传企业文化、介绍农产品相关信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这类网站有可能集成网上支付功能,进而发展成为企业自建的网上商品交易系统。
(2)第三方农产品交易平台
第三方农产品交易平台是指由农产品交易中间服务商搭建的各类电子商务支持系统。这类平台主要功能是: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提供网上支付支持、提供CA认证、信息检索与站点导航、第三方物流、网站建设及网络推广等服务。按照其业务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综合电子商务服务商和专业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商。
(3)各级农业职能部门建立的网站
这类网站提供政策、法律、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等公共信息服务,对所辖地区农业资源介绍、农产品宣传、病虫害发布与预警以及其他农业管理事务。
2.农产品供应主体和农产品交易物
农产品供应主体是指能够提供农产品的农户、农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厂等农产品交易的直接参与对象。农产品交易物是指区域内的农业生产或加工对象。由于农产品供应主体和农产品交易物是密不可分的,且农产品交易物的区位分布直接造成了其供应主体的空间分布的不同,两者在空间结构中的作用方向也是相同的,故本文中将两者视为同一主体对象加以分析。农产品供应主体和农产品交易物相结合构成了涉农电子商务系统区域空间结构的最基本元素。由于自然资源禀赋和农业生产技术、交通运输等社会因素的差异,造成了不同农产品交易物在地理空间中的不均匀配置,从而形成了农产品供应主体及其交易物的区位特征。
3.农产品消费者市场
农产品消费者市场是指农产品购买者长期居住的区域。在涉农电子商务系统的诸多区位因子中,距离是影响其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而距离又和农产品保鲜、运输费用、通信网络的可达性等区位因子相互作用,共同影響着电子商务系统的空间分布。
4.涉农电子商务系统连线
涉农电子商务系统连线是指各涉农电子商务系统节点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人力资源等要素的流动通道,它把区域内部的节点要素有机联系起来,成为涉农电子商务系统空间结构的主要骨架。
二、涉农电子商务系统空间演化模式探析
根据区域经济组织的空间结构理论,可将一个理想状态下的涉农电子商务系统的空间演化过程分为四种模式:点状模式、放射模式、凝聚模式和扩展模式。这四种模式体现了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
1.点状模式
当农产品市场发展到一定规模,涉农电子商务突显出一定经济效益,社会信息化水平和物流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在农产品供应主体和农产品消费市场之间出现一些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这些平台通常是综合性的电子商务零售平台,如淘宝、京东、1号店。他们通过增设“生鲜频道”将业务范围横向渗透到农产品交易市场,再借助平台固有的影响力,宣传农产品,进而在网上完成整个交易活动。受制于冷链物流配送水平和信息化发展水平,这一发展阶段的农产品交易对象主要是易储存、不易变质、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和农副产品,因此能够参与到电子商务交易环境中的农产品种类和数量是有限的,整个电子商务系统呈现出零散的点状特征,如图1所示。这种模式下,农产品交易量相对于传统农产品交易量较小,且消费者仅能够访问个别知名度比较大的网站完成农产品网上交易活动。
2.放射模式
在区域经济体的扩散作用影响下,不少企业加入到涉农电子商务系统中来。有些企业受自身经济实力、电子商务技术水平、人力资源等限制不能独立支撑起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运行体系,而转向依靠综合电子商务平台所建立的物流体系、支付体系等支撑环境完成整个网上农产品交易活动。也就是说,这些农业企业自建的电子商务系统与消费市场的联系是综合电子商务服务商建立的,在两者的交互过程中,物流、信息流和技术流等生产力要素从综合电子商务服务商扩散开来,在空间结构上就呈现为以单点或多点为中心(单个或多个综合电子商务服务商),向次要节点发散的放射状模型,如图2所示。
3.凝聚模式
随着网上农产品交易市场的不断扩大,特定的农产品消费群体也不断增多,客观上要求涉农电子商务系统提供更多的服务类型、提升服务质量。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农业企业加入到涉农电子商务系统中来,这些企业在竞争中意识到仅仅依靠单个个体难以满足消费者对服务和产品质量的要求,他们联合起来成立电子商务(网店)协会或依托传统行业协会交流网上农产品销售经验、共享电子商务技术和市场信息等资源,在协会的统一纲领下,农业企业开始逐渐明确定位,转向明细分工,强化自己的专长业务,把自己纳入到某个涉农电子商务细分市场的供应链上。农业企业的这种“结盟”表现为各次要结点在空间结构中的聚集(如图3所示),它有效的提高了涉农电子商务系统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主要要素的聚集和分流,促进了整个区域农业电子商务资源的整合。
4.扩展模式
本地涉农电子商务系统通过产品、信息、技术、人员、财政等的流动,对附近区域具有扩散作用。扩散的物质与非物质因素,与邻近区域的要素相结合,在其空间内也进行着集聚与扩散的演进过程。当农产品消费市场发展到足够大时,本地区域市场的农产品供给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农业企业转向其他邻近区域寻找农产品,这客观上将本地涉农电子商务系统连线延伸到了新的地理空间内,如图4所示,拓展了本地涉农电子商务系统的范围,解决了农产品供需平衡问题,有利于区域经济体的健康发展。
三、涉农电子商务系统典型模式--遂昌模式空间结构演化历程分析
从总体上来看,遂昌县涉农电子商务发展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这两个发展阶段以2010年遂昌网店协会成立作为界限。在遂昌网店协会成立之前,当地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主要是以个别农民自发将农副产品通过淘宝平台进行销售为特点。在遂昌网店协会成立之后,遂昌县涉农电子商务发展开始了跨越式的方展,在遂昌网店协会的推动下,遂昌县涉农电子商务的发展开始了有规划、有组织的发展,其规模和影响力较之前的发展具有明显区别。遂昌涉农电子商务系统的空间组织结构在这两个发展阶段又各自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结构和形态,其空间结构演化模式可分为:节点模式、放射模式和凝聚模式。
1.点状模式(2005-2008)
此阶段是遂昌涉农电子商务系统发展的起步阶段。受物流配送、仓储、冷链保鲜等因素的制约,当时遂昌网上交易的农产品主要是竹炭、菊米、茶叶和笋干等特产。农产品网上交易的种类和数量非常少,价格偏低,利润微薄。这个时期的涉农电子商务发展主要是农户自发推动的,因此农产品交易活动零星分散在遂昌县各乡镇,它的空间结构特征与点状模式相吻合,属于点状模式。
2.放射模式(2008-2010)
此阶段,由于物流配送体系的完善、农村信息化水平和人们对电子商务认识的深入,发展电子商务条件逐渐成熟,在这一时期,涉农电子商务交易效益初显。表现突出的是不少农业合作社或农产品协会直接或间接的将茶叶、竹炭、菊米等传统优势农产品通过阿里巴巴平台销售给全国各地的消费者。为了追求持续的利润,又有一些新的农产品如山茶油、冬笋、烤薯等加入到网上销售的行列。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依靠单个个体的力量无法支撑起整个农产品电子商务系统,而传统的合作社或农产品协会是他们解决共性问题的有效途径。从空间结构上来看,物流、信息流、技术流呈现出以阿里巴巴平台为中心通过合作社或行业协会逐级扩散开来的放射状。此阶段遂昌涉农电子商务系统的空间结构特征与放射模式相符,属于放射模式。
3.凝聚模式(2010-至今)
2010年3月遂昌网店协会成立,主要承担专业培训、资源整合以及行业信息服务,此外,协会还为网店卖家、物流、网页设计、供应商、服务商、工商行政部门以及消费者搭建交流和沟通的桥梁。在遂昌网店协会的积极推动下,遂昌县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链初步形成,建立了以培训为基础,整合上下游供应商的专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到2012年,遂昌县农产品网店已达1200余家,成了名副其实的“淘宝县”,当年销售额近1.5亿元。此阶段遂昌县涉农电子商务的农产品供应主体集聚在网店协会的公共服务平台上,其空间结构与凝聚模式相符,属于凝聚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区域经济体的集聚作用总是伴随着扩散作用。遂昌县域涉农电子商务系统在“凝聚”演进过程中也伴随着“扩展”演进过程。2013年3月,在原有遂昌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公司基础之上成立了浙江赶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该公司致力于系统化的解决农村“农货进城”和“网货下乡”的问题,并希望将“遂昌赶街”模式推广到全国。自2013年在浙江省丽水县建立起首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以来,“赶街”O2O模式迄今已在福建、江西、湖北、河北、四川、内蒙及山东等8省17个县建设运营了2000余个村级服务站,未来将在全国更大范围内建设更多赶街村服务站。从空间结构上来看,“遂昌赶街”模式突破了区域的地理界限,区域空间结构的各要素呈现出以遂昌为中心向全国各地扩散的态势,已初步具有扩展模式的特征。
四、结束语
涉农电子商务系统空间结构演化模式是在理想状态下农业电子商务系统各因素在经济空间的抽象表现。涉农电子商务系统在不同發展阶段表现为不同模式,对其空间结构演化模式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对区域涉农电子商务发展阶段的总体把握,而且还为农村信息化建设、推进电子商务进村入户和促进农民增收等提供决策依据。然而,本文局限于定性角度的研究,缺乏定量分析的相关研究,这是笔者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陈志军.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化模式分析--以江西省为例[J].旅游学刊,2008,23(11):35-41.
[2]甄峰,曹小曙,姚亦锋.信息时代区域空间结构构成要素分析[J].人文地理,2004,(19)5:41-45.
作者简介:王亮,男,实验师,研究方向:技术经济管理;韩星星,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海南有限公司三亚分公司